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来到古代 >

第3章

来到古代-第3章

小说: 来到古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榔的使者带来了一道诏书,诏书中封张怀德做复国大将军。同时还带来了朱由榔的一封亲笔信,言辞虽然显得粗疏,但透漏着诚意。在信中,他先盛赞了张怀德一番,然后诉说了百姓及明朝宗室的不幸,请张怀德与其合兵一处,共同收复大明江山。
张怀德并未写回信,只是跟使者谈了一番。先对朱由榔心怀天下苍生、力持危局的行为,表达了敬佩之情。然后,直言相告使者,自己复的是汉人天下,却非明朝江山。使者无趣而归。
前来投奔台湾的人中,不乏一些能工巧匠,这些人能很好的理解张怀德在冶炼、枪械制造等方面的指导。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复汉署的军事工业不仅在规模上有了发展,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相当的提高。就枪支而言,已经制造出了半自动步枪,机关枪也制做了出来。大炮及手雷的威力也进一步加强。
到1646年年底时,复汉署已有半自动步枪万余支,手动步枪万余支,荷兰燧发枪三千支,机枪数百挺。移动大炮两百门,固定大炮一百门。子弹两百万发,炮弹两万多发,手雷二十万颗,硝化甘油类炸药数千斤。
对于复汉军的训练,在按以前拟订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海战训练。张怀德还以不同兵种为假象对手,指导军兵们进行了针对性训练,诸如执普通兵器的步兵、骑兵、执燧发枪的洋兵等。使军兵们对如何有效的发挥手中武器的长处,取得胜利有了清醒的认识,也充满了信心。
张怀德将复汉军分做两个师,由李军爷和张勇分别担任师长。每师一万多人,有三个旅和一个炮兵营。每旅三千多人,有三个团。每团一千多人,有三个营。每营三百多人,有三个连。每连一百多人,有三个排。每排三十多人,有三个班。每排有一挺机枪,一副望远镜,手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搭配使用。
在训练的同时,张怀德还注重加强了复汉军的军纪。要想军队纪律严明,光靠赏罚分明是不行的。故此,张怀德还在晚上延聘了一些秀才、举人,教军兵们学会认识些简单的汉字,且为军兵们以四书为主进行儒学教育。识字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懂得做人的道理,太讲深了不行故只兼及五经。在教化的基础上,军兵们素质得到了提高,军纪得到了真正的严明。

 第六章 克复杭州 '本章字数:1504 最新更新时间:2006…09…12 09:24:24。0'
 …………………………………
 过完年,张怀德决定领军出征。经过商议,留下一个旅守台湾,再加上有燧发枪在手的维持地方安定的军队,守住台湾无甚大碍。留守旅还有一个职责,便是负责往前线护送出征后制造出来的军用物资。

因为是第一次大规模作战,出于慎重考虑,所以张怀德决定不分兵,两个师一块行动。等将来接了几仗,有了实践经验后再说。

张怀德打算走海路,先打下杭州,再从上海进入长江收复南京。等南京克复后,再考虑分兵进取武昌、北京。

一切准备就绪后,张怀德带着复汉军将士在台湾百姓的相送下,登船而去。船行些日,复汉军来到杭州江面上,清军早步下重兵把守江岸。且调来了二十门红夷大炮,向战船轰击。张怀德命人将船行至清军大炮射程以外,然后用自家船上的大炮向清军阵地轰击。

走来先用射程远的固定大炮把清军大炮打哑了,然后向江岸靠近,移动大炮与固定大炮一起开火,清军由于采用密集阵形损失惨重。

炮击打乱了清军阵脚,随着进入到步枪射程,战船便停止前进,万枪齐发,清军成千的倒下。看看清兵所剩无几之后,便放下登陆艇登上江岸。清军头领带着少数残兵败回杭州城。

复汉军来到杭州城下,架起移动大炮向城头和城门猛烈轰击,城头上的清军死伤无数,根本站不住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复汉军架起攻城车推到城墙附近。随着炮火向内延伸,复汉军立于攻城车上,以城墙垛口为掩护,向清兵射击。

