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这货不是马超 >

第58章

这货不是马超-第58章

小说: 这货不是马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屡遭兵火,百姓死亡不计其数,如今恐怕还不如长安,”贾诩摇头,“何况李傕郭汜诸军在侧,岂能容我轻易夺取?”
  哦,那便是往南攻取了。我自以为是地点头。
  “文和先生,”我向他示意一直呆在角落里的木头,“他……”
  “哦,这是犬子贾穆,”贾诩瞥了一眼瑟瑟发抖的木头,“木耳,你还想把早上读的那篇文章再抄几遍么?”
  贾穆连连摆手,满脸都是讨好的笑容:“不了不了,父亲的教导儿子不敢忘记!”
  “犬子不肖,让公子见笑了。”贾诩笑着招手。
  木头乖乖地走了过来,跪在案前。
  “呃,我看令郎年岁不大,身强体壮,又有先生教导学问,日后总有大成,该是允文允武之才,不像我两个弟弟,虽然每日都跟着贾老夫子读书,进步始终有限的很。”我批评着两个不争气的弟弟,对于自己的“文治武功”却毫不脸红。
  他却叹气:“知子莫若父,之前数年,诩一直忙于求仕,一双子女的学问都不曾多管,如今有了闲余时间,早已晚了,大女儿还好,总算知书达礼,这个孩子,整天除了我强令他读书之外,再无片刻安静,我虽屡屡严责,他也畏我如虎,但……始终难改习性。”
  “孩子爱闹是天性使然罢了,先生不必过于忧虑。”我宽慰他。
  贾诩摇头:“公子也不过十五六岁,却早早上阵浴血,他却仍在邻里间撕闹,而且……”他神色一黯,“犬子恃勇好斗,四邻孩童多被所伤,劝之不改……”
  他看了儿子一眼,脸上露出了罕有的愁容。
  纵然拥有绝世智谋,对儿女的关心,也与普通人一般无二。
  贾穆深深地垂着头,不敢发一言反驳。
  手中却依然紧紧握着那柄短刀。
  

