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朱襄情 >

第5章

朱襄情-第5章

小说: 朱襄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儿戏,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岂能怪我,”

“什么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我有什么错?”

“既然让我来约会,就不该与其他男人聊天,”我理直气壮,抓住事实不放,“你是我的,我爱你超过爱我自己,岂能让他人抢去,”

“胡说什么呀!”她听了我的辩解表示赞成,说明我很在乎她,心里有她,终于讲出实话,“那男人是我哥,正在告诉他你来了。谁知,竟然吃起醋来,突然拔去网络线,我着急了,一怒之下骂了句流氓。实在对不起,没有向你讲清,使你产生误会,”

“原来如此,”我闻听所言大吃一惊,怪自己小心眼,活该喝醋,“原来是大舅官啊,为何不早说?还故意遮遮掩掩,造成一场大误会,”

“哈,哈,”她笑了,笑的很开心,“正好考验一下,是否对我真心,”

“我不要这种考验,太惊险了,要是真的把我抓进公安局,看你咋弄,”

“不会的,我掌握着火候的,”一场误会解开了,二人和好如初,而且更拉进了距离。

我也笑了,心想,只要她开心,她高兴,我受点委屈没什么,我揭穿她,“你是故意让我吃点醋,”

“是啊,你吃醋我很开心,”

“我是个大男人,”我不承认自己爱吃醋,“也不是那么喜欢吃醋的人,”

“哎呀,”她摇了摇头,心想,你还不承认自己爱吃醋,“与我哥说句话,就拔去网络线,要是与其他男孩手挽手,你一定会打死我的,”

“不会的,”我打肿脸充胖子,要是真的与其他男孩手挽手,我肯定会干涉,但,还是讲句不情愿的话,“正常朋友交往吗,哪能吃醋呢,”

“说不吃醋是假,心里总有点酸溜溜的感觉。”

我不想与她争论了,谁叫我们是在网络上认识的呢?与别人聊天那是常事。不过,我表现出一点醋意她会开心点,说明我很在乎她。

此时,一阵阵微风吹散晨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光辉洒满了朱襄大街。

“我们找个馆子吃饭吧,”我感觉肚子饿了,需要吃东西。

“馆子吃饭?”她愣了一下,提出建议,“早饭就不到馆子里吃了,外边小摊上随便吃点算了,”

“也好,”我点了点头,对她的建议十分满意,虽是一点小事,足以说明,她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女孩,十分节约,不会浪费,“那我们就先逛逛东关菜市场吧,那里有好多卖早饭的小摊,”

“好吧,”她点头表示同意,随边走边介绍起来,“朱襄城的东关菜市场,在大街的三叉路口,喧腾的农副产品十分丰盛,”

此时,正是集市的高潮阶段,一车车新鲜蔬菜摆满街道两旁,我手指其中一车,“那又粗又壮的芹菜,不用说是朱襄胡芹了。”

“不错,”她接着介绍起来,“朱襄胡芹,因产于朱襄县胡襄乡胡庄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曾有“喜有车马临门第,胡芹贡酒宴嘉宾”的名联在民间广为流传。”

“嗷,”我来到车子前,拿了一颗胡芹看了看,“和普通的芹菜差不多,不就是一颗芹菜吗,有何不同的地方?”

“这个你就不懂了,”菜主见我是外地人,以为生意来了,介绍起来:“仔细看看,朱襄胡芹的特点,它根小、棵大、杆粗、叶柄中空、叶片肥巴大、茎部光滑、生长快、纤维少,清脆爽口,无丝无渣,素有“芹王”之美称。”

“嗷,”我终于清楚了,“那些土芹菜很细,稍微时间长一点就老了,吃起来像草,嚼都嚼不动,”

“是的,”她点了点头,拉起我的胳膊接着介绍,“朱襄胡芹,从清初起在商丘地区就闻名遐尔,”

我又特手指了指,“那是朱襄大蒜吧?”

“对,”她点了点头,拉着我不要再过去了,意思听她介绍,“朱襄大蒜的特点是;蒜头大,蒜瓣也大。它辛辣、性温,能解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治积滞、腹冷痛、止泄等作用,”

“嘿,看来你耍嘴皮子还行,”我感到朱襄的菜市场,什么都与众不同,“呵呵!那又尖又红的一定是朱襄名产三樱椒了,”

“对,不用介绍了吧,我们还是体会一下便知,”说着她拉我来到一家卖胡辣汤的小摊前看了看。

朱襄卖早点的很有特色,一个小摊贩紧挨一个小摊贩,都是露天餐桌。用面板支起的桌子,一个个小凳子摆在周围。顾客趴在面板上,一个个手拿汤勺悠闲的喝着。

卖早点的摊主面前放着一个大桶,桶里是胡辣汤,为了保温,外边用麦草编织的保温材料,此时,桶里正冒着热气。

你看;摊主头戴白帽,腰系围裙,一手拿着勺子,一边喊叫;“胡辣汤!刚烧开的胡辣汤!”

