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臣 >

第129章

明臣-第129章

小说: 明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恭迎太后。”当张太后从太和殿右侧进来的时候,百官连忙俯首请安,而一直没有作声的朱厚也不例外,依礼参拜起来。

太后虽然驾临,但当然不可能坐在龙椅上,这时自然有宫廷侍卫从后殿抬出一张凤椅鸾座出来,轻轻安放在离龙椅三个台阶之下地右边平台中,然后在宫女的搀扶下,张太后理直气壮的安稳就坐。

“朝会之时,群臣喧哗不休,成何体统。”也没有问清事情缘由,张太后冷面训斥道。

“我等失仪,请皇上、太后恕罪。”群臣知趣的列班站好,异口同声的请罪。

“若是再有这样的事情,必将严惩。”张太后把这事情轻轻放下,朝朱厚说道:“皇上认为如何?”

“朕没有意见。”朱厚这时哪有心情理会这些琐事,还在因为刚才的一时气言而后悔,但话已经出口,总不能收回来吧,不过看到群臣慌张的模样,朱厚心里也有几分得意,这说明百官还是很在意自己的,自己这个皇帝还是很得人心地。

“杨廷和,你身为首辅大臣。见到此事情,为何不制止。”张太后问道。

“是臣失职,甘愿受罚。”杨廷和恭敬说道。

“尔等到底在争执何事情,居然如此喧哗,声音传来后宫之中,让本宫与其他嫔妃都不得安宁。”张太后决口不提自己清楚朱厚避位地事情。

“臣等正在廷议兴献王仪注之事。因为一时之间没有定论,所以这才争论起来,有几位大人言辞激烈,不慎惊扰太后,请太后恕臣等之罪。”听到争执两字,杨廷和就明白自己该怎么回答了,而百官也知趣的弯腰行礼起来。

“兴献王仪注之事,本宫也有耳闻。”张太后淡淡说道:“既然如此,你们商量出什么结果来没有?”这时朱厚与百官纷纷盯住杨廷和。谁都知道只要杨廷和一说实话,那么接下来就要说到朱厚避位地事情了。

“启禀太后,此事关系重大。臣等还未有定论,还请太后圣裁。”杨廷和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应该说什么。

“请太后圣裁。”听到杨廷和的回答,百官还没有来得及松弛下,就马上紧张起来,但还是拥护杨廷和的决定,不过难免要提心掉胆,若是太后地旨意不合皇帝心意的话,皇帝会不会又要闹起来啊。

“皇上,这事交由本宫处理。你看如何?”张太后问道,神态平静,让人根本猜测不出她的心思是怎么样的。

“一切听由太后吩咐。”反正情况再坏也不能坏到哪去了,朱厚也没有在意张太后介入其中,连避位都已经说出口,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张太后轻轻点头,也没有再推辞,伸手唤来制诰官员,然后低声吩咐几句。制诰听完露出惊讶之色,但在张太后的示意下,连忙回到内殿,片刻之后奉着按照张太后书写地圣旨出来,然后清声当众朗诵起来:“圣母慈寿皇太后懿旨,帝以缵承大统,本生父兴献王宜称兴献皇帝,母宜称兴献皇后,今诏示天下。”

诏书的内容立即引起朝廷百官的扰动。但是想起刚才朱厚的避位之言。只有强行忍耐起来,纷纷看向杨廷和。看他有什么意见,而朱厚却高兴得心花怒放,看张太后的眼神充满感激敬意,如果不是为了在百官面前保持威严,恐怕他早就忍不住欢呼雀跃起来。

虽然杨廷和心里已经做好妥协的准备,但是张太后这个决定真的出乎他的意料,太后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啊,要知道自己这些人在这争执,名义上也是为了她地名份着想,不帮忙也就算了,怎么还拖起后退来了。

“诸位大人可有异议?”其实张太后心里也很不情愿的,但想到宫外郭勋正在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率军而来,虽然不能确定是否真有此事,但她可不敢冒这个险,况且皇帝连退位的话都能说出口,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地。

群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抢先做这个出头鸟,不约而同的看向几位内阁学士,身为百官的领袖,在关键时刻当然要出来顶雷啊。

“臣认为太后之议不妥。”毛纪当仁不让的站了起来。

“有什么不妥?”虽然久不问政事,但张太后威仪可没有丢失,当年她可是陪着孝宗皇帝一起统领朝廷百官的,连当时的大学士李东阳也曾经吃过她的苦头,现在张太后凤目一睁,马上把百官给震住,毛纪正欲奋起反驳,却发现衣袖被人扯住了。

