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嫁 >

第119章

医嫁-第119章

小说: 医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也有点离经叛道。
    倘或是读过诗书、学过孝道的女人,应该劝丈夫和婆婆,不要为了她闹得这么僵,甚至主动说放弃经商。
    但是,陈七娘没有。
    她坚持自己的底线,她就是要经商,这是她的本事。假如凌家不容她,她宁愿被休弃。她是不想苟延残喘,看人脸色过一辈子。
    她的沉默,就是她的坚持。
    直到婆婆没有半句二话,应了下来,陈七娘既惊讶又感动。
    她心里是非常震惊的,婆婆和丈夫对她的维护,不比她的家人差。
    她想,她找到了适合她的土壤,她这颗从祁州移过来的小树,可以放心在这里成长了。以后也许会有风雨,但是有了今天丈夫和婆婆的态度,往后的一切都值得。
    陈七娘那颗有点坚硬冷漠的心,变得柔软而忠贞,她有了个新的家了。
    凌青菀在一旁瞧着,心里分外佩服陈七娘。
    她最近的想法也有很大的变化:世道如此,女人不为自己打算,还有谁为她打算?
    该争的时候,就该寸步不让。
    处处体谅丈夫和婆婆,他们还以为你没用好欺负呢。
    饶是那婆婆和丈夫是自己的至亲。凌青菀还是肯定陈七娘的态度。假如是她,她也会这么做。
    当然,她现在没有资格这么做,因为她只是一缕游魂了。
    正是因为这样,凌青菀更加羡慕陈七娘。
    “起来,好孩子!”景氏对陈七娘道,“去跟老太太说一声。把账目对清楚。我们就搬了。”
    陈七娘点点头。
    很快,消息就传了出去。
    邻居和亲戚们只当晋国公府要分家了,所以没说什么。像晋国公府。长房和二房、三房并未一母同胞,而是孩子们都这么大了,分家是人之常情。
    大家都没有意外的。
    小景氏和纪王妃都听说了祖父请封二叔为世子的事。她们俩都知晓景氏为了世子之位,苦熬多年。受尽了老太太和二房的气。
    如今,景氏占尽了优势。怎么会突然请封了二爷?
    所以,纪王妃最先赶到了凌家。
    她带着赵祯一起来的。
    “大嫂,您这里是怎么了,为何会请封老二为世子?”纪王妃问景氏。
    景氏就把祖父逼陈七娘道歉、放弃商铺等等。告诉了纪王妃。
    纪王妃微愣:“就这样?”她难以置信,不知道景氏到底何意,为什么为了儿媳妇。和家里闹得这么大。
    纪王妃不能理解,也是理所当然。她不在京里。不知道景氏这些年的忍耐。这件事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景氏的耐性被磨光了。
    每个人的耐性都有限的。
    “看看四周,今年今年不挨饿的人家有哪些?”景氏道,“咱们家不是有了七娘,也要挨饿!七娘为了大家的生计,操劳不已,得不到一句感激,反而要逐她出门。
    若是妥协了,以后七娘怎么在凌家过日子?我也是有女儿的,我不回护她,将来我女儿也要遭报应的。”
    纪王妃就被感动了。
    “大嫂,您真是个好人,七娘嫁到你们家,是她的福气。”纪王妃道。
    “不,你不知道,是我的福气!”景氏感叹道,“这些都是借口,是我受够了这样的日子!倘或没有七娘的话,老太爷赶我们走,我们没有钱财家业,也不敢答应,只得留下来,继续受难。
    因为有了七娘,我们才有底气、有钱财,说走就走。说到底,还是花了媳妇的陪嫁。是遇到了七娘,我才解脱了。”
    景氏又把七娘已经置办好了宅子的事,告诉了纪王妃。
    纪王妃见景氏一脸期盼,丝毫没有丧气,自己的担心也多余了,就带着赵祯回家。
    不成想,赵祯不肯走,非要留下来陪凌青菀和蕊娘玩。
    “我想在这里睡。”赵祯对纪王妃道,“我从来没有在舅母家里过夜。”
    “不像话,舅母这里忙得不可开交。”纪王妃道,“你别添乱。”
    “没有添乱。”景氏笑道,“我这几天心情极好,似千斤担子卸下了。你若是愿意,也留下来,我们俩烫酒闲聊。”
    纪王妃还在京里的时候,也时常回娘家,跟景氏彻夜秉烛夜谈。
    只是,后来她去了沧州,一别十几年,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景氏也越来越忙,很少能得闲。
    纪王妃心里微动。
    “那。。。。。。”纪王妃犹豫了下。
    “娘,别回去了。”赵祯使劲撺掇她母亲。
    纪王妃一狠心,就道:“也好。”
    景氏大喜。
    等陈七娘忙好回来之后,她听到了婆婆院子,欢声笑语。那些笑声中,她婆婆的语调最欢快了。
    陈七娘第一次听到她婆婆笑得这么开怀了,她轻轻舒了口气。
    她的心里,满是温暖,一颗心全部舒展开来。她想,她运气很好,她遇到了最好的男人,最好的婆婆。
    ***
    大家端午节快乐。给节日也准时更新的孩子一张鼓励下吧,么么!!L

