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唐朝当皇帝 >

第449章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449章

小说: 回到唐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我们是否要提前做一番准备?”苏定方问道。

  “父皇病危,这是鹰卫传来的消息。”李恪冷静的分析道,“但是,父皇再外统兵打仗,他的病情会直接影响到大唐当前的局势。父皇会想到这一点,他身边的房玄龄和岑文本等都会想到这一点。难道他们会任由消息传播出去,给朝局造成混乱吗?”

  “所以,殿下的意思是这份密保不可信?”狄知逊问道。

  “不是不可信,是我们还不能仅仅因为这份密保就想从中判断出什么,也不能因此而做出什么不妥的举动,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越要小心谨慎才行。”李恪冷静的说道,“但是,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以免到时措手不及。”继而,李恪又开口说道,“这样吧,再过几天就是除夕。定方,你就以西北行辕的名义将西北各驻地的将领召集到青唐城,到时候我们再商量一下具体该怎么准备吧!”

  “诺”苏定方领命。

  …………………………………………………………………………

  同样的消息也传到了长孙无忌的耳中。

  他在听说道皇上在辽东染了风寒,现在身体很虚弱的时候,他自己也吓了一跳。随即,他又稳定了自己的情绪,细细的一番思量,他的眼中闪过一抹阴霾之光。

  难道这不是一个好机会吗?

  长孙无忌的心狂跳不已,甚至在倾轧了权利场数十年后的今天,他依旧难以掩饰自己的脸上的激动情绪。

  “备车——老夫要进宫面见太子!”长孙无忌开口说道。

  半响,就见一辆豪华的大车缓缓的试想朱雀门。

  李承乾早已入睡,听说长孙无忌面见他,他很不情愿的起身来到前殿。

  “舅舅,你这是?到底出了什么大事?”李承乾故作惊慌的问道。

  “承乾,皇上染了风寒,在辽东病倒了!”长孙无忌开口说道。

  “父皇——”李承乾愣住了,半响这才说道,“父皇——父皇他怎么会生病呢?他——他要回长安了吗?”

  “估计很快就会班师回朝!”长孙无忌肯定的说道。

  “噢——”李承乾答应了一声,脸色变色煞白。

  长孙无忌没有说话,他静静的注视着李承乾。

  “舅舅,那承乾该怎么办呢?”李承乾开口问道。

  “承乾,皇上这一病,朝堂恐会生变啊!”长孙无忌忧心的说道。

  “那该怎么办?”李承乾此时已经是六神无主,茫然的注视着长孙无忌。

  “为今之计,就是调集大军戍卫长安城以防不测!”长孙无忌冷冷的说道。

  “可是——”李承乾犹豫道,“谁有这个能力呢?舅舅不是想防备——李恪——”

  “既然舅舅已经知道了皇上生病的事情,那李恪岂能不知?”长孙无忌说道,“现在李恪虽然身在西北,可他在太原府部署了将近十万的精兵,除了三万精骑去了辽东,还剩下七万大军,这七万大军可都是精骑,日夜兼程的话,他们只需要四天的时间就能到达长安城下。所以,我们不能不防。”

  见李承乾陷入了沉思之中,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至于,统兵之人,我认为侯君集很不错。”

  “他——”李承乾惊讶道,“他合适吗?”

  “你现在是代替皇上监国理政,只要你下一道旨意,我再去找他,侯君集肯定不会拒绝,他会看清眼前的形式,会把握住这次的机会。”长孙无忌冷冷的说道。

  “恩,承乾这就草拟调兵!”李承乾说道,“但是,舅舅,我们想调哪里的军队呢?”