同时,城门被轰开,复汉军冲入城内。偶尔遇到依仗掩体抵抗的清军,先用机枪进行压制,再使用手雷,迅速将之瓦解。清兵一败涂地,死伤殆尽,守将带着少数亲兵落荒而去。

整场战斗打下来,复汉军只死伤了三百来人,而清军死伤了数万。复汉军将士门一个个兴高采烈,人人信心百倍。张怀德不禁感到这仗打得太容易了,的确如此,用二十世纪的武器去跟十七世纪的军队交锋,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杭州城沸腾了,到处是出来欢迎复汉军到来的杭州百姓。杭州城的百姓们从门缝、窗缝目睹了复汉军强大的战斗力,既感惊讶,又觉钦佩,人人为之振奋。在街上围着复汉军将士又哭又笑,热闹非凡。

当张怀德进入清庭设在杭州的总督府后,百姓们迅速的围拢了过来,少不得又出外慰问了百姓们一番,同时让人贴出安民告示。

百姓们推出了当地的士绅代表进入总督府与张怀德见面,他们先诚挚地赞誉了张怀德和复汉军一番,表达了欢迎之情,然后提出了一些请求。对此,张怀德一一做了答复。

士绅们提出的请求是惩治汉奸,维持地方安定,对杭州百姓予以抚恤,及让百姓参加复汉军等,张怀德派人处理,且请士绅们大力协助。

当晚,士绅们在酒楼设宴,庆贺杭州克复及为复汉军、张怀德接风洗尘,杭州城内欢腾了一夜。

张怀德参照复汉署治理台湾策令,制定出了杭州的相关策令。在杭州设立复汉署杭州分署,由百姓公推有名望的蓍老出任总督,下属官员由百姓推举士绅代表出任,负责杭州当地事宜。同时设立监督道,由张怀德派员署理,百姓可对杭州分署官吏不法行为进行投诉,其有权惩办。

清人府库钱粮除留一部分给地方外,其余充做复汉军军需。清人占据的田地、矿产、商业等由杭州复汉分署掌管,原主可凭契据领回。其他税收、扶农等策略均依台湾之策。当然,这里跟台湾不一样,铜钱亦是流通货币,并不禁止。张怀德还利用清军兵器,招募百姓组建了一只五千人的城防军。

杭州克复的消息迅速传开,汉人热切地盼望着复汉军能早日到来,而清庭则大为震惊。张怀德安排杭州事务很谨慎小心,因为这是克复的第一座城市,处理得好与不好对将来克复全境有深远影响。从百姓反映来看,处置基本妥当。

 第七章 平定天下 '本章字数:1390 最新更新时间:2006…09…12 09:24:54。0'
 …………………………………
 待一切安排停当后,张怀德督军出发,从上海进入长江,沿江而上。在长江水面上先打垮了前来迎击的清军水师,然后克复了一些沿岸城市,最后克复了南京。南京的战况基本跟在杭州时一样,清军面对复汉军强大的战力束手无策,亦不能做出相应战术调整。

有了克复杭州的经验,处理起南京事宜来,张怀德变得驾轻就熟。对用兵方略也做了些调整,张怀德留下一个旅坐镇南京,李军爷带两个旅继续沿江而上,去收复武昌。张勇则带两个旅去收复济南。

张怀德利用清军留下的马匹,对留守南京之旅进行了骑兵训练,将之训练成了一支骑兵旅。

复汉军稍事休整便即出发,李军爷带着浩大的船队,一路上先后收复芜湖、安庆、九江,最后打下了武昌。张勇亦克复扬州、济南。共消灭清军数十万,其中满人十数万。清军中的汉人纷纷倒戈投降,各地义军亦纷纷来投,清军士气低落已极。

复汉署这边捷报频传,清庭那边却已惊恐非常,面对复汉军强大的战力,多尔滚寝食难安。数十万满人被张怀德的复汉军消灭了十数万,如今在北边尚有十数万满人,南边也有十数万满人,但已被复汉军从中隔断,成了首尾不得相顾的局面。他派出使臣来跟张怀德议和,张怀德看罢清庭所提的条件,只微微一笑,并不作答。使臣无趣而回。

张怀德带着经过些许骑兵训练的骑兵旅北上,在保定附近与张勇回合。清庭闻得复汉军直逼保定的消息,连日召开御前紧急军事会议,商议对策。大臣们认为,满人的优势在骑兵,以前因为守城,骑兵优势未曾得到发挥,故此被张怀德轻松击破。此次在保定,当集中满人的精骑在开阔处与之决战。

