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唐朝当皇帝 >

第442章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442章

小说: 回到唐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幽州城,当年也只是当做对突厥作战的基地,更何况更为偏远的营州一线呢?还有,从关中腹地运送粮食到辽东,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西北大军只要以北府精兵为主,以突厥大军和部分吐谷浑大军为辅,像这三支大军适于长途奔袭之战,他们所需军粮又有别于其他大军的粮食,只需要大袋的水,干牛肉和干粮就行,携带方便,运送也减少了人力物力。”许敬宗补充道。

  “所以,末将也很奇怪,皇这次北征高丽,为什么不调动战斗力极其强悍的并州黑骑军和重骑营,而却要动用训练不足缺乏实战的南衙新军呢?”杜君绰不解的问道。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本王才不敢进宫全歼父皇!”李恪说出了自己的忧心之处,“本王觉得这次父皇出征高丽,肯定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这么简单!”

  “殿下,微臣倒是记得一件事情觉得很蹊跷!”马周思量了一番,这才说道,“皇决定北征是魏征了《十思疏》之后的第二天。”

  “这里面有什么文章吗?”李恪疑惑道。

  “殿下,皇为什么决定北征高丽?大家心里都清楚,这肯定不止是皇一个人的主意。”马周分析道,“可是,皇什么时候不下旨北征高丽,反而在魏征之后呢?”

  “你是说——”李恪倒吸了一口凉气,“有人利用了魏征?”

  “不但利用了魏征,还利用了这次洛阳大雨,洛水冲了洛阳宫!”马周肯定是回答。

  李恪沉默了,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能利用别人的行为而为自己谋划,还能在大唐朝廷玩的很好的人只有长孙无忌一个人。

  “这只老枭——”李恪狠狠的骂道。

  “那我们该怎么办?”李恪问道。

  “将观其变,以静制动!”马周不暇思索的说道,“延族说,最近长安城太平静,似乎暗流涌动,我想可能就是眼前的这个问题。”

  “恩——”李恪也是同意的点头。

  第五卷第六百七十六章本王该怎么办

  时间有过了几天,到了八月中旬的时候,对高丽作战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就等李世民一声令下,大军就可以开赴辽东。!。而在这个时候,李恪有幸参加了一次朝会,在朝会他再次感受到了长孙无忌这只老枭的**裸的阴谋。

  因为,这次李世民御驾亲征,他身边伴随的大臣有南衙大将军薛万彻、千牛卫大将军李仙重、千牛卫将军蒙昭、幽州大都督程知节等,房玄龄和岑文本负责粮草的督运工作,而其他随行的人有褚遂良、杜淹等,就是少了长孙无忌和太子党一系的人,更加让李恪吃惊的是作为兵部尚的侯君集竟然也留守长安。至于魏征留守长安,李恪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作为兵部尚的侯君集留守长安,作为中令的长孙无忌留守长安,这里面的问题值得深究。

  早朝结束,李恪就回到了府中。静坐在房中思量了很久,他还是没有想出为什么这次李世民御驾亲征会让侯君集留守长安呢?长孙无忌的留守,可以说成是辅佐太子李承乾管理朝政,可兵部尚侯君集呢?

  “殿下哥哥,该吃点东西了你!”

  就在思量眉头紧皱,脑子里凌乱的时候,武媚娘不知何时走进了房低声的说道。

  自次在扬州游玩,李恪前脚离开了扬州,武媚娘和阿史那云等后脚就回到了长安。

  “媚娘,本王没胃口,你们去吃!”李恪轻叹道。

  “殿下哥哥有心事?”武媚娘关切的问道。

  “恩——”李恪答应一声便不在言语。

  “殿下哥哥可是为了父皇亲征之事苦恼?”武媚娘继续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李恪突然抬头,凌厉的目光盯在了武媚娘的脸。

  “殿下哥哥——”武媚娘看到李恪冰冷的目光,怯生生的说道,“你不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才回到长安的吗?现在局势不明朗,你发愁也是很正常的。媚娘什么都没打听,只是看到殿下愁眉苦脸的样子,做的猜测而已。”

  “媚娘,那你倒是说说,你对这件事情判断呢?”李恪语气缓和的说道,对于武媚娘的政治嗅觉,他一点都不怀疑,就然她能根据只言片语就能猜出自己的心事,李恪也想听听她的见解,顺便看看武媚娘的政治嗅觉究竟到底了一个什么样的恐怖程度。

