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杨康的幸福生活 >

第140章

杨康的幸福生活-第140章

小说: 杨康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金国或许只有皇太后明白荣王为什么要在朝堂上说那个“等”字,荣王在等待,她何尝不是再等待,她不知道那个人为什么离开,不知道这背后有什么谋划,她也没有去问荣王,她柔弱的姓子让她只知道默默的等待。

两年之前那个夏日的夜晚,金国皇太后并不是无故出现在开封城的大街上。

荣王完颜洪熙接连数日没有上朝,据说一直在府中喝酒,她派宫人询问也得不到答复,一向待在深宫中安分守己的皇太后只好亲自来到荣王府探问情由,之所以趁着深夜时分,轻车简从是怕被人认出,招惹非议。

当她刚要下马车的时候,看到一个身影从荣王府里失魂落魄的走出来,暗夜中她没有在意,而是走入了荣王府,皇太后看到荣王一身酒气的坐在石凳上,身前有一柄断剑和半截长袍,周围是打斗的痕迹,她回想一下,刚刚和她交错而过的似乎是在漠北死去的先帝。

“想法子留住他,金国不能没有他。”荣王低沉地说道。

就这样,她出了王府,跟上了那个人,心头一阵混乱,若是这位皇帝陛下还活着,那她的孩子该怎么办?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他和三王爷为什么会打起来?他为什么要离开?三王爷为什么一定要留住他?

无数个为什么困扰着皇太后,直到回到皇宫之中,她才发觉身旁的这位寻常宫女竟然身怀武功,而且和这位酒醉的皇帝陛下很熟悉,她想明白了一些事,知道这背后一定有着一个大阴谋,而她的儿子只是被推上前台的傀儡。

金国皇太后看着酒醉不醒的皇帝陛下,往事在眼前闪过,这个人曾经威逼过她,也曾带着她逃离中都皇城,本以为他死在了漠北,却没想到又活了过来,继续威胁着她儿子的性命,在她眼中,这位陛下阴沉的让人害怕,不过荣王说的对,金国不能没有他。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留下他还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呢?

于是她去熬了一碗汤药,这种汤药在金国后宫中不是什么秘密,是在男女寻欢时助兴用的,当年李师儿就曾给完颜璟服用过,只是想让完颜璟清醒过来,皇太后把汤药喂给醉醺醺的皇帝陛下,然后一切便水到渠成了。

作为一个柔弱女子,这是她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了。

不过那个人还是离开了,却留下了一份礼物,皇太后看着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女童,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为了大金国,为了自己的孩子,那件事她并不后悔,她一直在等待着,等着那个人能回来看上一眼。

宫殿的门悄然打开,一个身影走了进来。

第二日,金国的朝会之上,荣王完颜洪熙宣布他将带兵去往京兆府,驻守长安城,抵挡蒙古大军的入侵,自今日起,皇太后垂帘听政,一切朝务由皇太后决断,如此便断了向蒙古求和的议案。

朝中大臣议论纷纷,众所周知,皇太后姓子柔弱,在这种外敌入侵的危急时刻,优柔寡断可是会坏了大事的,这实在是亡国之举,他们请求荣王殿下收回成命,改由丞相或者某位成年的亲王监国。

荣王完颜洪熙只是诡异的一笑,置之不理,这个烂摊子他早就不想管了,还是去前方打仗来的痛快,至于这些大臣,若是想闹事就尽管闹吧,总会有人收拾他们的。

那个被三王爷寄予厚望的男人正趴在地上手忙脚乱的和一个两岁大的小女童玩闹,此刻这个男人既没有皇帝的威严,也没有绝世高手的风范,只是一个围着小孩子打转的父亲罢了,在旁边,金国皇太后温柔的轻笑着。

第三章 朝前帘后

荣王完颜洪熙离开开封皇城的时候带走了金国皇帝完颜绪,用的理由是皇帝要御驾亲征,鼓舞前方将士的士气,抗击蒙古的入侵,众位大臣心中或有疑虑,但却不敢提出来,于是金国皇城只剩下了皇太后主持大局。

这是要弃守皇城么?

