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05谭政 >

第10章

05谭政-第10章

小说: 05谭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汀州府衙,古色古香,高墙楼阁,富丽堂皇,院内初冬的腊梅含苞欲放。已经升任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兼政治部训练部长的谭政,正在紧张地忙碌着,等待毛泽东和夫人贺子珍的到来。自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以来,虽然取得了首战长岭寨、三打龙岩城、攻占上杭的卓著战绩,但也打过一些败仗,暴露出红四军内部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问题。1929年6 月22日在福建龙岩县城召开的红四军“七大”,毛泽东等力图解决这些问题,结果不仅问题未解决,而且毛泽东又落了选,失去了前委书记之职,于7 月8 日与贺子珍、江华等去上杭县的蛟洋、苏家坡、永定合溪等地从事地方工作。1929年9 月下旬在上杭县太忠庙召开的红四军“八大”,朱德等力图解决这些问题,但会议“无组织状态的开了三天,毫无结果”。7 月下旬,陈毅离开部队经厦门、香港,乘船到达上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的情况,10月22日回到驻在闽粤边界松源的红四军前委,带回了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三人委员会议定由陈毅起草,于中央政治局9 月28日通过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11月23日红四军重占汀州,根据中央指示派人到蛟洋,请毛泽东返回红四军复职。这时,谭政已升任为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和政治部训练部长,军委办事机关就设在历代的汀州府院内。在这里,谭政先是接待了红四军前委书记陈毅(红四军“七大”当选),陈毅是由上海回来后,返程取道汀州的。陈毅对谭政说:“这次我到上海找到中央,向周恩来同志详细汇报了四军的情况,中央负责军事工作的周恩来指示,要把毛泽东请回红四军当前委书记”。接着,陈毅指示谭政,要求派一个连部队,接毛泽东回红四军负责前委工作。

谭政得知毛泽东要回红四军前委主持工作的消息,紧绷的圆脸,又露出了笑容。当一个连的部队出发前去迎接毛泽东的时候,谭政便指令行政后勤管理干部为毛泽东和贺子珍夫妇,在汀州府内安排出一套宽敞的住房。同时,谭政又昼夜不停地整理材料,列汇报提纲,准备向毛泽东反映自己对加强红四军政治工作的意见。阳光煦煦、暖风轻轻,汀州的寒潮虽已降临,可今日却春意三分。11月26日,在中央的指示和朱德、陈毅等红四军其他领导人的再三催促下,毛泽东与贺子珍偕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组织部长谢汉秋,从蛟洋抵达长汀汀州府军委营地,同朱德、陈毅会合,重新主持前委工作。谭政兴奋地迎了上去,与毛泽东等亲切握手,然后把毛泽东、贺子珍带进了准备好的住房。毛泽东刚坐定,便急不可待地要谭政汇报部队的情况。什么“单纯军事观点”呀,什么“严重的军阀主义”呀,什么“非组织观念”呀,什么“走州过府的流寇思想”,什么“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错误倾向,谭政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一古脑合盘端出。毛泽东惊讶道:“哦!这么短时间,红四军中的问题竟如此严重!”尔后,毛泽东若有所思地对谭政说:“近日,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准备召开红四军‘九大’,请你为我组织几个座谈会,有各类干部战士参加,时间、地点由你决定。但要注意,开座谈会,可不是把人叫到军委来,是下去,到各纵队去开,希望你和我一起去,你也作些发言准备!”最后,毛泽东亲切而又严肃并带几分恳求之意地对谭政说:“你能不能把罗荣桓同志接到军委来?请你和罗荣桓助我一臂之力,作些调查研究,帮我起草红四军‘九大’决议草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谭政爽朗地答应了。