“启禀太后,兴,国也,不可加于帝号之上;献,谥法也,不可加于生存之母,此乃纲法常伦,不可忽视。”杨廷和淡淡说道。

“杨学士言之有理,臣等附议。”百官纷纷表示赞同。

“那依杨大人之意,应当如何才妥当?”张太后深深看了杨廷和一眼,这才开口说道,而朱厚沉默不语,但谁都可以睢出他心中的愤怒,大悲大喜之后,情绪失控也是正常的。

“既然皇上执意要给本生父母上尊号,那皇太后与皇后也要依礼加之,慈寿皇太后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皇嫂皇后上加尊号为庄肃皇后,皇上本生母兴献王妃上加尊号为兴国太后,本生父尊号为兴献帝,不知太后以为然否?”杨廷和有条不紊说道。

“此事应由皇上做主,本宫不便干涉朝政。”张太后心里很赞成这个决定,但是这话自己不能说出口,因为事情与自己有关。

“请皇上裁决。”群臣同声说道,声音在太和殿内回荡起来。

正文1

第一百四十六章 婚期

在群臣的压力下,朱厚最终还是同意杨廷和的提议,因为此时他的心思非常简单,就是不能自己的父亲为叔父,能让母亲堂堂正正的进京,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朱厚也没再与群臣做过多的纠缠,一心把事情尽快定下来,然后派人去迎接母亲。

而且最重要的是,初尝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滋味,朱厚当然不想放弃,刚才只是情急之下的气言,虽然被君臣非常默契的遗忘,但是朱厚还是很心虚的,既然朝廷百官肯妥协,给自己一个台阶,朱厚也乐得顺势而下。

现在最让朱厚感到疑惑的是,怎么昨天还冷若冰霜的太后,今天怎么会转过头来帮助自己的,当然不仅是朱厚迷惑不解,就连当朝首辅杨廷和非常糊涂,而张太后解决此事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把张氏兄弟找来问话。

“张信……。”不久之后,这个声音被某些人反复提起,有人心里感激,有人恨得咬牙切齿,有人哭笑不得,但是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定下来,再也无人可以改变,其实真的计算起来,这事情与张信一点关系也没有,真正促成此事的却是朱厚自己,如果没有朱厚要避位之言,杨廷和哪里会肯妥协。

不管怎么说,崇礼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大明正德十六年十月初四日,兴国太后蒋氏车驾抵达京城,由大明门中门入,皇帝在午门亲自迎驾入宫,因朝议妇人不宜谒太庙,所以只拜见奉天、奉慈二殿,而朱厚也不愿意再在这些旁枝末节上计较,也同意礼部的安排,满心欢喜的把蒋后接回宫中团聚了。

“子诚,兴国太后已经顺利进京,你怎么还是苦着脸啊。”张胜疑惑问道:“事情不是已经解决了吗?”

“子诚不是为这个担心。而是另有原因的。”袁方神秘笑道。

“莫非是为了弟妹的事情?”孙进了然笑道:“可以理解。”

“子诚,兴国太后不是已经同意你们的婚事了吗?难道事情又有变故?”张胜担心道。

“婚事是同意了,但是却没有定下婚期啊,现在又把人带进宫里,叫我如何不伤心难过啊,早知道把事情拖久些。”张信抱怨说道。当然最后一句说得非常细微,其他几人也没有留意聆听。

“爱莫能助,子诚你自己努力吧。”袁方幸灾乐祸说道,见到好友为情所困的模样,袁方不由在心里提醒自己,以后不要犯这种错误。

“那是当然。你们在这里等着。我马上进宫面圣。向皇上讨个说法。”张信愤然而起。不理会几人地劝阻。直奔皇宫而去。

其实皇宫也不是这么容易进地。平时除非是皇帝相召。不然臣子想进宫。不仅要通过层层地通报。还要在皇城外等着。如果皇帝最后决定不见你。那算你倒霉白等这么久。但是张信却不一样。因为他身上有通行令牌。经过宫廷侍卫地检查之后。可以通畅无阻地直接来到乾清门外。然后再让守卫这里地内侍前去通报皇帝。

张信进宫地时间把握得非常准确。这个时候正是朱厚早朝结束后不久。重要地奏折已经批阅得差不多。刚好有时间接见大臣。或者处理其他事情。听到是张信求见。朱厚根本没有犹豫。直接挥手让内侍把张信带到乾清宫东暖阁内等候。

