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末世残兵 >

第153章

末世残兵-第153章

小说: 末世残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在后来那个讲究理论为先、嘴皮子为王的年代、一分钱必须有一分效益的年代根本不可能在这种领域有什么进展。研究,就是烧钱;一分钱一分效益那是经商搞经济,不是搞研究。

截止尸乱前为止起飞重量最大、仍然在使用的直升机也只有俄罗斯的米—26,起飞重量达56吨;曾经参加过08年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国的直升机工业一直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直8最大起飞重量13吨都已经算是国产机最大的,更别提重型直升机了。

但是这份档案却明明白白的显示中国曾经研制出过重型直升机,而且还有数百张该机型样机的照片,第一架也是唯一一架原型机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米26几乎同时诞生。该机型没有命名,只是冠名为“重载平台”而已,但是这飞机实际上就是米26,气动布局以及轴位定向、调节系统都是米26的翻版。可能这是中苏“联合研制”的吧,仰或私底下有什么秘密交易,反正这飞机的专利权是属于中国的。

“唉,可惜了。这飞机要是能早十年研究出来就好了。”邱国兴看完直升机的图纸和布局,惋惜地叹道。

“怎么说?这不是挺先进的吗?为什么放弃了。”郑远清不解地看着直升机图纸,邱国兴是直升机的行家,他却是门外汉。

“这飞机起飞重量是大,但是机动性却很差。看这图纸上的数据,首先发动机预热、启动、加速的时间过长,在它出世的八十年代这种机动性已经很差了;其次发动机噪音太大、热量太大,很容易就会被雷达发现;八十年代开始导弹技术突飞猛进,这么大的目标不是等着挨轰吗?再次,那个年代也正是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而这种飞机却只具有七十年代的性能,这根本无法满足数字化战争的要求,被淘汰也是必然的。”邱国兴说道。

“那为什么不像米26那样发展后勤和民用呢?不然的话三年前那次大地震也不至于租人家的了。”郑远清问道。

“中国的国情不同,老毛子地域宽广还穷,很多地方铁路都建不起,对他们来说这种飞机有很大用处;但是中国则不同,除了青藏高原哪都是四通八达的用不着这种飞机;中国到尸乱前为止只引进了三架米26就够用了,如果不是近些年气候反常、灾难四起,这三架都用不着。为了这种傻大笨粗的飞机专门建立个生产线太浪费了。”邱国兴简单地解释道。

“那这种东西也不该扔到兰州驻军指挥部啊?这也太那啥了吧?”钢索不解地问道。的确,按说这东西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这里,按理说就算过时没用了,也应该在中科院或者军科院存档才对。

“这个应该是备份档。在那个随时准备打仗的年代,这种重大军事科研项目很多都在兰州的秘密研究所研制,放在这里也不无可能。”邱国兴想了一下说道,“不过在现在这种环境下,这飞机却是有着广泛的用途;但是咱没有重工业生产能力,这东西还是一堆废纸。”

“但是怎么说呢,这种飞机终究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技术,技术简单,也没什么精密仪器,如果说日后咱们能搞到一条普通的直升机生产线和原料不排除能生产出来。”邱国兴加了一句,但是谁都知道这个可能性虽然不能说是天方夜谭但也差之不远。

郑远清点了点头表示只要有可能就行。另一个档案盒中的东西更是神奇,队伍里所有的人都是外行中的外行,这份档案袋中装的是中苏合作开发的重型舰炮——305mm大口径舰炮。根据资料显示这种大口径舰炮被称为“67—305型”重型巡洋舰舰炮,长15米,口径305mm,可以发射500多公斤的穿甲弹和400多公斤的高爆弹;射程达35公里。

资料后面的对比表格说明,中苏联合研制的重型舰炮的性能堪比美国用来装备阿拉斯加级战列巡洋舰的“马克8型”305mm口径舰炮。可是和重型直升机一样,这种舰炮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甚至只有一个样品便被扔到了档案室中尘封至今。

第三份资料更离谱,也是中苏合作开发的工程项目:巨型载机潜艇,也是上十万吨级的核动力潜艇;同样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成就的,其体积要比目前最大的2万吨级“台风”级核潜艇大上数倍,据资料显示,这种家伙的研究是建立在对二战日本“伊400”载机潜艇的基础之上;可惜的是,这个超级战舰干脆连建造都没有便被扔进了档案室。