由于战局的变化, 12 月3 日,毛泽东率红四军离开汀州,前往闽西红色区域的腹地连城的新泉。前委、军委机关以及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都驻在苏区主席张育才家——“望云草室”,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为期十天的“新泉整训”。在“望云草室”的小厅里,谭政、罗荣桓协助毛泽东召开了各级、各类干部和各种小型调查会,了解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酝酿和草拟文件。同时,谭政、罗荣桓还带头发言,揭发错误,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12月中旬,由于敌金汉鼎部再占汀州,进逼连城,毛泽东等又率红四军主力由连城新泉移驻上杭县的古田。前委、军委机关设在八甲村,四个纵队分别布防于周围的赖坊、竹岭、溪背、菜屋等村。在古田,谭政、罗荣桓继续协助毛泽东开好红四军各级党代表联席会议、各级党组织干部联席会议和战士座谈会,帮助毛泽东起草决议。战局紧迫,寒风凛凛,红四军‘九大’的筹备工作正在加速进行。各类座谈会开完,毛泽东留下了谭政,对他说:“这一段时间的各种座谈会,你都参加了。你看是不是把揭露出来的问题,大家提出的解决办法,加上你的意见,一类一类归纳一下,形成几个材料,争取‘九大’形成个决议案,部队才好贯彻啊!”时间如梭,“九大”在即,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谭政已把座谈、调查来的材料,分门别类地整理了出来,整齐地放在毛泽东的办公桌前,为毛泽东起草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1929年12月28日。闽西上杭古田廖氏祠堂院内。纷纷扬扬的鹅毛雪花,伴着阵阵春雷,飘落下来,连绵起伏的山岭、平川,披上了洁白的银装,鲜艳的午时莲,在晶莹、滋润的瑞雪映衬下,像一支支燃烧的火炬,放射出耀眼的红光。古田地区好大一场雪啊!这天,闽西古田溪背村的廖氏宗祠人如潮涌,热闹非凡。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红四军“九大”,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这里隆重举行。纷飞的大雪,为古田会议,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会场是一间普通的厅堂即小学教室,北墙上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的横幅,下面是鲜红的党旗,党旗下并排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主席台是两张拼在一起的方桌,桌上放了几只喝水用的陶土碗。代表们的席位就是学校的长条凳和长条课桌。为了随时准备应付战斗,代表们都背着背包进入会场。大会开幕后,毛泽东作了关于大会政治决议草案的报告,朱德作了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并就禁止枪毙逃兵问题作了发言。由于大会决议草案是会前经过充分酝酿、集体讨论后由毛泽东起草的,因此很顺利地为会议所通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古田会议虽然只开了两天,便胜利的落下帷幕,但它所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却为我党我军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谭政出席了这次大会,并且担任会议记录。后来,谭政回忆说:在此以前,在党内、在红军内部存在着严重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例如:流寇主义、军阀主义、无组织、无纪律、单纯军事观点、个人主义,等等,而这次会议上,在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决定》中,才明确指出这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危害的严重性。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了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并使在我军已经形成的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以及军队中的民主制度,等等,都已成为我军的优良传统。

第三章人基层徒步走动员为故斗“古田会议”以后,红军再次转战赣南。革命之火燃遍赣南闽西,红色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略具雏形。

1930年12月初。

蒋介石抵达南昌,召开“剿共”军事会议,布置进剿红军方案,准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

面对猖狂的敌人,毛泽东和红军总部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率红军主力实行大步战略退却,秘密移师黄陂、小布一线,隐蔽待机。

