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臣 >

第171章

明臣-第171章

小说: 明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喝杯茶后。再详细述说。”客厅之中。看到有些气喘吁吁地陆炳。张信和声说道。

“谢谢大人。”陆炳拱手。也没有喝茶。只是在那里调节气息。片刻之后。陆炳地呼吸慢慢地稳定下来。“情况打听清楚了吗?”张信问道。安慰地看了绿绮一眼。

“大人。当地官衙也不清楚怎么回事。”陆炳摇头说道:“我又在城里向其他人打听。他们也是语焉不详。对保山村地事情一点也不了解。”

“不清楚。上虞县衙门是怎么做事地。连自己管辖地界地事情都不闻不问吗?”张信皱眉说道。还说什么是百姓父母。却连对子女漠不关心。

“这不应该啊。几十户村民搬迁。如果没有当地官府分发地路引。他们能到哪里去。恐怕连上虞地地界都出不了。”王杰怀疑说道。除非这些村民不走官道。专门挑些荒野偏僻地小路。以避开官府地追查。不过这样也不可能。因为他们不是携带细软搬家地。那些沉重地家具根本不可能也随着翻山越岭。

“凭白少了一个村子地赋税。而县衙却没有追究。确实值得怀疑。”张信点头说道。上虞县衙肯定隐藏了什么事情不让他们知道。

“大人。卑职马上带兄弟们将上虞县衙上下扣起来严刑拷问,一定将事情查得水落石出。给大人一个明确的答案。”王杰摩拳擦掌说道,小小的一个上虞县他还没有放在眼里,况且锦衣卫也有这个权力侦查此案。

“怪不得刚才我询问这件事时,知县、差役似乎在闪烁其辞,原来他们是在糊弄我,根本没有和我说实话。”陆炳寒着脸说道,双手紧握,显然是准备跟着王杰一起行动。

“大人,正事要紧,你还要去余姚宣旨,不要另生枝节了。”绿绮以一旁劝说道,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事情让张信大动干戈。

“此事暂且放下吧。”张信沉吟片刻后说道:“况且要动地方的官员,怎么说也要和浙江地几位要臣打个招呼,待从余姚返回后再作打算。”

王杰、陆炳自然没有异议,再闲聊几句之后,也识趣的告辞而去,出房门之后,王杰马上召集人马,吩咐他们到城里各处询查一下,看看能不能打听出什么有用信息来。

“绮儿,保山村之事肯定有内情,你不想知道怎么回事吗?”张信轻声问道。

“相公,皇上吩咐下来的事情要紧,而且织造之事还没有办完,不能因为我地原因耽误你处理正事。”绿绮柔声说道。

“你放心好了,就算在上虞再多留几天,也不会有所耽误的。”张信笑道,可是见到绿绮十分坚持,也只能改口了。

绿绮并不是不明白事理之人,知道锦衣卫的名声,怎么说上虞县也是自然的家乡,她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事情,却给家乡带来灾祸,况且可能绿绮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对于她来说,保山村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亲情意味并不浓重,站在她的角度来说,张信才是她的依靠,一切自然要以张信的事情为重。

翌日清晨,张信一行人在上虞知县的恭送下离开县城,直奔余姚而去,等再也看不到众人地身影后,上虞知县终于安下心来,自从这些锦衣卫到来之后,他就一直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就是怕锦衣卫查到自己头上来,当陆炳询问保山村的事情时。上虞知县更是心惊胆战的,一度认为事情要败露,自己的前途到此为止。

特别听到锦衣卫在城里四处打听消息的时候,知县已经做好锦衣卫破门而入地准备,没有想到事情峰回路转,锦衣卫居然提出要离去。这让心如死寂的知县重新振奋起来,二话没说就连连点头亲自礼送锦衣卫出城,心里感到庆幸之极。

“大人,昨天卑职派人在县城中四处打听,还是没有保山村的消息,看来想要知道怎么回事,只有从县衙里入手了。”王杰高声说道,声音随风飘进张信耳中。

张信也没有回应,只是点头表示自己清楚了。其实张信也隐约明白为什么王杰会一无所获,锦衣卫找上门来,哪怕是知道怎么回事。恐怕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回答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和锦衣卫打交道地,遇到锦衣卫都唯恐避之不及,怎么可能想扯上关系呢。

