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臣 >

第9章

明臣-第9章

小说: 明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名字,本来也没有什么出稀奇的,可就是这三字眩晕了张信。

第十二章 除夕

第十二章除夕

张信认为自己的历史成绩还是非常合格的,无论是历朝历代的正史野史都能随意说出一二,但这个时候张信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朱厚熜,很普通的名字,在明朝藩王世子肯定是性朱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亲堂弟名字中带个厚字也不奇怪,按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子孙取名依辈分按五行相生顺序取名,所以名为熜字没什么毛病。

问题就是这三个字连起来读,张信心中不由得掀起惊涛骇浪,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正德皇帝死后,登基称帝是应该是明世宗嘉靖皇帝了,而嘉靖帝的本名就是――朱厚熜。说起来也好笑,这么久了,张信从来不知道自己便宜弟子的名字,不过也不稀奇,在古代讲究避尊者讳,对于上位者,不能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所以他只知道有兴王世子,但是不知道兴王世子叫做什么。

朱厚熜见张信久久不出声,奇怪问道:“先生,怎么了,是否弟子文思不佳,不符先生心思,请先生指责。”

“哦,没事,只是没睡醒,头有些晕。”张信强忍心中的震惊,面不改色道:“世子文章比昨日好多了,没有什么可修改的。”

朱厚熜见他面色有点不好,真以为是自己的原因,歉意说道:“先生,学生打扰了,请先生见凉。请先生好好休息,等下再来倾听教诲。”

“好的,有事中午再说吧。”张信这时也顾不上礼节了,挥手说道。朱厚熜也不在意,躬身行礼,慢慢退出房门。

明朝由盛到衰,嘉靖当政是重大的转折点,《明史》在评价嘉靖皇帝时写道:“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

嘉靖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为之一新,他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同时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兴修长城抵御蒙古人入侵,任用戚继光沉重打击倭寇,巩固了大明王朝的边关海防。这可以称得上是有作为的好皇帝,可惜的是中后期他日渐腐朽。转载  自

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在嘉靖二十一年更是移居住在西苑,一心修道,以求长生,不问朝政,以至于首辅严嵩专权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给明朝造成极大破坏。在用人上,嘉靖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

就是这样的一个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使得明朝由盛转为衰落,张信内心起伏,犹豫不决,充满了迷茫,不明白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个现实。彷徨不安之际,门外传来敲门声,张信

尤如被雷击而惊醒,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道:“谁?请稍候。”

张信整理衣容,轻步走到门前,拉开门后定眼一看,原来是袁宗皋。袁宗皋微微笑道:“张少兄,世子说你身体稍安,特前来问候。”

张信引手请袁宗皋进房,分主宾坐下后抱拳说道:“承蒙袁大人关心,张信在此谢过了。袁大人是长辈,以后直呼我的名字就好,无须太客气。”

袁宗皋抚须笑道:“如此正好,以后我们就是同僚了,是要好好亲近亲近。”张信也笑容满面的客套几句,聊了半天说白了就是互相奉承,最后袁宗皋说明了来意。

“再有半月就是除夕夜,近日也该下雪了,天寒地冻的,你也应添置几件衣服了,王爷已经吩咐下来了,等下自有裁缝来为你量休制衣。”袁宗皋继续说道:“还有的就是,除夕之夜,王爷会按例设宴招待府中上下,你刚入府还不清楚,令我特意前来告知。”

除夕就要到了,张信心里不免有些伤感,袁宗皋以为他是触景生情,思念家乡,不由安慰道:“思乡本是人之常情,如今你在兴王府中做事,以后前途无量,相信你的家人也会为你感到高兴的。”

张信感激道:“谢过袁先生关心,请袁先生替我谢过王爷厚爱。”

“嗯,这样就好,那我就先告辞了。”

经过袁宗皋这么一搅和,张信心中的思虑也就变得淡了,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朱厚熜现在还不是皇帝,怕他做什么,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不过能攀上这棵大树,以后就衣食无忧了,哈哈。

张信越想越开心,等朱厚熜当上了皇帝,那自己不就成了帝师了。嘿嘿,到时不是想要啥就有啥了。嗯,想想也头疼,到底以后午餐是吃熊掌还是鲍鱼,张信马上陷入无限的幻想之中,时不时傻笑,如果让兴王看到了,可能马上就后悔自己的决定。

