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唐朝当皇帝 >

第339章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339章

小说: 回到唐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他和李恪两人都不知道,李治对于李恪的依赖不是出于别人,而正是李恪自己造成的!

  当年,李恪在李治出生的时候就想好了一侧计划,那就是将李治从小的培养成一个贪玩的皇子,让他没有了历史上那样敏而好学,至孝致敬的形象。所以,李恪便时常画几张草图,让太原城的木匠做一些玩具,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让人送到长安,送给李治。而李治就是通过李恪送给他的玩具度过了自己最幸福的童年时光,又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的孤独深夜,只有李恪送他的玩具陪伴他。

  所以,他的心里便将李恪划在了自己最亲的人中间,才会遇到李恪的时候表现出了平时不一样的举止。

  “父皇,稚奴想去太原,跟随在三哥身边学习亲戚书房、兵法韬略和弓马齐射,但三哥不答应,他说这话不能乱说,权当是戏言!”李治小心的向李世民说道。

  “噢——”李世民淡淡的说道,但他的心里惊讶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治和李恪仅见过数面,今天还是四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他尽然会提出去太原,要跟在李恪身边学习。

  “父皇,你能答应儿臣吗?”。李治小声的问道。

  李世民没有回到李治的话,而是将目光移向了李恪,他想确定是否是李恪的注意,但见李恪目光清明,没有一丝的杂念,他便清楚,这不是李恪的注意,可能是李治自己想去。

  “那你说说理由,只要能够说服朕,朕就让你去太原!”李世民很疼爱的对李治说道。

  “父皇,稚奴不想待在长安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想去太原跟在三哥身边学习兵法韬略,以便今后能够保卫大唐的万里河山!”李治激动的说道,“再者,父皇国务繁重,还要每天花时间教导和照顾稚奴,稚奴身为人子,不能为父皇分忧解难便已经是不孝,又岂能再拖累父皇呢?”

  李治说的情深意志,这些话从他一个七岁的孩童口中说出,也让李世民感动不已。

  “你认为呢?”李世民想李恪问道。

  “单凭父皇吩咐!儿臣绝对异议!”李恪也不矫情,豪爽的回答道,他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能拒绝的,这样会显得他不顾兄的情义,不友爱手足。

  “皇上,恪儿现在已经做了父亲,臣妾以为他能照顾好稚奴!”杨妃也向李世民谏言道,作为帝胄之后的她,岂能不清楚抚养李治对李恪带来的好处呢!

  “容朕在想想吧!”李世民没有当即答应。

  这让一旁的李治很是气馁,但是杨妃却是轻轻的抚摸着他的头,示意他不要沮丧!

  李世民来千秋殿,本意就是看看李治!现在,他看李治的目的达到,便起身离开,临走之前还将李恪召到了两仪殿。

  第五百一十七章李治的陈词

  第五百一十七章李治的陈词

  第五卷第五百一十八章两小儿真有福气

  李恪跟随李世民来到两仪殿,缓步走进两仪殿时,他发现四年时间过去了,但两仪殿的陈设依旧,一点都没有改变!陈旧的案几,显得潮湿的地面,还有斑驳的墙壁。这一切都无不显示着八年的执政,李世民的朴实及不喜奢望。

  李世民不理会李恪目光扫视两仪殿的陈设,他做到榻上,向李恪问道,“说说你太原的情况吧!”

  李恪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太原城的商业发展很快,现在各条大街商铺林立,商贾络绎不绝,街市商铺琳琅满目,可谓繁华至极,虽则比不上长安的东西两市,但太原街道巷口皆为商市,尤胜长安数倍,”

  “商从何来?”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太原大型手工作坊的开办,使得商品价格降低,商人皆是来自于山南海北,目的在于低价进货,远销他处!”李恪思量一番回答道。

  “重商亦农岂不动摇国本?”李世民继续问道。

  “商便是商,农便是农,商农各行其是,商农又息息相关,不会动摇国本!”李恪很肯定的回答道。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淡淡的说道,“四年的时间,太原的变化确实很大,你就说说三所学院吧!”