“油茶!油茶!”

“烧饼!烧饼!刚出锅的热烧饼,”

“就坐这里吧,”她在卖胡辣汤的桌子前坐下了,我也只好坐下。

摊主很热情,每人盛了一大碗胡辣汤。那碗可真够大的了,大海碗。

我立即拿起汤勺搅了搅,喝了一口,品赏一下味道,“呀,好喝,”使我回味无穷。

朱襄东关的胡辣汤别具风味,香味四溢。因为上面飘着一层,朱襄特产,有明晃晃的小磨香油,还有豆皮,豆芽、芝麻、花生仁等。

可是,喝起来太够味了,又酸又辣。才喝几口就满头大汗,我立即赞扬,“朱襄的三樱椒真够味,”辣得我吃呀咧嘴,也许是清淡食物吃多了,不习惯喝那么酸辣的东西。

她看我那么怕辣,就到前面端了一盘两面焦黄的水煎包。

这也是朱襄的特产啊!在郑州吃不到的,“老婆就是体贴,”我笑着喊了一句。

“谁是你老婆?”她瞪起圆眼,训责着,“小声点,莫让熟人听到了。”

刚才那么多人,你都承认,现在又要注意影响了。

“那是被逼无奈,现在还是要注意点影响,”

是啊!老婆只能背地里喊叫,我们还没结婚,是恋人,不能这么称呼。

不过,从她那举动中,透出了朱襄女孩的温柔、贤惠。

“再尝尝安平镇的鸡爪麻花,丁家煸炒鸡,羊肉泡漠,清真牛肉,缸炉子烧饼……”

我的肚子实在装不下了,可是,她还一个劲的让我吃……

“走吧,”我站起身来,抬头望了望。秋日的早饭后,阳光还是那么强烈,我们又来到北旧湖,湖岸边的绿柳和白杨给湖面投出凉凉的阴影,周围千万只蝉在嘈杂地高鸣着。

“我们去参观朱襄氏陵吧,”她介绍着,“回来再到邵园汉墓,”

“到哪儿去?”我把大权交给了她,“有你来安排吧,我随后紧跟就是了,”

“先去朱襄氏陵吧,”她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

“远不远?”我的时间比较紧,如果远了,怕误了回去的汽车。

“远,有二十多里,还要搭车,”她介绍着,“朱襄氏陵位于朱襄县大仵乡朱堌寺村西北角,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朱襄氏的陵墓。”

“远就算了吧,”我摇了摇头,提出建议。“还得搭车,太麻烦了,以后我专门前去,还是在近处参观吧,”

“好的,”她点了点头,同意我的意见,“我们去邵园汉墓,它位于朱襄西郊邵园村内。”

“好的,”我们立即手牵手来到朱襄西郊的邵园村,有导游陪同进入墓穴参观。

邵园汉墓是一九八一年挖掘,为一拱顶式砖券多室夫妻合葬墓。墓门向东,已被毁。两墓道,两主室,四耳室,平面布局呈曲尺形。留有盗洞五处。两具人骨架均在甬道之中,其一腰部发现了母印一套(应为三枚,只发现两枚),铜质,狮子纽,印文为“许赞印信”。

还有出土随葬品金饼、金豆、玉猪、琥珀蟾蜍、水晶珠、水晶虎、珍珠、陶罐、陶案等等。经鉴定该墓属东汉墓葬。

参观完了邵园汉墓,我抬头看了看,一块透明的蓝天,象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象是绣在纱巾上的花朵,“时间不早了,到吃午饭的时间,”

“午饭吗,”她笑着讲道:“早已准备好了,”

“谁准备的?”'Zei8。Com电子书下载:。 '

“我爸爸妈妈呀,”

“嗷,”我终于明白了,她选择东关旅店和东关大街溜达的原因,那是怕遇见熟人,在没有确定下来关系的情况下,尽量不给自己造成影响。此时邀我参观邵园汉墓是假,上她们家是真,看来我们的关系确定了,所以才让我登门认亲,此刻,我心里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甜蜜。

欲知后事

请看下章

第六章 豋门认亲

中午的阳光直射朱襄城。西关的惠济河泛着涟漪般澄清,水面中闪耀着鱼鳞般的波纹,水蒸气随着微风飘到河畔上的村庄,与炊烟结合到一起,飘飘然然袅袅上升。

“嗷,”我终于明白了,“邀我参观邵园汉墓是假,上你们家是真……”

“顺便吗,”她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使出激将法,“你说呢?已经路过家门口,按照情理该不该见见我父母?”