其实张信自己也清楚,这不过是自己瞎想罢了,不过也打定主意,以后更加要小心慎言了,毕竟未来皇帝可是得罪不起的。后世官场戏张信也看了不少,知道权谋之术不是自己能玩得起的,一不小心可能死得不明不白,而且伴君如伴虎可不是玩笑,这可是血淋淋的教训,是上千年来多少个人总结出来的真理,张信可不想以身犯险。

拿定主意后,张信在给朱厚熜授课的时候态度都是战战兢兢,一时也不敢松懈,而且话也变得少了,一般都是朱厚熜问到了才回答,答案也是经过再三思考,觉得没有问题才会告诉朱厚熜。因为其他人给朱厚熜授课的时候也和张信差不多,所以他也没有觉得不妥,况且与张信接触时日较短,也查觉不出。

转瞬间除夕到了,古代除夕之是必,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打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兴王府也不例外,纷纷张灯结彩,王府上下装饰得喜气洋洋。

华灯初上,已然日暮,张信随着王府仆役来来了宴厅,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已经安定的坐在席上,大多是生面孔,张信只依稀认得几个,当然其中是以袁宗皋最为熟悉。看到张信来到,袁宗皋笑着迎接,引他坐落于席中,张信坐下后,环视四周,因为兴王一家未曾到场,所以气氛不浓,大伙都不敢高声畅谈。

因为张信每天都在伴着朱厚熜读书,所以对兴王府中的人还不是很了解,以至于同席的各人都不认识,不懂怎么打招呼。袁宗皋也看出张信的困境,起身引手为张信介绍道:“这位是陆松陆总旗,是王府仪卫司的典仗,陆总旗还有为公子,与你一般大小,以后可要好好亲近亲近。”

张信暗暗感激,忙起身行礼,道:“见过陆总旗。”陆松轻轻挥手,反应冷淡,道:“张教授多礼了,陆某愧不敢当。”

袁宗皋哈哈一笑,对着张信道:“陆总旗还是这个脾性,你莫要见怪啊。”张信心里正想自己是不是有哪些地方得罪人了,闻言向陆松施礼说道:“不敢不敢,百无一用是书生,陆总旗武艺超群,戍卫王府上下,比张信强多了。”陆松听后,勉强露出一丝笑容,却也不说话,可见袁宗皋所言非虚。

席中一人出言道:“张教授有礼了,鄙人骆安,以后在府中有什么事,可以找我。”袁宗皋解释道:“这位骆管事,是王府的管家。”俗话说现官不如现管,对于自己名义上的上司张信可不能失礼,连忙奉承几句好话。袁宗皋一一为张信介绍,知道怎么称呼后,席上的气氛顿时缓解开来。

此时王府外已经积雪三分,可是在宴厅里一点也不觉得寒意,众人纷纷交头接耳,小声的讨论着,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张信顿时恍惚起来,好像回到了以前,犹如隔世,听不到任何声音,寂寞的味道充满了张信的心灵,今天是团圆夜啊。

席中众人正忙着自己的事,一时之间谁也不曾发觉张信分神了。袁宗皋看着热闹的场景,不由有感而发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荆公这道诗,可谓绝妙之作。”

众人纷纷叫好,袁宗皋矜持的抚须微笑,张信这才回过神来,也随着附和,随大流才是安身立命之道,张信明白这个道理。这时宴会气氛也越加浓烈,大伙虽不敢高声喧哗,却也放开嗓子,声波一浪高过一浪,但张信却觉得格格不入,冷眼旁观着,有人询问时才会露出笑脸,敷衍几句,因为众人兴致正浓,也不察觉。

正当众人渐入佳境之时,突然宴厅外有人高声喝道:“王爷王妃世子到。”最后一个到字,声调拉得长长的,深怕别人不知道似的。顿时厅中突然之间静下了,人人起身肃立,恭迎兴王一家的到来。

第十三章 盛宴

第十三章盛宴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过了除夕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古时候的人们非常重视这天,虽为权贵之家,兴王也不例外,就藩于安陆之后,每年这个时候都要设宴,款待府中上下,安抚人心。转载  自

