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唐朝当皇帝 >

第94章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94章

小说: 回到唐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陈其看出了李恪的不适,上前将他扶下马背。李恪将头悄悄的躲过骑在马上的士兵们视线。但他想吐却没有吐出来。

  第一次杀人,他不但没有感到恐惧还为这样的血腥场面而感到兴奋。然后,毕竟的第一次杀人,在看到战场上残缺不全的尸体时,他也忍不住的想吐。

  半响,李恪这才重新上马,“战况如何?”

  “突厥人全部战死,无一人生还,我们这边也只剩下一百零八人。”陈其语气显得有些沉闷,“而且,刘五和刘七也身死。”

  李恪“噢”了一声,强忍着对战场上血腥气味的不适朝着剩下的一百多士兵骑马走了过去。士兵在看到李恪的时候显得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色,目光中充满了对他的崇敬。

  因为,李恪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士兵们看到了一个威武不屈的李恪,看了一个大唐真正战神一般存在的皇子。

  突然,就听见有人喊道,“誓死追随殿下,杀突厥,扬国威。”说话的人是斥候张超。他长年在代州一代驻防,跟突厥人打过好几仗。每次都看过了很多主将对突厥的胆怯和懦弱,今天看到李恪的英勇和强悍的实力,心中生出了要誓死追随他的念想,在李恪目光看向他的时候,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喊出了这样的震撼的声音。

  “誓死追随殿下,杀突厥,扬国威。”李恪同样征服了幸存下来了一百零七人,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给冰冷而充满血腥味的战场增添了一丝活气。

  “我们胜利了,大唐必胜。”李恪喊道。

  “大唐必胜”众人喊道,声音久久的回荡在这片空旷的草地上,就像是一句誓言让落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陈其,打扫战场,然后在对面安营扎寨”李恪果断的说道,“我们今晚再此露宿,明天启程。”

  “诺”陈其喊道。

  晚间,陈其和张超来到李恪的帐篷回禀战后缴获的战利品和晚上岗哨的安排。

  陈其说道,“殿下,我们在战后缴获战马七百余匹,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士兵是伤势处理好了吗?”李恪不理陈其的请示,问他身边的张超。

  “回殿下,都是轻伤,擦了点药,止血了都没事了。”张超为李恪第一时间关心士兵的伤情而感动,“亲卫营是没有受伤的唐军,只有战士的勇士。”

  李恪听后并没有询问他这句话的意思,从今天的战场上他就看出来了,千牛卫和亲卫一旦上了战场,他们是不会带着重伤活下来的,很多的士兵在自己重伤的时候都选择了和敌人同归于尽。

  “每人在发两匹战马,凑个三匹之数,我们休息一晚上,明天要日夜兼程的赶路,不能在耽搁了。”李恪沉默了片刻,注视着两人严肃的道,“其余的杀了吧,杀了解决这几天路上所需的食物吧。”

  陈其听到李恪命令杀马,愣了片刻,但还是躬身答道,“诺”

  然后,张超被李恪任命为负责营地安全的校尉,他给李恪汇报了一下关于营地岗哨的安排。李恪听后很满意,觉得这个年轻人经验丰富,加以时日必定也是一员不错的将才。他夸奖了张超几句之后。两人将正事说完,这才退出了李恪的帐篷。

  PS:老三求红票支持《回唐》!

  第四卷第一百三十五章弯弓射大雕

  第二天早晨,李恪用过早饭就率领着剩下的一百多人朝宿州城的放心奔去。因为,入云州必须要经过定襄城,就是突厥人的大利城。他不敢保证施罗德是否买通了定襄的突厥守将拦杀自己,所以选择了从宿州入长安的路线。

  一百人多和三百多的马匹在东方升起的骄阳中奔驰显得颇为壮观。一路无语,李恪始终沉默着,即是在休息的时候偶尔跟陈其交谈几句,都是陈其主动汇报行程和斥候查探到的情报。陈其不太清楚李恪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但他知道八百多人的身死草原,以李恪性格肯定会将责任抗在了自己身上。但是,他是一个军人,不会安慰别人,特别是李恪这样身世显赫,博才多学的皇子。所以,我只能将自己的这份心情寄托在了对周围的警戒和对草原动态的巡视上。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入李恪耳朵,随着马蹄声的传入就见一个声音喊道,“殿下,在我后一里之外发现了大批的突厥骑兵。”

