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第264章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264章

小说: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辽是什么脾性,杭州城谁人不知,以几个大儒的胸襟,岂会在意他的无礼,反而仔细思考他话里的含义。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法令,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子贡出于好心,将一些人赎回,却不要国君奖赏,孔子却认为子贡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觉得,子贡不领取补偿。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那以后想做善事的人,却要思量再三。所以子贡此举不但不是善事。反到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而今,几人举动与当年的子贡何曾相似,理所当然的以自己的标准等同他人,似乎有些欠缺考虑啊。

“文人清苦,若是得了这笔钱财。改善生活之余,得以潜心研究学问。岂不是更好。”沈辽说道:“你们推托得倒是利爽了,让其他人怎办。”

“睿达言之有理,是我等欠虑了大儒就是大儒,不会否认自己的失误。虚心接受批评意见。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此甚好沈辽点头,随之又快步离去。不等众人挽留。

“这小子,性子与其兄截然相反,还需磨练啊。”

“才气出众,有点孤傲,也属正常。想当年林兄不是如此。”“哈哈

一阵轻笑之后,或许年纪大人。几个大儒聊起当年往事,居然有几分乐此不疲,旁人也知情识趣的插话几句,拍个小马屁,表示景仰,欢悦融融。一团和气。

欢笑之余,也有人暗自寻思。无缘无故的,沈辽为何冒出来帮腔,难道他就是印社的幕后东主,有此可能,,

隔壁,一间装饰华丽的厢房之内,楚质举杯说道:“睿达,谢了。”

没问楚质为何让自己出面说那番话,沈辽饮尽回敬,轻笑说道:“唉,谁叫我在你手下听差使唤。不得不从啊

“还说呢,你这个幕僚,真是不尽职,一月到头,点卯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楚质心中感激,却笑骂起来:“白领俸禄的差事,我也想做。”

“别说我,你这个知县也不务正业。救灾,治湖,出书,样样有你份。却没见你坐过几天签押房沈辽毫不客气的回敬:“昨儿刘主簿还报怨着,让我劝你收下心,有点知县的自觉

嬉笑怒骂,酒研耳热,有几分飘飘然,楚质无意似的问道:“对了。文通在江宁可好?。

“好得很,我姐正张罗着帮他说门亲事。

”沈辽俊逸脸庞泛起几分红晕。似乎有些醉了。

“好事呀,到时一疟给他奉上份大礼楚质笑容满面,继续问道:“江宁与杭州也不算远,成婚之礼,是回乡举行吧。”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第三百六十八章家事

另弯抹角打探法瑶的情况,可惜流辽似平也不其了解,佩哪小杯闷酒,见到沈辽酒意上涌,快要醉晕之时,急忙劝阻,送其回家。

世间,流传最快的往往就是秘密。席间,书商们无不誓言旦旦,然而,集门之后,所见所闻,却以最快的度传到许多人耳中。

州衙之内,范仲淹从浩繁的书案文海中抬起头,淡淡说道:“也就是说,印书钱资是由印社自理。定价出售乃是其自行为,与楚知县无关,所谓的敛财之举,不过是流言而已。”

“确实如此。”顾可知笑道。

“哦。”范仲淹微微点头,继续埋书案。

等了片玄,不见动静,顾可知掂了掂手中的本子,十几本,每本几页。长篇大论,分量不轻,捧着都有些累,忍不住问道:“那么,”太守,这些折子?”

“酌情处理。”

得到这个答案,顾可知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了,点头应声,慢步退出。正好衙门厨房缺少几个生火引子,煮菜烧饭的大师傅报怨许久了,得赶紧给他送去。

“扒子,年轻,涩嫩,不过还算可教

至此,有关楚质负面流言悄然生起,又无声的沉寂消失,众人的注意力又专注于西泠印社上面,印书不要钱,反而倒贴稿费称为热门焦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印社相继推出几位大儒的书集大作,自然又引一阵抢购风。

渐渐的,有人惊讶印社为何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数十万字的著作。这分明不合常理,其中必有缘由,不过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风波平定,抛去彩印,范仲淹撰序、点评的外衣。人们重新审视楚质的诗词集,却现一个令人惊奇的地方,就是楚质所作,必是流传甚广,堪称精品的佳句,肯定如此,如果不能为后世传诵,他未必半记。