余姚,位于浙江东部地区,与上虞县相邻,张信一行人只花了几个时辰就达到余姚县的县城中,在县城之中也得到余姚县城官员乡绅们的热情接待,虽然还不知道张信此行地目的。可是谁也不敢轻易开口询问,反正从浙江省府传下来的消息,证实张信是朝廷的使臣,而且还有皇差在身,确认这些就行了,其他不用理会,而因为赶路劳累不堪,张信等人也没有急于办正事,而是心安理得的享受起余姚官绅的接待来。

“刘知县。你可知道我为何而来?”待接风宴罢,到驿站客厅之后,张信问道。

“下官不知,听说大人身负皇命,似乎要经过余姚。”刘知县猜测说道,其实张信一行人前进地方向早就落入有心人眼中,经过研究讨论后,大家都猜测他地目的地应该是宁波,可能是想从市舶司那里采购一些海外奇珍为皇上大婚增添光彩吧。

“身负皇命是没错。而且目地地正是余姚。”张信微笑说道。待明天将这件事情处理完毕,终于可以返回杭州城。不用再继续奔波了。

“不知道皇上有何旨意,还请大人明示。”刘知县心中一惊,连忙拱手说道“事情与你无关。”张信微笑说道:“刘知县,向你打听个人。”

“大人请说,只要下官知道的,肯定直言以告。”刘知县惊疑说道,心中不停的盘算起来,不知道张信要打听谁,不过隐隐约约之中,刘知县心里也想到一个人来。

“丁忧在家地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张信说道:“刘知县可知道?”

“大名鼎鼎的阳明先生,下官怎么可能不知。”见事情真的与自己没有关系,刘知县心里稍安,微笑说道。

“那就麻烦刘知县先告知王大人一声,明日我前去宣读皇上圣旨。”张信说道,当众宣旨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不说是到地方了,直接跑到人家门口,让接旨人跪下听旨就可,还要提前打个招呼,让人家有个准备,好让他淋浴更衣摆香案之类的。

“下官马上就去。”刘知县拱手说道,告退匆匆离去,不是他心里不好奇,只是谁都明白,皇帝的圣旨不是谁都可以过问的,他自然不会刻意打听。

“大人,你这次来找的是王大人,那个刘知县却说是什么阳明先生,他没有弄错人吧”马七小心翼翼说道,显然是没有听说过王守仁的名声,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身为市井之徒地马七,怎么可能有心思打听上层人物的事情。

“马七,这路上辛苦你了。”张信没有回答,掏出一把碎银放在桌上,微微笑道,说完之后带着绿绮回房休息了。

“陆兄弟,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干脆利落的将碎银收好,马七似乎明白些什么,有些惴惴的问道。

“还不明白,大人的意思是你可以走了。”王杰冷冷说道,到地方了,而且也知道怎么回去,还要向导做什么。

“那小人就告辞了。”马七紧缩脑袋,先是后退几步,然后一溜烟的跑出驿站,跑到一个拐角处之后。摸着腰间的钱袋,露出幸福的笑容,这些赏银够自己花销数月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情理会王守仁或者王阳明啊。

余姚城龙泉山北麓瑞云楼中,一身素衣的王守仁正在和几个学生讲解良知之道。

“先生,大喜。”一个作儒生打扮地人匆匆忙忙奔了进来说道。

“心是无所不包的。物、事、理、义、善、学等都不在吾心之外,良知是心之本体,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淳德凝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王守仁没有理会来人地打断,继续为学生们解说自己致诚之道来。

来人见状。自知失仪,立即屏气凝神侍立在一旁,安静聆听起来,不久之后,王守仁停下讲学,让学生们认真体会,然后认真回复学生们的疑问。

“叔贤,刚才为何事这般慌乱。”待学生们再没有困惑后,王守仁这才淡淡问道。

“先生。刚才刘县令来报,朝廷使节到来余姚,让先生准备恭迎皇上圣旨。”方献夫,字叔贤,是王守仁座下门生,平时为王守仁处理一些迎来送往之事。

“皇上圣旨?”王守仁也有几分疑惑之色,自从自己回乡省亲守丧之后,虽然自己上过几道疏折为手下请功,可是朝廷一直不闻不问的。怎么突然之间派来使节。

“是的先生,可能是皇上准备起复先生了。”方献夫喜道,真心为王守仁而高兴。

“叔贤,先生正在守孝,皇上怎么可能下旨夺情。”在旁聆听的一位学生说道。

“子实言之有理。”王守仁点头赞许说道。

“大人,听说皇上给您下圣旨了。”这时曹岳兴冲冲的闯了进来说道,自从跟随王守仁回乡省亲之后,见到朝廷没有动静,他都替王守仁感到着急。现在终于有点消息了。他自然兴奋非常。

