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日出厓山 >

第52章

日出厓山-第52章

小说: 日出厓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政坛,想必又要掀起波澜了。

过完除夕,第二天就是元旦,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汉书》中有“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的说法。朝廷各个机构元旦放假,不办公,但是有朝贺之礼,不消说,不论大都还是台南,自然都是皇帝坐朝,朝臣祝酒,蛮夷梯山航海,远道而来,一起山呼万岁。

在除夕之夜喝得酩酊大醉的萧统,却没有睡多久,就被叫起,光是这一天,他除了得祭祀天地,拜见太后外,还得出席赐给群臣柏叶的仪式,然后还得去给遥拜祖宗,去宗庙扫墙,总之,说是过年放假,可是萧统却觉得比平时还要忙碌许久,难怪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光是祭祀时来回换的衣裳,不断在马凌指导下做出的各种姿势,就已经足够让萧统抓狂了。

只是,也不知道是历史巧合还是怎样,萧统和忽必烈竟然同时在初三就宣布复朝,而起因居然是同一件事。

意外,震惊,愤怒,屈辱,迷惘,惶恐,不论多少措辞,也无法描绘萧统在单独召见张顺后的心情。

本来一直乐呵呵的萧统,在听说一直坐镇大陆的天机阁阁主张顺返台,自然大为高兴,而张顺要求单独面见皇帝,也让萧统认为会有重要情况汇报。

行过君臣大礼后,萧统自然是对张顺这么长时间的工作表示了高度的赞赏,确实,元廷之所以一直没有腾出手来进攻台湾,可以说天机阁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无论是萧统当时的传檄天下,还是从大陆大量移民,在士人里争取人心,以及在各地建立组织,打舆论战,可以说张顺的领悟力和执行力,大大超出了萧统的预期,古人搞起情报工作和特务活动来,也当真是有一套。

只是萧统发现,那张顺虽然一直执礼甚恭,对于自己的提问也是有问必答,精确扼要,思路清晰,只是萧统直觉的认为,他肯定是有事瞒着自己,想说却又不敢。

想起了他兄弟俩的忠贞和在厓山时执行的任务,萧统微笑说道:“张卿莫是有什么话要对朕说么?何须如是顾虑,朕不怪你就是。”

张顺听了,身子一震,却让萧统确信他是有事瞒着自己。

“张卿,”萧统换上一副严肃的神色,“朕知道你和你兄长,对于朝廷,对于朕都是耿耿忠心,朕对你若不是绝对信任,也不会把天机阁和朝廷一半的金子给了你,你可莫要让朕失望啊。”

那张顺虽是胆大,在大陆半年来也算是霹雳手段用的多多,也是一心狠的主,可是这一次,明显是因为事情很大,居然额头见汗,一副很紧张的样子。

“张卿,说出来吧,什么事情。”

张顺见无法糊弄,加上自己之所以除夕夜就上船,也是因为此事实在太大,自己担不起责任,因此才道:“陛下,黄河……黄河又决口了。”

“哦,决口了。”萧统先是无意念道,突然醒悟道,“你说什么?黄河决口?怎么会,如今不是冬天,黄河都结冰了么?怎的会决口?”萧统可是记得,那赫赫元廷,可以说最终就是毁在了黄河上,那“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谶语,萧统可甚是熟悉。

“你说清楚,怎么回事,决口?怎么决口的?是不是你干的?”萧统一想,一种很可怕的念头突然浮现,忍不住厉声说道。

“陛下……那黄河下游十三处决口,想必如今淮南一代,已经是一片泽国,至于原因……”张顺嗫糯一下,抬头却发现小皇帝的神色已经很是狰狞,忙道:“此事确是与天机阁有关……”

话还没说完,却听一声巨响,瘦小的皇帝居然一把推翻了御案,只见小皇帝脸涨得通红,喘着粗气指着张顺道:“你!你好大的胆子,朕让你便宜行事,你就这么便宜的吗?你是不是把兵部剩下的震天雷铁火炮全用来炸河了,啊?”

