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来到古代 >

第17章

来到古代-第17章

小说: 来到古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各地元老院推荐出任法官的人;除了品行上的仁厚外;且是明于儒学经义者。因此;他们很容易便能懂得法典之内涵。中国法典十分精简;〃法律务在简省〃;是国家元老院众大儒们的共识。故此;要求法官们对法律所未规定的情况作出决断。而法官们能否根据对儒道的理解;引用儒家经典来作出合乎经义的判决;便是衡量其能力的重要因素。
我们感觉中国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是根据天理;人情;国法的顺序来做决断的。当然;此处人情非指徇私情;中国的法官是公正无私的。此处人情指的是当地风俗;百姓性情;当事人之间具体的关系等。
据中国陪同官员介绍;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先生的辉煌著作<;史记。礼书>;曰:〃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许多法律条文特别是民事条文是根据礼来制定的;而礼却是〃缘人情而制〃。因此;人情也是先于法者;有悖人情的法律同样是不成立的。而法官们在审理案件时;便须充分考虑人情的因素;从而作出合乎天理;人情;国法的完美判决。

 第九章 中国行记(二) '本章字数:1719 最新更新时间:2006…10…03 07:55:49。0'
 …………………………………
 在六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和中国人一块度过了他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爱国者屈原;确切的日子是中国旧历的五月五日。在节日里;我们品尝到了一种特殊的食物粽子;它以糯米为主;搀杂花生红枣等;外包荷叶;煮制而成。煮熟后剥开荷叶;散发出阵阵清香;蘸上糖后吃在嘴里;香甜可口;堪称美味。
我和欧盟的几位记者在一家小店吃粽子;边吃边通过翻译和店主聊天。店主约莫四十多岁;人很开朗乐观。我们问他是否需要交税;他笑呵呵地说不用;他的小吃店规模小不需要交税;而且;他连个人所得税都不需要交纳。
他问在我们的国家开这样的铺子需要交税吗?我们告诉他需要交税;而且个税起征点也比较低;他对我们显出了同情。荷兰的一位老兄称纳税对百姓来说是件光荣的义务;他笑称这是谬论;他说百姓的光荣在于付出劳动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而不在于纳税。诗云:若保赤子。(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诗经)国家政府要象慈爱的父母保护婴儿一般保护百姓。升斗小民就象真正的婴儿;尤其应当爱护。高收入者和有一定家产的业主就象成年的孩子;自然应该承担一定义务。
德国的一位老兄说一人交一点钱;集中起来不就可以办大事了吗?他呵呵地笑着说;国家要办的大事多得很;是永远都办不完的。再说;免除小民税收后的赋税也基本可以支付办大事的开销。不该以此为理由向小民收税。
德国老兄不服气地问那要是不够用怎么办?他说治理国家和持家一样要懂得量入为出;没那么多钱就不能干那么大的事。比如每个月就十贯钱的收入;却硬要花十五贯钱买东西;没钱就到处向亲友索要借贷;人们都会说此人是败家子。同样;政府这样搞就会逐渐丧失民心。
他又引中国古代名臣魏征的谏唐太宗十思疏来加以说明;〃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小民占了最大的部分;让小民富足;才是真正的在固本浚源积德。小民富足了;他们在生活上的花费;自然会带动国家的发展;也给中产者和大资本家带来更大的财富;国家的税收也会逐渐增加;能办的事也会逐渐增多;从而使国家在良性的循环下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听得目瞪口呆;可能我们长期受本国政府的灌输;把人人纳税当成必须的事了。看来;我们有必要好好反思;特别是我们的官员和议员们更需要反思。
我们又问店主需要交纳什么管理费吗?他摇头称不用。接着他又发了一通宏论;他说收取管理费之类的费用其实就是属于苛捐杂税了。在前明那么会儿;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象小商贩要交的管理费;过关卡要收关卡钱;有马车要收养路费;卖头猪还要收啥屠宰税;这些苛捐杂税加起来比正常赋税要重很多。总之从上到下;巧立名目拼命搜刮;老百姓苦不堪言。
现在好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费用都没有;轻易也摊牌不下来。因为想向老百姓收费需要经过各级元老院审批;象本县有什么事确实需要向百姓收费;得报经本县元老院审批。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什么事需要收费的。再说了;想经由元老院的元老们手中抠出钱来;着实不易。比如办身份证需向百姓收费;交由国家元老院审批。总统府政务署的官员们反复斟酌;最后定了一个他们认为降无可降的标准;每张身份证收费十五文。国家元老院的大儒们又是调查;又是质询;最后硬是帮政务署把费用降低到了十文钱。据说办理出国证也只需要二十文。总之;谁想向老百姓收钱;难!我们老百姓有各级元老院的元老们把关;日子自然就过得舒坦了。