“嗯,”说不去看样子是行不通的,她拿出民俗情理来征求我的意见,真服了她的激将法,我被她彻底征服了,只好笑着点了点头,“老婆说的在理,我们走吧,”

一路边走边聊,出了朱襄城不远,大概有两里多路吧,也是个郊区。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惠济河从村边而过,四周绿油油的庄稼,好一派碧野绿水的景象。

村中果树成荫遮掩了整个村庄,果树下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百灵鸟站在枝头歌唱,秋蝉一旁奏乐,真是鸟语花香。再加上四周翠绿地庄稼发出的亮光,描绘出一副美丽多彩的图画。又好似一曲正在汇演的大舞台。一种天然的美,美在这个村庄跳舞!美在这里泛光,处处呈现出美。使我立即感到,这里不但有漂亮的女孩,而且地美,水美,人的心灵更美。

我们手牵手穿过村庄的果树,走进一户农家四合小院,立时愣了起来,瞪眼观看;蓝色的瓦房檐下挂着琳琅满目的金黄色饱满的玉米,它们葵花般交错着盘旋在屋檐下。

堂屋门口的左边墙上;挂着一串火红的三樱椒。右边墙上;挂着辫子似的当地特产大蒜。门的上头正中墙上;挂着一面镜子,据说用于驱鬼避邪的。

以我来看;这种布局好似一首乡土诗,又好像一幅对联。

“你看;”我手指右边挂在门口的大蒜,“多像一副上联,那蒜头又大又显眼,”我当即编出一句上首;“农家小院金光灿烂,”

“不错,”她点头笑了笑,那左边的一串三樱椒不正是下联吗,她立接对上下句;“三樱火红耀眼夺目,”

门头的镜子是横批;“一片光明。”

“好一副对联,”她点头笑了笑,“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建设中,放心,未来的不久一定超过城市,”

“是啊,现在已经拉近了城乡的距离。”

“不过,那些收获后庄稼摆在院子里,还是有些影响卫生。”

“这个没法,”我点了点头,庄稼是农民们的命根子,想摆脱不容易,“我看对卫生没什么影响,倒增添了不少光彩,”

“咋不影响呢,”她指了指院子中间,“那些乱七八糟的,让你见笑了,不过,体会一下乡村生活也好,”

是啊,说不影响卫生是假,院子里晒满了土特产,地上用板凳架着高粱杆制成的“薄”,上边摊着洁白如玉的棉花。我立即建议,“就是差点绿叶的衬托,如果周围再摆些红薯藤,是多么漂亮地一片洁白的鲜花。”

她见我想象布局合理,竟然一唱一和,“再加上地下摊晒着的一片粒粒饱满的花生,丰果累累,岂不美极了。”

我当即夸奖一句;“农民们珍惜土地,狭小的空间晒了多少东西。”

“这叫综合利用,”她点了点头向我介绍着,“院子虽小,使用价值不小,我们不想浪费资源,留下一片土地造福子孙后代吧,”

是啊,多么淳朴的声音啊,农民们都知道珍惜土地,而我们呢!浪费了多少资源?城市建设毁掉大片良田,高速公路是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同样毁掉良田,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天要吃要喝,需要地里长出的庄稼供给,土地需要重视啊。

“这个院子布局合理,”我细心地观看着,左侧靠墙处,有一口压水井,一位半大男孩上下压动杠杆,一股清凌凌的泉水从井中冒出。

我即刻走向前去,双手接着流水,首先洗了一把脸,而后喝了两口,甜丝丝的,拟人心扉,立即夸奖一句,“这是井泉,比那市场上销售的山泉不差分毫,”

突然,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咕咕”地叫着从身旁路过,我好奇的抬头观看,这些小鸡还不到拳头大,毛茸茸的,不管是黄色羽毛还是黑色羽毛,它们的足和喙都是金黄色的。小鸡叽叽喳喳的叫着跟在母鸡身后,好像一群顽皮的小孩子喊叫妈妈,“等等……”

“咩……”那边拴着一只白羊,雪白的羊毛,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