“确实是用的那个……”张顺犹豫了一下,“这一次共选了十三处大堤薄弱处,水势很急,爆炸很彻底,而且微臣也做好了善后……不会有问题。”

萧统只觉得,浑身的力气几乎消失,颓然的坐在了地上,不知该怎么办,倒吓得张顺连忙磕头不止,自请死罪。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萧统一直以为,自己所作所为,无不是为了中华正统,华夏大防,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前途为了希望,可是如今,一直以道德优越和文明传承为旗帜的小朝廷,竟然干出这般事情,可以想象,黄河决口,定然是黎民惨遭荼毒,肯定是死伤无数,瘟疫横行,肯定是横征暴敛,流民四起,肯定是给中原百姓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更可怕的是,如果宋朝秘密组织炸毁黄河大堤的事情被传了出去,可以说宋廷将会立即被天下所唾弃,自己就是跳海也会在青史上留下无尽骂名,而宋朝,也会被后代的历史学家们贴上种种标签,萧统甚至已经不敢详细会用什么样的措辞来形容。

突然,萧统似乎想到一个事情,稍微从愤怒中恢复了一丝理智,“张顺,不对,你没有这个胆子,说罢,是谁指使你的。”

说这话时,萧统语气冷的像九天寒冰一般,一直就目光闪烁的张顺忍不住哆嗦了一下,小声说道:“臣自知为陛下惹下这般祸端,罪该万死,臣……”

“你也知道自己罪该万死啊!”萧统突然爆发,一把抓住张顺的衣服,“你说,啊,你说朕该怎么办?让朕怎么和天下百姓解释?说为了天下苍生去炸黄河大堤?嗯?朕让你便宜行事,你就这般占朕的便宜来胡作非为麽?”

见张顺嘴巴动了一下,萧统哪里不明白他的意思,“你不要说那些自请一死谢天下这样的鬼话,哼,如今朕可不敢杀你。”

张顺一愣,心中顿时如波涛翻滚,旋即换上一副奇怪的神色,道:“回陛下,这一次,臣有把握,让黄河事件成为朝廷振兴光复的契机,而决不会成为朝廷的累赘,也不至于影响陛下的声誉。”

“你说说看吧。”萧统指了指地上的桌子,示意张顺扶起来,自己回到座位上坐下。那张顺扶起桌子,想了想还是说道:“陛下,这一次行动,臣一来没这个胆子,二来没这么毒的用心,整件事情,都起因于一个人。”

“谁?”萧统一下来了兴趣。

张顺深吸一口气,环顾了一下四方,摇头道:“臣请陛下御笔一用。”

萧统允后,张顺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名字,然后递给萧统,萧统看了,却吓得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

“是他?怎么会?”

“陛下……臣也不敢相信,尤其是他说因为他倾慕汉家文明,”张顺苦笑道,“可是,这一次整个事情,可以说主意是他出的,具体埋布点,是因为他给了我们全部的黄河大堤的图纸,让我们知道哪里是薄弱环节,他还……”

“等一下,”萧统突然抓住了重点,一个很致命的问题,“你们天机阁,朕反复叮嘱,一定要秘密行事,那么,他是怎么和你接上头的?”

说罢,萧统死死盯住张顺的眼睛,绝不放过里面任何一点神情变化。

第七十九章 原来如此

 “陛下,坦率讲,臣没有和他们接头,甚至说,根本臣就是被他们牵着走。”张顺犹豫了一下,却说出了让萧统几乎当即发飙的话。

见小皇帝面色不善,张顺忙道:“陛下,事情其实也出乎微臣的预料,因为臣依陛下之言,天机阁总舵乃是设在临安城郊,可是臣刚到那里第三天,就发现桌上有一个卷轴,里面除了那人给的黄河沿河大堤的情况图纸外,还有那人的一封亲笔信。”

“上面怎么说?”萧统淡淡问道。

掏出卷帛递给萧统,张顺同时念道:“课农桑为根本,兴甲兵为手段,用火器为王道,生祸乱为奇着,必要之时,黄河可为图之,可以用之,特副沿线堤坝建造之图纸,尔当知之,若有未及,尔君必知之。”张顺原封不动的背完,偷偷瞧小皇帝的脸色,却见皇帝神色很是奇怪,基本看不出喜怒来。

他哪里知道,萧统是心中大喜,来这里这么久,终于见到一个毛笔字比自己写的还要烂的人了。话说自己穿越过了,一口类似客家话的临安官话说的很溜,一身皇帝的衮服冕服玄服,反正自己身量小,穿得也没问题,至于其他出格言行,毕竟自己是皇帝,而不是什么家丁书童,不必看人家的脸色,因此也没什么大问题,唯一让自己头疼的,就是那毛笔字问题了。

