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升迁之路 >

第391章

升迁之路-第391章

小说: 升迁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迎接这句话的,又是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同志们进党校。主要任务是学习,今天,我围绕党校学员的学习,讲三个问题”

掌声过后,校长的讲话继续,这些地方大员们,这些在某些地方呼风唤雨的学员,这一刻都是端坐在椅子上,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主席台,恨不得把校长所讲的每一个字都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第一,关于党校学习的重要性。

你们,都是来自全党、全国的精英,是我们党的高级干部,你们肩负着祖国发展的重任,祖国的未来,需要你们去建设,国家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就是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进程……”

比起时下某些领导干部动辄一两个小时的长篇大论,校长的讲话并不长,他的讲话三个问题分别是到党校学习的重要性、到党校应该学习些什么以及学习理论要紧密联系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校长讲起来层层推进,恰如其分地回答了党校学员脑海中萦绕的三个疑问:一、为什么要学?二、学什么?三、怎样学?三个问题层层推进,虽然很简短,但是每一句话都切中了要害,言简意赅地体现了校长高屋建瓴把握大局的水平。

校长的讲话完毕,学员抱以热情的掌声,热烈而有隆重。唯独林远方,思绪有些飘远,甚至忘记了鼓掌,他在想刚刚最后的时候校长所讲的那几句话,他觉得,校长的讲话似有所指,绝非只是表象,绝非只是简单的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对于当年工作的一种审视与反思。校长是中央党校的校长,却又不仅仅是中央党校的校长。他虽然是对党校新学员发表讲话,但是他的讲话对象绝对不会仅仅局限于全体党校学员,全体党员,全国人民,都是校长的讲话对象。校长这番讲话,必然是面向全国,总揽全局,是一份具有高度前瞻性的指导性文件。也正是这份气魄和心胸,使校长成为华夏这艘巨轮未来的掌舵人!

林远方还是第一次站在如此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觉悟,难道是到了中央党校之后,思考问题的层次自然就拔高了吗?

在林远方的分神之中,开学典礼很快结束,但是,林远方的思绪却依然没有拉回到现实,直到出门的时候被人拦住了:

“你是林远方同志吧?”

一个三十出头身材精干的男子站在林远方面前,地厅班的辅导员一脸赔笑地站在旁边。

“你是……”

“远方,这是刘上校,校长身边的工作人员。”见林远方一脸疑惑,辅导员连忙低声向林远方解释道。

“校长要见你,请跟我来!”

刘上校强势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林远方跟着他走。

不会吧?

林远方心里一震,校长要见我?见我干什么?作为中央党校的新一期学院,虽然林远方名义上也算是校长的学生了,可是实际上并没有交集啊!如果硬说有,也就是上次老爷子在晖苑祝寿的时候,校长和其他常委都到晖苑向老爷子祝寿了。可是当时老爷子并没有校长和其他常委正式介绍过自己,林远方也只是混在任氏家族的小辈们中间隔着大厅远远地看过校长一眼,这最多只能算是一面之缘,还是林远方单方面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林远方实在是想不明白校长为什么要见他。

忽然,林远方想起昨天晚上老爷子的神秘做派,不由得心中一动:也许老爷子提前就知道这件事情,所以才早早让自己赶回学校来?连老爷子的身份都不能说,那么校长见自己究竟是什么事情?

纵使老爷子再教导林远方每逢大事有静气,这时候林远方也禁不住患得患失起来。

校长虽然是校长,但是平时并不在党校办公室,此时临时选择了一个幽静的院落当做会见林远方的场所。林远方远远地就望见院子周围有几组警卫人员在巡逻游弋。不时手扶一下耳朵,眼神锐利地观察着各个方向。看着他们的服装打扮和气质,简直和刘上校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

不知怎么的,林远方忽然间想起了殷伟,同样是中央警卫局出身,和眼前这些人比起来,殷伟的差距就现出来了。

小院的门口一名面容儒雅的中年男子在那里,一身书卷气,和身旁几个身材精干的警卫人员相映成趣。

“赵主任!这就是林远方。”刘上校冲中年男子汇报道。

早有警卫人员拿着一叠材料,对着上面的照片与林远方的外表比较着,确认无误后,警卫人员才冲赵主任点了点头。赵主任又伸手从警卫人员手中接过材料,用照片和林远方又对比了一遍。这才把材料交给警卫员人员。伸手冲林远方笑道:“远方同志,我是赵振华,欢迎你!”

