果茶小说网 > 推理电子书 > 猎风者 >

第13章

猎风者-第13章

小说: 猎风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牌在烈日下显得格外扎眼。在路过一家熟悉的酒馆时,钱运通朝老板打了声招呼,酒馆老板客气地回应了一句。

钱运通往西南走了一会儿,便出了繁华地界爬起坡来。这段坡路是通住马头山和马头镇的必经之路,他每隔几天就走上一回。坡路两边同样有许多店铺和住户,路面高低不平,还有数不清的台阶,所以很不好走,钱运通连热带累,早已汗流浃背。等爬上这段坡路,他回头看了一眼,只见大片繁华之地淹没在阳光中,平江闹市区尽收眼底,他的百货店就在远远的那片楼屋区。

钱运通没有停歇,继续往坡下走去,不一会儿便下到了坡底。眼前又是一片城区,跟刚才经过的城区没什么区别,只是地势低洼,东面临海,三面环山,被山水环抱着,所以都叫它“小海湾”。其实,钱运通刚刚走过的这道坡就是小海湾北山,在小海湾底部看起来是座山,而在北面坡下的闹市区看起来,则是一片高高的城区。从小海湾城区边缘穿过,翻过南面的山顶,就是大海湾了。站在山顶向南望去,能远远望见马头山。

钱运通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小海湾南面的山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于是坐在岩石上歇息起来。大海湾的景色一览无余,真是太美了,恰似一幅静止不动的图画。远处的马头山高高的,长长的,向东嵌入大海,向西连入群山,不愧是平江东南的天然屏障。

天仿佛更热了,一丝山风都不见,只有太阳的火焰烧烤着山顶的一切。山顶怪石交错,杂草丛生,稀稀拉拉地矗立着几株树木。树木消瘦了许多,在阳光的曝晒下蔫蔫的,耷拉着脑袋,树叶没有了亮色,不再在山风中发出声响。

钱运通面对大海朝东坐着,观察着四周的情形。他突然有了发现,只见东面靠近大海的地方多了顶帐篷,里面住着什么人不清楚。但帐篷外面堆了些杂物,像是居无定所的人住的。钱运通并不觉得这顶帐篷特殊,因为在市区的大街小巷经常能见到。他想了,前段时间经常发生炮击,很多人失去了住所。他们有的投亲靠友,有的靠政府安置,有的则搭了帐篷栖身。另外,虽然平江解放时间不短了,却仍有不少流浪人员,帐篷也许是他们的。他坐了一会儿便挑着货担下了山,朝马头山方向走去。

钱运通刚刚离开,宋小光从帐逢那边走了过来。他在岩石旁边站下了,望着钱运通远去的背影寻思起来。他对此人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刚才歇息时,分明把左手放在了膝盖上,做了一个跪姿发报动作。只是做了两下就停了,像是下意识的习惯动作。发报的姿势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立姿,就是食指指尖站在键钮上,弹动电键。另一种是跪姿,即第一节食指跪在键钮上,以此弹动电键。绝大多数人使用右手立姿,左手跪姿少之又少。

由于距离稍远,又有杂草遮挡,宋小光没能看清钱运通的面目,也不敢确定他食指的姿势。但宋小光是内行人,对发报动作十分敏感,能够大致做出判断。难道此人用过发报机?或者他就是要找的花蛇?事情能有这么巧?自己会不会看花眼呢?抑或是过于紧张产生的错觉?可是,刚才分明看到了,那个动作就是发报动作,而且是左手跪姿,常人绝对做不出来。宋小光的脑海里瞬间产生了一连串疑问,对刚刚过去的这个货郎很感兴趣。

宋小光想追上去问个究竟,又怕弄错了闹出笑话,也担心暴露身份,便放弃了。他又琢磨了,事情不可能那么巧,自己刚刚列开架式寻找花蛇,花蛇就跑到帐篷旁边做一个发报动作自投罗网,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于是他自嘲地笑了笑,转身回到了帐篷里。

宋小光已经在小海湾南山顶呆了些日子了,自分组守候花蛇以来,他和吴胜军一直守在这顶帐篷里。帐篷位于小海湾南山东端尽头,紧邻大海,南面和北面都是海湾,只有西面往下去是平江市区,离马头山和沿岸其他海防工程距离较近。山顶偏僻荒芜,无人居住,非常适合布点侦察。帐篷离翻越山顶的小路尚有些距离,过往行人和当地百姓不易到这里活动,十分安全。况且山顶地势较高,没有障碍物遮挡,利于无线电收讯。这顶帐篷和其他三顶帐篷组成了一张天网,只等着花蛇电台出联,然后予以定位。

