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伐天下 >

第256章

我伐天下-第256章

小说: 我伐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是好玩的。而对从来没见过粒状火药威力的西夏人来说,这些特殊“礼物”的出场秀对他们的震撼远远超过了中原战场上的金军。

在二十余具投石机不间歇地狂轰滥炸下,移兵此地的西夏军队承受了很大的伤亡,但更大的伤害表现在他们的心理上。面对从未见过的恐怖威力,很多西夏士兵甚至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因响彻数里的爆炸声震破耳膜而失聪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还有一些年轻的西夏兵居然被吓成了傻子。。。。。。

所以,当投石机的数百发“霹雳弹”打完的时候,兴庆城的南门已经完全陷入不设防的状态,而郑南臣果断地抓住了这一时机,指挥全军乘势攻入兴庆。攻城阶段由郑南臣指挥是赵抗事先安排的,但郑南臣顾忌老上司的想法并没有对吴璘提出来,从这一点来看他比当初离开吴家军的时候可要圆滑得多了。可是吴璘并不是一个气量狭小之人,他对吴家军的野战能力极有信心,所以接过指挥权时便是当仁不让,可吴家军的攻城能力在宋军中都算不上强大,当年攻打腊家城功败垂成,固然有赵构催他班师的因素,但若不是攻城时间太长,也早该攻下了。再考虑到赵军的攻城能力绝对是天下第一,吴璘便毫不犹豫地让贤,将攻城阶段的指挥权交给了郑南臣,而郑南臣也不是个虚伪之人,这时自然不会再假惺惺地推辞了。

奇)在冷兵器时代,骑兵野战时堪称陆战之王,但在守城时由于巷道的限制而难以充分发挥实力,步兵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南北朝时的名将陈庆之,对这个道理非常明白,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他的意思是,步兵在平原地形上与骑兵交战,是一件很吃力的事(尤其陈庆之此时的兵力还不到敌人的三十分之一),所以要想以(少量的)步兵击败数量众多的骑兵,就必须乘者骑兵还没有充分展开兵力的时机,发挥步兵攻坚的长处,直接拿下骑兵驻守的营垒,那么骑兵野战的优势便无法发挥,而兵力优势也因为无法展开而不能表现出来。而如果因为对方兵力众多,而畏缩死守,那么等到对方数十万骑兵出现在平原上的时候,大家就只能等着被他们屠杀了。

书)但是,这道理说起来不难理解,但要做到却很困难,面对数量多于自己的敌人,再加上步兵对骑兵的天然恐惧,敢于主动发起进攻的勇士实在太少了,所以古往今来做到这一点的人寥寥无几。然而,郑南臣有这样的决断,他的部下也都是这样的勇士,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策略。而西夏军队数量虽多,但一来他们在“霹雳弹”的轰炸下士气受到了很大影响;二来巷战实在不是骑兵的主场,经过三天的血战,西夏骑兵阵亡五万余人,李仁孝为了保存下党项人的种子,下令全军撤出兴庆,向夙敌西辽求援。他这样做虽然是事出无奈,但西辽如今已是一个大国,其君主应该不会不懂“唇亡齿寒”这一浅显的道理吧?

网)攻下兴庆后,联军兵威大振,西夏境内“受到残酷压迫的各族人民”与一些不得志的人才纷纷来投,联军的兵力迅速膨胀至二十余万。尽管现在兵力雄厚,吴璘与郑南臣也并不是不懂“除恶务尽”的道理,但他们却没有急于派兵追击夏军残部。这主要是郑南臣的意见,一来由于他是赵抗的代表;二来两人关系甚佳;三来郑南臣所言也确实有理,吴璘听后并没有提出异议。郑南臣认为西夏西边有强大的西辽国,与西夏关系一向不睦,如果联军急着追剿夏军残部,反而可能引起西辽皇帝的警惕,到时候两国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联合起来就不好对付了,更何况赵宋两国目前的重心还是收复故土,不会急于向西扩张。所以郑南臣认为,现在联军还是暂时按兵不动比较好,这样西辽与西夏之间便很可能发生火并,这一点与当初郭嘉遗计定辽东的情形颇为相似。就算西辽勉强容下夏军残部,其中也大有施离间计的空间。何况联军现在虽然人数暴增,但质量却下降不少,不进行必要的整顿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其中可能还有不少人心怀不轨,也需要花时间将他们揪出来。

