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木兰无长兄 >

第574章

木兰无长兄-第574章

小说: 木兰无长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燕和北凉请求归顺的时候,拓跋焘正在伐柔然,他知道如果不接受两国的归顺,恐怕就腹背受敌,于是便收了这两国为属国,但心中却一直存着灭燕平凉的想法。
  他两个妹妹长大了以后一个封号是“武威”,一个封号是“平城”,便是暗指会征伐下武威和龙城的意思。
  拓跋焘想灭北凉却没有借口,北燕的三个皇子却被慕容氏的迫害吓破了胆子,一纸求救信到了平城。
  朝中所有大臣都赞同攻打北燕,拓跋焘更是心心念念燕国的盐田,立刻接受了北燕三位王子的归顺。
  北燕如今是魏国的附属国,所有任立名义上要主国同意才行,拓跋焘立刻封了长子冯崇为辽西王兼幽、平二州牧,封邑辽西十郡,允许他率军队南下。
  人说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冯弘接到三个儿子意图降魏的消息后,知道魏国会拿着他的儿子做攻打燕国的借口,所以派了部将封羽前往捉拿这三个儿子。
  封羽是亲皇后派的,捉拿的命令就变成追杀,三兄弟知道无法抵抗来自龙城的大军,只能躲避在辽西地方由大哥的人马保护,火速送信去求平城支援。
  贺穆兰临走之时,北燕的三位王子刚刚把信送到平城,崔浩自然知道这变法变不起来了,因为马上就要打仗。
  拓跋焘正愁着没有发兵北燕干涉内政的道理,接到三位王子的信函后立刻下诏,命令颍川王拓跋提率黑山大军五万前往辽西,伺机进攻龙城。
  黑山大军自柔然被灭后成为驻守北境的军队,战事极少,几近荒废。拓跋提到达黑山后整顿全军,肃清风气,又遣退了一万多像是兵痞一般的老油子,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黑山的战斗力。
  此时五万精锐尽出,都是曾经攻伐过柔然的宿将,加之如今还在夏天,北方虽酷寒夏天却是无碍,黑山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就打到了辽西,救下了三位王子,并且俘虏了大将封羽。
  拓跋提派副将率五千骑兵继续往龙城试探,冯弘十分惶恐,立刻派使者到了魏营,情愿与北凉王一样纳女求和。
  于是乎,拓跋提又把冯弘的求和建议传回了平城。
  如果北燕王说他要给贡品求和,割地求和,拓跋焘也许还会考虑考虑,结果一听说要送女儿,立刻就不答应,回信一封提出两个条件:
  第一是让北燕的太子冯仁为人质送往平城,第二是遣还一直被关押在魏国的使者于什门。
  于什门是魏国明元帝时期的使臣,结果被北燕扣押,一扣就是二十一年,宁死不屈,被拓跋焘视为魏国的苏武,一直希望能把他救回国中。
  这两个条件照理说不算苛刻,因为冯弘有许多个儿子,连沮渠牧犍为了让魏国不打北凉都自愿留下做质子,太子牺牲一下也没有什么。
  结果信件送回北燕,北燕王冯弘钟爱太子冯仁,加上皇后天天哭哭啼啼从旁阻扰,致使冯弘情愿亡国也不肯割舍儿子,几位忠心的大臣劝说后反倒被冯弘砍了脑袋。
  据说散骑常侍临刑前哈哈大笑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头悬挂在西门,我看着魏军入城。”
