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魔女霓裳 >

第2章

魔女霓裳-第2章

小说: 魔女霓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这样的眼神瞧着,她也挂大不住,轻咳了声,挥了挥手:“罢了,你也不过是个孩子,想来不太懂这些,我姓凌,你唤我……凌姨即可,姐姐之称不可再提。”

心中一喜,冲她连连点头,有了正式的称谓也算是进了一步,是好的开始。

她高热稍减大病未愈,身体看起来还乏的很,山里人也没什么好药,只是每天扯些再寻常不过的草药来熬,再辅些姜汤给她服下,猎户老爹待人很好,这几日桌上总能见到荤腥,相对平时可说是丰盛许多。我有自己的盘算,更是竭尽全力照顾的没半句怨言,一心只想在她那里留下个好印象,连自己的小床也让了出去,这几日夜里只在床边趴着打盹。

对此她倒是没什么反应,有菜吃菜,有药喝药,夜里也不与我客气,感谢的话从不说半句,对此有人私下是颇有微词的,但当家的无所谓,自然也就风平浪静。

这样过去了五六天,眼看她的身体已经渐渐恢复,我一直在想该如何实施自己的想法,这一日黄昏干完活,低头推门而入,却看见她穿戴了整齐,正在整理包裹。

更重要的是,她身边赫然放着一柄长剑,正是她随身携带,我藏在柴堆的那把!

其实之前她能下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悄然去柴堆取回了剑,我只要别人看不见兵器即可,倒也无所谓她怎么藏,可现在眼见她不再避讳,又做如此打扮,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禁涌出了许多慌乱,也顾不得旁边的老爹夫妇,赶紧扑了上去。

“凌姨!”我拉她的衣袖:“凌姨你,是要准备走了么?”

“你这娃倒是聪明。”她摸摸我的头,却不看我,只是抬头瞧着那边的老爹夫妇,朗声抱拳:“凌某途经此地不慎染病,幸得二位及令爱不弃,这几日精心照顾,凌某无以为报,唯有以此物聊表心意。”

话语一落,一个物件破空而过,稳稳的落在离老爹夫妇不远的桌上,借夕阳余晖定睛一看,竟是一锭银灿灿的元宝,瞧分量怕是能抵家里好几年的开销。

老爹夫妇随我一同进的家门,先是被那把宝剑吓的不轻,还没等如何,眼前又突现飞来横财,一时也反应不过来,呆了片刻才回神,当下又畏又喜,连连称谢。他们本就见对方衣着不凡,这几日照顾心中未必没有小算盘,这时虽有惊吓,却也算得偿所愿。

他们得偿所愿,我却是慌了阵脚。

“那么,就此告辞。”她行事干脆,再一抱拳就转身欲行,我别无他法,只得死死拽她衣袖不放。

这样行为吓坏了老爹夫妇,在他们眼中对方已是不能得罪之人,当下连连呵斥我放手。而她终于也露出疑惑,低头看了看我,问道:“怎么了?”

“我……我舍不得……”

罢,已经没有时间再磨蹭了。

事已至此,还不如开门见山,我咬咬牙,拉着衣袖的手没放开,却扑通一下双膝跪倒在地。

“三儿想追随凌姨身边,想拜凌姨为师!”

是的,这就是我的盘算。

虽然她的武功是高是低我不知道,她的经历是善是恶我也不清楚,但现下她却是唯一能带我走出困局的希望,在人烟稀少的荒山僻岭我等了整整六年,才见到这一个机会,若是错过了她,不知何时才寻得到下一个能带来希望之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把头深深低下,希望能借此传递诚意。

房中一时间很安静,老爹夫妇怕是傻了,他们绝想不到自己乖巧安静的三儿会生出这等大胆念头,我也不介意他们怎么想,三儿在他们眼中更多的是现在的劳力和未来的彩礼,儿子才是他们心心念念想要的。

可来自近距离的一声叹息却令我心中一沉。

“难得小小年龄有此诚心,只可惜……”她叹道,一只手握上我拽着不放的那只胳膊,蓦地胳膊一紧,一种奇特的疼痛感传来,痛感并不算剧烈,却异常刺骨。“可惜,你虽眉目清秀,但骨骼寻常,资质普通,全无继承我衣钵之天赋,恐怕……”

我听她如此说,也顾不得手上疼痛,大声回答:“三儿不敢妄求继承凌姨衣钵,三儿不贪心,只求能跟随凌姨左右,学一招半式自保,从此不任人摆布,不随波逐流,将来不会给卖到认也不认识的人家为妾为奴……”

我是昏头了,刺骨的疼痛和慌乱的急迫让脑子发热发昏,只想快表明心迹,竟不知不觉将这几年心中的所思所想一股脑都倒了出来,直到耳中听到一声怒吼,这才心中一凛,顿时背上惊出了一层冷汗。

怒吼是猎户老爹发出的,那番为妾为奴的话算是激怒他了,当下不管不顾大步流星的走来就想揪人:“小三儿!你这些话是哪里听来的?”