  “什么?”陈其一惊。

  说话的是斥候张超,他看了一眼平静如水的李恪,“殿下,在我身后的一公里处发现了大批的突厥骑兵,末将估计人数在一千左右。”

  张超的话说完,李恪脸上明显的一副如释重负,他似乎很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所以在确定了张超的话之后,他淡淡的说道,“张超继续查探,陈其,命令大家上马,我们去丰州。”

  “诺”两人同时喊道,然后张超快步走到自己战马旁边,翻身上马,带着几个消失在了李恪的视线中。李恪和陈其同时上马,率领着剩下的人朝丰州的方向而去。

  丰州在胜州和宿州以西的位置,李恪这样选择行程的目的就像引诱突厥到丰州的方向,然后急剧南下到朔方,入灵州。他想用自己一人三马的优势将突厥人引到丰州然后在甩掉他们。

  他身后的一百多人已经发誓要誓死追随他,所以,只要他去哪里,他们就毫不犹豫的会跟上他。所以,李恪一行人急忙往丰州方向而去。

  李恪领着他手下的一百零八人骑马跑了一天,终于在太阳落山的时候选择了一块有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

  第二天,他们继续向丰州的方向前进,然后在傍晚时分,终于到了离丰州城大概三百多里的地主,然后选择了一块有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

  翌日早晨,李恪突然命令队伍向南改变路线,直接率领手下的人朝朔方灵州方向而来。

  但是,午时时分大家都在休息的时候,突然张超又快马疾驰而来,给李恪汇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突厥人一千的人数突然减少了五百,其余五百人不知道去向。

  “你确定追踪我们的只有五百人?”李恪再次问道。

  “回殿下,比昨天的人数少了一半。”张超果断的回答。

  “难道他们知道我真正行程的目的?”李恪自语道,“分一半的兵力在我们的前方拦截我们?”突然,他的眼中露出了一抹寒光,“这次来的突厥人当中肯定有一个厉害的角色,他尽然识破了我的计策。并且,这两天我们三匹马来回轮换,速度比他们不知道要快多少倍,怎么还没有把他们摔掉,让紧追不放呢?”李恪一心想着回唐,此时才发现这连天出现的问题。

  陈其和张超两人注视里李恪,在等待李恪下一步的命了。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对李恪所做的就是服从,绝对的服从。

  “命令大家赶路,改变方向,继续向西行,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甩掉他们,傍晚的时候休息,晚上赶路”李恪果断的下达了命令,“我就看看突厥人晚上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探测到我们的行程。”他后面的这句话好像给自己说的,语气显得有点自言自语。

  傍晚时候,李恪一行人在寻找到了有水源的地方,吃过随身携带的马肉,休息了片刻,等到天黑之后,李恪果断的下达了命令。他改变了行程方向,再次朝南的灵州方向而去。摸黑赶路,李恪还是第一次行军,刚开始有点不熟悉。但渐渐的就找回了夜晚骑马的技巧和感觉。一百零八人在李恪的带领下走了一夜,在第二天早晨东方升起一抹阳光的时候才停止赶路。

  就着冷水,吃着马肉,李恪心里叹道,“估计这次不会再被突厥人追上了吧?自己昨晚突然改变的方向,他们肯定不明白自己会突然向南行。”

  但是,李恪过度的乐观让他在午时就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当张超将身后五里外有突厥追兵的情报禀报给李恪的时候,李恪第一次表现出了吃惊的表情。突厥人有这么厉害吗?突厥斥候真的能这么准确的把握住自己的昨晚突然改变的行程吗?他不相信,但事实让他不能不信。

  李恪的信心第一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这是第一次他被人逼的就像丧家之犬一样四处乱跑。这也是第一次让他失去了主动权,就像笼子里的猛虎,没有了往昔的威风和霸气。

  突然间,他觉得自己以往的如鱼得水只是因为他了解历史,自己有先知先觉的能力。所以,每次走的都会比别人快一步。但是,今天的打击让他明白了自己最大的优点其实就是自己最大的缺点。习惯了掌握历史,未卜先知能力的他,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然后,对李恪的打击才刚刚开始,就在他沉默不语的时候,分别又有两个斥候回来禀报,说去往灵州的方向,据他们五里之外又发现了五百人的突厥骑兵。同时,另一个斥候也回禀他,在他们朝西的方向出现大概三百奇装异服的骑兵。

  听到两人回禀,陈其和张超同时吃惊不小。西方和南方同时出现敌人,再加上他们身后追的五百人,三个方向一共出现了将尽一千三百人的敌人。试想他们就一百多人怎么能够抵得住呢?

