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盛世医女 >

第43章

重生之盛世医女-第43章

小说: 重生之盛世医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让太医院这群老东西跟着学学,要不,他们老以为自个儿是天下第一,真真的一群井底之蛙。”

他声望高,便是面对面地指责那些太医,估计人家也得毕恭毕敬地听着,玉珠却不行。她到底资历不够,太医院随便一个吏目都比她经验丰富,见着谁都得客客气气的,这会儿在一旁听着孙大夫这般贬低他们,她却是恨不得装作自己不存在。

回了御药房,玉珠把这事儿跟张胜说了,他竟激动得双手发抖,一脸不敢置信地盯着玉珠道:“孙…孙大人果真这么说?”

玉珠不知他为何这般兴奋,茫然地点点头。她在现代见惯了人出书的,却不知道修医书对医道中人的重要性,更何况,这本医书虽说由她二人执笔,但幕后却明明白白地站着孙大夫。以他的威望,此书一出,定能引起杏林界震动,而他们两个,也势必载入史册,成为流芳千古之人。

玉珠没受过儒家学说的熏陶,更不知着流芳千古对当世之人的重要性。殊不知世间多少人为留载史册流血断头,倾尽所有。尤其是朝堂上的那些御史们,动不动以命相谏,虽有些确是为民请命,另有些却是为了显示其中正不阿,好千古留名。

得了这个任务,玉珠便忙得脚不沾地,成日埋头书本间,连吃饭喝水都常常忘记。那老御医见着,也不好意思再让她随其出诊了。

得知玉珠要验校医书,顾咏也甚是高兴,晚上特意沽了酒过来要庆祝。主要是秦铮陪着,玉珠也难得地喝了两杯。酒过三盏,顾咏兴致颇高,嘴里的话也越来越多,不过他到底有分寸,当着秦铮的面不会胡说八道,只偶尔一脸深情地盯着玉珠看,直把她看得满脸通红。

晚上元武从顾府叫了车过来接,秦铮和玉珠一同送他回去。顾咏迷迷糊糊的,不知想到了什么,闭着眼睛忽然道:“那老毛真真地是个混帐东西,好事儿轮不到玉珠,净给她招麻烦,那后宫事务也是平白能招惹的吗,若是玉珠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玉珠一时啼笑皆非,狠狠地隔着衣服揪了他一把,顾咏叫了一声“痛”,却还是没醒过来,又笑道:“幸好孙大夫讲义气,不枉我…我…”他说到此处脑袋一沉,就这么睡了过去。

玉珠心里头却是狐疑不定,顾咏这话里意思,莫非孙大夫调她去验校医书还是他的主意。虽说顾咏也是一片好心,可玉珠不知怎么的就是有些恼,忍不住又偷偷掐了他一把,直把顾咏硬给掐醒了,猛地一个激灵睁开眼,迷迷糊糊地朝四周看了一圈,睁大了眼无辜地瞅着玉珠,道:“玉珠,你怎么掐我。”

秦铮和元武心里头早已笑得不行,偏又不好当着他俩的面,只得生生地忍住,实在难受得紧。玉珠也被他弄了个大红脸,嗔怒道:“你喝多了,胡乱说什么浑话。还不快回家去。”说罢,气恼地使劲一推,将他推进马车里。

一转身回屋,玉珠心里头对顾咏的气恼就消得差不多了,这会儿想到的又是他的好来。到底是为了她着想才特特地去求了孙大夫,谁不知孙大夫那人最是难说话,太医院里头上上下下谁不怕他,也不知顾咏怎么才求动了他。

于是,这会儿玉珠的脑子里想着又是怎么多谢顾咏的事儿了。

第二日在太医院,依旧是忙得头发晕。那些医书里的谬误实在太多,更有许多争执不定的地方。玉珠的脑子里背的是《中华药典》里的记录,自然是自信满满,但张胜毕竟是这个时代出身,所学所记都是父辈所传授的知识,未免有许多地方与玉珠有异议。他虽是个好说话的人,但在医学方面却是倔强异常,两人每每为了一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惹得御药房里的吏目和杂役们还以为他俩吵了架,纷纷过来劝说。待知道这二位只是意见不合,不由得哭笑不得。

吏目们也常常参与到讨论中,但往往是参加的人越多,这问题就讨论得愈加复杂,演变到后面,甚至有种脸红脖子粗要动手的趋势,直把玉珠吓得不行,再不敢随意邀请他们验校书籍了。

其实这也难怪,这些吏目们大多出身医学世家,因彼时并无哪一本医书为杏林界所认同,他们所学知识多是家中世代相传,难免对各中症状药材各持己见,各不相让,到最后,才演变为大争端。玉珠在一旁瞧着,愈加明白了孙大夫为何要验校和编撰医书的原因。她所部明白的只是,为何要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她。