敌军毫无阻挡,长驱直入。特别是敌第十八师在师长张辉瓒的率领下,求功心切,孤军冒进,直逼龙冈。

一时间,风云滚滚,尘土飞扬。

龙冈,江西永丰县南端的一个小镇。这里四面环山,地势险峻,前有河道,中有峡谷,正是个设伏迎敌的好地方。

遵照上级指示,红十二军在龙冈南端的万功山隐蔽多时了。

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谭政抓紧时机,进行战前动员。

谭政说道:“……我们的敌人是很凶恶的。不要忘记敌人在这以前对井冈山的几次‘会剿’的教训,红军在反击敌人‘会剿’的斗争中,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许多优秀的革命领导干部、红军的指战员,还有保卫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赤卫队员们,都英勇牺牲在与敌人搏斗的战火之中!苏区的人民群众,坚持斗争,他们顽强不屈,与敌人生死搏斗。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向壮烈牺牲的人们致哀!”说到这里,谭政脱帽低下了头,动情他说:“这是中华儿女的光荣!苏区人民的光荣!苏区人民的革命精神,百折不挠!”①战士们的情绪立刻鼓动起来了。谭政接着说:“这次敌人前来‘围剿’的总兵力有十一个师、两个旅,总共约十万多人。他们的前线总指挥是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只要我们有战胜敌人的信心,斗争得法,这大于我们一倍数量的敌人,也一定是可以战胜的!”②12月30日,敌第十八师慢慢蠕动,终于钻进了红军布下的“口袋”。情绪激昂的红十二军如猛虎下山,直冲敌人左翼。霎那间,枪炮声震天动地,回荡在山谷间。红军各部队迅速占领了各个要道与制高点,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张辉瓒第十八师成了瓮中之鳖。下午4 时,原本晴空万里的天气突变,迷雾遮天盖地而来。

全线溃乱的敌军根本摸不清东南西北,成了迷途的羔羊。红军如有神助,从四面八方压向敌群。总攻的号角撕裂山谷上空。枪声、爆炸声、“缴枪不杀”声连成一片。

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乱了方寸,全线溃败下来。

黄昏时分,龙冈战斗全部结束。

红军全歼敌第十八师,连师长、前敌总指挥张辉瓒也成了红军的“战利品”,当了俘虏。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失败了。不久,红十二军与红二十二军合并,谭政担任了二十二军政治部主任。

谭政跟随红二十二军先后参加了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1933年1 月,红二十二军与红一军团合编,取消了军的建制,改为直辖师,谭政又转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主任。1934年9 月的一天。高兴圩以北红一师阵地。秋风夹着硝烟、带着浓烈的火药味,时而掠过被敌人打得千疮百孔的红一师阵地。在阵地的最南端高兴圩高地上,师政治部主任谭政,正在向接受任务、坚守这块高地的红一团指战员,作战前动员。谭政拉大嗓门道:“高兴圩是兴国苏区的前哨阵地,是敌人妄想吞并兴国苏区的咽喉。只要我们守住这块高地,敌人的阴谋就休想得逞。而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紧密依靠苏区人民群众,发扬不怕苦、不怕死、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在他的政治鼓动下,红一团的指战员,个个磨拳擦掌,严阵以待。原来,自1930年8 月至1932年5 月对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发动的四次反革命“围剿”被粉碎以后,蒋介石更加气急败坏。1933年9 月,他以五十万的兵力分北、南、西三路,又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更大规模、更加残酷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这次“围剿”,蒋介石坐镇南昌,亲自指挥。其兵力部署是: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前线总指挥蒋鼎文,辖第一路军、第二路军、第三路军,共三十三个师又三个旅,担任主攻,准备经黎川、广昌直取瑞金。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辖二十三个师又三个旅,四个保安团,外加五个空军队,相机向筠门岭,会昌推进,协助北路军作战。西路军总司令何键,辖九个师又三个旅,“围剿”湘赣、湘鄂赣苏区,相机东进,配合北路军作战。经过六个月的战争,虽经苏区军民的浴血奋战,但由于错误军事路线的指导,中央苏区的处境,日益恶化,西起龙冈,中经广昌,东迄建宁、泰宁、归化、永安、连城,南至筠门岭的大片地区,均被敌人占领。1934年6 月,蒋介石又重新调整部署:以北路军第八纵队六个师,由泰和向兴国方向推进;以第六路军第七纵队四个师,由龙冈向古龙冈方向推进;以第三路军第五纵队四个师,先占头陂,尔后汇合东路军第十纵队,共九个师,向宁都、白水镇、驿前、小松市、石城方向推进:以东路军第二路军,由朋口、连城向汀州方向推进:以南路军三个师,由筠门岭向会昌、雩都方向推进;另以三个师集结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