另外,宋小光还调整了机动组,除保留四台吉普车伺机定位外,又将部分人员部署在了重要目标附近,作为暗线使用,试图发现花蛇的蛛丝马迹。可自从军情局总台发出警示电之后,一号台自动停止了联络,消失得无影无踪。军情局总台也暂无动静,没再给一号台发送指令,这与李剑等人当初的分析十分吻合。监听科和宋小光都失去了目标,尽管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却连一号台的影子也摸不到,侦察陷入了窘境。

老天爷也与宋小光过不去,帐篷里面又闷又潮,他和吴胜军忍受不了,只好轮换着到外面透气。当宋小光钻进帐篷时,吴胜军正热得大汗淋漓,光着膀子只穿一条裤衩,跟刚从水中捞出来一样。汗水顺着他的头发和脖子往下淌,前胸后背水淋淋的,裤衩紧贴在身上,连操纵机器的手都滴着汗珠。环境如此艰苦,吴胜军却仍在操纵机器,一丝不苟地搜索着花蛇。宋小光有要求,在守听西山定位任务的同时,要主动出击寻找一号台,不能等着吃现成的。

“瞧你!就穿一条裤衩,像什么话。给!好好擦擦,当心汗水弄湿机器。”说着宋小光从脸盆里捞起一条毛巾,拧干了递给吴胜军。

“我想穿裤子,也要穿得住啊!这鬼天气不知怎么了,纯粹跟我较劲。师傅,这么守下去啥时候是头啊?”吴胜军愁眉苦脸地说。

“就你这样,一号台出来也抓不住。快穿上!有情况怎么办?”宋小光没正面回答,拿起裤子递给了吴胜军。

“咳!我巴不得出情况。要是一号台出来,光着身子也能抓住他,不穿裤子跑得更快。”吴胜军接过裤子扔到了一边,继续操纵机器。

“严肃点!上衣可以暂时不穿,但必须穿裤子,街上有光穿裤头的解放军吗?你见过?”宋小光认真起来。

“真教条!山头上又没有女人,怕什么?命根子都快烂没了,照这样下去,非断了我家香火不可。”吴胜军边穿裤子边咧嘴。

宋小光急忙看了看吴胜军裤裆下面,发现他的烂裆非常厉害,红乎乎的一片,还流着血水。“咋不早说?快脱了!”宋小光立刻改变了态度。既然吴胜军脱了裤子,宋小光索性也脱了上衣,光着膀子说:“瞧!这回咱俩一样了。”

吴胜军乐了,又问:“师傅,咱们啥时候下山?”

“唉!这要看一号台啥时候批准。现在他潜得更深了,怕被抓住尾巴。”宋小光一脸的无奈。

“那,他不出来咋办?”吴胜军一脸的担心。

“那也有办法,除了帐篷和吉普车,剩下的在他经常出没的地方布了暗线,或许能逮住七寸。”宋小光说得软绵绵的,没有底气。

“要是还不出来呢?总不能无限期守下去吧?”吴胜军问起来没完没了。

“哪来那么多问题!要是还抓不住,自然有别的办法。这不是你考虑的问题,好好值班。”宋小光不耐烦了。

“看把你牛的,连海豚都开诸葛亮会,我还提过意见呢。他听了我的问题,肯定不是这个态度!”吴胜军边说边撇嘴。海豚是李剑的代号,他经常召开任务分析会,征求意见,只要正确就采纳。按他的话说,这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宋小光哭笑不得地说:“行!吴胜军同志,我一定把你的意见汇报上去。你是我师傅行了吧?我还一肚子意见呢,找谁说去?”

“找海豚说啊!反正我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一号台不出联,呆在这里毫无用处,倒不如在重要部位多布几个暗线。”吴胜军振振有辞。

“照你这么说,都到街上当暗线去,那一号台出联咋办?谁定位?”宋小光反问了一句,吴胜军顿时没了话说。

见吴胜军瘪了,宋小光打起精神开导他说:“我问你,暗线不起作用咋办?满大街都是人,哪个是一号台?能恰好撞上他吗?所以只能双管齐下,一是布点守候,等着一号台出联,及时定位缩小范围。二是布暗线,在重要目标附近守候,等着一号台露马脚。这就是大海捞针了,得凭运气,发现他的机会微乎其微。唉!认命吧!谁让你是我徒弟呢?师傅干的就是这活!”