放衙的时候,玉珠和张胜一道儿出宫。这会儿两人早忘了御药房里的争执,说说笑笑,十分客气。张胜早见过顾咏时常出入医馆,多少猜到他二人的关系,笑着多嘴道:“今儿顾大人升了职,我还尚未恭贺,师姐回去后,记得替我恭喜一声。”

玉珠闻言一愣,随即又欢喜起来,笑道:“你这是哪里听来的消息,我都还不晓得。”

张胜道:“这是今儿才发出来的旨意,你大早上就进宫了,自然不知道,我也是下午去吏部给刘大人看诊的时候听说的。因上回赈灾得力,户部侍郎林大人亲自向陛下保举的,吏部的各位都纷纷称奇呢,说是林大人素来眼界高,难得有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既然是吏部传来的消息,那自然是没得错了。玉珠欢欢喜喜地向张胜道了别,在宫门口等顾咏出来。可一直等到酉时末,六部的堂官们都走尽了,也不见顾咏的影子。

玉珠这才想到,顾咏是不是早早地回去通报这好消息了,一拍脑袋,赶紧又回家去。谁知到了家里头,问了于老爹,他却说今儿一整天都未曾见过顾咏的影子。

接连一两日,顾咏再没来找过她。玉珠心中惴惴不安,难免胡思乱想,不知他究竟出了何事,琢磨着待明儿轮休,定要去顾府上问问。

帏薄不修

太医院对放衙的时间一向管得不严,加上玉珠第二日就是轮休,中午一吃过了午饭,她就跟孙大夫招呼了一声后走了。因这绿油油的鹌鹑服实在难看得紧,她还特意先回家换了身藕色的长孺裙。

跟秦铮叮嘱了一声后玉珠便出了门,还未出皇城,就远远地瞧见元武满头大汗地朝这边赶。玉珠赶紧上前招呼,元武一见是她,好歹送了口气,气喘吁吁地道:“少爷…少爷让我过来跟您交代一声,他这几日实在忙得抽不开身,待过两日他忙完了,再回来找您。”

玉珠听罢,确定顾咏并未出事,心里先松了一口气,笑着朝元武问道:“顾大哥在忙些什么?可是衙门的事儿太多了,你回头嘱咐他要好好休息,别累着。”

元武稍稍迟疑了一下,很快又恢复常态。玉珠眼尖,见他脸色有些不对,心中疑虑顿生,皱眉道:“元武,你可是有事情瞒着我?顾大哥到底在做什么?”

“没有,没有。”元武连连摆手道:“少爷真是在忙。不是衙门的事,是少爷的一位世交好友,府里刚出了事,少爷才向衙门告了假,先去帮忙。”

见元武这回说的煞有其事,玉珠这才信了,又忍不住怪道:“便是再忙,好歹也差人过来说一声,一连三天连个音信都没有,我——”她话一说出口才觉得不对,哪有女儿家这么大刺刺地责怪情郎不来看自己的,到底也才三天,旁的人家,成亲前连面都没见过的也不是没有。不由得脸上涨得通红,转过身去,道:“我知道了,你快回去帮他的忙吧。”

就这样,玉珠出门才一炷香的功夫又回了家,秦铮十分惊讶,忍不住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了,可是遇到了顾大哥。”说罢又觉得不大可能,若是果真遇到了顾咏,玉珠更没有这么快就回来的道理。

玉珠将元武说的事儿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罢了又道:“你说顾大哥也真是个热心肠,旁人府里的事情哪能轮到外人插手,他也不怕忙没帮上,反倒惹上一身腥。”

秦铮笑道:“我看你才是关心则乱。顾大哥什么人,哪会不知道这些道理,他既然要去,自然有要去的道理。你也别在我面前这么长吁短叹了,我听得心里头怪渗得慌。”

他眼珠子骨碌一转,忽然想到了什么,笑嘻嘻地凑过来,朝玉珠央求道:“左右今儿你也无事,我看书也看得腻烦了,晚上我们一道儿去街上逛逛可好。我听卢挚说天桥上有番邦来的绿眼睛黄毛怪,长得可吓人了。”

“绿眼睛黄毛怪?”玉珠一时忍俊不禁,这要放在现代社会,绿眼睛黄头发该是多么标准的审美,到了如今,却生生地成了怪物。见秦铮一脸期待,玉珠也不好拒绝,更何况他,她在太医院一连工作了十来天,整日都闷在宫里头,也想出去走走了。

