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越之我是良妃 >

第106章

穿越之我是良妃-第106章

小说: 穿越之我是良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对胤礽的不信任。

胤礽从小就失去了额娘,他尊贵的元后嫡子的身份又被康熙立为太子,从小也没有学会矜持。除了康熙,任何人都有可能威胁到啊他的性命,胤礽防范心极强,稍有不对就会打骂奴才出气,在康熙的纵容之下,后来发展到挥鞭大臣,兄弟们了,有一次甚至对裕亲王福全无礼,当时康熙也只是要求胤礽道歉而已,并没有做出什么严厉的责罚。

这也从底子上惯了胤礽的毛病和优越感,天底下,康熙是老大,他就是老二,事实上,在封建社会,太子确实是除了皇帝外的第一人。可惜,好景不长,胤礽正在体会太子的优越感的时候,胤眩ご罅耍由鲜榉靠迹返i就感觉到了胤眩耐玻罄簇费|步入朝堂,康熙越发的重用胤眩耍返i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原来,康熙不仅仅是他一个儿子。

尤其是后来胤眩粲兴莆薜淖鲆恍└霾焕谪返i的小动作,而康熙也就冷眼旁观,胤礽越发感觉到不安了。从小到大,胤礽除了依靠康熙,别无所依,可是康熙对胤礽逐渐的疏离,又加上越来越明显的猜忌,令胤礽十分的惶恐。

在这种惶恐不安中,胤眩奶粜疲范T的出色都令胤礽越来越不自信。索额图适时的挑唆,也令胤礽起了一些心思,康熙在八岁的时候就可以登上皇位,带领大清走到今天,自己已经成人,心智和手段也不亚于康熙,若是立即接位,也未尝不可以带领大清走向更加富强的那一天。

可是胤礽到底是被康熙一手带大,不仅感情深厚,康熙的积威也在,胤礽并不敢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贸然动作。但是索额图却忍不住,他一再的提醒胤礽,康熙不愿意提前让位,就要制造机会让他先期下台。

作者有话要说:jj抽起来没完没了啊,这一章差点就又抽没了,一天后才看见它又出来了。

正文接班人

早在康熙亲征噶尔丹的之前,索额图就联络到了对康熙改革不满的一些世家大族,准备制造一些混乱,让康熙暴毙军中。但是,康熙是谁,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损害,反而觉察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却不料他并不急于调查收网,只是跟往常一样,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胤禩也越来越锋芒毕露,加上卫琳琅和乌力吉的关系,他在康熙面前越来越有影响力,比胤眩泄薏患啊X返i虽然对胤禩有所防备却也没有到要除掉他的地步,仍然是索额图,先下手为强,打算要废了胤禩,令他今生都跟大位无缘。事情依然没有掩饰好,被康熙抓住了把柄,这一次,康熙也没有立即灭了索额图,留着他。

此时的胤礽已经如同惊弓之鸟,康熙的猜忌令他坐卧不安。一个看似关心的“无子”二字,也令胤礽倍感恐慌,是啊,谁会立一个无子的太子?可惜,瓜尔佳氏肚子一直不争气,就算是胤礽勤于耕耘,她也只能够生下一个嫡女格格出来。

康熙看胤礽的眼神越发难猜了。两厢比对,胤礽宁愿跟经常出昏招的索额图在一起,至少,他是肯替自己谋划的。

可是,胤礽如此也加速了索额图上断头台。胤礽知道,索额图的死,跟自己不无关系,以至于在他死后,胤礽难免的会怀念几句,可是这些话都原封不动甚至添油加醋的传到了康熙耳中,康熙对胤礽是彻底的厌弃了。

也亏得他是帝王,竟然一忍再忍,终于找到了一个借口,就废了太子。

胤礽也是无奈,两次废黜,都是在他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谋逆?在索额图的煽动下,他确实想过,却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实施过,不是他顾念父子之情,而是他手上连一兵一卒都没有,如何去行动?难道真的如同废黜时候圣旨上说的那样,自己在一个破了口子的营帐外面窥探就算是谋逆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索额图早就看准了有许多大家贵族们反对康熙的改革,私下里一拉拢,果然有许多人动了心思,他们虽然也喜欢康熙改革带来的财源滚滚――康熙自从改革后,除了官员不得经商,只要照章纳税,不违法乱纪,其他的就松了许多,所以他们名下的奴才们都能够替他们挣钱。但是他们自来做上层人惯了得,如今跟普通百姓一样的待遇,心里的失落还是不小的。康熙军政权一把抓,手里又有火枪、大炮等一些先进武器,另外,随着海外回归的人越来越多,信奉康熙的年轻一辈们也越来越多,那威望不是一般的高,谋反是不可能的,只有让太子按规矩即位,才可以顺理成章的改朝换代。