第三十九章 贾诩的子女们

 “恃勇好斗?”我一怔:记忆中的贾诩为人低调,其教导下的子女也都谨遵父命,虽然贾诩职高位重,子女婚娶却都不与当代权贵联合,因而不至于被灭,怎么这小子还敢斗殴?
  “你这么喜欢打架?”我轻声笑了,“难怪我进来之前你二话不说便扑了过来。”
  贾穆脸涨得通红,吭哧哧着不说话。
  “要不要到我军中来?”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贾穆惊讶地抬头:“我?”
  “犬子年纪……”贾诩急忙推辞,但仅仅说了四个字便住了口。
  “你今年多大了?”我开始进行审核。
  “已经十三岁了。”他意识到审查已经开始了,便用力挺了挺腰,昂起头来,努力使自己的身材看起来更高大健硕。
  “认识字么?”我逗他玩,笑话,贾诩的儿子若是文盲……天下估计没几个识字人了。
  “认识!”他底气十足。
  “可曾读过兵法?”严肃的理论考察,哦,其实我也只扫过一眼孙子兵法……
  他的底气全无:“……没、没有……”
  但是又昂起头来:“我能冲杀!为将者足矣!”
  “蠢材!”我一巴掌拍在他的头上,正色道,“无智之将,不过是个莽夫!纵然能以一敌百如项羽,又能如何?!我军羌兵万余,个个都是打起仗来不要命的勇士,他们岂能个个为将统帅全军?!为将者战而无谋,只能是让士兵白白送死!”
  贾穆嚅嚅着应是,小鸡啄米般点头:“我一定读书,读兵法!”
  “你祖父饱读经典,你爹更是当今智者,谋略万中无一,你将来若是个只懂砍人的蛮将,贾家列祖都不会放过你。”我搬出他祖宗给他施压,让他不敢懈怠。
  “是是,”贾穆连声答应,“我一定跟爹爹多学谋略。”
  贾诩捋了捋一尺长的胡须。
  “至于武艺,你也不行,只会拿刀劈人,浪费力气。”我捏了捏木头的胳膊,虽然有点肌肉,但功法完全不得要领,毕竟是穷书生世家,猛然蹦出一个练武的,完全不知从何练起,也难怪贾诩叔叔直叫“天灭贾家”。
  “……我爹不教我……”他嘟囔了一句。
  贾诩苦笑着继续捋胡子。
  “你爹只凭计谋就足以纵横四海,练武作甚?”我看着贾诩大笑,“以后练武的事情,跟我。”
  “呃……”贾穆一怔,“真的?”
  贾诩急忙推辞:“犬子粗鲁,劳烦了公子……”
  “不劳不劳,我家里两个弟弟跟你都一般年纪,你们三个就可以互相切磋,”我指了指木头下面握刀的手,“不过你可别再提起刀来四处乱砍。”
  木头急忙把刀抛在地上,搓手道:“公子公子,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武?”
  “晚饭后两刻钟,来找我。”这孩子一副求学若渴的模样,我便将时间定位今晚,“也不苛求你练到什么出神入化的功法,不过你年纪也不大,从现在起就努力练的话将来也能有小成。”
  “噢噢,谢谢公子,我一定黑天白日加班加点地没命练武。”他满脸都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呵,希望我军不久便能再添一员小将。”对于他的美好憧憬,我给予充分肯定。
  贾诩看样子是想开了,放下心了,捋着胡子淡淡地笑了。
  ·
  房门轻轻响了三声。
  “是小雨么?进来吧。”贾诩稍稍提高了声音。
  门被推开。
  少女轻摆柳腰,款款而入。
  我稍稍有些失望:十六七岁了吧?比我大的姑娘不能娶,这是老祖宗订下的规矩。
  看男孩我还能蒙准,看这些发育期的小姑娘我的眼力就差远了。
  “姐姐。”贾穆忙不迭示好。
  这名叫贾雨的女子眼神极好,一眼看到了落在地上的短刀。
  “小穆你又和谁打斗?”她皱起秀眉,一脸不快。
  最是那嗔怒的神情,我忘却了她的年纪,呆呆地看了两眼。
  “啊不,我没和谁打……”贾穆讪讪地说,急忙转移话题,“姐姐来读书么?”
  “嗯,我来找本诗集。”她终于注意到我,“这位是……”
  “在下马超,家就在隔壁。”我施了一礼,最简单的平臂双手交叠而后低头弯腰。
  她似是一惊,仿佛不能置信:“马家长子?!”
  “是。”我也好奇,“难道我不像么?”
  “我听说你能征善战,杀人不眨眼……”她不好意思地顿了一顿,“料想定然长相凶恶……”
  “咳咳……”我怒视贾诩,“文和先生,竟然不曾对家人提起我的事么?尤其是本公子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难能可贵的是本公子还和蔼可亲古道热肠,你……莫非都没有说么?”
  贾诩很无奈:“公子,昨夜多喝了些酒,回家后倒头便睡,没来得及向妻儿宣传啊,今后一定会多多宣扬公子神威……”
  “哦,是我过于心切了。”我咳嗽了一声,“这位是先生长女?”
  贾诩点头:“名雨。”
  “风雨?”我问,这名儿不如他弟弟木头,太俗。
  “羽毛之羽。”贾诩纠正我,“取诩字之右。”
  贾羽?怪怪的,不像姑娘名啊……
  算了,反正一大把年纪,和我无缘无份,不用多在意。
  “贾姐姐有礼。”我再施礼,姐弟相称算了。
  贾羽挡下了我的袖子:“公子今年十五?”
  “是,小弟熹平五年七月十四生。”我报了生日。
  她满意地说:“我小公子一年,公子别再如此称呼了。”
  “小姐十四?”我一怔,仔细观察了一下眼前的少女。不不不,小昭也十三岁了,怎么看也没感觉她们俩只差一岁,贾羽有种大姐的气质,感觉比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要成熟得多。
  她不悦:“人家看上去年纪很大么?”
  她一嘟嘴,才算显露出少女的本性来。
  我急忙矢口否认:“啊不,怎么可能呢?我以为你才十岁呢……”
  贾羽秀眉一扬:“你方才所说,却是贾姐姐!”
  我从家里冒出的冷汗刚干了没多久,再一次奔流直下。
  “哈,那是小弟口拙……”我实在无话可说,只好推了推外援。
  闷声不语只管看戏的贾穆正看得津津有味,丝毫不理会我的求助——不过以刚才的情况来看,他主要是没胆反抗以父亲和姐姐为首的反动派的压迫。
  “哦,小羽,你要找诗集对吧?”关键时刻还得靠他爹,贾诩已经站起,“来这边看看。”
  父亲问话,贾羽不再刁难我:“好。”
  我松了口气,却看到贾诩嘴角隐约的笑意。
  “公子你也来……”
  “文和先生,你们研究诗词吧,我先告辞了。”
  我拔腿便跑,施展无上轻功纵身一跃,翻墙回家。
  