  “媚娘知道的不多,说的不对之处还望殿下哥哥不要生气呢!”武媚娘道。

  “你坐下说!”李恪淡淡一笑道。

  “恩——”武媚娘落座,这才开口说道,“殿下哥哥,皇在下旨北征高丽之前,大唐只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洛阳下大雨,洛河之水淹没了洛阳宫。我们先不说这里面的蹊跷之处,单就说洛阳宫,那是父皇在东都洛阳的行宫,可比长安城的太极殿,可因为一场大雨就被洛水淹没,这本身就预告了不吉之兆,父皇作为大唐的皇帝,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想法吗?”

  “你继续——”李恪点头道。

  “而在这种情况下父皇会怎么做呢?肯定要询问洛水淹没洛阳宫的吉凶之兆,这就给了别人有机可趁的机会。”

  李恪没有说话,继续听武媚娘的分析。

  妩媚娘见李恪听的认真,便继续说道,“还有,洛水淹没洛阳宫和占卜之术,这只是一个引子,魏征的才是父皇决定东征的最后一剂猛药。”

  “恩?”李恪惊讶道,“为什么会这么说?”

  “因为,魏征的告诉父皇,大唐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做,可现在的大唐已经一步一步走向了繁荣,需要的只是时间,父皇想要勤勉,想要名留青史,他还能做什么?唯一的缺点就是功勋。”武媚娘说道这里,目视李恪,似乎还有隐情不敢细说。

  “你继续!”李恪淡淡的道。

  “还有,父皇作为大唐的皇,可现在殿下哥哥你的功勋已经超越了父皇伟业,你说父皇心里会怎么想?”武媚娘见李恪想要开口说话,便抢着说道,“是的,父皇不会妒忌你的功劳,他相信,信任你,可那都是在平常情况下,但要出现像这次洛水淹没了洛阳宫的事情呢?在加占卜师的妖言惑众和别有用心的大臣旁敲侧击,说这是皇权旁落的迹象和征兆呢?你认为父皇还会无动于衷吗?”

  李恪没有说话,他的额头流下了冷汗,他很清楚武媚娘说的话对他而言分量有多重,这也是武媚娘作为他的妻子才敢说,要放在别人身,估计谁都没有这样的胆量敢猜忌李世民的用意。

  武媚娘见李恪沉默,她也闭口不语,静静等到李恪。

  半响,李恪回过神来向武媚娘问道,“华姑,那你觉得本王该怎么办?”

  这一声“华姑”李恪很久没有这样称呼了,这时喊出,倒是体现出了他对武媚娘的信任。

  “殿下哥哥,父皇北征高丽,这不是什么问题,以高丽现在的国力和战斗力,大唐绝对不可能战败,可问题的关键是,这次留守长安城的人有问题。”武媚娘很认真的说道。

  “父皇难道看不出来吗?”李恪反问道。

  “就是因为父皇看得出来才这么安排的?”武媚娘掷地有声的回答道。

  “为什么?”李恪吃惊的问道。

  “因为有你!”武媚娘的不暇思索的说道。

  她的答案使李恪打了个冷战。

  “因为有我?”李恪反问道。

  “对,殿下哥哥,你难道看不清楚父皇收留在长安城的诸位大臣都是太子一党的人吗?”武媚娘反问道,“在长安,除了太子党谁还能牵制你呢?”

  “——”李恪没有说话。

  “而且,让父皇北征高丽,让你留守长安,这才是长孙无忌真正的目的。只要父皇北征高丽,京畿兵马空虚,而他又统领着东宫六率,长孙顺德又是左金吾卫大将军。这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要再想出点什么对策,利用皇的猜忌加害于你,你认为自己还有反击的机会吗?到时候父皇北征高丽,很难长安,肯定将你的事情交给魏征和长孙无忌两人处理,可魏征是个直肠子,他之前就被长孙无忌当枪使,难不保这次又被长孙无忌利用。”武媚娘冷静的分析道。