太子除了母家,到现在也没有发展出来得力的助手,而他可不像康熙那么有铁腕,只要有了从龙之功,难保将来不会在废了新法,前朝不也轰轰烈烈的改革了几年,最后不也被废黜了吗?但是那些个人又怕康熙的龙庭之火,大多都在观望,索额图一死,树倒猢狲散,加上康熙若有似无的打压,能跟胤礽联系的没有几个了,连奶爸普奇都可以背叛他,他还有什么资本跟康熙一较高下?

经过两次废黜后胤礽也看清了康熙的心思,从此连辩解也懒得辩解了,除了让胤禛带话,自己从来都没有过谋逆的心思,其他一概都承担了下来。不是胤礽狡辩或者伟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康熙不仅是君王,还是自己的父亲,他既然看自己不顺眼,那么就让他按照自己的心思随意处置自己好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身血脉之躯是康熙给的,就还给他好了。

胤礽从此就开始吃斋念佛,过着僧人般的生活,实在是他的心死了,对红尘也没有了眷恋,倒是也感谢康熙把他圈禁起来,免了他去面对红尘世俗。可是胤礽还是有用的,至少可以替皇家传宗接代,康熙不断的给胤礽塞女人进来,吃穿也不曾克扣过,他也是愧疚着的吧?

听到了胤禩在外准备建国的消息,胤礽心里不是不羡慕,当初那个圆滑无比的八弟,其实早就看清了康熙的心思吧?或许是他的额娘,那个被康熙宠爱了几十年的女人提前看透了康熙的意图,他是舍不得那个位置的,就算是儿子,只要有了一丝威胁,也要提前除去的吧?

弘哲在外传过信来,“问候”胤礽,胤礽害怕弘哲乱来,他虽然是庶子,可是也是胤礽的长子,碍于胤礽跟康熙之间的关系,胤礽吸取教训,从来都注意跟弘哲之间的感情沟通。对他向来都不错,所以,自从胤礽被关了起来,弘哲也是隔三差五的就想办法传递消息,也在外面想办法营救胤礽。

可是弘哲却不知道,这样会把他也连累进来的。胤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长子受到自己连累,借着瓜尔佳氏生病之际,传信给弘哲,让他千万不要做什么。原本胤礽还不相信自己会背到如此的程度,可是,最后他不得不信,墙倒众人推,即使以前拼命巴结自己的人,在自己失势的时候,也没有理由跟着自己一条道走到黑。

胤礽倒是理解他们的做法,却也对这些人嗤之以鼻,康熙是不会舍得杀他的,倒是那些所谓的“告密者”难逃一死,背叛主子的人,康熙也不会留着他们的。自从被圈禁起来,胤礽越来越清楚康熙的心思了,有时候,真的是旁观者清,以前自己身在局中,根本就看不懂康熙的心思。

自始至终,胤礽都只是一个笑话,从来都是康熙爱子如命的一个幌子而已,他除了自己,谁都不爱。

光他屡次鞭打皇子的老师们这一点上来看,就给诸位皇子们带了个很不好的头,康熙表面上尊师重教,可是,实际上,只是做表面的功夫,尊师还让皇子们接受老师的礼吗?还把皇子、皇孙们都召集起来,看老师挨板子吗?

这些皇子们在康熙“以身作则”的教育下,对于亲情极为冷淡,深刻的诠释了“天家无真情”的理论,为了各自的目的,不择手段的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康熙既然召不回胤禩,就打算先期培养胤禩的继承人,反正胤禩将来还是要把权力移交给他们的。

弘旺就被抓了壮丁,不光弘旺,连弘蛟,弘旭,弘喧都有份,康熙倒是想的长远,胤禩注定了是两个国家的元首,刚好又有两个嫡子,哥俩关系也好,正好一边一个,将来也可以相互依靠,相互联手,征服更多的土地和国家。

