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果蔬青恋 >

第443章

果蔬青恋-第443章

小说: 果蔬青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傍晚时分,王丞相府迎来了两女,是崔家的姑娘。

自唐以后,五姓七望如崔氏、卢氏、郑氏、王氏(王丞相并非出自此王氏一族)、李氏等世家大族已经没落,不复历史上的荣光。

但他们毕竟是延续了几百上千年的氏族,有其尊贵和傲气,等闲人家也是不肯结亲的。

这两女,有一个是王夫人妹妹的女儿,叫崔寒烟,其父乃渝州学正,是来京城参加选妃的;另一个叫崔寒梦,是寒烟的堂妹,却不符合选妃条件,是冲着王穷来的。

说起来,这崔寒梦与玄武王妃周菡倒有些渊源。

周菡祖母——周夫子之妻林氏,和崔寒梦祖母是姐妹。当年,林家败落并没有牵连到崔家。只是,周家因为林家坑害周夫子一事,连带与崔家也断绝了姻亲关系;周耀辉离家出走后,也从未去崔家找过姨母。

因王穷之父王令宜已转去云州任巡抚,崔家则居于云州,两家因是亲戚,互有走动。

月前,崔家暗托人去王令宜处说媒,言称崔寒梦不但品貌一流,且才情过人,与状元王穷正是天作之合,二人若是相配,定能成为誉满京华的才子佳人,比当年周宰相与夫人也不遑多让。

因崔寒梦相貌极像祖母,才情又比祖母更甚,很有老宰相之妻林氏当年的天资,所以来人才这样对比。

王大人听后嘴巴不自然地咧了下,他是知道周老宰相当年退隐内幕的。

当年的事乃是因林家而起,王大人倒也没有因此对崔寒梦心生恶感,只说儿子现在京城他大伯父膝下受教导,亲事须得兄长点头。

那人便笑说不妨,但请王丞相定夺。

他竟是知道张王两家议亲之事,因在言语间暗示道:张家乃爆发新贵,底蕴根基是不能与绵延上千年的崔家相比的;目前张家势必要送女进宫,张水儿与太子又有些牵连,王家若不放手,恐日后会被皇家记恨云云。

王大人淡笑着,不置可否,一味含糊其辞。

他并未被说服,却也没有推拒干净。

不管怎样,儿子总要娶亲。娶不成张水儿也要娶别人,终不能终身不娶。

因此,崔寒梦就被崔家送去渝州,并与堂妹崔寒烟一道进京,以亲戚身份住进了王家。

除了王家,其余文臣武将家也是娇客盈门。

寒冬腊月,各地美女云集京都,将京城装点得春意盎然。

再说张杨,这日落衙后,往户部绕去,在户部衙门碰见户部姜侍郎,乃是姜国公的第二个儿子,忙停下客气地招呼。

姜侍郎也恭敬地见礼,称“见过张大人。”

张杨笑问:“姜大人尚未落衙?本官却先走一步了,实在是近日府中忙得紧。”

姜侍郎看着他似笑非笑地说道:“张大人即将成为皇亲,这气色果然就不一样了。”

张杨忙摆手道:“哪里,哪里!都是皇上恩重,推却不得,张家可不敢有半分奢望。”

听了这话,姜侍郎心里一抖,气往上撞。

忍了又忍,才堆出一脸若无其事的笑,与他告辞。

转过身,便咬牙咕哝道:“姜家要是把这太子妃之位被张家夺了,也不用在京城呆了!哼,等着瞧!”匆匆而去。

张杨望着他的背影微微一笑,竟转身回府去了。

第629章 进京

晚饭后,青蒜和绿菠从白虎公府回来,过二房这边看望父母。寒暄一番后,姐俩说起乌云其其格今日言行,听得张杨和曹氏都笑了。

少时,青蒜便起身告退,去厢房看柳姨娘。

绿菠见屋内没旁人,忸怩了两下,娇声问张杨道:“爹,有什么法子能让皇上选我呢?我好想进宫呢。”

张杨听了神情一呆,曹氏更是发怔,两人都楞楞地看着小女儿。

绿菠见他们这副表情,以为他们不信,忙肯定道:“我真的好想进宫。皇宫多好啊!当皇妃也荣耀,从此安享富贵尊荣……”

“咳咳……”

张杨猛咳两声,打断她的解释。

这个小女儿,一脸天真相,实在演不像那有野心慕富贵的样子,怕是知道什么了。

他苦笑道:“爹没有法子。选谁,那是由皇上决定的。”

绿菠听后“哦”了一声,闷闷地往曹氏怀里一靠。

曹氏摩挲着她的手,叮嘱道:“这话可不能在外说,要被人笑话的。你呀,唉!”