暗暗叫苦,还来不及想该如何回答,却陡然觉得脚下一轻。

回过神来,竟已被她抱在怀里。

“她说的可是事实?”她虽抱我却没瞧我,只抬着下巴,睥睨着近在咫尺的男人,握剑的手微微前倾,剑柄泛着冷光。

老爹对此显然是畏惧的,妇人赶紧拉他后退了几句,两人的脸又红又白,支支吾吾的解释了半天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我该感谢他们还算是老实人,不善说谎。

这一幕她显然也尽收眼底,却并不答话,只沉默片刻后,突然反过来问起我“你叫什么?”

我一愣,旋即明白,有些尴尬的答道:“他们……只是叫我小三儿……并没起名……”虽是尴尬小声,但心中却不由得渐渐欣喜忐忑起来,莫非……

果然,闻得此言,她冷哼一声,扫了那对夫妇一眼:“六岁孩童,不赐名姓,还有何可辩?枉我先前还当是山中清贫,幼子也难逃辛劳,如今看来,你等何曾将她当血亲骨肉相待!”

这话直来直去毫不留情,呛得对面人脸色一阵青白,尤其老爹,他终究是山里粗人也算一条汉子,一口气憋住很有点恼羞成怒,虽对学武之人有些生畏,口气却已渐渐硬了起来,对着凌姨先说他们怎么也算有恩于她,又讲别人家事让她别管,孩子没起姓名又怎么样与旁人何干,言下之意颇有点闲事莫问的责备。

他越是这样说,凌姨唇边的冷笑越是明显,在对方的喋喋不休中,她看向了我。“三儿,我赐你名姓,你可愿意?”

唯有爹娘,才能给孩子姓名。

一日为师终身为母。

我从她怀里挣下来,双膝跪地:“请师父赐名!”

她略一沉吟,目光飘向窗外竹林,然后我听到了她的声音说:“青竹纤纤,风雨难摧,你就唤作竹纤吧。”

来不及说什么,下一瞬身体又轻了起来,风扑面,一抬头竟看到了天空。

“你们的孩儿我带走了,从今而后,她归或是不归,她认或是不认,她嫁或是不嫁,皆由她自己做主,这天下,再没有人可以摆布她!”

我仿佛听到了,破茧之声。

☆、西岳

凌姨,从此以后,我便唤她师父了。

跟着她,心中仍是不安的,我知那时她愿意收徒更多只是负气之举,所以一路跟随都小心翼翼,就怕什么时候她一旦后悔将我一弃了之,到时候天大地大真不知该如何应对。

后来相处久了,才发现是自己多虑。

师父说一不二,是个性子极倔强的人,她收徒或者只是一时意气,但收了便真是将我当徒弟相待了,她带我云游四方,风餐露宿居无定所,但每日都必定拨出一两个时辰来做练功之用,督促着我从站桩拉腿到运气打坐,教导的事无巨细,连细枝末节都会叮咛嘱咐。

她对我的评价我一直都记得,何况心智成熟知道轻重,因此每每练功时格外用心,只盼着勤能补拙,闲暇时也不敢怠慢,她休息我便去寻水,她捕猎我便管烹饪,倒也没有半点不适应,反而做兴起了会恍惚觉得回到了背包客的岁月,偶尔因此忘了分寸,做过了火,也曾惹得她疑惑,不过自然是想不出什么所以然的,最后都归到山里孩子的原委上去了。

整整一年,我随她走遍许多地方,却常常是在荒山野岭人烟稀少之地逗留的多,繁华闹市罕少驻足,这让我隐约觉得她应该是在躲避什么,却也只能在心里猜测。

平时,除了教导我的那两个时辰之外,她是很少有话的,更不曾说起过她的事情。

我学的是什么,她不说,我也不问。

她的全名是什么,她不说,我也不问。

终于有这么一日,在峰峦叠嶂的西岳之巅,她负手看着那云烟弥漫的山谷良久,对我说了一句:“你我师徒就在这里安定下来吧。”