大臣们如此猜想着,荣王并没有打算弃守皇城,只是放弃了皇城的指挥权,带走皇帝完颜绪是为了以防万一,这场三国之间的战争主战场在开封城,若是一切顺利还好,可一旦皇城被攻破,至少金国皇帝不会成为俘虏,即便真的一切顺利,三王爷同样担心在打败蒙古大军之后宋国的反应,这才是他带走完颜绪的真正原因。

杨康对此只能报以苦笑,他和荣王互相信任,同时又互相防备,他亲身来到开封城表达了合作的诚意,荣王把开封城交给他也是信任的体现,可他们又担心着彼此会改变主意,这毕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金国的朝堂之上,一块厚厚的帘子挡住了众位大臣的视线,帘子后有一张椅子,椅子上坐着两个人,这是金国皇太后第一次垂帘听政,心中难免紧张,她抓住了身旁之人的手,想要获得一点支撑。

在宫人宣布朝会开始后,出现了一阵寂静。

朝臣们不知道该如何和这位皇太后交流,若是抛出了太过为难的问题显得咄咄逼人,若是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那朝会还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在这种危急的时刻,沉默不是解决的办法,朝会还要继续下去,丞相胥鼎站出来奏本。

让大臣们意外的是皇太后回复的干脆干练,声音虽然柔弱,但说出的言语却很犀利,往往能够直指问题的核心,这给大臣们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皇太后说话的调子和说出的内容很不协调,随着朝会的进行,皇太后的声音越来越软,还有些散乱。

杨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原本是他在容妃耳边低语,然后容妃再照本宣科的说出来,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妃渐渐靠在了他的身上,音调开始改变,女子的耳朵很是敏感,这样长时间的在耳边低语总会引起身体的反应,他只好把容妃抱在怀中,用内功帮助容妃静气凝神。

金国皇太后清醒之后,羞赧不已,大臣们久久等不到皇太后的答复,以为皇太后不太清楚便暂时放下,讨论下一个议题,此时皇太后恢复了正常,当然也不是完全恢复正常,她正在那男人的怀里,声音愈发的软绵无力了。

金国皇太后第一次垂帘就这样结束了,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出乎朝臣们的意料,皇太后应对得体,对朝廷政务很是熟悉,不过朝臣们也有些担心,这不会是后宫干政的先兆吧?好在皇太后出身低微,不会出现外戚党羽,否则那便是金国之祸了。

大臣们退朝之后,皇太后彻底瘫软在了皇帝陛下的怀里,这种场景对皇帝陛下来说并不陌生,在宋国他有时候也会抱着谢道清在帘子后面听那些大臣议论,谢皇后反应比较慢,较有主见,不会像容妃这样担心惶恐。

同样的帘幕,不同的国家,怀里反应各异的人儿,这给皇帝陛下一种新奇的感受,他扶着金国皇太后回到了后宫之中。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战争终于爆发了。

窝阔台带着十五万蒙古大军从辽东进发,一路杀向了河北,在河北遭遇了激烈的抵抗,荣王完颜洪熙把原本布置在长江沿岸的大军调离一部分到了北方,这让蒙古大汗遇到了一些挫折,与此相反,宋国大军进展顺利,由孟宗政率领的大军从襄阳出发和由贾涉率领的大军从两淮进军,战争虽然同样惨烈,但行军速度极快。

皇帝陛下需要宋国大军比蒙古大军早几天来到开封城下,这样宋国大军便可以有时间休整和进行布局,当蒙古大军仓促而来的时候能够给予致命的一击,宋国和蒙古虽说是同盟,但谁先攻破开封城便能享受抢掠金国皇城和国库的权利,而且那些将领谁不想独占灭掉一个国家的功劳。

一个是蓄谋已久,一个是筋疲力尽……

杨康以一座金国皇城为诱饵要把蒙古大军留在开封城下,他原本还想等拖雷的大军前来,但荣王不想用整个大金国作为赌注,即便开封皇城破了,金国还有长安城可以坚守,若是放弃长安城,那金国便没有立足之地了。

何况若是让拖雷和窝阔台两军会合,不仅在军队的艹作调度上难度极大,而且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消灭蒙古大军,还有可能被蒙古大军翻盘,不如集合两国之力消灭其中一支蒙古大军,如此胜算较大,还能确保宋国和金国之间的势力平衡。

在荣王的建议下,皇帝陛下只好收敛了把蒙古大军一网打尽的野心,反正只要消灭了蒙古一半的大军,至少能够赢得几年的时间,然后再缓缓图之。

在三国战争爆发一个月后,杨康借皇太后之口下达了金军全面撤退,集中兵力保卫开封皇城的命令,这是为了保存实力,一个月的激战已经足够让蒙古人相信宋国和金国是真正在厮杀,而不是作假,继续厮杀已然没有意义。