虽然自幼长在书香门第,毛笔字自然也是从小练的,只是萧统既没有挥笔如龙的天赋,在此事上也不愿像王献之那样写他十几缸子水,加上随着年龄增长,爱好从颜柳到怀张,再到米苏,反正从来也没系统练过,因此当某次陆秀夫要求皇帝写几个字时,萧统写出的东西差点没让老陆晕死过去。

皇帝字写不好,陆秀夫自然得担起责任,于是乎在杨太后的支持下,陆秀夫扛起了帝师的责任,开始每天督促萧统练字,首先就是拓写和临摹,于是……萧统苦命的练字生涯开始了,若不是如今乃是春节期间,怕是萧统每天还得写一堆。

不过,作为中华文明精粹的方块字,在后世那个年代,还有几个人会写?新一代还有几个人知道?而为了极其险恶用心而取缔正体字,搞那些完全背离的汉字构字法的简体字,更是为害惨烈,几不可挽回!

话说回来,那人虽不是汉人,却也自称倾慕汉家文化,怎的字也写得这般烂?萧统忍不住在心里狠狠鄙视他。不过,不管他是别有用心也好,还是真心投效自己也罢,反正在目前来看,他似乎真的和自己有着共同利益,那么何乐而不为呢?所谓“勿要因小失大”,所谓“眼光要长远”,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多数都是弱者无奈的自慰之语,真正的强者应该向犹太人那样,寸土不让,绝不吃亏,吃了亏也要立即占回来!而这,也是萧统目前的人生哲学。

当然,这也有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万一这个人是挖个坑给自己跳,陷自己于道义和人心的被动,那该怎么办?不过,萧统考量到,反正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不妨一赌,况且如今既成事实已经造成,也没有反悔的空间,而且,自己还直觉的认为,这是一次大好的时机。

一直执礼甚恭的张顺自然不知道,坐在那里的小皇帝已经想了这么多,见小皇帝重新把目光投在他身上,忙道:“陛下,那人还给陛下又准备了一份檄文,说……说等到事情办成,就传檄天下,一定可以解决黄河问题,内容是……”

“等一等,”萧统摆摆手,道:“你且让朕猜上一猜,再说也不迟,看朕对不对。”

深吸一口气,萧统道:“具体行文朕不知道,但意思无非就是重申华夷大防外,还说蒙古鞑子都是外来的蛮夷,是不可能爱中原这片土地,自然也不管华夏百姓的死活,只有华夏正统的朝廷才会顾惜百姓的生死,中原大地只有中原人能统治,外来人不爱中原百姓是理所当然,这次黄河决堤都没人管,根本不理百姓的死活。”

见张顺一脸的惊诧,萧统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里面肯定还对灾区百姓进行了抚慰,表示朕的哀悼和痛惜,然后还会说黄河决堤是上天对鞑子的惩罚,是上天对百姓的警示,当然,肯定还会说鞑子把修河堤的钱全部运往漠北了,对吧。”

张顺早已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这岂止是对啊,简直就是复述那上面的原话一般,正待恭维几句,却听小皇帝问道:“只是,这事情你们做的可曾干净?那震天雷的碎片若是被人拾到,可怎生是好?”

张顺一听,忙道:“这请陛下宽心,一来这大水一冲,碎片怕是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且爆炸点均在河堤下部,而水位在其上,就算不是被水冲走,也会被掩埋,二来嘛,就算那些碎片被鞑子找到一二,我们也不怕。”

“哦?这怎么说?”萧统来了兴趣。

“因为……这次用的震天雷,其实是文丞相当年从鞑子手上缴获的,经过天机阁确认,却是还在鞑子那里造了册备了案,如今还在几个行省有司里有档,怎么说也算不到我们身上,再者,有了这份檄文先声夺人,鞑子也造不出什么声势来。”

见张顺满脸阴笑的说着,萧统心中稍安,总算这把火暂时烧不到自己身上,只是那张顺执掌天机阁,又在大陆,有钱有人有外援,似乎也太强悍了点吧。

第八十章 震怒

 忽必烈知道黄河决堤时,正在和阿合马商量新税的事情,那阿合马最令忽必烈欣赏的,就是他对金钱的异常敏感,几乎随时随地,都能找出新的财源,迅速让本来即将枯竭的府库充盈起来,这也是最让忽必烈欣赏的地方。眼下,阿合马又提出对于农具,牲畜,帐篷,以及很多必须的生产资料,如石材,木材都要专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