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流大官人 >

第158章

风流大官人-第158章

小说: 风流大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亚吩咐手下集合军队,亲自掉选了五千精兵,这时,朱薛明、杜爽、唐胜、钱江祥带着一群人走了过去。
    “董将军领兵有方,江北大营的弟兄一个个生龙活虎,朱某自愧不如啊。”朱薛明面带微笑的说道。
    “是啊,董将军麾下将士果然不凡,日后我等要向董将军多多取经,还望董将军不吝赐教。”杜爽赞扬道。
    “哈哈哈……小弟怎敢诸位大人面前班门弄斧,莫要再说了,小弟脸都红了。”董亚谦卑道。
    众人闻言哈哈一笑,朱薛明指了指身边的年轻人道:“董将军,这位小哥名叫李冬,乃当地本土居民,对周围一带地势极其熟悉,就由他来做你们的向导。”
    “小的李冬,参见董将军。”说着,李冬单膝下跪,对董亚行礼。
    “快快请起,”董亚佯装搀扶,
    “董将军,此次一行,多加小心,我等备下庆功酒宴,等候将军凯旋而归。”朱薛明拱手道。
    “末将尽力而为。”董亚回礼道。
    “好,有董将军这句话,本帅就放心了,时候不早了,出发吧。”朱薛明正色道。
    “末将遵命!”说完,董亚转身对五千将士扬声喊道:“尖刀营全体将士听令,开拔!”
    董亚翻身上马,对朱薛明等人一一行礼,然后打马离去。
    朱薛明目送董亚及五千将士,直到他们走出城门,这才调头就走。杜爽紧跟其后,小声说道:“是不是把董亚上山埋伏的消息告知李大人。”
    朱薛明闻言一愣,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杜爽道:“此事不用禀报李大人,不过,应该让对面的那些家伙知道。”
    杜爽大惊,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一般望着朱薛明,迟疑道:“这……这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你以为江北大营会听从我们的?哼!董亚这人不简单啊,不然,李大人岂会……”朱薛明说到一半,突然闭口不言,皱了皱眉头,叹息一声。
    “末将明白了。现在董亚已经走了,我们是不是该掌管江北大营。”杜爽问道。
    “没那么简单啊,江北大营全是董亚的亲信,让江北大营的将士短暂时期内听从我们的号令,只有等董亚死了,我们在分化江北大营,对那些不听话的将领,不必留情,统统送往前线。”朱薛明冷冷的说道。
    杜爽闻言,嘿嘿一笑道:“万一董亚没有死,那我们又该如何?”
    “那是他命不该绝,此事日后再议,眼下战局对我们十分不利,敌军随时有可能破城,我等也要为以后多做打算。天下即将大乱,生死有命吧!”朱薛明沉重的说道。
    “哎……”
    朱薛明、杜爽、唐胜、钱江祥互看一眼,皆无奈的摇了摇头。
    ————————————————————
    黄昏,日落西山,黑暗渐渐笼罩整个塞北。除了夏天,春、秋、冬三季几乎每天都是黄沙漫舞的恶劣气候。尤其是每年春天都能遇到几次昏天黑地的沙尘暴天气。
    古人曾赋诗描写塞北云:“六月披袭塞外行,犹闻山头未消冰,风沙百里无人迹,野鸟山花笑我行。”
    尖刀营一出城,不一会,儿耳孔里、眼窝鼻窝处就会积满沙尘,嘴里满是泥腥味,一遇下雨,全身满是泥点子。气候恶劣,与江南锦绣之地相比,着实令这些出自江南的将士叫苦不止。
    董亚也暗骂这该死的鬼天气,抬头看了看天色,迫不及待的叫来向导询问。
    “天色以黑,我等还要行军多久方能到达?”董亚捂着鼻子说道。
    “回将军,今晚三更便可达到。”向导李冬,二十出头,相貌平凡,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恩。”董亚嗯了一声,便不再理会他。李冬见他苦不堪言的样子,提醒道:“大人,风沙太大,还是带上面纱吧。”说着,李冬取下自己的面纱递了过去。
    董亚连忙接过,低声骂了一句“这该死的鬼天气,”他戴上面纱后,又对李冬说道:“李冬啊,你去过江南没有?”
    “小的自出生以来,就没有离开过塞北。不过,小的常听过往客商提起锦绣江南,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呢!”
