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唐朝诡事录 >

第38章

唐朝诡事录-第38章

小说: 唐朝诡事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酉阳杂俎》“天咫”篇中的这个故事还好,至少没叫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想不舒服的话,看看下面的故事:一位唐朝大臣闲暇于庭院,见一小儿拎着袋子前来,便问是来自哪家。小儿不应。又问囊中何物,小儿笑道:“请君看。”往外一倒,竟是数升眼球……

只是装了一袋子而已。

接下来的故事中,就不是一袋子的问题了:

永贞中,复州医人王超,善用针,病无不差,于午忽无病死,经宿而苏,言始梦至一处,城壁台殿如王者居,见一人卧,召前袒视,左膊有肿,大如杯。令超治之,即为针出脓升余。顾黄衣吏曰:“可领毕也。”超随入一门,门署曰毕院,庭中有人眼数千聚成山,视肉迭瞬明灭。黄衣曰:“此即毕也。”俄有二人,形甚奇伟,分处左右,鼓巨箑,吹激眼聚,扇而起,或飞或走,或为人者,顷刻而尽。超访其故,黄衣吏曰:“有生之类,先死而毕。”言次,忽活。

在复州,有一名善于针灸的医生,叫王超。他自我讲述,曾被招至幽冥,到一奇怪的城市,为那里的王者治病。针灸成功后,王者叫人把他带到一个叫“毕院”的地方,里面堆积着数千只人的眼睛。那如山的人眼,不停地眨动、明灭,身边的人说:“这就是‘毕’!”

但又如何呢?

王超医生和我们一样感到迷惑。

不一会儿,出现两个人,相貌古怪,站在那堆人眼前,分别手持巨大的扇子,一边用力扇动,一边用嘴吹,那眼睛或飞舞或奔跑……

王超更加迷惑,问:“什么意思?”

旁边一个人说:“有生之类,先死而毕。”

什么是“毕”?在古代丧祭中,有“毕”这种东西。什么呢?穿牲畜身体的棍子。

在这里,大约说的是:有生命的东西,先死了,叫做“毕”。但我们还是不明白这是个怎样的故事。

王超参观完“毕”后,被顺利地送回人间。

另有一个故事,结局与之相反:

金州军事典邓俨先死数年,其案下书手蒋古者,忽心痛暴卒。如有人捉至一曹司,见邓俨,喜曰:“我主张甚重,籍尔录数百幅书也。”蒋见堆案绕壁,皆涅楮朱书,乃绐曰:“近损右臂,不能搦管。”有一人谓邓:“既不能书,令可还。”蒋草草被遣还,陨一坑中而觉。因病,右手遂废。

蒋古在阴间向自己的前上司撒谎,说右手受伤了,不能帮忙写东西,等被送回人间后,其右手就真的残废了。

《西游记》的桥段

官员陆绍于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拜访表兄于慈溪定水寺。他为寺僧带去了蜜饯和水果,旁边寺院的僧人跟陆绍也比较熟,所以后者叫人前去邀请。

良久,旁寺僧人携一李秀才到了。

大家环坐,笑语不息。定水寺住持叫弟子煮新茶,发了一圈子,独不给李秀才。陆绍不平,问:“为什么?”

定水寺住持笑道:“如此秀才,也要想品茶吗?还是喝点剩的吧。”

携李秀才而来的临寺僧人说:“秀才乃术士,座主不可轻言。”

住持说:“轻言?不逞子弟,有什么可畏惧的!”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李秀才站起身,说:“我与禅师素昧平生,何以知我为不逞之徒?”

住持大笑:“走在路上,见酒肆就奔去;做起事来,反复无常——能是佳才?”

李秀才起身,向在座诸人拱手道:“我不免要当着贵客们的面造次了。”说罢,把手缩进袖子,放在两膝上,大声道:“小僧安敢无礼!竹杖何在?可击之!”

话音未落,房门后的一条竹杖兀自蹦起,连击定水寺住持的头部。

陆绍等人大惊,急忙起身庇护,但那杖像是被人拿着,仍不停地从人缝中探过去击打。

李秀才喝道:“捉此僧向墙!”

住持便负墙拱手,色青短气,唯言饶命。

李秀才又道:“可下阶!”