林远方心中又是一惊。普通人不知道赵振华是谁,他又如何能不知道呢?这个一身书卷气的儒雅男子是校长的生活秘书,为人一向低调,不仅是普通民众,就是大多数官员也不知道他的名字。没有想到这次竟然会到小院门口亲自迎接自己。

握了手之后,赵振华就领着林远方往院子里走,院子里也有警卫站岗,只是比外边少了许多。赵振华笑着向林远方解释:“校长不喜欢保卫部门这种作风,一再要求他们不要兴师动众。可是保卫部门也有纪律啊!”

林远方笑了笑,表示理解。

说话间又通过两道检查手续,赵振华把林远方领进了会客厅,对他说道:“你先等着,我去请校长出来。”

赵振华转身出去,林远方也不拘束,仰起头来观赏墙上的名人字画。刚看了两幅,就听到会客厅门口两边的警卫齐声喊道:“首长好!”

林远方转回身来,只见校长笑吟吟地迈步进来,在他身边,跟着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先生,戴着一副老花镜,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林远方心中又是一惊,这位老先生不是燕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戴教授吗?这可是中央智囊团中数一数二的经济专家,很多中央经济政策背后都有他的影子啊!

“校长好!”林远方淡定又不失尊敬地向校长问好。

校长打量了林远方两眼,微笑着点了点头,“小林同志好。”他伸手指着下方的沙发,“坐嘛!”

林远方却不敢如此放肆,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

“戴老,请坐!”校长伸手请老先生和他一起坐下,回眼看来,却发现林远方还在那里站着,就奇怪地问道,“小林同志,你怎么不坐啊?”

林远方规规矩矩地说道:“在老师面前,哪里有学生的座位?我站着就好。”

校长被林远方逗得笑了起来,摆手说道:“现在提倡的是师生平等,可不兴搞师道尊严那一套。坐吧,坐吧!”

戴老也在旁边莞尔一笑,心说这个年轻人果然是够机灵,一句话既表现出了自己的谦虚,又趁机和校长敲实了师生关系。以后他逢人就说校长是他的老师,别人还真没法反驳他,毕竟这是校长自己亲口承认的了。

听校长这样说,林远方才退了两步,在沙发的一角上坐了下来,双手扶着膝盖,端正如正听老师讲课的小学生一般。

“这位你应该认识,燕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戴教授戴老。”校长伸手为林远方做介绍。

“戴老,您好!”林远方连忙站起来打招呼。

“呵呵,坐坐坐,不要拘谨嘛!”戴老带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糯糯的,听着十分舒服。

见林远方坐下,校长这才又开口问道:“知道为什么叫你过来吗?”

“不知道!”林远方摇了摇头,老老实实地回答到。

“嗯,你先看看看个东西。”校长这边刚发话,旁边的赵振华就拿着一份材料递给了林远方。

林远方站起来双手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份《华夏内参》。虽然只是一个地级市的市长,还是刚刚上任,但是,对于《华夏参考》还是不陌生的,这是最高行政机关的一份重要内部刊物,核心是有关经济方面的每月汇刊,行的范围仅限于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央委员这一个层级,现在,校长竟然把这份参考递给自己,其用意何在?

“看第二页!”