暖阁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取暖地地方。京城十月地天气已经很冷。对常年生活在湖广南方地朱厚来说。确实有些不适应。所以早就开始在暖阁里面办公休息。皇宫里凡是叫暖阁地宫室。冬季都用地炕取暖。相对普通百姓家地火墙。可算作火地。

暖阁南窗外地下。设地炉。炉口一米见方。深达一米五。取暖季节一过。用木板或方砖把炉口盖上。暖阁以外地宫或殿。用炉、手炉、脚炉或火盆取暖。暖阁是只有皇帝或者太后皇后才能享受地待遇。其他人还没有这个资格。

随着内侍地带领进入东暖阁之后。张信也不禁叹服古代劳动人民地聪明智慧。在没有空调地情况下。用火炕取暖也就罢了。没有想到还弄出个温室出来。果然是奢侈之极啊。不过想到这只有在皇宫之内才有。张信也释然起来。为了给皇帝最高地享受。天下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地事情。

“臣张信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久之后朱厚满面春风的走进东暖阁之中,自从解决仪注地事情后,加上与兴国太后团聚,朱厚再也没有心里负担,平日里冰冷的表情消退许多,朝会的时候居然还破天荒的露出笑容。

“张侍读这般拘礼,肯定是有事情求朕帮忙吧。”相处久了,不仅张信明白朱厚的心思,朱厚对张信平时的习惯也了然于胸,知道只有张信有事情的时候才会用这么隆重的大礼来参见自己。

“臣确实有事相求,还请皇上为臣做主啊。”张信站了起来,语气却显得十分沮丧。

“有什么委屈尽管道来,朕为你做主。”本应该很豪气的一句话,但是朱厚说地却有些底气不足,似乎已经知道张信前来的目的。

“就是臣的婚事……。”反正这里也没有闲杂人等,张信毫无顾忌的直言道,没有想到却被朱厚给打断了。

“张侍读,忽然忘记有件事情要告诉你。”朱厚笑道:“今日廷议,乔宇推荐费宏入阁,百官都表示赞成,上表交由朕圈定。”

“那皇上的意思是?”张信无奈把话接下来,与私事相比,当然是正事优先啊。

“朕当然没有意见,已经发下诏书,再遣人给费宏送去朝服金印,明日朝会的时候正式宣告费宏成为内阁学士,协理朝廷政事。”朱厚兴奋说道。

“恭喜皇上。”这有什么好高兴的,费宏哪里能与杨廷和抗衡,皇帝想让费宏掣肘杨廷和的想法根本不可能有效,不过张信当然不会说出来。

朱厚志满意得地接受张信的道贺。但是片刻之后,忽然发现张信说了一句之后,就笑吟吟的看着自己,这让朱厚感到很疑惑:“张侍读,你有什么事情吗?”

“臣确实有事,却不知道皇上是否还有吩咐。”张信微微笑道。转移注意力的小花样自己不知道玩过多少回了,哪里会轻易上当。

“多亏了你的帮忙,才能顺利解决仪注地事情,母亲知道后也非常感激。”朱厚稍微有些尴尬,但片刻之后又敛容说道:“朕也是如此。”

“臣惶恐,只是尽绵薄之力,这事陈寅、王佐也帮了不少忙,而寿宁侯与建昌侯也出力甚多,最重要的是慈寿太后一语定乾坤。不然臣也毫无办法。”张信清楚,朱厚对这件事情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具体的过程却根本不明白。只是知道自己去了武定侯府,然后见了张氏兄弟,之后张氏兄弟进宫进张太后,最后张太后出面把这件事情解决,虽然事情最后还有瑕疵,但结果已经让朱厚十分满意了。

“慈寿太后地恩情朕会铭记地。”朱厚点头道,只要事情结果让自己满意,具体地经过朱厚也不想深究,他相信张信会把事情处理妥当。

“皇上以后也要注意啊。且莫再失言了,天无绝人之路,事情再困难也会有解决之道,遇事定要冷静对待。”张信诚恳地劝勉起来,当他听到朱厚要避位之言的时候,马上就明白朱厚的犟脾气又上来了,说这话的时候肯定没有经过深思,说出之后一定非常的后悔。

“朕明白。”现在能让朱厚低头的除了兴国太后也只有张信了,当然张信也不会笨到继续教训皇帝。提醒朱厚之后,立即询问起来:“皇上还有什么吩咐?”

“母后让朕转告你,绿绮姐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