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果蔬青恋 >

第12章

果蔬青恋-第12章

小说: 果蔬青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氏跟嫂子刘氏相视一笑,道:“这也不是啥难事。咱们乡下,本就没那么多穷规矩。如今靠着书院和医学院,只好讲究些,也免得被那些读书人非议。我们多邀些人家,把闺女集中起来,请个老夫子教她们,这也不算太出格。”

敬文娘听了眼前一亮。

刘氏也道:“我娘家那边就是这么干的。我们这里,因书院和医学院来往的男人多了些,才不敢把闺女对外放,要不然,怕是早就有人送闺女上学了。”

郑氏点头道:“就是这么回事。我想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咱们早早地把女娃儿送去开蒙,然后学到十来岁,就让她们回来。一来这时候也认了不少字,能自己在家看书了;二来年纪大了也避嫌,人家也不好说啥。”

敬文娘拍手道:“这法子好。十岁就回来不读了,人再没话说的。”

于是几人商议,让敬文娘回娘家,在老村那边联络有闺女的人家;刘氏则在山边走访。

等把人都归拢了,计了人数,再找合适的地方,请两个年高有德的夫子,每天各自教授一个多时辰的课业,也尽够了。

反正青山书院就在村里,最不缺的就是来游学论讲的读书人了。年轻书生多,年纪大的更不少。坐馆教学,既能解决生计问题,还不耽误他们求学,一举两得的好事,不愁请不到人。

这事果然就像郑氏说的,并不难。

那些庄户人家,巴不得闺女也能识些字,学些贤德淑良的教导,将来也能嫁得好一些,因此没有不乐意的。

更有一桩好处:这办学堂和请夫子的大头开支,根本不用他们出,张家、郑家、刘家、李家这些大户人家全包了,他们只要随意出些束脩,表示尊师重道的意思就成。

如此一来,这女学堂就紧锣密鼓地筹办起来。

郑家特地腾空了一户下人住的院子作为学堂,就在秦枫家附近,单等中秋过后开学。

不说郑氏为闺女争取接触外面的机会,且说小葱,跟在云影身边学医,这日午后,迎来了一个儿时相伴长大的玩伴,即李长明的大儿子——李敬文。

在此之前,先介绍一下清南村有数的人家儿女,也免得人物多了,容易混淆。

在清南村,原本李姓是大户,其余都是杂姓。

十六年前,周夫子隐居在此教书,有三个弟子格外出色,分别是张杨、赵耘、刘四顺。后来都中了进士,如今在外做官。如此一来,那张家、郑家、刘家、赵家就随之而起,也发达起来了。

在这些大户人家中,有几户因子孙繁茂和名字奇特,被小娃儿们编出一则顺口溜,听得人好笑,却便于认记:

张郑两家瓜果蔬菜满园香,

刘家泥鳅黄鳝鱼虾一池塘,

李家文武全才,琴棋书画堆满筐。

头一句说的是张家和郑家这对儿女亲家,两家的孙子孙女,小名全都是从菜园果园里挑出来的。如今攒了一园子,都十几个了。

刘家更厉害,四个儿子。因刘家老三喜欢玩水,给自己大儿子取了个泥鳅的小名,跟着后面的就黄鳝、锦鲤、黑鱼这么排了下来。他兄弟见了,觉得有趣,遂也将自个的娃儿取名玄龟、老鳖、麻虾等等,如今兄弟四个也攒了一池塘,也是十几个了。

前几家就不说了,那些小名都带着农家本色,倒也不难理解,这李家是咋回事哩?

这个李家,说的不是有个儿子在外做官的李家长房,而是二房的第二支,就是李长明家了。他家原来败落的很,自娶了秦家梅子后,方慢慢有了起色。

生第一个儿子时,李长明请读过书的村长大伯李耕田帮着取了个文雅的名儿——李敬文,然后第二个儿子顺便就叫了李敬武,再往后,自然就是“全”和“才”了。

可是,敬文娘是个会生养的,连闺女也生了两个,加上李长明的弟弟李长亮的子女,这取名儿就愁人了。

正好这时候李敬文开始读书认字,这小子就把琴棋书画给显摆出来,让妹妹们挨着用。如今刚好用完,再生的话还得动脑子想。

这顺口溜把清南村有数的人家娃儿都数落了一遍,除了李家长房和赵家。

李家长房孙子辈名字很规矩合理,没甚说的;赵家则是人丁少,大儿子赵耘在外做官,家里就一儿一女,闺女赵清是云影的大弟子,儿子赵锋比葫芦还小几个月。

张家没搬家的时候,夹在郑家和李长明家中间住,故而,葫芦、板栗、小葱和李敬文兄弟都是自小在一块玩的,熟近的很。

第020章 敬文

且说小葱在师傅家,吃过晌午饭后,正跟师妹秦淼翻晒药材,就听院外有人叫道:“小葱妹妹!”