☆、第155章交接

第155章交接
    当晚,纪王妃和赵祯,果然住在了凌家。
    “官家突然想给大郎指了门亲事,是建平侯府的二姑娘,今天问王爷和建平侯来着。”纪王妃突然对景氏道。
    纪王妃原本不打算说的,因为还没有正式赐婚,可能有变故。但是住了下来,话题聊到了这个上头,她也就告诉了景氏。
    凌青菀和赵祯也在屋子里。
    听到这话,凌青菀愣了下。
    因为前不久她还听安檐说,周又麟即将和建平侯的三姑娘结亲。
    “怎么又是建平侯府?”凌青菀心想,“这跟朝政有什么关系吗?”
    她不太记得建平侯是谁。
    上次安檐说,因为牵涉到周又麟,她没有心思多问。如今,她倒越发好奇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景氏也很吃惊。
    纪王妃的长子赵礽,今年十八岁,尚未成亲。最近十几年,不太流行早婚,十*岁才是成亲最恰当的年纪。
    所以,纪王妃的长子还没有定下。
    纪王他们去年进京,之前就听到了消息,也是打算进京之后再考虑儿女亲事。
    只是,进京之后,他们家的遭遇比较显眼,纪王觉得以稳妥为主,儿子的亲事都要往后拖一拖,等官家谋划的事定下来,再谈儿子婚事。
    “怎么这样轻易?”景氏又问,“从前压根没听说这件事,怎么突然就给指婚?”
    “我也不知道,是今天早朝后,官家特意留了王爷和建平侯。指了这门婚姻。当时,建平侯也吓了一跳,显然他也不知道。”纪王妃道,
    “虽然是指婚,也有王爷和建平侯答应,官家才好在朝堂上公然去说。他们俩都当场答应了,估计明天早朝。就满朝皆知了。”
    官家赐婚。这是极大的荣耀,敢不答应吗?
    再说,纪王是官家的亲信。官家提拔他,这个时候他怎好给官家添堵?
    必须要答应的。
    建平侯也是高门望族,配得上纪王的儿子。
    “娘,姑母。我听说汝宁长公主府,也要和建平侯结亲。长公主相中了建平侯的三姑娘。而官家给大表兄指婚,是建平侯的二姑娘。这会不会有点缘故?”凌青菀突然插嘴道。
    纪王妃和景氏都看着她。
    她们大概是很意外凌青菀会知道这些事。
    因为汝宁长公主和建平侯府结亲之事,八字尚未合好,不知道是否合适。所以还没有说出来。
    纪王妃也不知道。
    要不然凌青菀说,纪王妃还蒙在鼓励。陡然有了这件事,官家为什么赐婚。就变得明朗很多。
    纪王妃沉吟良久,没有再说什么。
    第二天一大清早。纪王妃就带着赵祯,急匆匆回了王府。
    她们刚走,三叔和三婶就来了。
    “大嫂,您同意分家了?”三叔问景氏。
    虽然是被赶走的,到底还是要说“分家”。
    这样,大家都体面些。
    “我同意了。”景氏笑道,很高兴的样子。
    看来,是真的了。
    这几天,老太太和二房高兴极了。他们得到了爵位,还将长房赶走,简直大获全胜。
    长房是被赶走,而不是分家,所以家产一分也别想带走。老太太和二房喜不自禁,没想到斗了这么多年,老太爷一句话,就让景氏惨败了。
    二房和老太太都志得意满,想看景氏灰头土脸的样子。
    三房也以为事情还有回转,景氏肯定不甘心,所以静观其变。直到今天陈七娘的陪嫁先搬走了,三房才反应过来,这是真的。
    景氏同意了。
    不过,景氏倒也是春光满面。
    三叔和三婶就有点搞不懂他们到底是怎么了。
    “大嫂,你们要走了,蕊娘怎么办?”三叔又问,“您也要带走蕊娘吗?”
    景氏愣了下。
    这几天闹得不可开交,心绪起伏,让景氏忽视了蕊娘的问题。
    蕊娘到底是养在三婶名下的。住在一起的时候,蕊娘天天在榭园,就惹得二婶过来试探。
    如今,长房要搬走了,蕊娘也要跟着去吗?
