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第7章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7章

小说: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何涉的交游可是极其广阔的,上至朝廷大员,下到寒门儒士,何涉的影响力都涉足其中,不然刚成立几年的白雀书院,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学子前来报名了,学子们前来进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着有一天,得到何涉的赏识,予以只言半语的赞誉。

若是让书院的学子知道,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让楚质无意之中得到了,情急之下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不过可以预料到的是,有了何涉的提携,楚质以后不再用费心想着怎么样才能扬名立万了。

在何涉的坚持下,楚质不敢再作推辞,提起毫笔,沾了点墨,悄悄吸气,收腹凝神,酝酿了半天,这才在竹石图上的空白之处小心翼翼的书写起来。

身为出版社的员工,常年要与文人打交道,楚质自然也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毛笔字,而学习的字体理所当然是出版常用的宋体字。

一诗,从右到左,四行二十八个字,若是在平日,楚质最多花几分钟就能写完,可是现在足足用了十五分钟,才轻轻搁下毛笔,退立一旁,趁着何涉审视之时,轻轻抹了抹额上的汗珠,喘了几口气。

“咦,楚质,描红之时,你习的是哪位大家之字啊?”也不怪何涉感到惊讶,宋体字虽然源于唐代楷书,在是经过数百年的展,在南宋的时候才算成型,其集大成而明这种字体者却是大名鼎鼎的奸贼秦桧。

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若是按一般的习惯,应该把这种字称为秦体字才对,可是由于他的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而且还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这是百多年后的事情,何涉自然不会知道,看到楚质写的字,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看似与楷书相近,可是却有所不同,虽然笔画之间显得生疏呆滞,可细细看来,却有自成一格之象,想到这里,何涉心中一动,莫非这小子的书法已经大成,和蔡君谟一般,自成一家,开宗立派了?

“学生习的是欧体《九成宫醴泉铭》。”楚质刚要说话,却忽然想到现在这时候秦桧还没有出生呢,哪来的宋体字,所以话到嘴边就改了。

正文 第十三章 花明柳暗

“《九成宫醴泉铭》,怎么一点也不像啊。”何涉含笑说道,心中却大呼拣到宝了,不知道这小子还能给自己什么惊喜,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楚质这一手宋体字都谈不上绝妙,根本没有资格与前朝名家相比,还未达到挥洒自然、圆润自如之境,可是却异于前人,大家气象初具,若是加以历练,细心琢磨,日后前途无可限量啊。

其实与不怪何涉这么感慨,与唐朝书法鼎盛,名家辈出的情况不同,自从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可是三百多年间,因为久经战乱的原因,这段时期的书法展比较缓慢。

直到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定下重文轻武的国策,士大夫们的地位得到提高,而书法自然也水涨船高,越得到世人的重视,而宋太宗赵光义更是喜好翰墨书法,曾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令朝中大臣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藏于宫中,这就是《淳化阁帖》。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连天子都这么重视书法,下面的官员们自然明白怎么做,况且这也是一件风雅之事,一时之间,衰微三百余年的书道重新复兴起来,

可是宋初的书法,虽说是源于“二王”,多从《淳化阁帖》翻刻,但是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来越大,连学习的行贴都是错的,那书法怎么能有所提高,所以自从宋朝立国以来,能称得上书法大家的寥寥无几,书道也每况愈下,越不景气了。

这个情况暴露出来后,这下子可急坏了喜好书道的士大夫们,可是心里着急也没有用,书法是一门艺术,不是想创新就能创新,想成大家就成大家的,需要天赋,要深沉,要积累,要毅力……,反正仁宗皇帝登基这么以来,真正得到士大夫们公认是书法大家的,便是蔡襄蔡君谟了。

何涉很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虽然对书法偶有涉猎,可是技艺远远比不上绘画,也没有成为大家的**头,可是看了楚质的字后,起燃起了将楚质培养成书法大家的野心,反正自古书画不分家,楚质年纪还小,有的是时间,况且艺多不压身,自己这样做也是为了他以后的前程着想。