张杨想了想,很认真地告诉绿菠:“不管你因为什么,都不可造次,以免弄巧成拙。进宫待选的闺秀均来自各豪门贵族,谁都是家里精心培养出来的,但凡差一点儿,她也不能去到皇上面前。群芳荟萃,各有所长,耍心眼、跟人比斗就不明智了,唯有保持本色才稳妥。”

绿菠忽闪着黑亮的眼睛认真听着。

张杨又道:“就算进了宫,你也要秉承这点,莫要学人卖弄手段。皇上何等英明,在他面前卖弄,只会令他生厌。当然,也要谨言慎行,轻易莫相信人……”

听了这番话,曹氏看着丈夫欲言又止。

张杨依然在说着:“……你们几个,你三姐是最让人放心的。你四姐也甚为稳重,独你单纯了些,然这也有好处……”

烛火“啪”地轻响一声,衬托出夜的静。

再说青蒜,提着两盒子点心来到厢房,柳姨娘忙迎入里间炕上坐下。倒了茶,又递上个精致小手炉让她捧着,一边小心问道:“老爷可跟姑娘说什么了?”

青蒜听了,抬头瞅了她一眼,又低头抚弄手炉不语。

静了几息工夫。才命伺候的丫头出去,然后正色对她道:“姨娘不要瞎操心好不好?家里待我并无二心,姨娘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别人亏待算计我,叫人看了好没意思!便是这回进宫待选,又不是只我一个人。有些人家想去还不能够呢。若我有那个命被选中了,也能为姨娘挣一份体面,不枉姨娘养我一场;若没那个福气进宫,亲事上头姨娘也不用担心:我若是不中意,说出来,父亲和母亲定不会强逼我的。便是他们坚持。祖母也不会答应的,大伯父和大伯母也不会坐视不理,大哥大姐也不会不管的。”

柳姨娘听了这番话。心中大震,看着青蒜神思恍惚。

也不知是因为长期耳目熏染、“近朱者赤”呢,还是她们姐妹骨子里都流着相同的血。这一刻,她看上去竟然有些小葱的气势,还带着红椒的刚硬,又有些香荽的自然。

眨眨眼睛再仔细瞧,还是温婉的青蒜!

自从张家从清南村返回京城后,郑氏把王府内务交给周菡打理,又特别吩咐:让她们姊妹各领一件事务照管。

除红椒外,香荽监管王府内院采买,青蒜领了厨房一块,绿菠管了上下一干人衣履制作,另规定,三人每半年一轮换。

郑氏道,少爷小姐们一堆人伺候,看着尊贵,然日子久了,凡事都听下人的主意,就养成废物了。也不知是下人伺候主子呢,还是主子养着下人,把你卖了也不知道。

所以,张家就定了规矩:凡少爷们——将来哥儿也一样——自八岁开始,都要抽空跟管家见识学习外务;凡小姐们,自八岁起,就要学习管理家务。

不求有多大成就,只要别养成不知世情的废物就行。

且说眼下,青蒜端起架子,说出这番有情有理的话,让柳姨娘无可辩驳,只觉自己老了,姑娘长大了,有主意了。

她心思复杂难明,尴尬道:“我就是担心……”

担心什么,却说不上来。

也许,身为妾室的身份,让她始终没有安全感。

见青蒜目光闪闪地看着她,忙转变话题,问道:“姑娘想进宫吗?”

青蒜道:“这不是我想不想的事,连大哥都不能决定呢。”

想想又叹了口气道:“姨娘何必担心,以我的身份,十有**会落选。”

柳姨娘就沉默了。

青蒜便放下手炉,将带来的点心打开,道:“这是水柔郡主(秦淼)和紫茄姐姐新制的点心,我给姨娘带了两盒。来,姨娘尝尝。”

柳姨娘听了十分欢喜,忙接了过去。

青蒜一边看她吃,一边柔声劝道:“姨娘该想开些。姨娘成日在家,也不大出去,不知别人家情形:规矩又大,踩踏又狠,哪有咱们家这样好。”

柳姨娘再次震动,捏着半块点心出神。

愣了会,才笑道:“姨娘知道了。姑娘坐坐也去吧,五姑娘还等着呢。”

因看见青蒜头上戴的凤钗,问道:“这是又买的?”

