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临时工 >

第34章

抗战之临时工-第34章

小说: 抗战之临时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六十二章 活死人墓'

  “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金庸老人家的小说《神雕侠侣》中有一座著名的古墓,全真教祖师爷王重阳出道前就在此修行,很是神秘莫测。在《神雕》中,王重阳的练功地点活死人墓是重阳宫中最神秘的地方,也是小龙女与徒弟过儿的主要生活场所。这座活死人墓虽号称坟墓,其实是一座极为宽敞宏大的地下仓库。当年王重阳起事抗金之前,动用了数千人力,历时数年才建成,在其中更是暗藏器甲粮草,外形筑成坟墓模样,以瞒过金人的耳目,又恐怕金兵来攻,墓中布下了无数巧妙机关。义兵失败后,华夏第一武林高手“中神通”便在此隐居。
  它巧妙地利用自然山洞与人工修凿相结合,从墓门进入有一个可封闭墓道的石头机关。墓内结合设计了起居室、主卧室、储藏室、练功房、墓中之墓、下层有六个空间。主卧室的石床上设有机关,能使墙壁180度旋转,进入下一个空间;下层空间内有两大巨型石案,四壁刻有《九阴真经》,一端还与水道相连,有小船可划出秘密出口,驶入暗河,真可谓“玄机一破天外天”。
  当回到中条山的冯全和已经怀孕好几个月的两个老婆处理完私人事件后,不过瘾的他在外面抽着烟,心情比较惆怅。闲着无聊问了问小美最近自己又弄死16000小日本自己有什么收获时,小美的话使他先郁闷接着狂喜,“卧槽!这么多钢筋,水泥,弄个活死人墓多科学啊。”
  找了个隐蔽地方,冯全从背包里面弄出10000万吨水泥,20000吨钢筋。反正小伙伴们一般也不问武器什么的来源,问也是说军事机密。卧槽!军事机密谁还闲着没事胡乱打听,不怕被怀疑是汉奸吗?
  打定主意后冯全就打定决心,高薪聘请工人修建防御工事,现在手里钱这么多,不差钱,还能帮助一直受灾的老百姓,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日本间谍,欢迎来偷窥,我这些百人队什么都不干,专门对付你们还不行啊。冯全可不懂这些,请大师来主持吧。
  茅以升,字唐臣,是江苏镇江人。是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什么是大牛这就是,绝不是什么是“叫兽,砖家”。正好他国外留学回国后先是在大学整了十年,出来又干了一年江苏省水利局局长,现在闲着,快来帮忙吧。
  钱塘江大桥位于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就是由他亲自主持设计的,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抗日战争时期没少从上面运了物资。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总投资540万银元。到今年已经年满“76岁”的钱塘江大桥实现了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22235天,真是“桥坚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没少挨炸,但炸都炸不塌啊。
  冯全亲自登门拜访,大牛就是大牛,老是是想施展胸中所学,建造一所很牛逼的建筑。一听这么大的工程,两眼放光没问工钱,一口答应。冯全当然不会亏待他,100万银元是少不了的,不要都不行。茅以升此时才36岁,桃李满天下,他登高一呼,一听他有事,学生纷至沓来。
  有了大牛及其一帮徒子徒孙来主持射计,招收农民工吧,工钱就按他们最喜欢的方式,一天一开,管吃管住,饭还很好。男的一天2角,女的做做饭,干点小工一天给一角五,不想要钱的,要粮食也行。粮食有的是,又从美国,缅甸买了这么多,发霉了怎么办啊?肉就更不缺了,鱼肉很少,但猪肉,羊肉,鸡肉吃腻你们
