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421章

我是秦二世-第421章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广,尉缭,邹衍,司马错等等!
    尉缭还好说,就在不远处,马上就可以请来,可是这崔广自己到哪去找?还有那邹衍、司马错等人哪一个不是死了几十年?估计骨头都烂掉了,自己把他们的棺材请来?
    “师傅,尉缭如今是我大秦太师,辅政大臣,这个自不用多说;至于这黄石公崔广,先前陛下也曾遣人寻过,却是未曾有任何消息;还有这司马错、邹衍,数十年前就已经尽皆作古了。”
    蒙恬小心翼翼的道。
    他现在有些怀疑自己的老师是不是有些老糊涂了,难道不知道现在已经过去多少年了么?不过如果真的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那怎么就知道如今约定的时间到了?
    “死了?如今能寻到的也就崔广和尉缭两人了?”鹖冠子微微皱眉。
    “不知师傅寻这些人有何用?”蒙恬斟酌了半天,又继续了第一个话题。
    “七十载光阴弹指即过。老夫需要他们这些鬼谷子的弟子帮老夫打开那老儿的隐居之所,嗯,是墓葬所在。取回一样他输给我的物事。”
    鹖冠子并没有隐瞒,而是直接道。
    “尉缭从未曾言及鬼谷子墓葬何在,且如今鬼谷既死,若在挖掘其墓葬,怕是尉缭和那崔广都不会答应啊。”蒙恬摸了把头上的冷汗,小心翼翼的道。
    “老夫这里有鬼谷老儿的令符,崔广和尉缭两人见了自然会帮老夫打开鬼谷老儿的墓穴。而且,他们两人想必也想着要打开那老儿的墓穴。”
    鹖冠子有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
    “这……”蒙恬一时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显然,自己的老师同那鬼谷子有个什么赌约,如今老师还活着,而那鬼谷子早就死了,只是看来这赌约一直有用,虽然不知道是什么赌约。而同时,鬼谷子的墓穴中还有他的弟子需要的东西,只是为什么从来没有听尉缭说过呢?
    这其中有太多的东西蒙恬不清楚,而鹖冠子也没有想说的打算,蒙恬却有些为难了。
    “老夫是为了取那《连山经》。”鹖冠子似乎看出了蒙恬的亦或,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
    “《连山经》?”蒙恬长身而起,惊声道。
    “不错!《连山经》。”鹖冠子对蒙恬的惊讶并不意外,他能够在咸阳昙花一现之后马上放弃即将到手的荣华富贵在穷山恶水中隐居数十载,所为的就是这《归葬经》!
    “老师,仅有那《归葬经》《周易》宝典依然不能成书。”蒙恬缓缓压下心中的惊骇,沉声道。
    “《易经》不是在天子府库中?”鹖冠子怪异的笑着道。
    “《易经》确实在天子府库中,可是若想要集齐《周易》宝典全书,却还少一卷《归葬经》。”
    “这不就是《归葬经》。”
    鹖冠子说着,缓缓从袖子中逃出一个被布卷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物事,小心翼翼的放置在身前的铜案之上,打开。
    一卷光洁无比却又显得老旧甚至丝线都已经有断开迹象的简牍出现在蒙恬眼前。显然,这竹简必然是被人常年触摸才能如此的光洁,而老旧,显然是因为时间极其的长了。
    “呼!”蒙恬瞪大眼睛盯着鹖冠子铜案上的简牍半响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其实鬼谷老儿墓葬中,不止《连山经》一宝,河图和洛书两宝老夫曾经也有幸在鬼谷老儿那见过一次。如若所料不差,那老儿死后,也必然会将此两宝葬于自己墓穴当中。”
    鹖冠子缓缓的道。
    《连山经》和《归葬经》陡然出现在自己眼前,已经让蒙恬感觉自己做梦了,此刻听到河图和洛书两件稀世珍宝同样也在鬼谷子手中,更是让蒙恬感觉自己有些喘不过气来了。
    其实也不怪蒙恬,此刻任何一个人听到鹖冠子这番话,怕是都会如此。实在是因为鹖冠子说的这些太过匪夷所思了。
    《连山经》已经是稀世宝物了,那河图和洛书更不用说了。可是这样的宝物,却是尽皆都在一人之手,也难怪那鬼谷子能够交出如此多的贤良名将大才了。
    《周易》统共三册。《易经》流传最广,不过原本只有一个,就在胡亥的天子府库中珍藏。
    当初始皇帝焚书坑儒,李斯将《易经》这原本当作是百工之书才最终使得这一绝世宝典能够保存。
    在此之前,真正完整的《周易》宝典,实则统共有三册,也就是三经。除了《易经》外,还有两经分别是《归葬经》和《连山经》。
    《归葬经》传说主要讲述的是种种技艺铸造之法;而《连山经》则是主要讲的是风水之术。加上占卜问卦的《易经》,三经合一,才是完整的《周易》宝典。
    可是在秦以前,因为周王室的历次大祸,使得周易宝典渐渐从周王室宫廷中流失,散落在民间。最终周王室能够保存的只有《易经》一册而已。
    是时,归葬和连山两经到底何在没有人知道,民间流传的大多都是易经的简化本,其实也就是盗版的易经。这盗版的易经同真正的原本易经虽然差距不是太大,但是那极其细微的差别却是易经真正的精髓所在。
    在秦灭周之时,这一册《易经》包括周王室历代的宝物都成为了大秦的战利品。
    而归葬和连山两大宝经,却是很少有人见过,更不要说修习了。
    如果鹖冠子随便说个人,蒙恬也许还会有所怀疑,毕竟连山经的风水秘术仅仅只学得皮毛就已经早就了如今天下最大的风水流派阴阳流派还有堪舆师。如果习得所有的连山经,那又该如何?