这三份资料里的东西就像当年二战德国的“鼠”级百吨级坦克、日本的7万吨级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甚至传说中20万吨级“天国”号一样,大炮巨舰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就凭郑远清这点海军知识都知道这东西在尸乱前的世界完全就是活靶子,体型巨大、能量消耗巨大、各项费用巨大更是这种战舰的弊端;但是在一下子被打回上世纪七十年代,甚至还有可能回到农耕时代、奴隶时代的末世,这些东西却有着极大的价值,但是有价值又有什么用?没有一个完整的社会网络根本不可能造出这种巨舰。

“留着吧,也许有一天咱们会用到。”郑远清让红月把这些档案收起来,哪怕只有一点可能性,也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这三样东西中只要能有一个成型的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远清,指挥部里的物资都统计完了。要不要念一下?”李若琳进来了,抱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进来坐下;嫣云则跟着坐在李若琳身边,看样子妻妾处的还挺好。

“不用了,大体说下吧。”郑远清向来对那成堆的数字头疼,他只需要知道个大概数字就行。

“各种军火全部被搬空,只给咱们留下3吨左右的空包弹。汽油、柴油很多,有十几吨的存量。各种军用车全部开走,剩下的也没法拿,少川他们把车库里的零件都搬来了。另外,所有的电脑机箱全部被暴力破坏取走硬盘,他们走的时候应该很急,连拆卸的时间都没有。最后就是大批的军用被褥和各式衣服以及7吨的军用干粮和罐头,保存完好。”李若琳凭着记忆大致说了下,“还有哦,从一个铁皮柜里发现了几十套07款的校官常服和礼服,正好咱们不是没有这种衣服么。”

“嘿,校官衣服。若琳,全套么?”郑远清感到有点兴趣。

“嗯,全套,还有空军的全套衣服,呢子大衣、毛衣,陆军空军的一应俱全,应该是生产出备用的。”李若琳笑嘻嘻地说道,“这下你们可不用再穿着作训服让人家不相信了。”

“队长,外军的研究报告美军编制部分已经复印完了。”正说话间,蓝雪抱着一摞A4纸走了过来说道。

“嗯,好,大家都看看,后天咱们开会解决一下编制问题。”郑远清接过后分成几份递给邱国兴、钢索和徐少川让他们给其他人带过去研究一下。建立一个编制虽然不难,但也不容易,其中最难的就是火力配备,如何能用最小的成本形成最大的战斗力,这个性价比率需要一个严谨的论证和计算过程;虽然郑远清他们没这个本事,但也不能一律配备高射机枪、120mm迫击炮吧?他们可不是弹药无限的外挂模式,该做的流程一点也不能少。

“军用地图翻了么?”钢索翻着手中的资料在腿上拍了一下问道。

“还没来得及看呢;只是大致翻了翻,最晚的地图是92年的,很多东西肯定都变了。但是有些地方不会变,挨个去看看就是了。”郑远清打开一份纸质地图大致看了下说道。这份地图是兰州市的地图,对照着民用地图一看,会发现很多看似普通的地方却都是军事重点单位;很多民用地图上是一片操场在军用地图上却是一个防空洞,诸如此类等等,但是民用地图是2010年最新版的,而军用地图却是1992年的,因此很多地方没有可比性。

第三卷 浪迹天涯 第二百二十四章 历史机密

但是这也就够了,兰州军区面积涉及甘肃、青海、新疆、宁夏、陕西、西藏阿里地区五省一区,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防区,为二十多万现役军人、预备役、武警准备的物资得有多少?哪怕就拿上个小指头都够独立八师狠狠地发上一笔财了。

要发财其实很容易,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胆量和头脑,实力是什么?胆量+头脑=实力。当看透了末世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末世和和平时期没有什么不同,实力的获得公式仍旧离不开胆量和头脑。想干,就没有想不出的办法;不想干,什么困难都是理由;而强者和弱者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强者想干;而只要你想干,钱和人都不是根本问题,其实就这么简单。

