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嫁 >

第177章

医嫁-第177章

小说: 医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卢珃总会照顾她,像哺育小鸟那样。
    景氏陡然提及官家,凌青菀就想到了纪王府,也想起已经有些日子没有见祯娘了,于是对景氏道:“我明天去趟纪王府,看看祯娘去。”
    她从皇陵那边回来。为了给家里一个交到,凌青菀中途路过一个小镇,买了好些当地的特产,所以她也打算送些给祯娘。
    景氏点点头。
    不成想,凌青菀这么打算着,第二天赵祯就跑到了凌家。
    赵祯是跟她母亲、她大嫂一起过来的。
    凌青菀有点吃惊。
    彼此见礼之后,大表嫂去了陈七娘的院子。和陈七娘说些私密话。因为大表嫂也怀孕了,需要向陈七娘讨些育儿经。
    凌青菀准备留在景氏身边,却被赵祯拉走了。
    “你们今天来。别是有事吧?”凌青菀问赵祯,“难道就是过来坐坐?”
    “就是过来坐坐啊。”赵祯笑嘻嘻道。
    赵祯最近风光得意。她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一个落魄王府,最后会出皇帝。而她也从王府嫡女,一路到郡主。到长公主!
    她甚是骄傲!
    “。。。。。。近来不管走到哪里,总有苍蝇一样的人黏上来,烦都烦死了。而且,家里总是有人拜会。一天也不得安生。”赵祯继续道,“所以,我和我娘说。到舅母这边来吃顿清净的饭。”
    然后,她盘腿坐到了炕上。
    凌青菀就笑了。也坐到了她身边。
    赵祯就跟她说了很多的趣事,都是那些急迫的贵妇人们,挤破头往她家里去的趣事。
    然后,赵祯还说到了含山长公主。
    “官家登基,她们那些长公主,都要重新封赐。可是,孝宗断七之后,诸位长公主里只有汝宁长公主被留下遗嘱,依旧赐封汝宁大长公主,其他的皆无音讯。
    官家朝政繁忙,暂时也考虑不到这些封赐的小事。可是,那些长公主们就急死了。特别是含山长公主,不知往往家里来了多少回,还去了安家很多回。
    不过,我娘说,官家似乎不准备赐封含山长公主了,因为她儿女做的丑事,实在太让皇家丢脸。官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后,太后娘娘居然毫无异议。”赵祯笑着道。
    含山长公主,是太后冯氏的大嫂。
    官家可以不继续封含山长公主,却依旧可以封赐冯驸马,拔高冯驸马的地位。
    可见太后和含山长公主怨恨有多深!
    凌青菀想想,也能理解:太后冯氏年幼,也有一颗热切的心,希望得到皇帝的宠幸,希望得到男人的宠爱。
    可去世的王太后为了长久的荣耀,强行阻止冯氏封妃,让冯氏在宫里做女官,熬了十几年,至今还是处子之身,让她壮志难酬。
    这份恨意,是难以言喻,却又难以消弭的!
    “二姐姐,你们的婚期推到了三月初五?”赵祯提到了含山长公主,不知怎的,突然问到了这话。
    凌青菀不明所以。
    “怎么了,可有不妥?”凌青菀反问赵祯。
    赵祯顿了下。
    “二姐姐,你可要看牢了安二郎!他们安家父子,现在是满朝最有权势的人,为了这泼天的富贵,多少人削尖了脑袋的钻营,手段层出不穷!你们尚未大婚,我总怕有人从中作梗。”赵祯道。
    她好似为了弥补似的,又添了句,“之前含山长公主府的那个元阳郡主,不就是为了安二郎要害你吗?”
    凌青菀就转颐看了下赵祯。她眼眸清浅,看上去没什么情绪,却愣是叫赵祯心头微紧,好似说了不该说话的话,有点胆怯。
    “哦,我知道的。”凌青菀平淡回应。
    凌青菀明白,赵祯说这些话,是别有用意的。
    赵祯说到了冯氏太后,突然就转移话题说起安檐的亲事,只怕是冯太后对安檐有点不同寻常吧?
    冯氏身为太后,今年也不过二十六岁,正是女子如花盛绽的年华。她生得姿容不俗,至少不比凌青菀丑,男人会倾慕她。她进宫十几年,一直未被破身,这是她的本钱之一。