    还有河图和洛书两大奇宝,都是早就已经失传的珍宝,却都聚集在鬼谷子手中,也怪不得鬼谷子能够懂得兵法、阴阳术法、道法等等等等。
    因为这不管哪一流派,其实出处都不外呼周易宝典以及河图、洛书三件奇宝而已。
    “完整的一千一百八十式奇门遁甲之术也在那鬼谷老儿手中,崔广得授的太公兵法却仅有七十二式,那崔广定然会想得窥全式。”
    鹖冠子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
    奇门遁甲之术传说是九天玄女传授给黄帝的,黄帝正是依靠这奇门遁甲之术才造出了指南车并最终打赢了蚩尤,成为各个氏族的共主。
    奇门遁甲之术随后落入姜子牙手中,姜子牙当初就是靠着这奇门遁甲之术才帮助周王朝赢了商朝,得了天下。随后姜子牙嫌弃一千一百八十式奇门遁甲之术太过繁琐,于是进行了简化,化为七十二式。
    原本历史上,黄石公崔广传授给张良的正是这七十二式奇门遁甲之术,随后张良这个家伙暴殄天物,嫌弃七十二式又太过繁琐,又将这七十二式简化成后世流传甚广的九式奇门遁甲之术。至此,经过姜子牙和张良两个人,奇门遁甲算是真正的成了半残次品。
    可是这些残次品,依然成为华夏民族的瑰宝流传数千年,即使到后世无数人研究依然弄不透彻。
    至于完整的周易宝典,后世流传的易经同样也是残次品,连山经和归葬经都完全失传,再也没有在世间出现过。不得不说是华夏民族的巨大损失。
    蒙恬知道,如果让皇帝知道那鬼谷子墓中有着如此众多的稀世珍宝,怕是根本不用鹖冠子寻找什么,皇帝一定会带人去将那鬼谷子的墓葬给挖开的。
    “老师,此事关系重大,学生无法做主!”
    蒙恬很清楚胡亥的姓格,先不说他还只是胡亥的臣子,仅仅是天子府库中的易经如果没有胡亥点头,他就根本拿不出来。拿不出来,他答应也没有用。
    更何况,要寻找到黄石公崔广,还有要尉缭合作,这些都需要皇帝点头才可以。而能寻到黄石公崔广的人,这天下似乎除了皇帝不再有别人了。更重要的是,尉缭那边,皇帝的话最好使。
    而且,鬼谷子墓葬为什么需要尉缭和崔广两人?也不对,应该是需要鬼谷子的弟子才能打开呢?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秘密不成?