我们没想到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店主居然有这么好的学识;店主了解到我们的惊讶和困惑后哈哈笑了;他告诉我们;其实这些话是他从议政墙看来的。县衙在城中选择了一块地方;专门张贴从总统府到县衙的政务进度;告示;各级元老院的文告;同时在旁边留了一大块地方让百姓张贴自己的言论。文人们在那里以诗赋文等形式评议时政;有不少诗文粲然可观。百姓们把那里叫做议政墙;每天都聚集了不少人;颇为热闹。
我们闻言恍然;遂决定前往议政墙看看。我们向店主问明了议政墙所在;告辞出来;往议政墙而去。
我从中国的说书艺人处学了一句绝妙之言;在此献给诸位读者;那就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章 中国行记(三) '本章字数:1540 最新更新时间:2006…10…03 13:56:07。0'
 …………………………………
 在前往议政墙的路上,随行翻译告诉我们前明苛捐杂税繁多;除了官吏的贪婪外;还有机制上的问题。明朝衙门里吏的编制太少;而很多具体政务需要吏去处理;象刑名钱谷河工等等;长官不可能一一通晓;且一一亲为。这样一来长官上任便需带上一些私人;也就是幕宾师爷之类;帮助其处理政务。这些人的费用往往会摊派到百姓身上;从而增加了各种杂费。
任用私人辅助处理政务;很容易导致腐败;长官和幕宾之间有依赖性;少了官与吏之间的公开监督。有时;代替了吏的幕宾成为长官搜刮的爪牙;有些长官则为幕宾挟制被迫参与腐败;甚至幕宾成为实际上的长官。
听翻译说罢;我们不禁感慨;看来;衙吏的编制旁杂了不行;太简陋了也不行;要恰到好处。翻译也颇为感慨;他说如今各衙门里吏的编制齐全;处理各种政务的都有;但人数有严格的规定;且长官无故不得免其职。
民选的县令等长官品行仁厚;明于义理;通达时政;被任命的差吏熟悉细务。当官的堂堂正正地作官;当吏的兢兢业业地作吏;官与吏之间没了私下的依赖性;得以实现互相监督。
希腊的一位记者忽然问;吏熟悉政务细节;他们往往能提出合理周到的施政计划;那在中国吏是否容易当选长官?翻译回答并非如此。他解释道;倒不是说吏不能参选;而是中国选官重在品行;儒家思想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故非行著乡里;能为一地之表率者;是不可能当选的。当然;有些差吏品行很好;他们参选是有一定希望的。但普遍的是差吏们知道自己〃德不称〃;故不会参选长官;而是自觉地做好自己本分的事;用自己的精明强干为长官治理地方服务。
爱尔兰记者又问;行著乡里的儒者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官吗?翻译听到爱尔兰记者的疑问不由笑了;他说当然不是;但是品行卓著是成为好官的一个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条件。除了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和仁厚者行仁厚之政使人安心外;还有一个道理。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品行卓著的君子通过儒道修身而复其本性;世间万物由道所生;明心见性者自然对事物有更深的认识;此等大智慧非那种小聪明或小才能所能及也。
当然;他们也需要通达时政;即对全国及地方教政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且能提出良好而可行的治理举措。至于具体政务;自有差吏执行;长官进行督促即可。
意大利记者问他;行著乡里者似乎不只是儒士;有些佛家或道家信仰者也能达到这一点;那他们在儒家思想为治国基础和主体的中国能当选长官吗?翻译显然意识到我们这帮西方记者在跟他抬杠;他呵呵地笑了几声;然后做了回答。
看来你们对中国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道家普遍地为人所认知最早;儒家要晚些;佛家更晚。但逐渐地;这三者都普遍地为人所认知;且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说;在如今的中国许多人头脑里既有儒家思想;又有道家思想;也有佛家思想;这三者同时存在和起作用。当他在考虑问题或做事时;这三种思想都会起作用。
但是;佛家也好;道家也罢;他们的目的是度人;是属于信仰的范畴;而儒家是治世体系;有详细的方法和措施。虽然如道家中也提到治国的道理;也会在这方面给人启发;但这并非其目的所在;而且也无具体方法。
所以;从大的方面来说;治理国家要采用儒家体系。至于长官头脑里有佛家或道家思想起作用也无不可;有时甚至更为妥当。毕竟这还牵扯到一个体系的层次问题;出世的佛家和道家体系显然是超越儒家的;也就是说他们更接近宇宙的终极真理。
品行卓著的佛家和道家信仰者当然可以参选长官;但他们的参选政纲一样是属于儒家体系的;至于其中带有一定佛家或道家思想;可以理解。
其实;佛家或道家信仰者一般不愿意出任官职;比如慕道者喜欢象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地生活;案牍缠身的日子非所愿也。。。。。。
我们跟这位学识不凡的翻译边走边聊;不知不觉间;便走近了议政墙。