她抬头,只见木槿栅栏外立着个扎羊角的少年,只露出一个人头,正对她笑。

“敬文哥!你咋来了?”小葱也有些高兴,冲他抿嘴一笑。

李敬文就转过栅栏,来到院门口,秦淼忙上前去替他开了院门,引他进来。

少年着蓝色衣裤,长身直立,比葫芦还高,脸颊方正,肤色微黑,浓眉亮目,已是挺拔少年,只面上还略带些稚气。

他比小葱大两岁,今年十三岁了。

“我今儿好容易觉得有些头疼鼻塞,就赶紧过来找你了,好让你给瞧瞧,是个啥病!”李敬文一边往葡萄架底下的木墩子走去,一边道。

小葱和秦淼先还没在意,及至听完,互相对视一眼,同声大笑起来,笑得太厉害,禁不住弯腰咳嗽。

李敬文也不尴尬,自顾寻了个木墩子坐下,然后看着两女娃大笑,仿佛早料到这种情形,又或者是他故意这么说,好引她们笑的。

小葱和秦淼还没笑完,就见云影从正屋里走出来,对少年嗔怪道:“看来,你盼着这病好久了,是不是?真是的!有你这么说话的么?”

李敬文忙站了起来,含笑叫道:“云姨!”

云影瞅了一会他脸色,点点头,便问道:“怎么不去医馆,倒跑到家里来了?”

医学院内也设了医馆,每日都有大夫坐堂。一来方便附近村人瞧病,省得生病了还要往下塘集跑;二来也是为了让学生实践的意思。

当然,下塘集那间济世堂也是秦枫开的,定期让医学院的学生过去坐堂,但医学院这里汇集了好些杏林人士,开间医馆也顺理成章。

李敬文听了云影问话,先笑,然后老老实实地说道:“我想着自己跟小葱淼淼都熟,不如送上门来让她们诊治,也好让她们学习一番。她们又不方便帮外面那些男人看病,学习机会少了好些呢。”

小葱和秦淼刚笑完,听了这话接着又笑起来。

这回连云影也跟着笑了,白了他一眼道:“你倒是好心。亏得这生病不是什么好事,不然你还要多生几场让她们学习了?”

李敬文哈哈笑道:“我又不傻,哪有找病生的!我这两日也不知咋了,先是觉着口干,心里火烧火燎的。我一向少生病,也没当回事。谁知今早起来,头就有些疼,鼻子也有些塞,这才想着来找小葱妹妹瞧瞧的,趁机让她练练手。”

小葱已经歇了笑,倒了茶过来递给他,听他这么说,忙问道:“早上就觉得不好了,咋这时候才来?就算要去学堂,先看病也耽搁不了一会工夫。这病拖久了可不好。”

李敬文道:“今儿夫子讲的文章很要紧,我就没敢告假。反正我身子骨一向壮实的很,拖半天也不要紧。”

秦淼张罗了些果子点心,端了一盘子过来,笑道:“敬文哥,难为你生病让我们瞧。来,吃点果子吧!”

云影和小葱都绷不住笑了。东厢房里也不知是谁,一阵清脆笑声传出,笑得李敬文脸红了。

小葱见他有些不自在,忙道:“这是我表妹,是我大舅母娘家侄女。她才来学医的。还有一个是紫茄。”

李敬文这才释然。

云影道:“别说笑了,招的蝉儿都没心思用功。小葱,你帮敬文瞧瞧。回头我再复诊一遍。淼淼也看看。”

两人一齐答应了,遂细心替李敬文诊脉,又看舌苔,又问些起居饮食等问题,然后各执一笔,低头写方子。

秦淼用一管小狼毫,端端正正地书写小楷,意态甚美;小葱则捏着一只鹅毛管,于砚台中蘸了墨水,“刷刷”奋笔疾书。

李敬文自幼与她相熟,知是菊花婶婶所教,并不惊怪。见她凝神书写,一缕秀发垂落腮边,发丝微微轻颤,就看住了。

因不像小时那样玩耍日晒,其肤色越发白嫩,腮颊隐泛粉艳,想是常习拳脚的缘故,极为康健润泽。少年觉得,这儿时玩伴如今出落得更加灵秀了,恰如《诗经》所述的“窈窕淑女”。

待想到下一句,不自觉就红了脸。

李敬文低眉敛目,暗想他有好久没见她了?