  李恪被李世民的前半句话给镇住了,李世民没去过太原,仅凭自己刚才的几句话,他不会这么肯定太原这四年的发展。除此,便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很早就派人去了太原,而那人又会时常将消息传递给他。

  今后还真是不能大意啊!李恪心中唏嘘不已。

  “父皇,中医学院的事情儿臣不插手也不过问,而中医学院学习的东西很多,学的都是治病救人的学问,学制规定在了五年的期限,但是,至今中医学院开办才四年时间,还没有取得什么效果。”李恪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说道,“至于汉学院,里面人才济济,今年就有不少士子毕业,本王准备跟狄知逊和李言商议,将他们安置在并州治下的各州县府衙任职。至于朝廷需什么人才,只要去汉学院阅览一下学生案底,便一清二楚!”

  “恩,这点你做的很好,将学有所成的士子放到地方上,锻炼他们的处理政务的能力,这对他们而言的好事情!”李世民很赞同李恪的做法,“至于,朝廷——”李世民沉吟一下继续说道,“朕还没有准备用汉学院的士子们,你就在北府治下全部安排了他们吧!”

  “儿臣明白!”李恪答道,他很清楚李恪的忧郁是出于什么原因,朝堂上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的弟子,要想在这批人的默许下安排汉学院学有所成的士子,李世民的难度很大,肯能会因为大家的反对而夭折。

  “陆军学院呢?”李世民继续问道。

  “陆军学院的学生,儿臣将大部分人都安排到了北府治下的重镇,像幽州、营州和同州,自己的北府留了一部分,还带了一部分来到了长安,像推荐给父皇,充实千牛卫!”李恪斟酌道。

  果然,李世民听到李恪给他来到了一部分人,目的是充实他的千牛卫,他的脸色就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朕就知道你会使这样的小心眼!”李世民笑道,语气有责备之意,但看他的表情根本就是在调侃李恪,“陆军学院的学生,朕还是很放心,你就将他们交给李仙重吧!”

  “诺”李恪应声道。

  但是,他的心里也惊疑不定,李世民刚才的话说对陆军学院的学生他很放心,他的这份淡定和信任是来自于哪里呢?难道陆军学院里也渗透了“唐”的成员吗?想到这里,李恪的心里震惊不已,他极力控制住自己吃惊的表情。

  “你不用这么紧张,朕是通过房玄龄才了解到的!”李世民淡淡的说道,“朕也没有想到,房玄龄一朝宰相,他都对自己儿子学问方面都难以应对,使得父子关系一直都不好,没想到房遗爱去了太原陆军学院,四年的时间性格大变,尽然成了文武全才的将才,这样的实例摆在朕的眼前,朕还有什么怀疑的呢!”

  “儿臣恐慌!”李恪恭敬的说道。

  “你有什么恐慌的?这说明你的开办学院的宗旨是对的!陆军学院确实能够为大唐培养将才,特别的有素质的,真正的军事将才!”李世民笑道,“朕前几天也考校过房遗爱,他虽对大局的掌控不行,战略谋划有所欠缺,但战术素养很高,兵法韬略也很精通,虽成不了帅才,但当一方将军还是绰绰有余!”

  见李世民这么夸奖房遗爱,李恪不知道该说什么,他选择了沉默!

  “你对吐谷浑的问题怎么看?”李世民突然将话题转移到了当先最为敏感的吐谷浑身上。

  “吐谷浑历来都不是真心臣服于大唐,这几年时间他们发展很快,控弦之士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人口增长很快,这样快的人口增大使得他们军队人数增多,但土地不够,想要解决族人的生活温饱问题,就必须要向外扩展,而吐谷浑以西是吐蕃和隔壁地带,这些地方他们即便得到也没用,那就只能向东和向北扩展,只能跟大唐为敌!”李恪冷静的分析道。

  “那你认为他们什么时候开战?”李世民继续说道。

  “朔方道路本就崎岖,不适合大队人马通行,只要一到冬天,朔方道路就会因为大雪降临而显得闭塞,这种情况下正是有利于吐谷浑对大唐发起进攻的实话。”李恪分析道,“因为,他们军队都是马上作战的骑兵,不需要辎重粮草动用车队押送,而朔方军的粮草辎重因为道路问题会出现短缺现象,很难长时间跟他们周旋,在这种情况之只能选择退守。”

  “恩,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朕确实该跟朝臣们商议这个问题了!”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要是大唐跟吐谷浑开战,何人可谓帅?”