    安檐是权臣之子,自己又掌管天下兵马,虽然目前还不够服众,旁人说起他多有不屑,但是安檐的精明谨慎,旁人是很难再将他从这个位置上拉下来。
    所以,安檐仍是本朝最年轻、最有权势的男人。
    假如冯氏有心和安檐勾结,将自己奉献给安檐。然后安檐保障她在后宫的权势,何乐而不为?
    反正那个后宫,非权臣也进不去,冯太后想和其他人勾结是很难的,除了安檐。
    安檐,又是英武非常的男儿!
    不过,安檐总是要娶妻的。与其让安檐娶个他心爱的女子。分了安檐的心。让太后的地位不够牢固,还不如换个地位尊贵、但是安檐不喜的女人,这样对冯太后更有利。
    赵祯不知从哪里听说了什么。或者是她看出了什么,想要提醒凌青菀,需得谨慎些,可是又没有确定的证据。不敢乱说。
    “同样的戏码,王太后和元阳郡主用了一次。结果损兵折将,难道冯太后也想用一次?”凌青菀心想。
    不过,若冯太后要用的话,应该手段更烈。
    对于王太后而言。想让安檐娶元阳郡主,无非是想拉拢个士族,作为辅佐。是锦上添花;可是对冯太后而言,想让安檐做她的入幕之宾。却是需要一个靠山,来保障自己的地位,是雪中送炭!
    锦上花,无非是点缀,可要可不要,根本不会以死相博;但是雪中炭,却是救命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手,肯定需要拼得头破血流!
    不知冯太后要怎么对付凌青菀?
    凌青菀沉默良久。
    “二姐姐。。。。。。”赵祯又在凌青菀耳边说话,“安家的男人,最是有良心的。你看看安宰相,他贫穷落魄时娶了你姨母,而后他位高权重,家里却连个侍妾也没有,岂不是他的痴心?
    他一介书生,都能挡得住诱惑,何况是一身铁骨的安二郎?我不过时随口一提,你应该放心才是。”
    “我知道的,我很放心安檐。”凌青菀笑了。
    她的笑容,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带着自信与坚毅。她可以不信这天下人,但是她相信安檐!
    正如赵祯所言,安家有姨父表率在前,孩子们多有学样,在感情上是洁身自好,而且忠贞不渝!
    当初纪王府跟安家结亲,也是看中了这点。
    “那太好了!”赵祯道,“过些日子我就要开府了,二姐姐我专门收拾个院子给你,等哪天你和安二郎吵架了,可以去我家住。”
    凌青菀大笑。
    “你到底是想要我好,还是要我不得安生啊?”凌青菀使劲捏赵祯的鼻子。
    姊妹俩笑成一团。
    午膳的时候,凌青菀和赵祯重新去了景氏的院子。
    景氏和纪王妃也是说了一上午的话。景氏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似乎很高兴,纪王妃同样。
    “不知姑姑和我娘说了什么。”凌青菀想着。
    午膳之后,纪王妃带着女儿和儿媳妇离开了,陈七娘也回自己的院子歇午觉,只有凌青菀留在了景氏身边。
    “娘,方才姑姑来说了什么?”凌青菀问道。
    景氏很神秘一笑,摇摇头道:“没说什么。”
    可是,景氏的神态里,分明就是有事。
    景氏不肯告诉凌青菀,应该是事情还蛮重要的。
    凌青菀有点不解。
    而后,纪王妃又往凌家来了两回,和景氏偷偷商量着什么。
    凌青菀猜了几个想法,总有点不太理解。
    转眼间,到了腊月十五。
    已经是年关了。
    腊月十五这天,宫里突然来了懿旨,着凌青菀进宫,给太后娘娘请脉。
    “该来的,总会来!”凌青菀想。
    她依旧背着石庭的行医箱,进宫去了。
    路上,她瞧见这行医箱,又想到了石庭。自从将法器送给凌青菀之后,石庭就杳无音讯,凌青菀前天也去昭池坊找他,看门的小厮依旧说他家少爷没回来。
    天一阁也关门了。
    石庭全然不知去向。
    若不是这个行医箱,凌青菀会觉得他是否真的出现过,这一切可是自己的一场诡异之梦。
    ***L