于是,那住持不由自主地跌撞到台阶下,以头碰地,满脸血流。见此情景,下意识观看了一会儿的诸人纷纷求情。

李秀才徐徐道:“为不连累大家,我活他一命。”说罢,向大家拱了拱手,扬长而去。

在唐朝,随便一个书生模样的人,都有此秘术。所以,这个故事中的一些疑点,比如为什么受邀后李秀才良久才至,再如定水寺住持与秀才有什么过节,就显得都不怎么重要了。此外,以物击人这样的场景,《西游记》里经常出现。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西游记》中很多故事直接取材于《酉阳杂俎》。比如前面说的罗公远与不空的斗法、梵僧难陀的法术。

再比如下面的记载:“衡岳西原近朱陵洞,其处绝险,多大木、猛兽,人到者率迷路,或遇巨蛇,不得进。长庆中,有头陀悟空,尝裹粮持锡,夜入山林,越兕侵虎,初无所惧,至朱陵原,游览累日,扪萝垂踵,无幽不迹,因是胼胝,憩于岩下……”

湖南衡岳,山险木密,人至于此,多迷路难返,或遇巨蛇猛兽,不得前进。唐穆宗长庆年间(公元821年~824年),附近有寺,寺中有一头陀,名叫悟空,喜欢踏野寻幽,算个背包客,曾夜入衡岳大山中,战蛇斗虎,无所畏惧,潜溪附藤,处处留下足迹。

后至一地,名叫朱陵原,山势更险,但景色也越发美丽。此时悟空已游览数日,双脚有些疼痛,囊中粮食也已吃完,腹中感到饥饿,遂于一处岩下休息,自言自语道:“到底已入荒野深处,一户人家也没有。”

悟空正说着,却突见岩前不远处,于茂盛的花树间,有一道士正坐于绳床上打坐。悟空大喜,上前拜之,那道士却不理答,前者告知腹中饥饿,问有无斋饭。这时道士才微睁二目,以手指地上的石板:“这里有点米,你可取之为炊。”

说罢,道士下得绳床,手往空中一伸,竟摸来一柄铁镢,轻击石板,深入数寸,敲一小洞,令悟空伸手探之,后者不解,手指入洞,只觉下面似乎无底,猛抓一把,果得米一升有余,还有炊具。道士搭锅煮饭,不一会儿,告诉悟空可以吃了。后者即取米饭而食,但一口还没吃完,就吐出来,因为饭还没熟。

道士笑道:“虽然你不想再吃,但也可谓少吃多得啦。”遂张大口,将那一升多的半生不熟的米饭吃掉。

当然,这并无出奇之处。

接着看。随后,道士问悟空为什么深入幽境,后者回答也无他事,行旅而已,反问:“此处荒无人烟,您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打坐?”

道士笑而不答。

少顷,道士说:“我做一小游戏,你且看。”

道士说罢,跃上一棵大树,攀枝摇荡,仿佛坐在秋千上,一会儿如流云远去,一会儿如飞石荡至眼前,又似猿猴、小鸟,动作轻灵,看得悟空惊异不已。随后,道士下树,又围着绳床转圈,越来越快,渐渐地,只见道袍现七彩之色,悟空眼花缭乱,不一会儿,道士竟转得无有踪影了。

悟空摸摸脑壳,真是遇见异人了,一路寻思着,探路归寺,此后几天竟不感到饥饿。

《酉阳杂俎》里的众多故事给了吴承恩灵感。孙悟空的名字即直接取自本条故事。当然,这里的悟空还不是一只猴子。

吴承恩迷恋《酉阳杂俎》,在他写的《禹鼎志序》中有所说明:“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懼为父师诃夺,私求隐处读之。比长好益甚,闻益奇。迨于既壮,旁求曲致,几贮满胸中矣。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段成式)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懒未暇也……”

再随便看一条,不用多说,必似曾相识:

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喜欢求仙问道的苏湛,游荡于河北内邱蓬鹊山,但并未发现得道之士的踪迹。一天黄昏,他正在山中行进,发现远处峰岩上似有光芒闪烁,于是大喜,以为那里必是仙境。但考虑粮食将尽,体力也差不多透支,只好暂时返家。

苏湛对妻儿说:“前两天,我在蓬鹊山旅行,此山为古时名医扁鹊的封地,我早就料到会在山中有奇遇。果然,在一处峰岩上,发现有光芒如镜,那里必有得道异人,明天我将再向此山行,若那里真是仙境,恐怕就不再回来了,现在与你们诀别。”

妻儿听后哭泣不已,想阻止他这种疯狂的行为,但没成功。转天,苏湛带上粮食,背了个包就上路了。

妻子是个明白人,闻此山中有怪,屡次害人,此番丈夫莫不是被妖魅迷惑?于是带着孩子、仆人悄悄跟随。进山数十里后,苏湛遥望那处峰岩,白光闪烁依旧,直径大约有一丈,圆整明亮。