  为了赶时间,充分发挥人海优势,冯全把搞后勤的派出去很多,到附近各个村庄张贴招工启事,远的都跑出去几十公里。有钱就是好啊,很快,一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老百姓就到了。甚至很多小孩,老头也跃跃欲试,还有不少老太太。来了也不好往外赶啊,多浪费感情。没说的,凡是来的都收下,小孩和老头烧大锅,老太太缝缝补补什么的,活这么重,工人肯定很渴,衣服烂得也快。
  冯全刚拿着大喇叭,声嘶力竭的宣布后,顿时跪倒一大片,哭声也是不断,现在哪里有这么好的地方啊,干活能管饱!还有这么高的工钱!一天一发,从不拖欠!不要钱还可以带回家几乎是白送不要钱的粮食!
  “什么怎么说俺是菩萨呀,我是男的!”
  很快,冯全也被感染了,几滴鳄鱼泪也掉了下来。冯全从小就不能看见别人哭,虽然他对自己经历的事是天塌不惊,反正前世的他要多到没有多倒霉,混得特别差,很多人都瞧不起。
  但冯全的哭也有一部分是为了自己,“老子前世就干过这样的临时工啊,好几天找不到管吃的工作,真的饿过肚子耶,馒头咸菜都不舍得吃鸟。”
  算了,男子有泪不轻弹,“嘭!”哭的眼睛发红的冯全朝天开枪了,众人很茫然,这个大当家的怎么了?接着就是狂喜,“妈的,活还没干就是先埋锅造饭,吃完饭搭帐篷,这个大当家的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捏?”
  十来万人按男女老幼按古代中国罗马等国家分成10个万人队,下辖千人队,百人队,十人队,领导就让后勤的那些人还有民工里面有王八之气的人担任。
  。。。。。。
  人多力量就是大啊,三个多月“活死人墓”就顺利完成。大师就是大师,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工事建的太好了,飞机经过不注意都看不见。
  几十个入口,整个防线由纵深20公里的保障地带和纵深7公里的主要防御地带组成。整个工事群由地面和地下部分很适环形防御。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3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 ,卫生间等。
  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两米5高,在里面来回跑都行。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先空着,等这些人走了再安装吧。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1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小日本最厉害的重炮旅团才配备有九八式320口径的臼炮,并且还没多少。
  永备的大型工事周围还有很多小型的地堡,防线内甚至还有防坦克障碍物,如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全部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密密麻麻的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武器就主要用老毛子的pm1938重型迫击炮吧,反正50米…——6000米都能打,防空就用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全整双联,四联装的,反正子弹不缺,低空飞行的战斗…轰炸机、运输机和小鬼子的薄皮大馅的坦克等几乎能秒杀,小鬼子步兵更不用提了。可惜没有高射炮,高射机枪什么的,冯全相信这些高级武器早晚会来的。
  冯全完全相信绝对没有人能攻克这里,如果陆地上存在一种比巡洋舰还强大的火力,比战列舰还坚固的防御设施,那就是这里了。