 第十一章 议政之墙(一) '本章字数:1086 最新更新时间:2006…10…08 15:08:03。0'
 …………………………………
 议政墙前立着不少人;有的在看墙上张贴的内容;有的在议论;旁边开了家茶馆;也坐了些人在闲聊。
翻译带着我们先来到了官署告示栏前;这里张贴着总统府;该省总督府以及该县县衙的告示。
翻译先大致浏览了一遍;然后给我们大致介绍了一下告示上的内容。比如有总统;总督以及县令对其参选时承诺的治理举措的进度公告。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总统府的公告;是关于山泽之利的。一般而言;盐铁林湖等山泽资源;大的由国家开发利用;小的由百姓利用;中国也是沿用的这种策略。如今对小的山泽资源的开发利用做了些调整。
讲到这;翻译告诉我们其实数年前;张总统和黄署长顾署长等来国子参与讲学交流时;便谈过这个问题;也流露过调整的打算。我们早已知道翻译是中国国子出身;国子的学术思想交流气氛很浓;张总统等经常参与。
当日由一位名儒讲汉代的《盐铁论》,《盐铁论》是中国汉代皇帝诏贤良文学进京;与朝臣一块探讨盐铁等山泽之利的记录。张总统在参与讨论时说;山泽之利;天之所赐也。国收其大者;统筹焉转布于天下;则天下莫不得之。此非与民相争;实善用之也。若尽让于民;恐多为豪强所有;细民难获其利。国有让利之名;而民无获利之实也。今观山泽利之小者;私人占有者众;未遍布于乡民;颇有商榷处。
如今;张总统和顾署长等经过长期的探讨和调研;终于对小的山泽之利做出了调整。公告称矿场盐池林场湖塘等山泽资源之小者;本属于国而让利于民也;宜由合村农家所有;私人不得占据。所获之利;均分于户。若村民财力不足开发;由国家钱庄提供贷款予以支持。新的山泽利用法已由国家元老院通过;开始实施。
我们问翻译是否知道为何要这样调整;翻译说张总统顾署长等很重视农家之利;因为农家占百姓的大多数;富民要以富农为首要之务。故如今农产品价格提得较高;当然;考虑了城镇平民的生活水平。相比而言;农产品的生产获利;比农产品的加工以及工商业的获利幅度大。
比如棉花由农夫力耕所得;故价格较高;布匹由农妇手织而成;故其差价次之;而染坊的加工差价则一般;贩卖之利亦只一般。如此;则农家得利最厚;此乃〃因其利而利之〃也。
除了提高农产品价格之外;尚须多方惠予;将山泽利之小者让于百姓便是如此。但这些资源往往为颇具财势之私人所占有;普通农家难获其利。故做此调整;规定山泽资源只能由乡村农家共有;由其等共同开发利用;则其利遍及于农家矣。且总统府附有建议;山泽资源勿以承租方式转与个人开发;以聘人主持为宜。
凡此种种皆大大增加了农家收入;农户普遍安居乐业;无流离之苦。
我们听后深感中国能有今天繁荣昌盛的局面实出必然;这里面倾注了张总统顾署长等无数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