李仁孝万万没想到联军居然放过一口气斩草除根的机会,没有派兵追击,可这样一来西辽国没了后顾之忧,很快便派兵侵入西夏境内。夏军残部虽然仍有接近十万骑兵,然而经过联军血与火的洗礼与千里逃亡的折磨,他们无论是士气还是体力都很成问题;而西辽国的明主耶律大石过世还没多少年,西辽国如今国力正盛,而且他们的军队一直与中亚穆斯林国家征战不休,战争经验非常丰富,就算夏军处在巅峰状态,也未必稳胜他们,何况是落魄不堪的现在?结果,在西辽国五万铁骑突如其来的袭击下,人困马乏的十万夏军只坚持了区区一个时辰就崩溃了。绝望的李仁孝自尽身亡,但仍有忠心的部属护卫着年幼的王子李纯佑向北退入大草原,此时他们的人数已经不足一万。然而,当年耶律大石不也是靠着一万骑兵闯出一片天,建立了强大的西辽国吗?党项人一向团结,谁又能说他们就一定不能东山再起呢?

西辽国一开始出兵还能说是为了惩罚当初西夏人弃姻亲之义于不顾,与金人合伙灭了大辽,可随着他们不断深入夏境,战争性质已经彻底演变为针对南宋(征夏之战是以收复大宋失地为借口发动的)领土的侵略。西夏与西辽关系一向不好,当地民众自然不会将他们当作赶走赵宋侵略军的“解放军”来看待,反倒是戒惧之心居多。再加上西辽虽然汉化已深,但他们与西域诸国征战多年,其间常以屠杀和劫掠作为激励士气的手段,军纪自然不会好到哪儿去。由于失去了正规军的保护,基本上只剩老弱妇孺的西夏民众只能任其鱼肉。

第五百一十一章 特殊俘虏

 在这种情况下,西夏民众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原本是敌对关系的赵宋联军身上,毕竟汉人军队(前提是正规军,而且也只是相对而言,“兵祸”这个词自有来由。。。。。。)的军纪总要比他们好得多。于是,西辽军队无意中竟然帮助赵宋联军稳固了对原西夏土地的统治,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吴璘先派那些新归附的乌合之众前去迎战,结果自然好不到哪儿去,但吴璘却藉此看出了各支军队的优劣与特点,并从中发现了一些人才。与此同时,那些投机分子见西辽势大,忙不迭地再次换了主人,这下军中的不安因素也得以排除。除此以外,这些迎击的军队虽然大多速败,却基本完成了吴璘下达的任务,那便是坚壁清野。其实这方法和当初西夏人用的差不多,但是西辽国军势虽强,却是以游牧渔猎为主的松散国家,人口也相当有限,后勤能力与南宋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结果等他们杀到兴庆城下的时候,早就已经是人困马乏了。。。。。。

其实,如果西辽军队见好就收,不管是吴璘还是郑南臣都不敢率军深入不毛,向他们并不怎么了解的西辽国发起进攻,那就真的是吃了一个哑巴亏,而西辽则完全是净赚不赔。然而,正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能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依然沉得住气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光是以疲惫之师受阻坚城之下这一点,已经够要命了,偏偏他们还犯了另一个更严重的错误,那就是轻敌。自出征以后连战连捷、未尝一败,令西辽军主帅信心爆棚,而对联军的战力却是严重低估。于是,当吴璘再次摆出他那引以为傲的叠阵时,已经被骄傲冲昏了头脑的西辽骑兵果然不怕死地冲了上去。。。。。。

西辽骑兵长久以来一直与穆斯林骑兵对抗,骑兵战经验十分丰富,所以他们才能那样干净利落地击溃西夏残兵。但是,自西辽建国以后,他们的军队却从未与重步兵密集阵型交战过,所以他们才会傻乎乎地往枪阵上撞。战马的速度何其之快,等到他们预感到危险,已经来不及了。西辽人很快便为他们的傲慢自大付出了代价,吴璘甚至舍不得前排士兵伤亡过大,还是采用了低伤亡高消耗的弓弩杀伤路线。宋军叠阵中五千余张神臂弓射出的箭矢,仿佛一阵无坚不摧的龙卷风,将一望无边的西辽骑兵集群撕得粉碎。。。。。。

这些西辽的勇士虽然善战,却从未见过这种比暴雨更加密集的箭矢,而且神臂弓的惊人穿透力也是他们闻所未闻的,普遍不着重甲的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得不夸赞一下西辽将士的悍勇,他们在付出了差不多一半的伤亡后依然没有放弃,但他们却始终无法突破那层无形的墙壁,与其说他这是勇敢,不如说他们是在绝望下进行着无意义地挣扎罢了。。。。。。