第四十章 文化世家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吾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失策失策!我暗地里骂了一声。
  翻墙而过,没想到落脚处……竟然就在书舍门口!
  这间屋好像是专门腾出来给两个小弟弟读书用的,不用说,刚才说话的那个苍老的声音肯定就是贾诩他老爹了……
  “是长公子吧?”贾老夫子虽然年近七旬,但仍耳聪目明,认人极准,这点他父子二人都十分擅长,“公子快进来。”
  自小便被这位古板的先生教导,虽然未必学会什么东西,但我心中还是极其敬佩他的,何况他还是贾诩叔叔的亲爹啊。我只能乖乖走进去,恭恭敬敬的行师生之礼:“多日不见夫子,夫子身子康健。”
  贾夫子眯眼打量了我一番:“长公子一年不曾读书,今日总算可以继续了,来,坐这里吧。”
  ……天地良心,我现在一点都不愿意继续读书了!
  有谁能听到我内心的痛苦呻吟?!
  但我只能接过夫子递来的书本,老老实实地坐下。
  封皮上就三个大字:“百家诗”。
  “方才老夫所诵,是古时两位贤人伯夷与叔齐所做之歌,后世称为《采薇歌》,”老夫子开始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两位先贤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二人听说西伯昌善养老人,尽往归焉。及至,正值西伯卒,武王兴兵伐纣,二人叩马而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手下欲动武,被姜太公制止,说:‘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及饿将死,乃作此歌。遂饿死于首阳山。”
  老夫子语音渐高,须发颤颤,显示出其对此两位贤人的无比崇敬之情。
  我几乎要睡着了,这两个烧饼,心眼小放不开,饿死了也对世界没有什么损失。
  “夫子,学生有疑问。”马休有礼貌地提问。
  老夫子点头:“讲。”
  “商纣暴虐,残害世人,文武伐纣,乃是义举,顺乎天道,为世所赞,”小休疑问,“而伯夷叔齐亦是贤人,当明事理恤百姓,为何劝阻武王伐纣?岂非助纣为虐?”
  老夫子一怔,作为一名传统读书人,他或许从未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抑或是,商纣王非暴君,而文武所欲者,天下也,如此而已。”我扔出了一句话。
  贾夫子手中的书卷跌落在地,脸上毫无血色。
  “夫子……切勿伤了身体。”我叹道。
  贾老夫子弯腰捡起书来,向后一翻:“我们再来读一篇简单些的,”他瞥了我一眼,朗声诵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省略1966字)”
  老人家声情并茂朗朗而读,足足维持了一刻钟。
  这首诗除了第一句我有印象,后面我部分我没有听懂任何完整的一句。
  我扭头一看难兄难弟们,这两个孩子早已经呈现出痴呆状。
  老头子忽然得意地笑了起来,仿佛是对刚才我们表现的报复。
  ·
  午后,我在正厅遇到了李肃,他正在和马腾闲聊。
  “长公子,王剪已经动身前往河东了。”他直起身子算是问候。
  话说,他确实挺不把自己当外人的……
  “王剪?谁啊?”我脑子有些短路,“啊啊,是那个天外飞石啊。”
  李肃点头。
  “去了河东?”我心中一动:那正是我前世的老家所在。河东与长安,不过四百余里,中间隔了一条黄河,上辈子坐车的话四小时足够了,如今骑马么,一天应该可以到了吧。
  “左右闲来无事,明天我也去河东转转。”我拍拍手。
  “不可。”发话的是老爹。
  “怎么?难道还怕有人害我?”我开玩笑道,“那我带几个侍卫吧。”
  李肃解释道:“河东虽然与长安相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