  冯弘写信告知拓跋焘他儿子病重不能前往,一边火速将于什门送回去安抚,一边遣使到建康向刘宋乞援。
  冯弘遣使的事情根本就瞒不过魏国的斥候,拓跋提心知肚明北燕王不可能乖乖归降,彻底将自己的国脉交予魏国之手,于是在接到于什门之后下诏逐退了北燕的使者,准备御驾亲征。
  崔浩等人都认为刘宋因为瘟疫的事情,根本不敢再干涉乱行一步,也不会理会冯弘的求助,刘义隆也没有能力救援万里之外的北燕,这件事只能是一场闹剧,这样的推断让拓跋焘信心大增,只等冬天来临之前拿下北燕了。
  结果又扯到了储君的问题。
  朝中大臣自魏国国土越来越广之后就不希望拓跋焘御驾亲征。这和之前魏国只有小小一块地不一样,现在魏国是坐拥胡夏、西秦、魏、柔然三国领土的庞然大物。
  柔然虽灭,但依旧蠢蠢欲动,夏地还在慢慢治理中,西秦之前遇到饥荒百姓人口锐减,到现在还在赈灾,拓跋焘要御驾亲征,一去就是几个月。
  这已经不是以前的几个月了,现在一个月的国事比以前一年的还多。
  立储之事被提上日程之后,京中开始纷纷动作起来,后宫里来往不绝不说,就连汉臣和鲜卑贵族都开始互相走动。
  太子一定是拓跋晃,拓跋焘如今只有这一个儿子。众人想要抢的,是辅佐大臣和太子东宫属官的位置。
  崔浩便是从东宫发迹,一步步走到权倾朝野的地步的。
  出人意料的是,明明应该动作最多的贺赖一族却丝毫没有动作,也没有为了储位的事情联络宫中,就好似贺夫人死了也对贺赖家没有什么关系一般的淡薄。
  除了例行的请安,贺赖家还是如同往日一般行事。
  闾毗府上也被来自北燕求助的使臣踏破了。闾毗的母亲是北燕冯弘的妹妹乐浪公主,如今三位王子的姑姑,拓跋焘驱赶北燕使臣出京,对来自北燕的各方人士都避而不见,这些人就把求助之心用到了乐浪公主身上。
  乐浪公主原本是四国之中颇有贤名的嫡长公主,等于是被父亲卖给柔然的,而且嫁了好几次,对自己的国家原本就没有了什么归属感,而且她随着闾毗归顺魏国之后嫁给了阳先生,更是不愿意搀和这种事情。
  也许是因为闾毗手里还有柔然人的部队,也许是因为乐浪公主在柔然和北燕都有一定威望让人忌惮,宫中的窦太后出了手,将乐浪公主和大檀所生的幼女月牙儿接进了宫中,陪伴拓跋焘的皇子皇女,名义上是看中月牙儿的聪慧,事实上是留为了人质,警告柔然不要试图和北燕联合。
  这一手正中乐浪公主的软肋,女儿被送进宫中后闭门不出,也不接见任何外人,只求女儿在宫中平安如意,她可以经常进宫去探望女儿。
  就在这种各方异动的情况下,拓跋焘却宣布不会御驾亲征了,而是命令颍川王拓跋提作为先头部队直接伐燕,在秋收来临之前提早割掉北燕的庄稼,以备军用。
  然后又命令骠骑大将军拓跋丕等大将统兵四万作为后续部队,直捣龙城。
  北燕地处北方,就是如今东三省地区,庄稼是一年一熟,如果魏国借着兵强马壮强行收割掉北燕所有的粮食,不用打,只要熬一年也能把北燕给熬出民变来。
  无奈被大军压境的北燕只能龟缩在所有的城池里,只能眼睁睁看着拓跋提分兵数路收走粮食,连坚壁清野都做不到。
  拓跋焘突然改变主意不御驾亲征了,连立储之事都往后拖了拖,自然是因为发生了更重要的事。
  高车人献上了煤,以及以煤做熔炉精炼过的铁。
  
  武昌殿。
  “狄叶飞,这些兵器真的可以大量量产?”拓跋焘叹为观止的看着面前的三棱箭头,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个箭头而已,可他却能从这枚箭头上感受到铺面而来的死亡气息。