'正文 第六十三章 中条山保安团'

  整出这么大动静,冯全相信老蒋早晚会知道,肿么办?向组织靠拢吧!先给老蒋打了个招呼,顺便表了忠心,叫蒋介石很痛快的答应了。然后冯全打算去拜访山西的土地爷,阎锡山可以说是这里的真神,奉行“中庸哲学”的他,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直到全国解放后,山西才回到人民的怀抱。
  由于两个老婆都已经怀孕,冯全带着粮台朱文以及几个卫兵来到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这里就是阎锡山耗时14年,花费140万两银建造而成的闫府。金钱开道,守卫乐呵呵的带着冯全的名帖跑着汇报去了。
  阎锡山因为早年树敌太多,很怕遭人暗算,所以诸事皆很小心,例如厨师从不换人,喝的水也从家里带出来,不随便喝外头的水。为了喝水方便,数十年军旅生涯,他身边都有位副官专门替他背水瓶,特别谨慎。他的处世哲学奉行“中道”,即儒家“中庸之道”,奉行“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后来他概括为“保境安民”,要求“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抗战时期号称能在国民党,**,岛国这三个鸡蛋上跳舞。
  在他当政期间,山西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也有所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因此山西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中原大战后和蒋介石和好后,蒋介石于1932年2月20日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
  阎锡山东山再起后,为了缓和他与蒋的矛盾并消除蒋对他的疑虑,提出“自强救国”、“造产救国”等口号,并成立了经济建设委员会,制订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组建山西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全力以赴地进行经济建设,并把三分之一以上的军队用于筑路,以表示不再穷兵黩武;对蒋介石的重大决策,表面上则完全拥护,蒋介石对他也比较信任。
  阎锡山打仗不算太强,但管理经济倒很在行,完全继承了晋商的优良传统。他充分利用争取到的和平环境,依靠自力更生,在几年之内创建了包括采矿、冶金、采煤、发电、机械、化工、兵器、水泥、皮革、毛纺、造纸、卷烟、火柴等轻重工业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修筑了长达 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资产据说有上亿银元,比中央都有钱。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国内名列前茅,无人能出其左右。
  此刻阎锡山正与元配夫人徐竹青,偏房徐兰森,“五姑娘”阎慧卿书房闲聊,看到卫兵送来一个名帖,接过后看了看笑笑,递给五姑娘。 其实阎慧卿,经常参与军政大事,幕后操纵山西政局,阎锡山对她也是言听计从。
  “五姑娘,说说吧,这冯子公找我老汉有什么事情啊?”阎锡山喝了一口山西老陈醋,砸砸几下,望着五姑娘开口道,希望能参谋一下。
  “咱山西方言豆腐跌下肉价钱,有心拜年,过了二月二也不迟。冯全在老蒋,何应钦,陈诚,戴笠眼里已经成了红人,香饽饽。这冯全早就来到山西,听说在中条山弄了个什么工事,也招了很多人,这次来估计没什么恶意。”五姑娘猜测了一会,谨慎的说。
  “好吧,那我就见见他,你们先出去。”阎锡山对几个女人挥了挥手示意她们先暂时躲避,带着卫兵亲自出门迎接。
  “呵呵,不知贵客远来,小兄弟不要怪罪老汉我啊!”阎锡山远远地拱了拱手,笑呵呵的先开了口。
  “闫长官太抬举在下了,子公少不更事,前一段时间我在上海,一直没挤出时间前来拜码头,还请闫长官不要怪罪。”冯全谦虚的回应着,他很希望能和闫合作,这位可是大资产阶级捏。
  “请来寒舍一聚,一会我安排厨师弄几个菜。”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子公叨扰闫长官了。”
  。。。。。。
  小伙伴们被管家接进别的房间,冯全和闫二人进入书房,冯全也没废话,直接说明了来意,想弄个保安团,一则保境安民,二则希望能合作做生意,并顺手递上20条大黄鱼。
  阎锡山也没拒绝,考虑了一会就答应了。老蒋都没说什么,他也不好拒绝吗。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几乎成了忘年之交,时常哈哈大笑。到了中午吃了龙门鲤鱼,过油肉,三丝鱼翅 ,锤鸡饼 黄芪柏子羊肉 ,栗子烧大葱,鹌鹑茄子等山西名菜又喝了山西名酒汾酒杏花村后,冯全更是连呼过瘾。其实绝大部分山东人都是明朝时期从山西移民过去的,两地口味相差不多。
  。。。。。。
  冯全也没耽搁太久,很快又回到中条山基地。
  防御工事的建造已经接近尾声,能看出来工人也是流连忘返。这里条件多好啊,活不太重,一天才干八小时,顿顿能吃饱吃好,大当家的还每人发了两套换洗衣服,有病的不但免费看,还照发工钱。。。三个月过后,每个人的脸色在也看不出面黄肌瘦了,全是红光满面捏。
  起初冯全一看这些人衣衫褴褛也是很头疼,派人花费重金从各地买来大量布匹,当然不买小鬼子的洋布,全是民族品牌。10来万人中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