根本没有询问当事人的意思,何涉已经在心中为楚质规划好日后学习的方向,同时也临时改变了主意,在没有认下这个弟子之前,今日之事还是暂时不向外宣扬了,楚质才小小的年纪,成名过早不见得是好事,容易分心,最重要的是,若是让人都知道了,把自己定下的弟子抢去了,那岂不是空欢喜一场。

活了几十岁的何涉自然明白什么叫谨慎从事,在名份没有定下之前,一切都要低调,况且收徒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楚质的品性才学还没有尽知,这也不能急切,不过这样一来的话,楚质回书院之事,就要缓一缓了……

楚质可不清楚何涉为了自己动了那么多心思,听到何涉的置疑,心中一惊,悄悄打量,现何涉只是随口一言,并不是现了什么,心情也放轻松了,恭敬笑着说道:“那可能是弟子在扫管描红之时,练习不当,未能领会先人书法精髓,不足之处,还请山长多多教诲。”

“只要你有这个心,老夫自然不会推辞。”机会送上门了,何涉自然不会放过,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

什么意思?楚质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回应,只得在一旁呵呵陪笑,就算楚质再怎么聪明,但也不能猜出他人心中所想,也不知道何涉已经看上自己,想收自己为徒弟,其实何涉考虑得太多了,要是直接明说出来,或者一个浅显的暗示,以楚质现在的性子,还不立即倒头就拜。

这就是古今观**的差异了,在楚质看来,拜师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况且何涉还是知名人士,白雀书院的山长,朝野关系、人际脉络通达,拜这样一个人为师,好处多多,楚质当然十分情愿。

可是古代的师生关系可没有楚质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道有经师、人师之分,经师是纯粹把经学的学问当作知识传授,也就是书院里的教师,而人师教的是做人的原则、风范。

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师道是很重的一伦,五伦中的天地君亲师,师跟社稷和家庭放在一起,处于第五位,五伦中的天地只是一个比喻,真正起作用的是君亲师,师生之间的关系堪比父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简直要比父亲还要亲,所以就算动了收楚质为弟子的**头,何涉也不会这么轻易开口,打算缓和几天,考查一下楚质的各个方面再作决定。

“楚质,虽然老夫说不让你失望而归,可是书院自有书院的规矩,也不能轻易破例,不然如何使书院数百学子心服。”何涉敛起了笑容,一脸认真严肃说道。

“山长……。”楚质失望叫道,可是心中并没有激动,知道何涉还有下文。

“不过老夫既然答应给你机会,自然也不会失信于你。”看楚质眼睛波澜平静,就知道他是在装模作样,肯定猜出自己还有下文,那自己偏偏不如他之意,何涉捋须一笑,却没有往下说的意思。

“恕学生愚鲁,不能领会山长之意,请山长解惑。”等了半响,现何涉没有往下说,楚质只好乖乖行礼请教起来。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何涉笑道。

“不若于人。”楚质眨眼,一时之间不明白何涉怎么又掉起书袋了,不过不明白也不要紧,自己只要恭敬的回答就可以了。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见楚质还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何涉继续笑问道。

“不若与众。”楚质眼睛一亮,有些明白何涉的打算,如果单独为自己一个人破例,那么自己就置身于浪尖风口之上,而一向以正直无私著称的何涉,也肯定受人非议,书院因为种种原因被除名的学子不在少数,若是为众人破例的话,别人只会赞叹何涉宽宏大量,于心不忍,不会想那么多,真是一举两得。

求收藏和推荐,哪怕是先养着,也帮忙收藏下啊。

正文 第十四章 峰回路转

“总算开窍了,老夫决定,只要是被书院除名的学子,有悔过之心的,书院都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何涉笑着说道,为了能顺利收下楚质这个弟子,自己可真算是费尽心思了,希望楚质不要让自己失望啊。