惊讶之余,再纵观全文,每细读,只觉回味无穷,诗词风格变幻莫测,言情的凄婉动人,抒志的立意高远,令人感同身受,心怀敬意,好书不怕缺少现之人,书集里的诗词都是经过楚质精心细选出来的,本就吸引目光,又附有范仲淹的亲笔点评,更加引人瞩目,想忽略都难。当然以最快的度向四方扩散。

如果说,之前楚质只凭借几诗词为人所知的话,那现在,随着诗词集的流传,其名气又盛涨几倍,让那些时常关注他的人很是喜悦。

“总算有几分良心,没忘记我这个小叔。”

汴梁楚家,摸着制作精美的书集。楚潜一边抱怨,笑容却是不减,固然已经有子嗣继承香火,然而对于楚质,他依然关爱有加,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书信少了,回头捎信骂他几句才成。”

“一方知县。杂碎琐事,样样不能离心,忙碌了吧。”楚洛在旁为儿子开脱道。

“有道理,不过那更加要写信回来。好让我给他支招。”楚潜说道。几任知县,他对于该如何处理县务简直熟得不能再熟了。

“何必用你。”楚洛说道:“没听人说吗。深得范知州器重,时常耳提面命。”

“质儿呀,什么时候都有让人好生羡慕的运道。”楚潜感叹起来。

“做叔父的,反倒嫉妒自家侄子来。”楚洛笑了笑,轻声说道:“听说范公治下严厉,不知质儿是否能受得住。”

“二哥宽心,有句话叫做严师出高徒,质儿平日就是过于随和了,我怕他在县衙中吃了那些奸滑狡吏的亏。若是得范公打磨下性子,硬上几分,倒也是件好事。”楚潜却是很乐观,觉得这并不是坏事。

“希望如此吧。”楚洛笑道。心中自嘲,这种待遇不知有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自己反到担忧起来,莫不是受了惠儿的影响?

聊了几句,楚潜扯开话题:“对了。给儿在泰州怎样?”

提到长子楚俭,楚洛却是一脸宽慰的笑容:“前些时候才回了封家书。学业进展很快,听仆从传回的口讯。经常得孙宗赞赏提点。”

孙宗就是孙复,天下有名的大儒。学问之高,已经可以开宗立派,士林心服,楚俭在他那里求学,楚洛极为放心,毕竟按照古人的观**,治国安民固然重要,但是精究学问的隐士更加令人敬重,或许就是那种自己做不到,所以很向往的心思作祟吧。

“哦,还有两年,真是苦了俭儿了。”楚潜叹道,与兄长不同,他没有出尘避世之心,反倒是享受安逸生活,有点儿热衷于仕途,这点与楚质倒是极其相似,对于楚俭放着科举不考,反跑去求学的行为,一直持反对态度。

可惜,在三兄弟中,他最没有糊”只能为其感到悲叹默哀,回想!前十年寒窗的经历。慎丫个苦字尽述,楚潜不寒而栗。

“夏虫不可与冰拜”楚洛哼声道。

厚着脸皮,置若罔闻,楚潜笑嘻嘻道:“今日书院不是休假吗,怎么不见练儿,这小子一向很懂事的嘛,见到小叔来访,也不知前来请安。亏我还给他带了份礼物,再不来,就便宜小阶儿了。”

“谢谢小叔说着,浑身卷着棉袄,满面红润粉嫩的楚价出现在门口,一听说有礼物可拿,小脸立即浮现灿烂笑容,轻快跳着步跑了进来,害得一旁的婢女迈着碎步跟上。唯恐小主人不慎跌到。

“一段时间不见,阶儿个子又高了楚潜笑着说道,伸手习惯在楚阶肥嫩小脸捏了把,随手取来坊市间新出的摩罗合玩具,让楚阶眉开眼笑,露出闪耀洁白的虎牙。

“今日的功课完成了吗。”楚洛问道,带着几分严肃,宠爱幼子。并不意味着就会娇惯,反而予以更加严格的要求。

笑容敛去,快将玩具藏至身后,楚阶怯生生说道:“已经完成了

“就知道吓唬孩子。”悄声嘀咕句,楚潜浮现慈祥的笑容,又取出一卷画轴,那是唐朝欧阳询的字贴。虽然是后人临摹的,但价格也是不菲,毕竟仿得逼真要有几分本事的。

“群儿,把这拿去给三哥

怯怯瞄了眼严父,接过卷轴。楚价细声说道:“三哥不在屋里

楚洛一听,勃然怒道:“又出去了,也不知和家里说一声。”