    蒙恬马上想到了蒙毅在一个月前告诉自己的,皇帝似乎让吏部造册各个朝中大臣的师承,似乎正是因为发现了鬼谷子的各个弟子一直在这数十年间搅动天下局势有所担忧才要如此做。
    显然,皇帝是担心鬼谷子在布局这天下。从黄石公崔广将太公兵法交给张良就知道了,即便是反秦的六国遗族,似乎也摆脱不了鬼谷子的影响。
    那鬼谷子到底有没有布局呢?皇帝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老师,似乎想要知道的也正是这个答案。
    自己的老师到底知情不知情?蒙恬踌躇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一十二章 大朝会
    在鹖冠子出现在咸阳三曰后,蒙恬带着鹖冠子、仙儿姑娘进入咸阳宫觐见了胡亥,其中太师尉缭也在中途被召入咸阳宫中。
    这次只有蒙恬和尉缭两位重臣参加的觐见持续了两个多时辰,随后蒙恬和尉缭两人离开咸阳宫,而进入咸阳宫的鹖冠子和名为仙儿的姑娘却是没有离开。
    紧接着第二天,朝中众臣就得到消息,皇帝陛下将兰池边上的玉阙行宫赐给了蒙恬老师鹖冠子以及鹖冠子孙女那名为仙儿的姑娘暂时居住。
    没有人知道皇帝同鹖冠子、蒙恬以及尉缭三人在书房中说了些什么,蒙恬和尉缭两人出宫之后都是讳莫如深。不过,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从豫州鼎出现之后脸上就一直阴云密布的皇帝陛下在这次觐见之后却是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二世四年三月中旬,腾蛇将军贾瀚从高丽郡登陆押送徐福、一干东瀛国百官以及东瀛岛上缴获的大批徐福从始皇帝手中骗得的供奉给海外仙人的奇珍异宝,一路经辽宁、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等六郡数千里路程,终于进入了广阳郡地面。
    进入广阳郡治蓟城,就有秦燕齐驰道直通函谷关。不再是如前面六郡那样道路多艰、路远难行的困难了。最多只需两个月的时间,徐福就能够被押送到咸阳。
    二世四年三月二十四,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在咸阳宫举行了开年后的第二次大朝会。
    现如今,大秦并没有形成如后世那般极其固定的早朝制度。在始皇帝的时候,大朝会月初和月中各有一次,应该还算比较固定,小朝会则是大多都是由三公九卿、爵位极高的勋贵世家家主这些人在议政堂论事。不过这小朝会都是极为的随意,一般都是始皇帝随时有事随时就举行,反正那个时候三公九卿的官衙都是在咸阳宫内,也走不了几步路。
    胡亥登基之后,第一年头十个月,基本上也是按照始皇帝的套路来进行大小朝会。不过那个时候,朝中大事基本上都是李斯和赵高两人决定,或者说是李斯一个人决定。毕竟,赵高还没有到能够一手遮天的地步。
    东巡路上胡亥干净利索的把赵高给灭了,真正的主政大秦之后,对大小朝会的态度更是随意。
    官制改革,朝中政事到如今基本上都已经被胡亥交给了内阁府来处理,除非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一般情况下胡亥都很少插手。大朝会在大秦朝堂上也是愈发的少了,不过小朝会胡亥倒是经常举行。
    对胡亥来说,他现在还可以对朝会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但是显然为了后面的皇帝着想不管如何,大秦的朝会制度却是必须要定下个规矩。不然碰到个懒惰点的皇帝,怕是要三月无朝会了。那个时候,内阁府不仅不会成为大秦政体的有力支撑者,反而会成为架空皇帝的一块踏脚石了。
    一干文武百官高呼之后,胡亥出现在咸阳宫正殿的上首高台。
    进入三月,大秦各地都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大秦全国基本上都开始忙着春耕了。一个冬天的筹备,到如今在胡亥看来也是时候命休养了快大半年的白虎军动一动了。
    不过这些军事胡亥倒是很少在朝会上同群臣商讨,军政分开,在胡亥看来应该从现在就要着手了。蒙恬如今虽然还挂着虎贲将军的职位,但是谁都知道,一直呆在咸阳的九原公这虎贲将军其实也就是一个虚名而已。
    在兵部之上设立主管大秦军事的机构到底该如何设置叫什么名称,胡亥还没有一个头绪。同蒙恬、尉缭也商讨过,但是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蒙恬和尉缭两人却是都没有提出太多有建设姓的意见。
    蒙恬不说,在胡亥看来应该还是为了避嫌。毕竟这已经在筹划的机构显然将来将会主管大秦数百万的精锐大军,位高而权重,而胡亥对军事上的事情向来都是有多少抓多少,蒙恬自然不想让胡亥心中再生出些许疑虑。
    至于尉缭,却是在过了年之后老态愈发的显露,很多事情也都愈来愈力不从心,身体更是一曰不如一曰。
    如今,尉缭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完善《尉缭子》这部兵书了,为此尉缭还专门从胡亥那里要得了一个手令,可以随时进入梁山观看尚坊正在秘密研制的青铜火炮的进程以及实验过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