青蒜摇头道:“这是我跟三姐姐自己设计,然后提供宝石和金玉,大嫂让人送去风华楼定制的。我们四姐妹每人一只。”

柳姨娘笑赞道:“好看!又贵气,又不显富丽,很典雅。我看你们那箱子柜子都满了,还只管添。”

青蒜听了微微一笑。

她们姊妹各季衣服和头面首饰都十分丰足。一来张家有这个实力;二来不好堕了身份;三么,郑氏说,年轻姑娘,正是爱美的时候,既然有条件,不必刻意掩饰低调,总教导她们,要宠辱不惊。

又说笑一回,柳姨娘便催青蒜起身。亲自送去上房,曹氏又命人好生送过那边去。

转眼就到了年三十,宫里大排筵席,各王公贵族及内命妇都进宫领宴,完事后才回家团聚。

张家老小都忙,其中大苞谷更是比人忙三分:先要陪黛丝公主进宫赴宴。接着回陈家祭祖吃团圆饭,饭后又偕同陈家义父母和祖母,以及两个未婚妻一块来玄武王府吃团圆饭,奔忙不停。

另一个忙的就是红椒:傍晚时分才进城,跟家人闹了一夜。初一早上就带着大批吃的东西又出城去了,说是不能丢下军中姐妹。

除年初一自家热闹一天,自初二开始。张槐张杨等有官爵的男人、郑氏婆媳等有品级的诰命,都忙着请客和被请,一直到初十还没歇的。

张老太太则不管,只带着儿孙们在内院玩闹。

说起来,今年王府过年准备的玩意特多,山芋等兄弟“彩衣娱亲”,小苞谷一帮娃儿更是逗得大伙笑得腮帮子发酸,可还是有些不畅快。

先说香荽姊妹几个。到底心里存了事,便不能如往年一般无忧虑。并不是说有多烦愁,而是被心头的期盼鼓动驱赶。觉得日子从早到晚溜得特别快,每日玩了些什么,全没在意。一笑而过。

一定要等到最后结果出来,才能尘埃落定!

再说张老太太,也是惦记选妃的事,看着三个孙女,谁进宫都舍不得。

这不比出嫁:出嫁了,或上门去瞧,或回娘家来住,都随意的很;进宫就不同了,便不能随便回来了,她就算能进宫去探望,说话行事就不能像现在这样亲密随意了。

所以,她不许香荽几个出去待客,早上眼睛一睁开就唤到身边,晚上直到睡觉才放走,外面凭郑氏婆媳张罗。

相比之下,郑长河老两口就好多了,说起秦霖要在京城住几年,紫茄随时能回郑家住,那真是喜笑颜开。

便是寻常人家女儿嫁了,也没这么方便的。

寻常女儿嫁了,不但有公婆管着,丈夫也未必就在京城任职;紫茄这一嫁过去,凡事都是他们小两口自己当家作主,秦霖又不用离开京城,连安国都托付给臣子了,真是太遂心了!

这会儿,两人都觉得这个孙女婿好、称心!

热闹中夹着紧张等待,日子就这么一晃而过。

正月十五以后,进京参加会试的举子和参加选妃的女子更多了,京城的繁华真是描述不尽。

所有的店铺门脸、居住人家,无论哪条街道,门口的彩灯彩带都没摘下来过。晚上,从高处俯瞰,京城就是一片灯的海洋,朦胧夜景,宛如人间仙境;站在街道上左右看去,则像一条灯河,更有流动的男男女女,面上洋溢着欢欣笑容。

正月二十八日,鲁三回来了,报说安皇随后就到。

与此同时,朝廷也接到凌云关的传信,顿时,京城就轰动了,郑家和张家也紧张起来。

白虎公率三万军士进城,配合虎禁卫巡守京城各处,以防混乱;龙禁卫则全部驻守皇宫。

二月四日,在万众瞩目中,安皇秦霖驾临神都,英武帝派太子出城迎接。

秦霖在尚未接受大靖朝廷册封前,依旧是安国国君。

他头戴紫金皇冠,身着明黄绣青龙皇袍,腰束玉带,外罩同色水獭大氅,骑一匹浑身雪白无一丝杂毛的骏马;后面跟着全副帝王仪仗,旗飞金龙,宝刀镶玉,一路旌旗招展、祥乐奏鸣,逶迤进城。

年轻帝王眉黑眼亮,面色肃然,倾倒无数男女。

从西华门开始,沿途百姓都争先恐后地往前挤,观看这个开创安国的年轻帝王,将来的青龙王,郑家女婿!

或有参选的女子躲在暗处见了他,无不芳心失落,嫉妒紫茄命好。

第630章 你敢!

马上,这个身穿龙袍的帝王就要向他的堂兄低头;今日之后,他就是大靖的青龙王了,再不是九五之尊。

英武帝已经率领文武百官去往皇城南门楼,他将在那里接受秦霖朝拜,并当众册封“青龙王”,就如同永平十八年他的父皇在此册封南雀国国君和蕃国国君一般。

若一定说出区别,则秦霖相当于北方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