☆、第230章新帝

第230章新帝
    腊月的天,滴水成冰,一道寒风呼啸而过,差点将车帘掀起来,街上枯黄的叶子,只剩下半边,被带入了车厢里,飘落在车门口。
    凌青菀俯身捡起来。
    枯叶是冰的,上面还覆盖了一层薄霜。
    那薄霜在凌青菀温暖的指尖,缓缓融化。
    用油布包裹着的车厢,温暖舒适,此刻却也沁入半分寒意,让凌青菀一个哆嗦。
    “主人,您又冷了吗?”莲生问。
    自从凌青菀上次发病,安檐就让莲生格外小心,要仔细照料凌青菀。万一凌青菀旧疾复发,要及早告诉安檐。故而这方面,莲生特别仔细,凌青菀稍有不适,她就要询问。
    “不冷。”凌青菀微微笑了笑。
    这一句话,她又想到了石庭。
    若不是石庭,她的病也不会好得那么快而彻底。可是,她到底是怎么好的,她不知道。
    这是凌青菀心头挥之不去的疑团。
    依着石庭的性格,他明知凌青菀会追根究底,自然会留下来解释清楚。假如他没有出事,他是不会贸然离京,一句话也不说明白的。
    这件事,叫凌青菀耿耿于怀。
    她没有当面跟石庭道谢,不知他的安危,心里就放不下。
    马车滚滚而过,碾压着结冰的街道,发出清脆的响动,缓缓往皇城而去。
    每次到了宫门口,凌青菀的心就特别踏实。她从来不怕,她不怕这宫里的任何人,任何事!
    不管高攀不高攀,这里都曾经是她的家。有她姐姐的地方。就是她的家,尽量这后宫勾心斗角,污秽不堪,甚至卢玉和卢珃丧命。
    但是,每每看到这个地方,就会想起曾经和卢珃成长的光阴,心里总是明媚的。
    那些光阴。比任何事都重要。
    凌青菀在宫门口下了马车。
    她跟着传太后懿旨的内侍进宫。将莲生留在宫外。她自己背着行医箱,脚步却很快,穿过长长的甬道。就到了内宫。
    路上也有冰,泛出清冷的光,又添了一层寒意。
    而后,凌青菀又走了一段路。才到了太后的仁寿宫。冯氏封为太后之后,当即搬到了仁寿宫。
    萧索的冬日。仁寿宫的宫殿高耸矗立,威严坚毅。天际青灰色的云,低低压在宫殿的屋顶,让仁寿宫不见了往日的巍峨。反而有点狰狞恐怖。
    凌青菀打了个寒战。
    她觉得冷。
    整了整心绪,凌青菀随着内侍,进了仁寿宫。
    刚刚踏入仁寿宫的正殿。凌青菀就闻到了一股子幽淡的香气。香气很沉,有些像迷迭香。又不太同,比迷迭香的味道沉淳得多。
    她对香料知之甚少,所以一时不明是什么味道。
    凌青菀仔细看了看四周站了宫女,她们脸上没什么表情,更没有中毒的迹象,凌青菀就放心了。
    “凌姑娘,太后娘娘在内殿。”内侍对凌青菀道。他笑着和煦的笑,恭敬异常将凌青菀领到了内殿。
    凌青菀觉得内侍的态度很奇怪。
    而后,她又想到,现如今皇帝年幼,安氏父子一文一武把持朝廷,凌青菀哪怕不是安檐的未婚妻子,也是安家的亲戚,内侍巴结她,是理所当然的。
    这么想着,凌青菀反而安心了些。
    “孝宗与其说把皇位给了族弟,不如说把江山给了安家!”凌青菀突然想到这一点。
    在孝宗短暂的二十几年生命里,最先给他温暖和关切的,不是卢珃,不是汝宁长公主,而是他的恩师安肃。
    孝宗长大了,登基了,他有了爱情,有了牵挂,甚至怕安肃植党营私而防备安肃。但是,他临终前,一定想到自己那一生,身边的一切的感情都是薄凉的,包括他深爱的卢珃。
    唯一对他深情且忠诚的,只有他的恩师安肃了。
    不管是他身为不得宠的皇子,还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视他如一的,只有安肃。
    安肃让孝宗感受到了父爱,那是他一生所缺失的,安肃弥补上了。
    无奈安肃不姓赵。
    孝宗根本不怕安家谋位,或者说,他不在乎。
    孝宗不在乎传承,他更不在乎安氏父子权倾朝野之后是否篡位,反正孝宗自己没有儿子。
    关于孝宗没有儿子这件事,孝宗自己更不在乎,他自己就是靠运气才做了皇帝,所以以后血脉流传到了哪里,有没有人供奉他,他无所谓。
    他若是在乎这些,他就会趁着自己身体还行的时候多宠幸几名妃子,留下龙种,而不是任由那么多佳丽老死宫中;或者他过继侄儿,亦或禅位给和他血脉最近的越王,而不是堂弟赵祎了。
    仔细想了想,孝宗真是个奇怪的人,他和常人不太一样!
    他似乎把一切都看得很轻,包括他的皇位;但是,他又把卢珃看得特别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