众人行礼之后,兴王挥手示意让众人回坐,众人回席之后,也不敢出声了,静静的等待兴王发话。兴王巡视会厅,见状满意点头,说道:“诸位不必拘礼,随意就好。”话虽如此,但哪个敢轻易动,最多是偶尔说几句话,宴会气氛一时僵硬了。

这时就是考验袁宗皋的时候了,身为兴王府长史,这类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了,只见他不不慌不忙的站起来,说道:“王爷,难得如此盛会,不如让绿绮姑娘出来一起庆贺,不知王爷意下如何。”此话一出,厅内众人纷纷说言赞成,叫好声一片。

这时坐在兴王左边的宫装丽人掩嘴微笑道:“袁先生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袁宗皋也不在意,呵呵一笑,道:“王妃见笑了,不过这不只是老朽一人之意,府中上下可是期待已久了,盼着绿绮姑娘出来呢。”

张信听着一头雾水,不明白他们在说些什么,不由向旁边的骆安询问道:“骆管家,不知袁先生说的绿绮是何人?”骆安稍微楞了下,随即暧昧笑了笑,道:“张教授,你刚到府中不久,想必也不清楚,不过着下你就知道了。”说完做出天机不可泄露的模样,让张信暗自腹诽不已。

这时兴王失笑摇头道:“爱妃,莫与袁先生争论,怎么说都是他有理。”兴王妃笑道:“王爷英明,了解袁先生的脾性,臣妾总是记不住。”

“王爷说笑了,本来就是,不信您瞧瞧,大伙都等着心急如焚啊。”袁宗皋一边说一边指着旁边的几位年轻人说道。在全场人的注视下,被袁宗皋指出的几个人脸都红了,却也不反驳,像是默认了。

看着他们的窘态,众人都笑开了,宴会气氛也活越起来,没有那么拘谨了。兴王妃详怨道:“王爷,如果不答应,怕是连宴会都开不成了。”说完也忍不住笑了出来。朱厚熜也一脸期盼之色,道:“父王,孩儿也想看绿绮姐姐跳舞。”

兴王赞许的瞧了袁宗皋一眼,趁势答应说道:“嗯,难得诸位如此同心,那就让绿绮出来弹奏一曲,以祝酒兴。”

张信这时才有些明白了,心里不以为然,不过是个弹曲的罢了,怎么弄得像是天上仙子一样。也不在意,趁着众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吃了起来,张信还是知道的,如果在这种宴会上大吃大喝是非常失礼的事情,引人注目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妙。张信一边想一边美滋滋的喝着小酒,明代的酒不像现在蒸馏过,度数虽然不高,不过却比现在化工生产的酒纯香多了,张信喝了一口觉得不错,有点香甜的味道,干脆当果汁喝了。

明朝宴会还是保留分餐制,每个人前都放着几盘酒菜,宴客时有专人服侍,添菜加酒是他们的工作,所以张信也不担心没酒喝。而且王府美食虽说比后世想差许多,却也比普通人家好多了,张信已经吃了近半年的粗茶淡饭,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美食,哪还能忍得住,没有风卷残云已经是很有定力了。

当张信陶醉与美食美酒的时候,帘外传来了优美的音乐声,旋律从平淡慢慢转为急促,急促到极点时,又缓和起来,虽然张信不懂音乐,却也分得出好坏来,连张信这种在后世见过识广的也觉得不错,更不用说宴会的诸人了。

什么叫如痴如醉,看他们的样子就懂了,完全沉醉于音乐之中,让张信感慨不已,觉得古代的娱乐实在是太少了,一首不错的曲子就能如此感动,再好的曲子也会结束的。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曲散之后,袁宗皋一脸回味无穷的样子,道:“多日不见,绿绮姑娘的琴艺又进步了。”诸人纷纷点头,连一介武夫的陆松也与有同焉的模样,让同席的张信好笑不已,却也惊讶绿绮人气之高。

正想着她是何方神圣之际,张信听到朱厚熜开口说道:“父王,孩儿也想学琴。”

兴王沉吟片刻,以前朱厚熜也要求过,但怕他分心不好学习,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