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华外史 >

第73章

中华外史-第73章

小说: 中华外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谈中,朱涛和张华清一行人很快达到保定,下一站太原,也将不再遥远。

第九十章 外出视察(中)

中午时分,火车到达太原车站。朱涛和张华清随便吃了点中饭,慢慢的等待列车再次出发。透过窗户,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这个太原火车站并没有修建多久,从龙行天提供的太原城市布局中可以了解到,这个火车站和几乎所有城市一样,修建在新城的边缘地带。对于这样的安排,朱涛当然知道是为了防止对古城的破坏。

自从火车穿过太行山脉后,朱涛就一直在仔细观察沿途的风土人情。对于山西,朱涛还是很了解的,这个省可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煤毒。即使在现在,山西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每逢战乱,山西都是无数流民理想的逃难地。但一旦全国安定后,山西的流民就会纷纷返回自己的家乡,明初山西人口填全国的记载就是典型的一例。

“主席,我们这次是秘密视察吧?怎么山西省委的人一个都没见到”,张华清对于这样的外出视察很是纳闷,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无聊的问。

“呵呵,是的,这样吧,看你挺无聊的,行天,你下车去买几份报纸来,这样坐着实在无聊”,朱涛笑着回答,顺手整整自己的衣领,从沙发上站起来,活动活动关节。

听见朱涛吩咐,一旁的龙行天立马走下火车去买报纸,一刻钟后,几份太原日报和京都评论就摆在了朱涛和张华清前面的桌子上。

“来,来,张老,给你一份京都评论,看日期是昨天的,没想到这份民间报纸都卖到山西来了”,朱涛胡乱翻阅着手中的报纸,取出自己选剩的京都评论递给张华清。

“主席真是小气啊,和我这老头子抢报纸看”,看见朱涛的小动作,张华清打趣到,朱涛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回答。

“主席,我刚才买报纸的时候,卖报纸的老先生说太原日报上有一篇关于太原城市规划的文章,你可以看看”,一旁的龙行天找出太原日报上的这篇文章指给朱涛。

“呵,你小鬼搞不好成了我肚子里的蛔虫,连我想了解这个都知道”?

“呵呵”,龙行天傻笑道:“跟主席这么多年,要是这点都不知道,那也是白跟了”。

朱涛没有说话,而是仔细的阅读这篇文章。文章一开始就对太原的城市布局做了一个整体的介绍,大到新老城的面积,小到老城所允许房屋的高度和新成厕所的数量和位置,在文章的前半部分都做了具体的介绍。

紧接着有这么一段‘和全国几乎所有城市一样,在国家发展工商业政策的推动下,太原新城的建设可以甚至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新城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城市日益增长的人口问题,同时,不断增加的人口,也给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新城的建设可以说是成功的,同时老城在改造后,配备了完善的水电等基础设施,整个老城的居住环境在保持原来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得到大幅改善。然而,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新城和老城角色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只要您站在太原的城墙上,看一看两边的新城和老城就能有个全新的感受,一面是低矮的木房,一面是高大的水泥砖房,新城和老城之间除了一面城墙,他们之间仿佛就是两个世界!城市的规划者们让新老城之间的连接是脱离的,至少在建筑上是如此!另外,按照太原城的规划,老城主要做为商业区,而新城则作为工业区,这样的规划给整个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政府是否可以考虑不限制新城的功能,毕竟老城的商业容量是有限的。说到新城,由于其快速建设,整个太原新老称的人口已经达到五十万,这其中又有一半是从农村刚刚进入城市没多久的务工人员,他们的流动性非常大。政府应该加快对这些人员的管理,从户口、子女教育和医疗各个方面,把他们纳入管理范围,不要让他们成为城市的黑民……’

“呵呵,这文章写得不错,张老,你看看”,朱涛把手中的太原日报递给张华清,几分钟后,张华清满意的合上报纸。

“确实很有眼光啊,看来,中国从来都不缺人才,也不是缺意见,而是缺能做好这些事情的政府,在国内,要做好一件事情实在是太难了”,张华清感慨到。

“张老,我知道你们都受了不少委屈,你就抱怨了,这次回来后,我让总理给你放一个星期假,这总该可以吧”?