当西辽军势崩溃之后,只见吴璘中军令旗一挥,精锐的五千轻骑从两翼杀出,对败逃的辽军大肆掩杀,辽军一路奔逃,尸横遍野。即使当初被辽军打得满地找牙的新附军,此时也显得信心十足,甚至敢于以少追多,这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兵败如山倒”。。。。。。

不出十天时间,联军便抓到了六千多名俘虏,由于郑南臣并不想让战争升级,而他也很清楚西辽的实力不止于此,所以特别吩咐手下要对那些俘虏予以优待。当然,对于太不识相的家伙,郑南臣也不反对施予小小的惩戒。吴璘为了表示对赵抗的尊敬,将俘虏的处置权交给了郑南臣,而他自己则安心于训练当地军队,毕竟在他看来赵宋两国的军队总有一天要撤走的,如果到时候本地新附军还是这副熊样,那么西夏这块地盘是绝对守不住的,而这场辉煌的胜利就将变得毫无意义。

根据部下的汇报,郑南臣了解到除了那些普通士兵,那些西辽俘虏中也有一些大人物,而他们的主帅竟然是一名女人,令大家非常惊讶。不过对出身辽国的郑南臣来说,倒是并不怎么奇怪,因为契丹人中女性地位一向很高,大概只有当年的鲜卑人在这方面可以与其相比吧。尽管如此,郑南臣还是有些好奇,便亲自过去打算瞧瞧那名女将到底是何方神圣。。。。。。

透过囚室的观察孔,郑南臣勉强看清了那名女子的大致轮廓,虽然衣衫多处破损,身上也沾满血污,但她依然算得上是一位美人,只是她那轮廓分明的相貌,却显示出她绝不是甘为男人附庸的弱女子。

“在下是赵军主将郑南臣,请问这位小姐怎么称呼?”,郑南臣走到那名女子面前,用契丹语沉声说道。他这时已经注意到了,这名女子虽然服饰严重破损变形,但依然可以确定她契丹皇族的身份,所以语气上不觉客气了很多。这倒不是郑南臣对当年辽国的皇族子孙多么尊敬,而是因为西辽国建国才区区两代时间,皇族子弟少得可怜,身份一定很高,也即是说眼前的这名契丹公主(后妃一般不可能带兵出征)应该是有缔约权的,就算没有,也应该完全可以影响西辽皇帝的决策,这正是郑南臣所需要的。

“喂,我手都快酸死了,还不快给我解开!用你们汉人的话来说的,我叫耶律普速完,是大辽皇帝的胞妹,你满意了?”,这名公主很不客气地嗔恼道,不过很好笑的是,身为汉人的郑南臣用契丹语问话,而身为契丹人的她却用汉语回答。。。。。。

“大人,这恐怕不好吧?”,狱卒迟疑道,毕竟就连他也看得出眼前女子的身份非同小可,万一因此让她逃了的话,他可不想成为大人物的替罪羊。但是,他又不敢违逆郑南臣的命令,毕竟在赵国虽然冤狱不多,但以郑南臣的身份,想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还是很容易的。而唯一能管到他的赵抗对于这一类的事却有个很搞的原则,那就是不出人命他不追究。。。。。。

“哎呀,真是憋死我了,手脚不能动真是难受!”,耶律普速完泄愤似的活动了一下四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身上脏死了,本公主要沐浴更衣!”

这时狱卒已经被打发走了,郑南臣问起话来便更加自由,但对于耶律普速完的这个要求,他却不敢贸然答应。因为郑南臣已经看出对方有着不错的武功底子,而番邦女子又不像汉家女子那样顾忌清白,万一她冒着走光的危险乘者洗澡时出逃,那就麻烦了。毕竟这次赵军中高手来的不多,除了他以外似乎也找不出其他人了。

第五百一十二章 风骚公主

 谁知耶律普速完却将如蛇般柔软的身子靠了过来,用她那甜得发腻的声音吐气如兰道,“不放心的话,你帮我洗好了。。。。。。”

郑南臣本就不是什么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一时不觉有些口干舌燥,要说耶律普速完的姿色虽然不错,但现在她身上还是脏兮兮的,又能好看到哪儿去呢?但是,即使对于一生中阅女无数的郑南臣,也从未见过有一个女人可以如此骚媚入骨。白莹钰的气质与其有点相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