于是多尔滚将北地的数万满人精骑集中到保定,等候张怀德的到来。

数万满人精骑冲着复汉军进行了冲锋,结果自然是惨败,复汉军方面损失极其微小。消息传至清庭,多尔滚等人不禁呆若木鸡。至此,清庭已无再战之力,且连逃回盛京恐怕都做不到了,遂派出了求和使者。呵呵,这一次是求和,而非议和了。

清庭派出的使臣与张怀德经过协商,签定了条约。

一、满人撤出汉地,满汉以辽河为界,互不侵犯。

二、满地汉人由其自主选择留满或归汉。

三、满人所占据的汉地城镇由复汉军接收。

四、满人掳掠财物及府库钱粮,除必要军需外均不得带走,撤退时不得骚扰地方。

五、满汉友好通商。

多尔滚此时方才明白当年皇太极为何要一再与汉人议和了,他决定日后一定要跟汉人搞好关系。

随满汉和约一块发往各地的,还有一份复汉署关于处理各地汉军的决议。对不同的汉军将领做不同的处理,区别对待。各地义师将领保留军职,降清后未作恶者解除职务后不予追究,作过恶者随满人出关。所有汉军,均由复汉署收编、遣散。对于各地汉奸则予以严惩。

满人投降的消息传出后,天下鼎沸。十日后,清庭退出北京,张怀德让张勇带人接收北京,自己则带着骑兵旅回到南京,同时派员接收各地。

自张怀德回到南京后,劝进者络绎而来,其中包括南明的朱由榔。朱由榔为人不错,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肩负大任。如今天下已由复汉军收复,张怀德显然是众望所归。故此,诚心来投,言辞恳切谦逊,只求得一自由之身即可。

张怀德免不了对朱由榔赞誉了一番,令其宽心。明军按义师收编,朱由榔暂任复汉署广西分署总督。至此,在复汉军出师数月后,天下遂定。

 第八章 筹划建国 '本章字数:1508 最新更新时间:2006…10…05 14:51:35。0'
 …………………………………
 张怀德请天下大儒会聚南京共商国是,其中包括顾炎武、黄宗羲等。张怀德草拟了一个建国纲要提交给诸大儒讨论,众大儒见到这份建国纲要后都惊呆了。经过短暂的呆楞后,大儒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建国纲要如下:一、成立新的国家,定名为中国。百姓拥有自由、平等之权力。
二、宗教信仰自由,尊重他人信仰。
三、民族平等,在此基础上扶助弱小民族。
四、国之元首称做总统,由中国百姓全民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五、设立总统府,负责内政外交事宜,府内各衙署长官由总统任命。
六、撤消府级官署。镇长、县令、总督均由本地百姓全民选举产生,各衙署官员由镇长、县令、总督任命,任期四年。
七、建立各级元老院,分别对总统、总督、县令、镇长及其衙署进行监督,有罢免权。元老院中元老分别由各省、县、乡、村全民选举长者出任,任期四年。
八、组建立法署,在明朝法典基础上确立新法。
九、国家统一发行纸币流通,取代金、银、铜币。设立国家钱庄。
张怀德还对建国纲要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补充说明。比如国中不设爵位,无皇亲国戚之属。上自总统、下至镇长,卸任后等同平民。任何人不得享有特权。晋见总统以下各级长官,无须行叩拜之礼,更改为垂眉拱手礼。
众大儒对张怀德不将皇权作为私产相传予以极高的赞誉,这是他们想都没有想到的。张怀德的做法跟尧、舜的禅让有类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
尧让舜,固然天下悦服,但舜是尧所定,而非百姓所举。当然,尧之所以举舜,亦因舜为百姓爱戴之故。但这还是有些不同的,张怀德是要让国君完全由百姓自主选择。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张怀德的想法,是完全符合民为重的思想的。
而且,张怀德要把它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禅让固然好,但未作为制度固定下来,故难行之久远。如今张怀德要将民选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这是思虑深远的表现。
君权在家族中承传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身处襁褓中的赤子与贪残暴虐之人皆可因血缘的关系成为君主,百姓欲求不苦,焉能得乎?
至于中国的国君不叫皇帝,称做总统,这只是换个称呼而已,但也有其深意。因为按张怀德的解释,总统卸任后即为平民之身,这可是一种大的开创,故换个称谓以示其始。
不但总统,且各级长官都由民选,这也是极其重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