我点头称是。

我们寻了几处地方,终于在山腰间寻得了一块好地,那里僻静偏远人迹罕至,偏偏有一处古洞颇为深幽,洞口风景也是极佳,师父很满意这处地点,以手中宝剑将适合的石材削成石几石凳,最后更飞身在崖石上刻下了黄龙洞三个大字。

这是我第一次见她出剑,更是第一次见到所谓削石如泥,本以为夸张的场面亲现在眼前,不禁有些咋舌,原来自己真是拜了一位高人为师。

之后下山采购了粮食被褥,又添置了一些用具和厚衣,终于赶在入冬前有安定之所。

定居的当日,她将我唤到跟前跪下,我看她神色严肃,当下毕恭毕敬依言而行,随后她沉默良久,终于郑重其事的开了口。

自此,我才知道,她原名凌慕华,所学融百家之长视同自创,是以师承不必追溯,如今在此定居,正是欲精炼所学,百尺竿头更进一层,开创出一派独步天下的剑术来。

“纤儿啊。”她唤我:“也因如此,为师不会再如当初那般督你用功了,不过好在你一直勤勉自觉,又聪慧过人,虽然根骨普通了些,但正所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入得我师门,就当不负为师所望,明白吗?”

彼时我已经练功一年有余,尚处入门阶段,托了应试教育的福,凡是需要背诵的那些个口诀剑诀都能背个滚瓜烂熟,对招数的记忆比划也到位,想来因此留下了个聪慧过人的假象,也让她对我怀抱了期望,不过终究是一代宗师,另一面,我运气打坐进展缓慢的真相也是瞒不下的,所以才有这番鼓励吧。

初衷一直未成变过,心中既没什么雄心壮志,也不想做什么所谓高手,可这份期待却不得不接下,她给了我多少,我自己该清楚。

那以后,师父便常常开始闭关。

山洞的最深处给她又开出了一个小石室,室内不大,外面以两块岩石并列,轻易看不出来,看出来也轻易挪不动,她在其中参悟武学,动辄十天半月才出来活动手脚,顺便看我所学精进如何,偶尔也会去猎些食材回来,随后一股脑的交给我这弟子去收拾善后,或是一年多习惯成了自然,似乎也不觉得把生活琐事交给一个孩子打点有什么不对,我乐得她不生疑,坦然将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开冬后,华山开始陆陆续续的飘雪。

一开始,还能饶有兴趣的观看那美不胜收的巍峨雪景,但雪势一场场渐渐由小变大,终于在隆冬腊月连刮了三天三夜的鹅毛大雪,一时间寒风摧木,严霜结石,溪涧冻流,积雪没膝,整个华山都被封在了白雪皑皑中。

未料到会有如此大的雪势,多少有些令人措手不及,好在洞口通道本是曲折的地形,加上我用树枝和兽皮临时绑了两个挡墙,总算起得到遮风避寒的作用。而洞中备了厚衣,储粮积薪也充足,偶尔冷急了还能从外洞移两块火炭来升堆火取暖——我是不敢在内洞一直燃火的,师父也认为不必——虽然我俩的出发点不同。

纵如此,苦差事也还是有的,譬如清积雪,再譬如凿冰取水。

我把自己裹到厚厚,再拎了木桶在雪林中艰难行进,远远看来或者像一只笨拙的小号棕熊也没准,师父总说习武之人可运功御寒,可惜她弟子不争气,裹成了熊也还是冷的颤。这一日倒没有下雪,但仍在刮风,偶尔将枝头的积雪抖落进脖颈里可真是沁骨的凉。

好不容易到了溪涧,水流早已冻了结实,走到当中,运口气,举手中铁钎凿个数下,冰层便碎开成了块,再将碎冰一一装入桶中带回去储起,以备需要时化开来用,这是每隔几日便要重复一次的事,对如今的我而言,算是最吃力的一件重活了。

终于装满了桶,我挺直腰,一屁股坐在冰面上,决定先喘口气。

虽然很累,但心却是安宁的。

四周围安静极了,放眼望去到处银装素裹,树木山石都冰雕玉塑一般美丽,加上此地是谷底,几乎无风,一旦我的敲凿声也消失后,这儿就静的简直连时间都被冻结了似的,只有呼吸声还证明着我这个生命的存在。

可渐渐的,随着呼吸渐缓,仿佛还能听到别的些什么。

一开始,以为是自己搞错了,毕竟在极安静的环境里往往容易出现幻听。当然也可能是雪的滑动,山石的滚落,甚至是树枝承受不住重量而断裂,无论哪种,都会造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