“天啊!我咋认你当师傅啊!要是认了师娘,早就立头功了!”吴胜军满脸都是绝望。

“净说废话!认谁当师傅你说了算吗?别拣了便宜卖乖,有人想给我当徒弟,我还不要呢。想立功是吧?那就打起精神好好干,把活干漂亮了。以后别师娘师娘的!她没那么老!”宋小光不愿意听了,脸又板了起来。

“你是我师傅,郑师傅当然就是师娘喽!哎!你想师娘吗?”吴胜军换了副表情,笑嘻嘻地。

宋小光脸色好些了,嘴角翘了翘,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但他马上恢复了严肃,煞有介事地说:“小毛孩子别瞎问!话可说明白,平时咋跟师傅闹都可以,但关键时候不能给师傅丢脸。在我这里没孬种,放跑了一号台,我不会认你这个徒弟。”

“放心吧!我只是提提意见,该干什么心里有数。”吴胜军不再嘻嘻哈哈。

“这就对喽!干什么吆喝什么。别看你师娘现在风光,最后解决问题还得靠咱们。你没见过师傅风光的时候,大红花这么大个,军委首长亲自给师傅戴上……”宋小光夸张地比划着,馋得吴胜军眼睛直放光。

别看宋小光说得头头是道,其实想法也挺多。现在一号台停止了联络,这四顶帐篷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那四台吉普车也在空耗,急得他心里直冒火。尽管大家主动出击,配合监听科做一些搜索工作,可这毕竟不是本行。若长期这么下去,这四顶帐篷和四台车就会困在这里。

宋小光对布暗线的办法也心里没底,因为花蛇不是一般人,活动方式隐蔽,联络方式特殊,仅靠毫无目标地布暗线,找获的可能性十分渺茫。因此,他认为在充分利用现有手段的同时,应该建议领导尝试其他途径。眼下天气越来越热,条件越来越艰苦,大家难以坚持长久。可宋小光又一想,李剑和刘政委一定考虑过这些,或许想得比自己还周全。应该等一等,看看他们的意图再说。目前要做的就是按计划坚守,不能站在个人立场干扰整体部署。

钱运通下到了大海湾底部,一路上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发现海防工程进展很快,有的地方还加了岗哨,禁止闲散人员通行,好说歹说才得以通过。再往前行就是马头山了,可马头山四周已经戒严,哨兵止住了去路。钱运通只得折往西去,爬坡绕到了马头山西侧入口处。同样,工地门口也有哨兵把守,只知道里面在施工,人却不能随便出入了。于是,钱运通跟哨兵耗上了,说自己常来工地,是为工程做贡献来的,送来了免费的日用百货。可无论如何纠缠,哨兵就是不让他进。

钱运通正在为难,恰好小英和张大娘走了过来,像是送水来的。“姑娘!姑娘!送绿豆水的姑娘!”钱运通老远就招呼起小英来。

“老板,有事吗?”小英来到跟前问。

“我进不去了,麻烦你跟哨兵说一声。我带来不少好东西,都是免费的。”钱运通央求着。

“这可不行,工地有规定,无关的人不能进去。您做买卖不容易,还是到别处卖些钱吧,免费送给了大家,不是亏了吗?”小英一脸为难。

“说哪去了,我是真心实意这么做的。没有解放军保护,我能安心做生意吗?政府号召支援海防工程,我能不响应吗?像你,不也在支援海防工程吗?”钱运通仍然坚持。

见钱运通如此,张大娘很受感动,一旁接过来说:“难得你这么热心肠,我就给你说说。只要支援海防工程,就是好样的。”

“那谢谢您了!”钱运通急忙道谢。

小英还想说什么,张大娘已跟哨兵说开了:“解放军同志,这位老板常来工地,免费送些日用百货。您看我的面子,行个方便,让他进去吧。”

“这位老板你们认识吗?”哨兵犹豫着问。

“是瑞祥百货店的钱老板,常来工地,让他进去吧。”小英帮着回答。哨兵打量了钱运通一眼,放他进去了。

钱运通还跟往常一样,送完东西在山顶转了一圈,随后又到山腰和山脚看了看。他发现工程已到了关键阶段,各部位已经显现出雏形。山上山下到处都在施工,其难度和规模难以想象。看罢钱运通就离开了工地,挑着货担朝南面去了,此时已是太阳西下。

十九、久别重逢

驻防部队张团长这段时间比较忙,各种事务缠身,一睁眼就忙得脚打后脑勺。他已习惯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