这么一说定,秦铮马上高兴起来,欢欢喜喜地去换了衣服,抓了钱袋子出来。玉珠见他这么兴奋,忍不住提醒道:“瞧瞧你,倒像只要下山的猴儿,这么皮。这眼看着就要秋试了,旁人都嫌念书的时间不够,倒是你还一门心思地想着出去玩儿。”

秦铮委屈道:“姐姐你可真是越来越狠心,以前在玉溪村的时候,你都让我多休息多玩乐,念书要适可而止。如今倒好,我好容易才想起出门走走,你又嫌弃我念书不认真了。”

玉珠呵呵直笑,当然不会把秦铮这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当真,拍了拍他的脑袋瓜子,跟于婶说了一声后,姐弟俩一道儿上街去了。

途中秦铮一直兴致盎然地跟玉珠提起绿眼睛黄毛怪的稀奇事儿,又说那些番邦人身上一股子鸡屎臭,让玉珠到时候远远地瞧着就好,千万不要靠得太近,免得熏到了。玉珠听得啼笑皆非,不知该如何回他才好。

其时尚早,街上行人如织,热闹得很。秦铮兴致勃勃地拉了玉珠去传说中的天桥看黄毛怪,可到了地儿根本没瞧见人,问了路人,才知道他们要晚上才出来。于是姐弟俩便先寻个地方吃饭休息,打算等到天黑后再过来看。

如今玉珠在太医院当差,每月都有俸禄,铺子那边每月都有不菲的红利,手头上甚是活络,买起东西来自然也大方不少。不过是逛了两家铺子,玉珠终于显示出她作为女人的购物天赋,而秦铮也开始大呼吃不消。

没奈何,玉珠只得就近寻了酒楼将秦铮暂且放下,二人点了几样酒菜边吃边聊。正是晚上用餐之际,酒楼里的客人越来越多,没多久便坐满了。几杯小酒一下肚,身旁的客人们就有些不受控制,大声地说笑起来,谈天说地,毫无顾忌。

起初姐弟俩毫无兴趣,只小声地聊天,直到左边桌上的客人大声嚷嚷着哪家府上帷薄不修,闹出了人命案子,玉珠心中忽然一动,竖起耳朵,仔细听那人怎么说。那客人喝得有些高了,说话不清不楚的,嘀咕了半天,玉珠才敏感地听到了一个“郑”字,脑子里顿时懵了。

难怪顾咏会一连几日告假,难怪他说有世交好友府上出事,原来出事的竟是郑家。

得知这样的事,玉珠哪里还吃得下饭,草草地收拾了一下,便和秦铮一起回家去。回去的途中竟不由自主地拐到了郑府所在的路口,果见大门口一片白皤。

玉珠一来没弄清楚郑家到底出了什么事儿,二来她的身份也不适合去吊丧,更何况,顾咏这么特意瞒着他,想必也有他的理由,故玉珠在路口站了半晌,就默默地和秦铮一道回家了。

虽没看成黄毛怪,但秦铮也不敢再提及此事,一路上他好几次想逗玉珠说话,可张张嘴又不知该说什么好。姐弟俩沉闷地走了一路,终于到了家。

第二日晚上顾咏才过来,容色憔悴,一看就是好几日未曾好好休息过。他进门时还强颜欢笑,一见着玉珠的脸色都知道自个儿瞒不下了,才拉了她去屋里,老实交代道:“阿览家出了事,他身子不好,郑家大哥又忙不过来,我便过去帮了他几天。阿览他不想让你知道,郑家的事,说起来实在不大光彩。”

但这事儿又哪里能瞒得过人,顾咏想着,与其让玉珠听旁人乱说,还不如他一一细说。

原来那郑侯爷原本还有两个妾室的,起先因郑夫人管得严,那两个妾室只得安安分分,这些年竟连个子嗣也没有。直到郑夫人后来得了病,每日里困在床上起不来,那两个妾室便动了心思,也不知吃了什么药,其中一个刘氏竟怀了孕。

郑夫人的性子最是严厉跋扈,这些年都将府里管得死死的,便是如今困在床上,也容不得那妾室将孩子生下来,竟趁着侯爷不在,寻了个刺儿将那刘氏教训了一通,当晚上,刘氏就小产了。

郑府子嗣不兴,这些年来也不过是得了两个儿子。这刘氏怀孕着实让郑侯爷欢喜了一阵,结果没想到郑夫人竟会下此毒手。夫妻俩为此大闹了一场,气得郑侯爷拂袖而去,好几日都歇在刘氏房里,连郑夫人的面也不见。

那郑夫人素来要强,哪里忍得下这口气,竟叫上自己娘家兄弟来府里闹。几人推推搡搡的,那郑家舅爷手里头一使劲,竟把侯爷甩开,后脑勺撞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