    “哈哈哈……江南比这鬼地方好太多了,犹如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古人有诗云:雁去雁来空塞北,花开花落自江南。等打完仗,老子带去你看看江南的花花世界。”
    “小的谢过将军。”李冬兴奋的说道。
    “哈哈,你小子不用这么客套,老子看你很顺眼,以后就跟着老子干吧,保管你吃香的喝辣的。”董亚初到塞北,若没有一个熟悉底细的当地人帮忙,日后定会吃不少苦头。董亚见李冬为人实在,便动起了收编他的心思。
    “行啊,小的全家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反正没地方去,小的就跟着将军干了。”
    “怎么回事?”
    “一个月前,小的全家都被凌云国的大炮炸死的。小的要报仇,杀光他们。”李冬激动嘶吼道。
    “好?是条汉子,即日起,你就是本将军的传令官,以后谁也不敢欺负你。”董亚正色道。
    “谢将军提拔。”李冬连忙下跪道谢。
    董亚见状,笑了笑,又问道:“凌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炸山的?”
    “回将军,好像是一个月前,估计现在就快炸通了。”
    “有多少敌军把守?”
    “这个……具体多少人,小的不清楚,应该不会有太多人把守,因为炸山的动静很大,山石滑落,容易误伤。”
    他们二人一问一答,也解除了董亚心中的顾虑,万一把守的敌军太多,他这五千人马等于白送,倒不如走走过场,待
    山道炸通的时候,撤兵回来。
    想到这里,董亚心里有了主意,敌军人少就打,人多就撤,反正朱薛明没安好心,老子也不用傻乎乎给他卖命。
第248章 危在旦夕
    京城,大内皇宫被一种怪异而紧张的气氛笼罩,八王爷和李卫谈完话之后,随即来到皇宫向成德皇帝禀报边关事态。、不料,八王爷与成德皇帝的对话让送茶的小太监听了去,自古太监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嘴巴又贱又快,擅于搬弄是非,胡说八道,造谣生事。
    送茶的小太监得知消息后,便开始对他的好朋友吹嘘,一传十十传百,一时之间。成德皇帝要弃城南下的消息像风一样刮遍了整个皇宫,无论太监、宫女,还是皇妃、公主都紧张的要命。
    他们比谁都清楚,大齐国一旦灭亡,皇亲国戚一个都别想活着,至于那些大臣倒是无所谓,只要不跟随成德皇帝,无非就是换个主子,再不济也就是罢官、告老还乡。所以,他们并没有这些皇亲国戚诚惶诚恐
    这几天,皇妃、公主每天都在打听消息,他们不敢当面去询问皇帝,只能通过皇帝身边的太监打探成德的意向。
    成德并没有公开明言此事,他含糊不清的态度让人惶惶不可终日。流言蜚语满天飞,说什么都有,就连皇子、王公大臣都相信了传言。
    这一天,上书房之中来了不少人,八王爷、十王爷、老太傅、六部尚书、二皇子、三皇子、以及九门提督。大齐国掌权的人都来了。
    他们低首坐在大堂两边,一言不发,心情阴霾。此时,他们都知道大事即将发生,平时互相勾心斗角的日子,很有可能在今天结束。
    成德皇帝看了看他们,语气略显虚弱的说道:“诸位爱卿,大齐国危在旦夕,朕之过也,唉……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诸位爱卿一直以来不予余力辅佐朕。北方边关不久将失守,凌云国与逆贼周天霸的叛军长驱直入,皇城危矣。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看法。”
    此话一出,鸦雀无声,在座之人,无不是眉头紧皱,失落至极。
    付太傅更是老泪纵横,心痛不已,他一心为大齐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不料,他竟然亲眼看着大齐国走上亡国之路,他也成了亡国之奴。
    “老臣誓死追随皇上……皇上啊……”付太傅跪地而泣,痛彻心扉。
    “老太傅……朕……朕知你心,朕愧对付家……”成德心头一酸,不禁泪如雨下。
    八王爷、十王爷急忙搀扶付太傅。好言相劝道:“老太傅精忠爱国之心天地可鉴,我们刘家对不起你们啊。”
    “不,老臣全家愿以死谢恩。”老太傅正色道。
    八王爷见状,眉头一皱,心说:怎么越说越严重了,目前还没到以死谢天下的地步。
    其余王公大臣、皇子等人见状,纷纷下跪表忠心。
    “臣,誓死追随皇上……”
    “儿臣,誓死追随父皇……”
    至于这些王宫大臣是否真心追随成德,不得而知。倘若他们现在不表忠心,只怕等不到改朝换代,他们就先行一步了。
    成德皇帝擦了擦眼泪,正色道:“诸位爱卿都是大齐国的忠臣,朕心甚慰,今日传唤诸位爱卿,试想商议一下眼前局势,拼死一战,杀身成仁,还是暂避川蜀,养兵蓄锐,来日再战。”
    此话一出,众人似乎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落水后抓到了救命草,希望之火熊熊燃烧。
    “皇上,臣弟以为,暂避川蜀为上策,其一,川蜀有天险可做屏障,抵挡敌军,而却,又有四皇子刘振镇守。其二,南疆由我大齐名将朱宏霸镇守,安全可靠。”
    成德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投向六部尚书。
    “臣赞同八王爷!”