“谢谢山长。”楚质微笑行礼,本来是件很高兴的事,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楚质心中一软,有种失落的感觉。

“你怎么了?莫非是不想与众乐?”看见楚质的情绪似乎有些低落,何涉皱眉问道,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弟子是个心胸狭窄之人。

“学生怎有此心,只是想起回乡的好友,若是他能知道这个消息就好了。”细细回味,楚质找到了原因,一脸唏嘘伤感模样,同时明白自己接受了以前的记忆,一段时间内,恐怕很难消除这样的影响了。

“你能这样想是好事,可是人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也不必太过介怀了。”轻轻点头,何涉心中满意,和声劝慰起来。

“学生明白了。”楚质认真点头,随即问起了自己最关心的事情:“却不知道山长所说的机会是?”

楚质清楚,在这种时候,机会往往等同于考验,只有通过了,才能返回白雀书院,在事情还没有完全落实之前,楚质可不敢掉以轻心。

“这个月末的月考,允许你们参加,只要考进前三十名,书院大门将为你们敞开。”轻瞄了楚质一眼,何涉淡淡说道:“楚质,你觉得如何?”

经过刚才的考验,何涉知道,虽然楚质的才学不错,月考得了末等确实很冤枉,可是要在数百学子中脱颖而出,考进前三十名也并非易事,这样看来,给出了这个前提,是何涉有意为难楚质。

“山长放心,学生自当努力。”怎么转眼间就变脸了,楚质暗暗叫苦,可是如今骑虎难下,哪怕再没有把握,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有决心就好。”何涉含笑点头。

“山长能情开一面,学生感激不尽。”既然今天来的目的已经得到答复,那自己也没有什么借口留下来,楚质恭敬肃立拱手,准备开口告辞,前三十名,这个目标很难,也要回家仔细考虑一番才行,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的话,那也只能放弃了,想想真不甘心,自己费尽心思求得的情面,却让别人白白拣了便宜。

“慢着,老夫还有话问你。”怎么能让楚质这样轻易离去,何涉连忙打断说道。

“请山长明示。”楚质拱手,心里有些惊讶。

“今天才初三,二十八才月考,近一个月的时间,你准备如何度过?”问这话的时候,何涉有些许紧张。

“当然是在家中温习功课。”楚质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不过心里面却不怎么肯定,除名的风波还没有散去,谁知道“父亲”楚洛会怎么对待自己。

“没有书院教谕的指点,你可有把握考进前三十名?”何涉心里轻松了,脸上悄悄挂了一丝笑容。

“没有把握,但事已至此,学生只能尽力而为。”犹豫了下,楚质照实回答。

“后天就是端午,你且休息两天,汴梁城南四圣观旁的绣巷,那里有一处何府,端午过后,你到那里来找老夫吧。”何涉语气淡淡的,似乎十分的随意。

嗯,自己没有听错吧,楚质讶异的看向何涉,这话是什么意思?

“去的时候记得带上这个,不然进不了门可别怪老夫没有提醒。”从书案底下取出一张自己的名刺,何涉脸上露出若隐若现的笑容。

“学生自当牢记。”没有再怀疑,楚质连忙恭敬接过名刺,心中的喜悦如鲜花怒放一般,难道何涉也准备给自己暗箱操作?没有足够的信息,楚质自然想不到何涉是想收自己为徒,所以打算考查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参照前世的思维惯性,楚质当然往这方面想了。

“时辰也不早了,你且回去吧,未考进前三十名之前,你也不宜在书院久留。”看到楚质这么兴奋,何涉也觉得心情舒畅。

“那学生就此告辞,过几日再登门拜访山长。”知道何涉肯定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楚质非常知趣的告辞走人,何涉含笑点头,却没有起身相送。

意外之得,真是意外之得啊,看来自己亲自到书院求情的决定果然正确之极,在通往书院大门的道路上,楚质笑容灿烂的想到,心情愉悦之下,看什么都是那么顺眼,而且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