苏湛一路山行,终于接近了那处闪烁着百光的峰岩,刚走到跟前,就大叫了一声。他的妻儿和仆人闻声后,跑过去营救,此时苏湛的身体已像蚕茧一般了。与此同时,两只铁锅大小的黑蜘蛛显身岩石上,所织之网大如篷帐,苏湛的妻儿、仆人全被罩在里面。一名仆人挥刀割那蛛网,最后带人破网而出。但是,那两只巨大的蜘蛛已不见踪影。至于苏湛,早已脑裂而死。

第七卷  猎奇:

传说中的生物

唐时的蛊术,属于巫术的一部分,跟幻术还不一样。蛊术又分多种,其中一种叫魇蛊术,一度流行于唐朝的巫师间。魇蛊术的特点是将自己欲加害的人,做成木偶或纸偶、土偶,藏于暗处,除每日在心中默默诅咒外,并用针射扎其心脏位置,据说这样可以使其人迷狂昏沉,丧失神智,最终死去。

最凶险的蛊是哪一种?

“李洪山人,善符箓,博知,尝谓成式:‘瓷瓦器璺者可以弃,昔遇道,言雷蛊及鬼魅多遁其中。’”这是段成式在闲谈中得到的一则隐秘的知识。

山人李洪最善符箓。古代道家修炼分多种形式,包括炼丹、占卜、祈禳、符箓……其中的符箓,多在捉鬼镇妖时使用。这天,段成式去拜访李洪,聊天中被告知雷蛊和鬼魅喜欢藏身于有裂纹的瓷瓦器皿中。

先说鬼魅。按唐人记载,李洪所言不虚:

宪宗元和年间,长安光宅坊有一市民,“其家有病者将困,迎僧持念,妻儿环守之。一夕,众仿佛见一人入户,众遂惊逐,乃投于瓮间……”

在这个元和年间的故事中,鬼魅隐遁时就选择藏在瓮瓦间。

福州有弘济上人,斋戒清苦,曾在沙岸上得一颅骨,“遂贮衣篮中归寺。数日,忽眠中有物啮其耳”,用手将那东西拨落后,“见有火如鸡卵,次第入瓦下”。在这里,那骷髅也是潜藏入瓦下。

鬼魅都晓得,那雷蛊呢?得先说说什么是蛊。

在各种巫术中,蛊术应该是最神秘的。因为蛊并非固有物种,而是人工培育和饲养出来的一种剧毒之王,诞生过程如下:黑暗的室内埋一大缸,在五月(古时的凶月),捕捉蜈蚣、蝎子、蟾蜍、蛇、蜘蛛,将其置于缸内,然后压上盖子,贴上封条,叫它们互相吞食、蛰咬,一年后开封,便会有一物飞出,此物正是最后存活下来的那只毒虫,也就是蛊。关于蛊的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带有剧毒。不过,它不会伤害主人,而是非常听命于主人,会帮助主人去做事,任务完成后,飞回来,老老实实地待在缸里。

《酉阳杂俎》中提到一则验蛊法:“鸡无故而自行飞去,家有蛊。”

蛊为世间毒王,关于养蛊杀人的故事,南北朝时就有记载了,顾野王在《舆地志》里说:“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饮食中,人不觉也。”唐初时,饲养毒蛊的多为江南地区。浙江诸暨县县尉叫包君,其妻总接受当地一土豪的美食,没想到被放了蛊毒。按记载,该土豪用蛊害了不少人。中了蛊毒后,会腹痛难忍,像被什么吞噬心脏。一两年后就会死亡。

到了武则天时代,原本流行江南的蛊,大量地出现在京都长安。

武则天掌权后,常不自安,看谁都像反叛者。于是重奖告密者,又任用酷吏,抓捕、审讯、刑罚那些有风吹草动的大臣。一时间,互相揭发成风。在酷吏中,最著名的是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三人。其中,又以来俊臣“成绩”最大。按正史记载,经他手用酷刑审讯和诛杀的官员就达一千多家!当然,大多都是冤死的。但酷吏们以此为乐,武则天也是乐此不疲。所以,在当时,很多大臣上朝前,都会跟家人诀别。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回来。

时有“博陵王崔玄晖位望俱极,其母忧之,曰:‘汝可一迎万回,此僧宝志之流,可以观其举止祸福也。’及至,母垂泣作礼,兼施银匙箸一双。万回忽下阶,掷其匙箸于堂屋上,掉臂而去。一家谓为不祥。一日,令上屋取之,匙箸下得书一卷。观之,乃谶纬书也,遽令焚之。数日,有司忽即其家,大索图谶不获,得雪。时酷吏多令盗夜埋蛊,遗谶于人家,经月乃密籍之,博陵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