然而这个命令却遭到了金国朝臣的反对,不战而溃,把敌军引到皇城,这是极为保守和危险的做法,一旦蒙古和宋国的大军兵临城下,想要逃走都来不及,为了他们自身的安危和金国着想,朝臣们以为应该寸土必争,血战到底。

面对大臣的指责,皇太后略显忧虑,但皇帝陛下却是要坚持到底,他决不允许有人破坏他的计划,不过他没打算再次对朝臣大开杀戒,在这种时候大肆杀戮会造成开封皇城内的局势动荡,他让宫人宣布退朝,并宣丞相大人到书房议事。

金国丞相胥鼎跟着宫人来到皇宫内的书房,他很奇怪皇太后为何要在书房召见他,这是皇帝才有的规制,皇太后一般是在偏殿内召见大臣,他来到书房前,宫人离开,他听到有人宣他进入,便推开了那扇门。

第二日,朝会之上,丞相大人完全赞同皇太后的提议,并大力驳斥其他朝臣的言论,这让那些朝臣面面相觑,丞相大人这是犯病了么?胥鼎冷眼看着那些朝臣,心中驽定,当他推开门看到书房中那个人的时候便知道大金国这一次是保住了,你们不怕死的就继续闹吧。

第四章 兵临城下

杨康并不担心他假死的事情暴露出去,蒙古人想必已经知道金国皇帝完颜康还活着,不过也没必要大肆宣传,让丞相一个人知道就够了,他不可能长久的留在金国,就让完颜康这个人物成为一个历史的谜团好了。

蒙古人的确早已知道了这个消息,还派人四处追查完颜康的下落,可惜他们重点关注的是金国的开封城,而不是宋国的临安府,他们也不知道那位和蒙古结盟的宋国皇帝便是他们要找的罪魁祸首,但蒙古大汗窝阔台相信作为金国的皇帝在金国即将灭亡的时候一定会出现的,他相信那位刺杀了他父汗的人此刻正在开封城内,这次他不仅要灭掉金国,还要让那位假死的金国皇帝真的死掉。

任何敢于挑衅蒙古的人必将落到死亡的下场。

蒙古大军虽然遭遇了金军的顽强抵抗,但在蒙古铁蹄的践踏之下金军仍旧一路溃败,蒙古大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个河北之地恍若人间地狱一般,每一次草原民族的入侵都会给中原带来毁灭姓的后果。

战报从前线一封封的传来,堆积在金国皇宫的书房内,每一封都是如此沉重,中都陪都失守,河间府失守,中山府失守,大名府失守……河北之地尽入敌手,蒙古大军长驱直入,朝着开封府而来。

皇帝陛下翻看着战报,心中早已麻木,他清楚每一封战报的背后是无数士兵和百姓的尸骨,但这就是战争,乱世人命贱如草,为了最后的胜利这些牺牲是必须的,若是不想牺牲,那不如干脆投降算了。

他要从战报中计算出蒙古大军剩余的兵力,还要从战斗的激烈程度上推演出蒙古大军的战斗力,这样才能做出相应的部署,之所以让金军顽强抵抗,沿途骚扰,正是为了消耗蒙古大军的战力,让攻到开封城的蒙古大军成为一支疲惫之师。

宋国两路大军合计四十万已然来到开封城下,娄师道正在其中。

明教光明左使前些日子一直在协助贾涉招抚金国境内的义军,甚有成效,金国国内的义军以山东益都的杨安儿,潍坊的李全,沂蒙山的刘二祖和河北的周元儿为主,总人数在二三十万左右,不过这些人不是正规军,大多是商人和农民出身,首领一般是当地的武林大豪,起义只是为了反抗剥削,并没有太强的政治目的,大多抱着占山为王的念头,没想过推翻朝廷自己当皇帝,所以招抚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宋国发给他们粮饷,让他们能够吃饱,他们愿意接受招抚。

在娄师道和贾涉的谋划下,招揽了李全和杨妙真等一批义军,同时也剿灭了一些义军中的残渣败类,这次贾涉带过来的便是这批金国的义军,此时已经更名为宋国的忠义军,下一步这批将近十万人的忠义军会被调遣到四川去守边。

皇帝陛下翻阅完战报,起身离开书房,外边夜色正浓,他纵身来到宫殿的屋檐之上,这里是金国的皇宫,是整座开封城最高的地方,杨康看着城内星星点点的灯火,城外密布的军营,经过两个月的筹谋和艹作,这关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