    “臣附议……”
    “臣附议……”
    “………………”
    六部尚书纷纷表态赞成八王爷。付太傅不但举双手赞成,还极力夸奖八王爷,弄的八王爷老脸不由得一红,鸡皮疙瘩掉一地。心说:这么多年了,头一次被老太傅夸奖,怪慎人哩!
    二皇子上前拱手道:“启禀父皇,儿臣听说四弟镇守川蜀,练兵有方,善待百姓,修桥铺路,极受当地人敬仰。据说,他麾下兵马已有五万。”
    “呼……”六部尚书惊呼一声,他们没有想到,一直不被看好的四皇子,竟然有这样本事,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提起四皇子刘振,成德皇帝欣慰的笑了笑,道:“四皇儿的确有些本事,为了减轻川蜀百姓课税负担,施行一道以兵养兵的政策,士兵除了日常训练外,还要去开荒种田,很好啊,朕支持。”
    众人见成德皇帝脸上挂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便知四皇子刘振在成德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了。
    众位官员议论纷纷,对四皇子极力褒奖、赞美并且表态支持四皇子施行的政策,除了三皇子脸色平淡、无喜无忧之外,众人皆眉开眼笑。
    “四皇儿能有此举,朕心甚慰,不但如此,朕还听他说,说什么来着。”成德费力的想了想,一见众人满脸期待之色,尴尬一笑道:“胡公公,把四皇子的密折给朕拿来。”
    就在胡公公去拿奏折的当口,众人又低声议论起来。成德饶有兴趣的打量着众人,如今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儿子在川蜀十分有作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以前四皇子上的折子成德只是随便看了看,并没有受到他的重视。可眼下时局不同了,四皇子一下成了复国的希望。
    不一会儿,胡公公双手拿着奏折小跑进来,呈给成德后,又小跑出去了。自从上次小太监散布谣言,弄得人心惶惶,成德便下了一道圣旨,商议国事的时候,任何太监、宫女不得在傍窃听。违令者,斩立决!
    成德笑眯眯翻开奏折,朗声道:“全民皆兵,组建民兵营,农忙之时,下地干活,闲暇之余,进军训练。每天吃喝全由军中支付,表现优异者,赏纹银十两!哈哈哈……真是太好了,四皇儿真是我大齐国之幸。”
    “皇上,臣觉得四皇子殿下机智过人,目光独具,这两条政令极其符合我国民情。如若早几年实施,怎会落到这般田地。都怪我等平日勾心斗角,忽略了真金,真真贻笑大方。”兵部尚书朱宏伟自嘲道。
    他这番话,说出来众人的心声,若不是成天把心思用在算计他人的身上,又怎会走上亡国之路。
    众人低头不语,似乎在反思自己的过错。
    成德见状,赶紧转移话题,这件事他也有责任,身为一国之君,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发现自己的儿子是个可造之材。
    “诸位爱卿,四皇子刘振镇守川蜀功不可没,朕要当面重赏他。至于南下之事,诸位爱卿都赞同八王爷的看法,朕也同意。五日后,诸位爱卿随朕移驾川蜀。”
    “臣谢主隆恩……”
    呼啦一声,众位大臣齐声跪拜谢恩。
    这些大臣们各念一本经,离开上书房后,便一脸忧虑急匆匆向宫外行去。
第249章 断袖之癖
    众位大臣各念一本经,离开上书房后,便一脸忧虑急匆匆向宫外行去。。
    出了皇宫,三皇子刘兴心事重重,漫不经心的闲逛。二皇子刘伟见状,好奇问道:“三弟,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为何总心事重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