  “调集洛阳三万精兵到长安城以西的地方驻防,防止李恪的西北大军;调集齐州两万精兵到蒲州驻防,防止太原府大军南下;只要守住这两处通往长安城的门口,在加上城内的五万精兵,长安城自保绝对不成问题。”长孙无忌说道。

  李承乾写完调令,盖上了自己的太子大印,将调令交给了长孙无忌。

  “舅舅,那东王李泰呢?还有北王府的家眷该怎么处理?”他继续问道。

  “派人监视他们,在皇上没有回长安之前,我们暂时还不能有所行动!”长孙无忌沉声说道。

  “承乾知道了!”李承乾极力稳定自己的心神说道。

  随即,长孙无忌又跟李承乾聊了很多,直到午夜时分,他才匆匆出了皇宫,直奔兵书尚书侯君集的府邸。

  第五卷第六百八十八章将相谋

  '章节目录'第六百八十八章将相谋——

  夜已很深,除了打更的声音之外,长安城安静的就像地狱的第十九层。

  长孙无忌的车架缓缓的长安城的街道上穿行,向兵部尚书侯君集的府邸而来。车内长孙无忌眉头紧皱,一脸的严肃。

  其实,这次他去见侯君集,自己也没有把握是否能够说得动侯君集出面解决眼前的危局。毕竟,太宗皇帝不在长安城,太子虽然在监国,但这次调动大军人数达到了五万之多,还是从两个不同的地方调兵,自己这是在走一招险棋,走的好全盘皆活,走的不好,满盘皆输。

  长孙无忌开始回忆跟侯君集的第一次密谈,那还是十年前的事了。当初北王李恪出使突厥,就会他去见的侯君集,让他答应将女儿嫁给太子李承乾。而当时侯君集开除的条件不小,他要入主兵部。所以,长孙无忌这次才会再次想到他,长孙无忌知道侯君集的功利心很重,对权力和地位的**很强烈。这样的人只要给予丰厚的条件,他就不会不动心。然而,让长孙无忌纠结的问题还在于侯君集的女儿候若依。当年将候若依嫁给太子李承乾,这是他走的最妙的一招,这样就可以将侯君集收为己用,还能在军中扩充太子的势力。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候若依会生病,耽搁了跟李承乾的婚事。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他跟侯君集的关系变得冷淡,两人之间再也没有过交集。

  这次,长孙无忌去侯君集的府上,他认为是否能够说服侯君集,问题出在候若依的身上。候若依的事情是横在他跟侯君集之间的一条沟壑。

  “老爷,到了尚书府!”车外的仆人喊道。

  “我们走后门,别让人发现,你去敲门吧!”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

  半响,侯府后门打开,长孙无忌的车架驶进了侯府。

  侯君集身在军旅的时候就养成了晚睡的习惯。现在,即便是入朝做了兵部尚书,不再外面统兵,他的这个习惯也没有改。而最近长安城的诡异气氛是他觉得有点不安,是以晚睡他依旧坐在书房沉思。

  当仆人走进书房告诉他,中书令长孙无忌拜访时,他先是一愣,随即吩咐仆人让他将长孙无忌带到自己的书房。

  “侯尚书,长孙无忌打扰你了!”长孙无忌走进书房就客气的说道。

  “中书令能够光临寒舍,这是君集的荣幸啊!”侯君集也客气的说道。

  两人落座,仆人奉上茶水,识趣了走出书房关上了门。

  “中书令来老夫府上不是为了叙旧的吧?”侯君集开口说道,“请喝茶——”

  长孙无忌浅浅的饮了一口茶水,这才说道,“深夜造访,确实有些冒昧,但事关紧急军务,老夫也不能不跟侯尚书商议!”

  “到底是什么大事?”侯君集问道。

  “皇上病了!”长孙无忌说道。

  “噢——什么?”侯君集大惊道,“皇上病了?病情严重吗?中书令是怎么得到消息的?”

  平常时候李世民病危,身为兵部尚书的侯君集的朝廷重臣,他自然会在第一时间便知晓。但显然这次他还没有收到类似的消息,但见长孙无忌的表情很严肃,他也不再怀疑长孙无忌说说谎骗他。

  “老夫自然有渠道——”长孙无忌停顿一下说道,“其实,皇上已经发出了密诏,但因辽东距离长安太原,是以信使还没有赶到,皇上病危的消息还需等过几天。”

  “那中书令找老夫是为了什么?”侯君集冷冷的问道。

  谈到严肃的话题,涉及到政务方面,他便露出了平时一贯的作风。

  “皇上病危,太子监国,主少国疑,又外有强兵,我们身为老臣,岂能眼看朝局混乱,事态扩大到难以收拾的地步?”长孙无忌反问道。

  “就请中!”侯君集不悦的道。

  “太子的意思是,让你负责长安城及其附近关口要塞的防御。”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

  侯君集极力的稳定自己的情绪,但他脸色的神情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想法。

  “我的建议是调集洛阳的三万精兵驻防到长安以西的崤关,防止西北大军;调集齐州的两万精兵驻防蒲州,防止并州大军。”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至于长安城,有两卫和东宫六率五万人马足也。”

  “哈哈哈哈——”侯君集大笑不已。

  半响,他才说道,“中书令调集这两地的大军,其中恐怕另有深意吧?”