“先生平乱有功,朝廷自然不会忘记地。”方献夫微笑说道:“可能圣旨之中也有曹游击地封赏。”

“曹某也不在乎朝廷的封赏。只是希望朝廷记得阵亡地兄弟们。”曹岳咧嘴笑道。

“曹岳你放心,我已经上疏为你们请功,想必这次朝廷使节就是带来你们升迁晋级的旨意吧。”王守仁轻微笑道。

“兄弟们盼着这天已经好久了。”曹岳大笑说道。

翌日,在余姚刘知县的陪同下,张信带着百多名锦衣卫,浩浩荡荡的前往瑞云楼,当地的官绅百姓也已经得到消息,纷纷跟随前后。

“大人,这个王守仁在余姚似乎很有威望啊。”看到这盛大的场面,王杰轻声说道。

“怎么说王守仁也是南京兵部尚书,在家乡一呼百应也是正常地。”张信不在意的说道,虽然知道王守仁的名声有多么地响亮,对后世影响有多么大,不过张信也没有因此而崇拜王守仁,对于一个生活在偶像极其容易破灭的时代,张信不会崇拜任何人,况且在京城之时就经常接触那些历史名人,哪怕现在面见王守仁,张信也实在是激动不起来。

“大人,前面就是阳明先生居住之处了。”走了不久,来到北麓瑞云楼前不远之处,刘知县立即下轿走到张信身边说道。

“下马前行。”张信翻身下马说道,怎么说王守仁也是值得尊敬的人,张信不会故意显示自己的高傲,这时瑞云楼旁边已经挤满了围观的人群,见到张信一行人到来之后,勉强退开几步,空开一条狭窄的通道。

“刘知县,将附近百姓都驱散开。”看到这个场景,王杰眉头一皱,人多杂乱,不仅阻碍大人办事,也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当下不客气的命令说道。

“王百户,百姓是来瞻仰朝廷使臣风范的,这样做不太好吧。”刘知县为难说道,近千人围在这里,自己也毫无办法啊。

“请大人稍候,卑职立即将这些人驱散。”王杰没有理会刘知县的话,向张信拱手说道,准备让随行地锦衣卫动手赶人。

“不要生事。”明白王杰的担忧,张信摆手说道:“百姓无非也是看个热闹而已。不会出什么意外的。”

正当王杰准备劝说的时候,瑞云楼大门打开了,从里面出来几个儒生,不知道对附近的百姓说了些什么,百姓们纷纷退开,门前顿时空出一大片地方来。

“大人。先生已经在院中摆案等候,请这边走。”一位儒生不亢不卑的上前抱手说道,然后转身向瑞云楼走去。

“大胆,无礼。”王杰怒喝道,一个白身儒生就这么傲气,分明是不把朝廷使节放在眼里,定要他点颜色睢瞧。

“刘知县,这人是谁啊?似乎不是普通儒生吧。”张信制止准备冲上前去地王杰,拧头询问起来。敢这样对待朝廷的使节,而且看模样也有些气度不凡,想必也有些来历。

“大人。这人叫桂萼,字子实,是阳明先生门下学生,如今在南京任刑部主事,闲暇时候经常上门求教阳明先生。”刘知县轻声说道。

“原来只是一个闲官而已。”王杰轻蔑说道。

“王杰,别说了,进去宣旨吧。”张信心里一动,随即平淡说道,桂萼还算年轻。却被调到南京去任职,有傲气怨言也是可以理解的。

瑞云楼前院已经摆放好香案,待张信踏入院子时,鞭炮之声也随之响起,硝烟弥漫在院落之中,片刻之后烟雾散去,王守仁也出现在院中。

“王守仁接旨。”张信心中平静无波地从王杰手中接过明黄色的圣旨,大喝一声之后将圣旨摊开。

“臣接旨。”王守仁轻轻跪下,脸色也十分恭谨平静。随后院子之中除了张信之外,再也没有一个人是站着的。

随意地瞄了周围一眼,张信也没有废话,直接照本宣科的将圣旨的内容念诵出来,赐封王守仁为奉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