大概两月了吧。

如今大了,他们见面的机会越发少了。再往后,他怕是更难得见到她了。

正想着,只见小葱已经写好了方子,一边道:“敬文哥,如今秋凉易燥,莫吃过多辛辣味重的菜肴,饮食宜清淡些才好。各样果蔬多吃些没事。”

谆谆叮嘱了许多话,都是些饮食话题。

李敬文听得很认真,笑道:“我家去跟我娘说。小葱,你跟菊花婶婶一样善厨艺,这倒便于你研习饮食调养病患了。”

云影也替他诊视了一番,又看了小葱的方子,点点头,然后拿起秦淼的方子阅示。

听李敬文这么说,她笑道:“就记得菊花婶婶。我厨艺就不好了?小葱厨艺好,也有我一份功劳的,跟着我这样的师傅,野菜也能煮出不同的味儿来。”

李敬文忙笑道:“这不是原先跟小葱他们家住隔壁,所以常吃菊花婶婶做的东西么。云姨的厨艺自然是没话说,可是我也没吃过几回,只好在心里惦记着。”

小葱忽然笑起来,对云影道:“师傅,我娘说,你做的菜是大家闺秀,她做的菜是乡野村姑,各有风味。”

云影正喝了口水,闻言一下喷了出去,湿了手中的那张纸,又呛咳不停。

小葱忙起身到她身后,帮着捶背,一边对李敬文眨眨眼睛,吐了下粉红的小舌头。

李敬文和秦淼都忍俊不禁。

云影好容易止住咳嗽,又喝了口水,方才说道:“亏她能想起来,还真有那么些意思。不过你娘说偏了,她有好些菜可一点都不像村姑。”

说笑一会,云影又对秦淼指点一番,然后让她拿了小葱开的方子带李敬文去抓药。

等拿了药出来,云影留少年喝茶吃点心,顺便问女学堂办得如何了。

李敬文一一答了。

第021章 厚颜

“敬文哥,你明年要参加童生试么?”小葱问道。

李敬文点头:“先参加县试。积攒些应试的经历也好。夫子说,科举应试亦有诀窍,好些人明明胸有锦绣,却屡试不中。从童生考到进士,一路过去,皮都要脱几层,最后满头华发黯然落榜的不知凡几。”

说起这个,他神色不由肃然起来。

小葱安慰道:“敬文哥你还小,先莫想那些,只管把学问做好,到时自然水到渠成。”

秦淼天真地说道:“敬文哥,你不如等葫芦哥和板栗哥一道去考,这样也好有个伴儿。”忽地想起什么,又问,“敬文哥,咋葫芦哥哥跟板栗哥哥没跟你一块来?”

李敬文兄弟几个没在村私塾上学,而是就近在张家私塾附学,故而秦淼这么问。

李敬文道:“他们晌午去田上酒家吃饭了。这会子怕是在学堂温书也不一定哩,再不就是写大字。他们也没说啥时候下场考,可是最用功了,夫子常夸的。”

云影看着他怜惜地叹了口气道:“可怜的娃儿们!也不知这青山书院设在这,究竟算好事还是坏事,你们再没往常的自在了。”

秦淼嘟嘴道:“可不是么,葫芦哥哥他们越发没空闲了。”她看向院外,“去年这时候,还带我们下塘去摘菱角和莲蓬,好热闹的。如今那菱角和莲蓬都长了许多了,也没见他们来摘,都是佃户们帮着摘的。”

转头跟小葱商议,下晚的时候,让人去摘些菱角来吃。

听了这话,李敬文在心里思量:一味埋首苦读也不是个事,少年也该游戏玩耍。再者,如今跟她们一块玩乐的机会越来越少,当珍惜才是,不然,待再长大些,连见面怕是都不容易了……

于是抬头笑道:“等我回去问葫芦和板栗,找一天空闲,过来带你们摘菱角。我们也不是一味死读书的,再过些日子,该下地去帮着干活了。”

秦淼听了立即兴奋起来,叮嘱他一定不要忘了。

小葱笑道:“你急啥?我哥他们前儿不是说了么,等忙完了,天气再凉些,要叫了大伙去山上玩打仗……”

这事李敬文也知道的,葫芦已经跟他商量过了。正听小葱说着,忽然没了下文,抬头见她敛了笑容,望着院外。

李敬文奇怪地顺着她目光对外一看,只见木槿栅栏外,立着个书生,正伸长脖子对院子里张望,见他看过去,还对他灿然一笑。

李敬文转头,见小葱脸色不善,忙起身告辞,一边轻声道:“我去问问他干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