另外,弘旭和弘喧因为不在大清出生,心里隐隐的有些排斥大清的生活,康熙也希望通过这一次的事情,可以让他们有归宿感。只是两个孩子还小,不可能入朝堂办差学习,康熙也不打算早早的把他们立起来,遭到别人的猜忌和暗算。正好,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六旬万寿节,康熙就把有关典礼的节目安排等交给了弘旺他们几个。这个任务看上去即张扬又不怎么显眼,既可以说是老人调侃孙子故意而为,又可以说是孙子们表孝心无意而为。可是,这个事情重要又繁琐,关联到各个部门的调和支配,没有一定的能力是办不下来的。

弘旺苦着脸,接下了这个任务,接下来的日子,小哥几个就钻进了故纸堆里,翻过去n多年里有关康熙和太后万寿、千秋的记载,即不能够重复,又不能违制,还要出彩,这是怎么一个头疼的差事啊。弘蛟、弘旭和弘喧早就对上书房里那可怕的一百二十遍给闹的头昏脑胀,如今有了这难逢的可以逃课的机会,也不管到底是什么艰巨不艰巨的任务,忙不迭的答应弘旺帮忙。

孩子们接了任务,卫琳琅也不能够置身事外。康熙的六旬万寿,举国同庆的大事,任务完成的好歹,可会出什么纰漏,都可大可小,卫琳琅可不愿意眼看着就要熬出头了,临出门一脚栽了跟头,还连带着赔上两个宝贝孙子。卫琳琅绞尽脑汁的回忆前世看过的春节联欢晚会,又回想从电视电脑上看到过的东西,可惜年纪到底是大了,不仅体力衰退,连记忆也跟着老化了。

卫琳琅苦思冥想了几天,只记起有个什么千叟宴,还是乾隆朝的故事,到底康熙朝有没有啊?卫琳琅不仅心里埋怨起康熙来,放着那么多成年的儿子不用,让几个还在读书的小孩子做这么艰巨的任务,这不是成心的吗?但是对这康熙这一张老脸,卫琳琅又发不出来火,到底是生活在一起几十年了,都老夫老妻一辈子了,他如今过了六十岁,也没有几年好活的了,如今不管是他玩儿弘旺他们也好,还是怎的喜欢几个还在也罢,都由着他去吧。

都有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了,卫琳琅可不以为康熙这一次只是单单的让弘旺他们表孝心,定是有什么阴谋诡计等着这几个孩子,可是凭她想破了脑袋也不可能想到,康熙这是提前为大清培养接班人。

就连胤禛他们也没有想到康熙的意图,康熙出人意料的举动太多了,尤其是前几年,那些被康熙派出海外学习的人们回来了,他们不仅带回来一些个海外的先进科学,还带回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质疑皇权的先进思想。倒也没有几个人敢跟康熙叫嚣,不过刚好有那些想博得功名利禄的人,极快的就把事情反映到了康熙的案头,康熙很生气。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并没有把散播言论的人像往常一样杀掉,反而替他开了一所学校,亲自赐名“皇家法学院”,后来又更名为“大清皇家学院”,里面不仅有让人专门研究那些个历史和律法,还有一些个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比如,一些个工农小手工艺者堂而皇之的被尊为“学者”。

那些个下九流的东西不仅得到了康熙的看重,还得到了康熙专门调拨资金大力支持,不过,等那些嗤之以鼻的人们用到那些个下九流的人物研究出来的钟表系列,和能够发光的留声的东西时,康熙的所作所为倒是没人敢质疑了。

其实,任何时候,康熙的命令都不是无的放矢的。以前,总有一些个汉人质疑满清的正统性,连顺治那么尊崇汉学的皇帝都制造了几起文字狱,杀了一批人,来震慑那些个敢质疑满清的所谓“反清复明”人士。康熙前期,也跟顺治一样,铁腕镇压了一批人,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康熙改了行事方法,当底下有人举报所谓的“疑似”份子时,康熙倒是晦暗不明的让上折子的人火速回京。

那人还以为康熙要了解“案情”,急忙收集了所谓的证据,带到了乾清宫,康熙也不看那些所谓的证据,让全体文武官员们集体抬头仰视正大光明匾。康熙事后也没有在处理那个举报的官员,不过,听说他回去以后就给吓死了,当着坐在“正大光明”匾额下的满清皇帝说“光明”,有几个不被吓死的。只是从那以后,不仅朝野没有了什么类似的议论,连民间反清复明的声音也消停了许多。

康熙做事,向来都是深思熟虑,如今让几个未成年的皇孙们搀和主持他的六十大寿,这里面有什么深意,他们也猜不出来,另外,也没有几个人敢猜,听说是康熙吩咐下来的,只要是弘旺几个找上门来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