  “儿臣对朔方不熟悉,除了卫国公,不熟悉军人将领,请父皇赎罪!”李恪搪塞道,他很清楚李世民向他征询以谁为帅,就显然已经排除了让他担任统帅的可能性,而李恪在太原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样的安排,所以他对此事不显得沮丧。但是,他自己不能任统帅,李世民跟他问谁人可以担当主帅的时候,他想不想的搪塞了李世民,他很清楚自己的举荐会给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好吧!朕也不难为你了!”李世民叹息一声说道,“稚奴去太原,你可否愿意?”

  “父皇答应稚奴,儿臣必将悉心照顾和教育他,会做到长兄如父!”李恪语气坚定的说道。

  “恩!你照顾稚奴,朕还是很放心!李仁和李毅都已经四岁了,到现在还是白丁,就封李仁为常山郡王王,封李毅为平山郡王吧!”李世民向李恪说道。

  “多谢父皇!”李恪连忙谢恩!自己的两个儿子才四岁,就被封王,这绝对是李世民自己对的恩宠啊!虽然,这里面也有一部分其他的含义,像这次他不能做唐军统帅,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可能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

  但是,李恪心里依然很高兴,因为封王的人是他的儿子。平常的时候,北府的人会称呼两个儿子为小王子,但这王子的称呼是出于他北王的身份和两人的家室而言,要真按照爵位来说的话,两人还真是白身,但李恪没有权利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封王。现在,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封王了,真正的郡王爵位,李恪怎么能不高兴呢?

  “天色不早了,你就下去吧!”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儿臣告退!”李恪恭敬的退出了两仪殿。

  回到府中时,阿史那云已经从宫中回来了,李恪将李世民封赏自己的两个儿子为王的事跟阿史那一说,阿史那云顿时欣喜万分。而李仁和李毅两人听到自己被封了王,也是高兴的欢呼不已。

  李世民的封王甚至下的很快。

  第二天,封李仁和李毅为常山郡王、平山郡王的圣旨便吓到了北王府。

  北王府上下一片欢腾!

  中午时分,马周、孙伏伽、邓同达等人前来王府给李恪祝贺,李恪在王府设宴款待,众人是喝的不亦乐乎!

  等到酒宴罢了,李恪将众人召集到书房,开始倾听几人对最近长安局势的分析!

  第五百一十八章两小儿真有福气

  第五百一十八章两小儿真有福气

  第五卷第五百一十九章不能固步自封

  自从李恪的势力退出长安城,岑文本倒向了李泰,褚遂良淡出了北王党,马周和孙伏伽还有邓同达等人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朝中还有像魏征和萧禹这样的大臣处事端正,不偏不倚但三年前右仆射杜如晦去世,司空长孙无忌任职尚书右仆射之后,太子党的势力顿时暴涨,再加上太子开始在朝听政,这对李恪的北王党仅存的这几个的打击很大众人心里也很清楚,这是长孙无忌和太子党的刻意打压,只是他们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李世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以这都四年过去了马周和邓同达的官职依旧,没有给与升迁特别是马周,在御史台的才华横溢,敢于检验,但有处处合情合理,即便有这样的功勋,他的官职依旧很小倒是岑文本,他在投靠李泰之后的升迁很快,现在已经做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是六部之首,距离相位也仅有一步之遥大家心里很清楚,只要房玄龄或者长孙无忌那个稍有不慎出了差错的话,他就有能力入主中枢,成为大唐的宰辅

  三人是喝了点酒,跟李恪谈话的时候,便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感慨,使得李恪非常内疚,认为是自己的处置不当才使得三人数年官职没有得到升迁倒是孙伏伽很了解李恪,他安慰李恪说,中枢现在把持在太子党和东王党的手中,自己这一系人进去未必就是好事,有可能会成为他们攻击的靶子,还不如身在低位的好,他的这一番劝解方才让李恪心里坦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