惊吓了跳,望着生气的父亲。楚阶以为是自己做错了小脸白,急得似要哭出来。

“没事,去玩吧。”安抚几句,让婢女领着楚阶离去。楚潜瞪了眼兄长,满不在乎道:“与同窗相约,急着出门,一时忘记了吧,没必要这般在意,别一惊一乍的吓人

“若真是如此倒好,就怕。楚洛忧心仲仲道。

“怎么回事?”楚潜皱眉道:“猛儿一向乖巧听话,平时总在家里研习学问,偶尔出去玩要几次有甚大不了的,劳逸有度有何不好。”

“问题在于,最近他的表现与平时截然不同,一但有暇,却是不安心留在家中,尽往外面跑,也不知道因何原因。”楚洛迷惑说道,轻轻叹气,为人父母,确实不易,想查问个究竟,又怕忍不住怒气,特别是经过鞭打楚质的事件后,轻易不敢妄动。

“派人跟踪之后,有何现?。沉吟了下,楚潜低声问道。

哼,楚洛一脸恼怒,表情明白写着。我是这样的人吗?楚潜十分肯定的点头,废话,当年父亲就是用这招对付他们哥儿个的,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wrshǚ。сōm不信楚洛不会采用。

半响,却听楚洛无奈说道:“听回报的人说,这小子总是在朱雀街附近闲逛,一转就是半天,也不知里面有什么明堂

“我说你怎么能沉得住气,原来是没弄清缘由。”楚潜笑道,心中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便好。

觉得不能这样下去,楚洛说道:“找个时间,我要盘问清楚才成。”

“确有必要楚潜赞同:“但在此之前,却可写信询问质儿以两人的关系,说不定质儿知道些什么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复苏的时刻,冰雪在阳光下消融化去,仿佛在一夜之间,杭州城被染成了绿色,成群成排的杨柳桑粹,碧油青草。由一丝丝嫩芽茁壮成长为叶叶枝叶。

榆叶飘摇,雀鸟啼鸣的县衙内宅,捧着由汴京寄来的家书,楚质享受温情的同时,却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已经离家半年有余,况且又不是神仙,能掐指会算,怎么可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

见到楚质怪异表情,初儿不同好奇问道:“公子,信里提到什么事情吗?。

“三弟的事情,可能是思春了吧,没事总去”咦。”楚质**头闪烁,似乎隐约有点明白怎么回事了。

“三公子怎么了?。初儿不解道。“没事,无非是成长的烦恼罢了。”楚质笑道:“对了。印社情况现成如何了?听说其他书社也已经采用了我们的作法,拉拢了几个文士,出了几本热书,还说要联合起来抵制我们呢,你有没有感到压力啊。”

“哼,才不怕呢。”暂时放下楚瑟的事,初儿傲娇说道:“就像公子说的,只会拾人牙惠的模仿,永远只能跟在我们后头”(未完待续)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第三百六十九章冲撞

一小仲春。迟来的打春活动在杭州城郊外举行。所谓打谷咒孙每到春季的时候,由官衙造一只土牛。祭祀天地之后,然后使劲鞭打的一种仪式,象征着春耕的来临,这种仪式周秦时代就开始了,历代相传成习。展到了宋代,土牛仪式有逐渐隆重成文的趋势。

从土牛的造型,到所染颜色,还有立在土牛旁专司策牛之职的土偶人,及其服饰,甚至土牛的笼头、缰索皆有规度,都不能乱造,更加不用说举行仪式时所奏音乐,最后连土牛人偶,鞭牛者的出生年月,举行仪式的吉凶时辰,都有严格的讲究。

如此丰富的色彩,如此繁琐的规矩,土牛做成,其结果必然是欢,者如潮。有时还未到打春时节。由于县吏将土牛、人偶放置衙门外,便呈现出观者颇众的场景。

不过凡是种种,都不用楚质操心,各种细节都有专业人士处理妥当。他唯一的作用,就是出现在现场。当一个摆设。以表示朝廷对于春耕的重视。

郊外小湖倒映树影,看上去清澈暗绿。如一泓清酒,湖边有几处建筑。看似随意散布,却暗符合某种神秘规律,由一些弯弯曲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