  李恪没有说话,他沉默了,他没有想到问题会这么复杂,简直是一环扣一环,长孙无忌还真阴毒,不出招则已,一出招必要见血。

  “那要是本王闭门不出,让他们难以栽赃嫁祸呢?”沉默了半响,李恪又问道。

  “难道以长孙无忌才智,他就只想出了这么一条策略吗?”武媚娘反问道。

  “你是谁——”李恪没有说话,但他已经很清楚了武媚娘话中的含义。

  房中的气氛很凝重,虽然只有自己和武媚娘两个人,但压抑的气氛依旧让李恪难以适应。他突然间觉得,这几年的军旅生涯使得对政治方面有所懈怠,敏锐力也不够高,连这样关系到自己性命的重大问题都没有分析清楚。

  果然,征战沙场的将才是政治的白痴,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啊,难怪历朝历代的名将都难以善终,就是因为征战觉悟不高,对政治的把握不清楚。

  “那你的意思是本王该怎么办?”李恪问道。

  武媚娘见李恪认真的样子,淡淡一笑,“殿下哥哥,咱们去西北玩!”

  “恩——”李恪一惊,随即恍然大悟,大笑道,“好,咱就去西北,明天本王进宫就跟父皇请旨!”

  “恩——媚娘好想去西北玩啊!”武媚娘撒娇似的说道。

  李恪很爱怜将武媚娘拦在了怀里,他清楚的知道武媚娘已经告诉了到底要怎么做,只是作为自己的妻子,她说的很委婉,没有向一个谋士一样提出自己的建议,而是以一个妻子的身份说出的。

  第五卷第六百七十七章父皇你要保重啊

  第二天,李世民正在跟房玄龄和岑文本和侯君集、薛万彻等都讨论具体的行军路线,他这次御驾亲征目的是想通过一战而解决高丽,最不济也想将高丽赶回到他们领地…所以,在行军路线方面,李世民跟众人商讨了一次又一次,想做到万无一失。在这期间,房玄龄和魏征两人都提到了将北王李恪召进皇宫听听他的意见,都被李世民所拒绝。而两人见皇帝的态度这么坚决也就不再提这事。

  等到众人商讨了将近两个时辰,这才确定了行军路线。

  这时,就见王德快步走进两仪殿。

  “皇,北王殿下求见!”王德汇报道。

  以往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觐见李世民,估计王德都不愿意去通传,毕竟皇在商议军国大事,要不是边关六百里加急,谁还有比军国大事更重要的事情吗?可李恪是个例外,特别是李世民在大臣们商议军务而拒绝了相召李恪的时候,李恪这时的殿外求见,让王德心思活络,他认为李恪的到来可以解决更多军务方面的问题。

  “你让他在殿外等候,等待会商议完军务,再让他进来!”

  可是,王德怎么也没有想到皇的态度真冷淡,敢冷冷的目视了自己一眼,眼中竟露责备之意。王德身居皇宫数十年,什么样的风浪没经历过,岂能不知皇帝这样对待北王的原因,也就只能躬身退下。

  等到李世民有更大家讨论完了粮草辎重方面的细节问题,大家依次退出了两仪殿,李世民这才让李恪面见他。

  “儿臣参见父皇!”李恪恭敬的给李世民行礼道。

  “你有什么事吗?”李世民开口淡淡的问道。

  “父皇,你要亲自北征高丽,让儿臣留守长安,儿臣觉得自己不孝啊!”李恪低声哭泣道,他这招是跟历史的李治学的,历史的李治用这招对付李世民,那可是百试不爽啊。

  “你——”李世民被李恪的孝心所感动,语气缓和的说道,“你哭什么,堂堂的大唐北王,你也是战场老将了,还哭哭啼啼的,你起来说!”

  “多谢父皇——”李恪应了李世民的话,起身恭敬的站在他的面前。

  “不想留守在长安,那你想干什么?”李世民问道。

  “父皇,你北辽东,而西北刚经历大战,吐蕃残余势力还没有被消灭,新吐蕃国人心不稳,西域诸国也对大唐戒备森严,儿臣怕会出什么问题。”李恪说道这里,看了李世民一眼,见他正在认真的倾听,便大声说道,“儿臣想请旨去西北巡边!”

  “恩——”李世民淡淡的说道,“朕倒是疏忽西北问题,朕北辽东跟高丽作战,西域诸国和吐蕃余孽倒是会借此兴风作浪,这个不能不防,也好,那你就去西北,这样朕北征讨高丽也比较放心。”

  “多谢父皇——”李恪谢恩道,他没有想到李世民答应的这么痛快,他认为李世民既然已经在猜忌自己,那就肯定不会让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