    蕊娘不去的话,景氏怎么安心?
    去了的话,旁人又是如何的言论?
    三爷莫名其妙认回来一个女儿,却总是养在景氏的跟前。住在一起,牵强可以说得通,景氏他们搬走之后,蕊娘还跟着去,就说不通了。
    景氏的高兴,顿时消失殆尽。
    “娘,我有个法子。”凌青菀道。
    景氏和三叔三婶,都看向了凌青菀。
    “并不怎么高明,兴许能应付一时。”凌青菀笑道。
    ***
    请封世子已经三天了,二爷得意极了,简直飘飘然,他活了三十几年,从来没有这么志得意满过!
    他是世子了,将来就是晋国公!
    从此,他的身份地位再也不同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高贵的功勋贵胄,不用担心他父亲去世后他沦为旁枝。
    “我今天要出去请客,拿一百两银子给我!”二爷去账房,对先生说道。
    “二爷,公帐上的钱您可以用。不过,分家在即,从前总是大奶奶管账,您得留个借据,免得大奶奶走的时候说闲话。”账房对二爷道。
    账房的态度,毕恭毕敬的,和从前大不相同,对二爷敬重有加,令二爷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长房十天之内必须搬走,景氏的账本都要交上来。到时候,二爷也需要对账,看看景氏是否贪污。
    假如他自己账目不明,自然不好说景氏什么。所以,他不能在这个关头,给景氏把柄。
    整个家业都是他的。他还在乎这一百两银子吗?
    故而,他听了账房的话,道:“行,借据在哪里?”
    账房先生把借据写好,给了二爷。
    二爷盖了印,转身走了。
    他拿着一百两银子,请了几个狐朋狗友。胡吃海塞。痛痛快快玩了一整天,将银子花得一文不剩,半下午才回家了。
    回到家里。发现二奶奶正在找绣楼的人,准备做些新衣裳。
    她请来了京里比较昂贵的金缕阁。
    金缕阁的衣料,全是苏杭进贡的同批,价格昂贵。料子华丽,而做工更费银子。
    景氏从来不准家里奢侈。所以二奶奶对金缕阁的衣裳艳羡不已,可望而不可求。
    现在,景氏要被赶走了,二奶奶当家。她头一件事就是要潇洒潇洒。购买一些奢侈的衣物。
    穿了金缕阁的衣裳回娘家,看她嫂子们还敢不敢轻视她?
    “二爷,您瞧瞧这料子。”二奶奶把衣料给二爷看。“这个料子给您做两件风氅,您意下如何?”
    玄色金丝暗纹团花的绸缎。低调又奢华,是二爷最喜欢的。
    “甚好甚好。”二爷喷出酒气,对二奶奶道,“早就想做这么一身风氅了。。。。。。”
    他对二奶奶大为赞赏。
    二奶奶就非常得意。
    她看了好些布料,给自己、二爷、儿子女儿各做了四套冬衣。
    一共十六套。
    “太太,一共二百四十两银子,先付五成的定银,一百二十两。金缕阁的规矩,您中途改变了主意,定银是不退的。”管事的妈妈笑呵呵对二奶奶道。
    二奶奶愣了下。
    她知道金缕阁贵,但是没想到这么贵。这一套衣裳的价格,够平常做三十套的。
    二奶奶有点肉疼。
    二百四十两,足够生活大半年的吧?
    可是,既然把金缕阁的人叫到了家里,给她选料子,量衣裳,折腾了一个下午,这时候说不要,岂不是自打脸?
    二奶奶刚要当家做主,正是要彰显的时候,这种打脸的事,她岂能容忍?
    反正一套衣裳可以穿几年,甚至十几年,买了就买了吧!
    她一咬牙,想到自己还有些私房钱,足有二百两。她没什么陪嫁,所以这些年收益比较薄弱,攥了几十年,才有这点私房钱。
    她将来嫁女儿、娶媳妇,都靠公中的。
    如今,她即将要当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