“真的?主席可不能开玩笑,我可是指望着的”。

就在两人开着玩笑时,龙行天从外面走了进来。“主席,陕西省省委书记宋世杰要求见主席,让他进来不”?

“什么?陕西省省委书记宋世杰?我们这次视察不是没有通告地方吗”?朱涛有些纳闷。

“主席,是总理让他从西安过来见主席的,说有重要情况汇报”。

“好吧,你带他进来”,既然是张伟的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朱涛也只得顺着。

没多久,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陕西汉子出现在朱涛和张华清的面前,从衣着上看,灰色的衬衣、逢乱的头发,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对于这位省委书记,朱涛早有耳闻。这是位农民的儿子,乾隆年间的举人,当时在陕西的一个小县城做过知县,当因不会孝敬上司,没两年,就被刷了下来。解放后,通过基层选举,加上颇有能耐,两年前被破格提拔为省委书记。此人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两年没有洗头了,原因很简单,陕西黄河里没多少水!

“宋书记请坐,这么大老远从陕西跑来,应该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看见这样一位糟老头,朱涛还是很有礼貌的握手让坐。

“打扰主席了,其实,我是昨晚打电话给总理汇报工作的时候才知道主席从北京过来,由于电话中有很多事情说不清楚,总理就让我火车上找你,让我给你汇报工作”,宋世杰憨厚的说出事情的原委。

“那也用不着你大老远跑到太原来啊”,朱涛显然还有些不理解。

“其实,我这样做,也是为了不耽搁主席的时间。现在我一路坐回去,就可以顺带给汇报工作,一举两得”,宋世杰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完,把一叠文件放到朱涛面前的桌子上。“主席,这里有三份文件,一份是陕西的移民总结表,一份是陕西水电开发纲要,另一份是黄河陕西段河堤完工表。麻烦主席看下”。

“哦?这么说你们省第一完成了移民任务”?移民总结表朱涛是知道的,只有完成移民任务的省才有资格提供这样的表。

“是的,主席,八年前,我们省和全国其他省一起进行了人口普查,当时整个陕西的人口是1052万,经过这几年的人口增长,全省人口在1100万左右。这八年间,根据我们省移民厅提供的数据(根据规定,无论是政府组织的移民还是民间的自发移民,每个移民都必须到自己省的移民厅办理有关手续,以便于移民到新居住地后发放户口和农田等生活物质),我们省总共向东北移民143万,向朝鲜省移民250万,加上东南亚、郑和大陆和美洲省的移民,全省共移民903万人。在对外移民进行的同时,我们也按照中央的规定,把全省的人口向交通便利和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和平原地带转移,主要是向渭水、洛河、延河和黄河的冲击平原上移民,这些工作一直持续到上个月。同时,前一阵子,我们对全省的人口进行了初步统计,根据统计,全省人口为204。5万人,基本达到中央人口规划分配给陕西的人口数额。根据以上情况,陕西省基本完成了移民和人口规划工作”,宋世杰一口气说完大概情况,全部是背出来,一旁看报表的朱涛都有些应付不过来。不过,对于这样的汇报方式,朱涛还是很满意的,至少这不需要自己一个个去看和问,只要边听边对照就可。

“恩,做得不错,这样子,至少黄河每年的泥沙可以减少一半。哦,移民的时候,废弃的耕地你们都种数了没有”?

“种上了,只要能够种上数的地方都种上了,不能种树的地方也种上了草皮,现在,这些种上的书,在我们省民兵的管理下,加上这几年,陕西雨水比较多,成活率都在80%以上,两年后,我们陕西省的林木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以后我们再也不会往黄河里输送泥沙了”,说到这里,宋世杰脸上满是自豪。