  突然,就见陈其单膝着地,“末将恳请殿下先走,让末将为带领人马为殿下殿后。”

  李恪第一次发现自己原来也很弱小,一千三百多人就可以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他将目光移到跪在自己面前的爱将陈其身边,轻轻的将他扶起,“你以为本王能走的了吗?”他淡淡的说道,“我们三面环敌,你们一百零八人又能抵挡住多少时辰呢?”

  “殿下,末将一定会保护你杀出重围,一定会安全的将你送到长安。”陈其见李恪不想独自一人离开,知道强求李恪的没有用的。

  “是啊,我们一定会回去的。”李恪叹道,“因为我相信你们就是天空中的雄鹰。”说句话的时候,他想到了那晚跟阿史那云的对话,关于鹰的对话。

  突然,李恪呼道,“原来如此。”然后,就见他抬头朝天空看去,此时他们头顶正好有一只雄鹰在盘旋。

  “果然如此”李恪狠狠的道,“难怪突厥人能如此清楚的掌握我们的行踪,原来他们有这样的斥候的啊。”李恪说完,陈其和张超同时抬头看向天空中的雄鹰,他们也明白了李恪话中的含义。

  “拿我的弓来。”李恪喊道,当他知道自己为什么受制于人原因之后,李恪突然又焕发出了他的自信。李恪的话引起了众人的注视,他们看到天空中盘旋的鹰,在看看李恪弯弓搭箭的姿势,就知道李恪想干吗。

  李恪弯弓搭箭,瞄准了天空中盘旋的雄鹰,而一百零八双眼睛也盯着他的羽箭上,紧张的注视着他。弯弓射雕,在大唐只是一个传说,而今天他们的汉王殿下要弯弓射鹰。他们知道李恪能做到,他们期待李恪能做到。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李恪已经如神一般的存在。在他们心里,李恪就是他们的神,他无所不能。

  PS:老三求票,希望大家能用红票支持老三!谢谢你们!

  第四卷第一百三十六章遭伏

  狄知逊和李恪分别就马不停蹄的朝云州城而来,在经过定襄的时候,突厥守将并没有阻拦,毕竟狄知逊的大唐的使节,他们没有接到拦截或者阻拦大唐使节的命令。如此,行程又缩短了不少。所以,三天后狄知逊就进了云州城。在云州稍微消息了片刻之后,狄知逊只用了一个白天的时间就赶到了代州。

  在代州都督张公谨的都督府,他将自己等人遇到突厥的追杀,李恪主动断后的事情跟代州都督张公谨简短的叙述了一下。

  张公谨听后大怒,他愤怒的拍着桌子,来回的不停的走动,显得很焦急,丝毫没有作为一个武将该有的镇定,“突厥人如此嚣张,待本都督立即出兵,杀到阴山救回殿下。”

  “张都督,此事还是不能操之过急,我还是相信殿下能够化险为夷顺利的回长安的。”狄知逊立即起身拦住了张公谨,他安慰张公谨的同时也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你不用杀到阴山,只需要深入大漠在半道迎接下殿下就可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字斟句酌,让他不由得看出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在心里权衡思量,自己跟自己的斗争过。

  “狄副使,你刚才还说突厥的王子施罗德想要殿下的性命,此刻又说殿下能够化险为夷顺利回国,你到底是什么用意?”张公谨听出了狄知逊话中的前后不搭的语病,突然质问狄知逊。

  “张都督难道不知道大唐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安稳发展的环境吗?”狄知逊叹道,“此次出使突厥,我见过他们的骑兵,说实话大唐没有四五年的时间的准备,是没有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