赵振华在一旁低声提醒到。

林远方连忙翻开第二页,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署名为“启航”地评论文章。题目是《经济繁荣下面隐藏的巨大危机》,简单扫了一下内容,林远方什么都明白了。

对于这篇文章,林远方一点也不陌生,因为,这就是他本人所写的,只不过是使用了化名,通过一定的渠道投到国外某权威性的经济杂志上面发表的。当时他还在白墙县当县长,因为对白墙县的县域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感到有些不满意,就收集资料开始研究,随之又扩展到全省全国,乃至最后林远方放眼整个亚洲,几乎都是类似的投资拉动需求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再联想到苏联崩溃前的经济困局,心中很有感触,写下了这篇文章。由于文章的结论和主流经济学家的看法不同,再鉴于他县长的身份,林远方不想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就没有选择在国内发表,而是通过关系寄到了国外。让他震惊的是,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这篇文章竟然出口转内销,传到了国内,而且还是被转载到了最高档次的国家级刊物上面。校长把他郑重其事地邀请过来,就是让他看这篇文章,其用意不言而喻,因此,林远方心里所受地震撼可想而知。

但是,林远方很快释然,集国家的力量,想要查一篇文章的幕后执笔,想来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背后多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资源,想必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吧!

校长端正茶杯,不慌不忙地品着茶。感觉带给林远方的震撼差不多过去了,这才向戴老微微示意。

“你在建筑设计和规划方面非常出色,如果不讲论资排辈的话,完全可以说你是国内这个领域数一数二的领军人物。”戴老笑眯眯地望着林远方,“可是,你又怎么想到写经济论文了呢?”

“我的专业是建筑规划,可是我的身份还是政府官员。”林远方不卑不亢地回答道,“经济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每一个政府官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说到这里,林远方停顿了一下,“据我所知,西方很多经济大师,都是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出身。而我是理科生,我的数学成绩也很好!”

戴老呵呵笑了起来,他本来想将林远方的军,却没有想到被林远方反将了一军。这个年轻人,还真不简单。

校长在一旁含笑不语,他本身就是华清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又当了这么多年领导,自然知道林远方说的都是真实情况。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经济问题喜欢搞经济模型,在创立数学模型这方面,数学家是具有天然的优势。

“你这篇文章应该发表在一年半前吧?”戴老也是心胸开阔之人,不然也不会成为中央经济智囊团的首席专家,也不会被校长请过来主持对林远方的询问。戴老问道,“当时不仅仅是国内,甚至是全世界都看好亚洲,你怎么就认为亚洲一定会发生经济危机?”

“如果简单点就说,因为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大规模资本和密集劳动力的投入上。”林远方平静的阐述道:“但是这是一种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真正的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也缺乏健全有效的制度支持,所以,这种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止,而且,亚洲的国家大部分是不发达国家,或者是欠发达国家,而在生产领域这些国家只能通过装配和生产发达国家所需要高技术产品的初级产品来获取自己的利润,这种利润,是在高人力物力投入下才能获取的,到那时,这种高人力物力一旦投入衰竭,经济翻船,甚至经济崩溃地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一种猜测,还没有实际发生,对不对?你为什么就敢在文章中预言亚洲经济危机一定会发生?”戴老步步紧逼。

“因为它确实发生了。”林远方一笑。思绪回到了黄海市,如果不是因为发生经济危机,金相姬的帝瑞皮具公司就不会资金链断裂,以至于狼狈地逃回韩国。郝向前的事情也不会暴露,他林远方也不会被选上市长,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厅级干部。

“可是在没有发生之前,你为什么就敢下百分之百肯定的结论?这是不是过于自信了?自信是好事,但是一定自信心过了头,就容易膨胀成虚荣心,影响到对经济局势的整体判断,一个不慎,就会对全……什么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说“全什么”的时候,戴老明显是顿了一下,把某些字眼给隐去了。

“戴老,你的意思我明白。同一个经济事件,让不同的经济学家来分析,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个在我们国内经济界尤其常见。”林远方说道。

戴老明知道林远方不是在说自己,老脸还是禁不住一红。华夏有太多学习政治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