“很好,很好。这份陕西水电开发纲要和黄河堤坝又是怎么回事”?朱涛接着问。

“哦,是这样的,也是在上个月,黄河下游的三门峡电站经过五年的建设全部安装完毕,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成为我们陕西省最大的水电站。这个电站建成后,加上修建在渭水和洛河上的几座小水电站,陕西省的将完全能够自给,同时,三门峡的电力已经并入华北和华中电力网,同时为山西、河北(直隶)和北京送电。除了已经修建好的这些水电站,目前我们省和山西省合作在山西的保德州附近修建天桥水电站,已经完成工程的70%,另外计划在天桥的上面再修建龙口水电站,不过这需要主席批准,呵呵。另外,和这些电站一起进行的还有黄河的堤坝,这段堤坝是我们省和山西省一起修建的,总共投入一千万,按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修建,三个月以前就已经完工,后面这段时间一直在进行工程的复查。从复查的结果来看,除了个别河段,整个工程都达到优良标准,对于不合格的个别河段我们已经要求建筑承包人员限期进行整改,到国庆节以前就能完工。由于这个原因,使得我们省成为黄河流域主河道河堤建设最后完成的一个”,送世杰说完看了看朱涛。

“慢点没关系,不过河堤的整改必须加快,再过两个月黄河就将进入雨季,不过这些都应该是总理的活,你今天找我来是要我代总理行使权利了”?

“呵呵,总理说了,只要是主席批准的,他都全额拨款”。

“这老家伙,真会做人情啊,你们不知道,等我回北京了,他会让我还他人情的”!朱涛嘴巴上虽然是不痛快,但还是大笔一挥,在修建龙口水电站的申报书上签上自己的大名。

“哈,哈,我看主席比总理可痛快多了,我每次去申请搞交通,至少要等半个月,看来我以后也来找主席好了”,一旁的张华清也很是羡慕这样的待遇和速度。

接下来,宋世杰就陕西工商业发展、城市规划和一些民生问题向朱涛做了汇报。还在一路上,做了一次免费导游。当然,对于朱涛来说,这可是收费的,而且还贵得离谱!

第九十一章 外出视察(下)

傍晚时分,火车到达延安车站,宋世杰下了车,坐上南下西安的火车,朱涛和张华清一行人则继续西行,过庆阳直达兰州。由于坐在包厢里实在无聊,朱涛突发想去普通客车车厢走走,对于这样的要求,张华清和龙行天是不好拒绝的,三人匆匆画了妆,来到一节普通车厢。由于陕西和甘肃两地的移民工作基本结束,整个车厢中除了一些商人和政府出差人员外,很少有其他人,使得整个车厢一点都不拥挤,甚至还空了不少座位。朱涛三人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坐下,他们的对面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青年人的外貌上看,头戴一顶白色的小帽子,身披蓝色坎肩,显得非常精神。对于朱涛三人的忽然到来,显得有些紧张。

“小伙子,那里人啊”?做了十多年的主席,朱涛的苦瓜脸也改了很多,至少现在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能够笑一笑,语气上尽可能的和蔼。

“哦,我是甘肃凉州人”,对于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三个陌生人,年轻人有些警觉。

“看样子,你应该是回民吧,是外出打工回家”?朱涛尽量把语气和神态弄得和蔼一些问。

“何,你怎么知道我是回民呢”?年轻人对于自己的身份被看出,有些吃惊。

朱涛笑而不做正面回答,说道:“我是算命的,所以一看便知”,听见朱涛如此说,一旁的张华清和龙行天都有些想笑而又不好笑。

“哦,不瞒先生,我确实是回民,几天前,刚从日本我国占领地过来。三年前,在那边买了几百亩地,经过几年经营,小有收获,还娶上了一位日本媳妇。这次是回家[奇书电子书+QiSuu。cOm],想把我的老母亲也接过去,一起过日子。”年轻人慢慢的放开了警惕,说到娶上了媳妇,脸上堆满了笑容。

“哈,哈,想不的到你小子也蛮有福气的”,朱涛打趣到,“听你这么说,我都想跟你去日本了”。

听到朱涛如此说,年轻人有些飘飘然,继续说道:“其实,我是我们村里最没出息的了,我们村有些人,在七、八年前就去了日本,现在他们都不仅娶了日本媳妇,还置办了上千亩、甚至万亩农场,盖上了大院子,买了汽车,比我混得好多了。而我们哪个村,早在三年前,就按照政府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