  “深意?”长孙无忌一愣,淡淡一笑,“侯尚书你说呢?”

  “洛阳三万精兵之中有不少是老夫的部下,齐州兵之中有不少人是李绩的同乡啊!”侯君集淡淡的说道,“难道太子敢违逆皇上的意思启用李绩?”

  “这不是违逆,只是征调而已。”长孙无忌笑道,“李绩现在还军中,只要兵部一纸文书,就可以征调他为国效力,他的能力我们都不容置疑。”

  “哈哈——”侯君集再次笑道,“这可是太子的意思?”

  “老夫的意思。”长孙无忌道。

  “太子尽然不知道?”侯君集惊讶道。

  “老夫说的话,太子能有反驳的余地吗?”长孙无忌笑道。他敢于这么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就是想让侯君集知道自己的诚意,同时想将自己的把柄留给侯君集,让侯君集放心同自己合作而已。

  “中书令直言不讳啊!”侯君集笑道。

  “侯尚书难道不喜欢吗?”长孙无忌道。

  “哈哈——”侯君集笑道,“李绩现在还不知道你的用意吧!”

  “我这也是想征询你的意见,你要是觉得不用李绩,那老夫也不强求!”长孙无忌叹道,“只是,蒲州要是没有李绩镇守,就一万蒲州府兵和两万齐州精兵,他们能防得住太原府的七万铁骑吗?”

  “听中书令的部署,好像针对的是北王李恪啊——”侯君集再次问道。

  “当下能威胁到长安城,能影响到朝局的还有谁呢?”长孙无忌忧心的说道。

  侯君集没有说话,他沉默了!

  半响,他又道,“我们这么做的话,恐怕皇上那边?”

  “皇上病危,难道他也不清楚北王的威胁吗?我们这样做只是未雨绸缪而已,等到皇上到了长安城,他肯定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长孙无忌说道。

  “……”侯君集没有说话。

  “这次北征辽东不利,南衙大都督薛万彻责任重大,不能不予以追究,到时候南衙大都督……”长孙无忌没有继续说道,但他清楚侯君集会明白他的意思。

  “确实——”侯君集说道。

  “这是太子的诏书!”长孙无忌将东西递给侯君集。

  “咦——”侯君集也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气,“让我全权统领长安城和附近关口的大军?”

  “太子对你一向都很信任!”长孙无忌说道。

  “太子——他——”侯君集不知该如何说道。

  “侯尚书,我们可不要辜负了太子期望啊!”长孙无忌再次劝道。

  “好——等我明天面见太子,我自会向他答复!”侯君集干脆的说道。

  “好——那老夫就先告辞!”长孙无忌告辞离开。

  侯君集将他送到门外,径直回到书房,又看了一遍太子手诏,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五卷第六百八十九章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当晚,长孙无忌没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连夜进宫面见太子李承乾。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要想让侯君集出力,现在就要看李承乾的表现了。只要李承乾拿出足够的诚意,能够说动侯君集,那事情就好办了。在长孙无忌的心里,他的计划并没有被动防守这么简单。既然,自己一方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他必须就要做出一点成绩。

  第二天,侯君集面见太子李承乾,让侯君集疑惑不解的是,他面见李承乾的地方不是在两仪殿,而是在太子的东宫。

  在东宫见到李承乾时,他身边除了长孙无忌之外,还有长孙顺德和东宫六率的将帅们。

  “参见太子殿下——”侯君集向李承乾施礼道。

  “侯尚免礼!”李承乾前扶起侯君集说道,“今日将尚召集到东宫而不是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