“那这些地方会不会已经被其他幸存者基地搬空了?咱这点实力如果跟着去抢的话咱可捞不着便宜。”徐少川要过地图大致翻了翻说道。

“有这个可能,以前丧尸少的时候不排除他们已经派人派车去搬空了的。但是怎么说呢?总有点残渣剩饭吧?大型基地虽然人多枪多实力强,但是人也傲气;和长野基地、铜山基地一样,他们这会儿估计正在为谁当老大正打得不可开交呢。换位思考一下,他们也不相信有谁能把这么多的物资搬走,即便是有小股势力抢占了物资仓库,他们也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留下等着被军区的人再次夺走。二是运走,但是庞大的车队首先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再者卫星很快就能发现;这两条路都逃不出大型幸存者基地的手掌心。咱们得赌一把去看看。”郑远清说道。

“而且不排除大型基地目前还不敢出去搬粮食;铜山基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没有让逼到那个份上没人愿意出去。所以咱们得手的可能性很大。”许书成分析道,“而且这些大小仓库都建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中,大型基地搬东西容易,咱们搬也容易,所以就看谁手快了。”

“嗯,后天解决编制问题。大后天开始咱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找,哪怕就给咱剩点菜汤也够咱喝的。然后等下雪之后咱们开始做生意。”郑远清看大家也都困了,就让大家去休息;他还要看看那份儿关于长野基地的资料。

。。。

众人散去后,郑远清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中打开那个尘封已久的档案盒,他要认真看看这个长野基地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这些驻扎在长野基地中的兵为什么要精挑细选?为什么要大半辈子都驻扎在这里直到50岁才能退役?这群兵究竟都是些什么人?那个地下的水泥棺材中究竟埋得是什么东西?自己临上飞机时听到的那一声叹息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这些事情绝对不是单一事件,其间必有联系,自己可能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郑远清拆开红漆铅封,打开档案盒;长野基地事件需要单独立档而不是和其余的灵异事件、超自然事件一同立档,这本身就说了一个问题,起码这事很重要;但就这份档案存放在兰州军区指挥部也可以说明这事不会像“双鱼玉佩”、“罗布泊”那样属于顶级机密;这份档案盒上盖的印章不过是简单的“机密”而已。

拆开老式大号档案袋,排在第一页的竟然是油墨印刷的全日文资料,这些资料被塑封后装订成册,在这本三十几页的资料中,郑远清只认得开头那几个字“昭和十四年,己卯,癸酉,戊申。。。。。。。”而已,后面的都看不懂。郑远清没有往后翻,而是放下了第一沓资料,直接抽出第二沓资料,这是繁体字印刷的一本16开、数十页的小册子,已经发黄的封面上印着一行竖体字:“长野事件考”,在竖体字的上方赫然就是青天白日的图案;图案旁边加盖着一个血红的印章“机密”,这表示这件事情在当时也属于机密范围。

“。。。。。。民国28年9月23日,甘肃省渭川道长野县,陇南富商薛氏一家卅九人遭怪力灭门,家丁五十余惨死,双手尽裂,死状凄惨;然薛氏邻人无一伤亡。”

“日伪军249师团第23小队往赴查验,遇奇叟与之战,伪军尽数覆灭;后日伪军第三大队往赴围剿,尽数覆灭。日寇第250师团携重武器往赴与之战,奇叟忽失所在,如幽冥莫测。同年10月初十,日军、日伪军混成步兵中队押解一巨型水泥棺赴长野县郊清河村环丘腹地;兴建工事常驻。”

“民国34年日寇败降,该日寇混成中队由中央战斗序列国军第八战区宁夏警备第2旅受降。该中队日寇于受降仪式后集体剖腹;日军官言及此处事关重大需重兵镇守;然剖腹日军无一知详情,故此事断无可考。第八战区警备2旅旅长麻的贵据实上报,国防部下令接防并严加死守。。。。。。”

这份资料不厚,前面是对整个事件的简介,中间是当时宁夏警备旅派出的特别行动组对此事的调查记录,最后面附着的是当时拍下的照片,虽然全部是黑白照片,但是仍然能够看出这就是长野基地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样子。在民国时期,渭川道就是如今的甘肃省天水市,长野县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