  这样的形状和韧性,只有纯度极高的铁才能铸成,而且每个棱上都开了血槽,这样的箭头一旦射入身体里,立刻回流血不止,若是射进骨头里,拔箭还会造成二次伤害,说不定连骨头都会受伤。
  另一个托盘里放着的是枪尖。魏国是马上作战,用的最多的是枪、矛和槊这类马上长兵器,这些枪尖都是精钢所铸,即使三层的皮甲也能轻易穿过,南方刘宋和北凉多用皮甲,这样的枪尖简直就是大杀器。
  狄叶飞在贺穆兰离开后请了半个多月的假,名义上是回乡探望父母,实际上却带着阿其火一族的族人在平城附近寻找煤矿。
  正如贺穆兰所说,这片土地上的煤多的惊人,许多地方根本不需要去勘查,只要随便问问当地人,就能给你指出一大片裸露出来的煤矿。
  在柔然时,高车人需要长途跋涉到达西边的金山才能找到煤和铁矿,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不让人知道,高车人一律把“煤”叫做“火种”,用会盟来掩盖他们炼煤制钢的秘密。
  塞外人人都知道高车人的铁匠技艺高超,但愚昧无知的柔然人却不知道高车人厉害的不在于铁匠的工艺,而是他们的炉温比其他的炉子都要高,他们的炉子也和普通汉人的不一样,能够承受更热的温度,所以才会铸造出精良的兵器。
  自从挖到煤以后,狄叶飞为了保守这个秘密,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
  高车的年轻壮丁大部分被征召入了高车虎贲军,剩下的中年人和老弱妇孺有许多在魏国做着生意,铁匠铺就是高车人开的最多的铺子。
  狄叶飞和族人们便是偷偷在铁匠铺里炼煤、炼铁,甚至还有几个铁匠因为吸入太多炼煤的毒气而差点死掉的,如此艰难之下才得到了这些铁器。
  然而狄叶飞却不准备以这个向拓跋焘邀功,他只是实事求是地说道:“是的,我们高车人之所以武器精良,是因为善于运用‘火种’。这种火种以前只有金山才有,可到了大魏以后,我发现平城附近多产‘火种’,其纯度比金山的更好,更易于提炼。”
  “我们的熔炉本身就耐高温,加上这种‘火种’后温度到了极高的程度,塑形也变得容易,所以才有这样的箭头和枪矛尖制成。”
  狄叶飞当初问过贺穆兰,该如何进献这些东西,贺穆兰告诉他,一切得秘密进行,避开众国的耳目和朝中心怀不轨之人,然后等成功之时去找崔浩。
  崔浩是主战派,自然知道如何将这些东西的左右最大化的利用。
  “陛下,此乃天意,是上天让我们一统中原啊!”崔浩指着另一盘黑色的饼状物说道:“这种东西别处不多见,却在平城附近大量被采挖出来,又被会使用的高车人发现,岂不是上天的安排?”
  拓跋焘自然是兴奋不已,抓起一块黑色的饼子看了看,忍不住好奇问道:“这是……煤?”
  煤的使用汉代就有,不过因为常常死人,除了方士极少有人铤而走险。拓跋焘的父皇晚年好炼丹,拓跋焘也认识这种东西。
  狄叶飞和一干高车人却露出佩服的表情,敬畏地点了点头:“陛下好见识,确实是煤,我们高车人为了保守炼煤的秘密,将其称呼为‘火种’。负责勘探火种和保存火种的部族叫做阿其火,狄叶飞便是我们这一代的阿其火。”
  “阿其”是敕勒语,意思是“掌管”,拓跋焘意外地看了一眼狄叶飞漂亮的脸蛋,没想到这个花木兰的好友还有这种本事,心里又对他高看了几分。
  “炼煤困难吗?”
  拓跋焘问道:“我要大量炼铁,需要给你们提供多少人手和物资?”
  “炼煤并不困难,困难的是需要绝对封闭的空间以及可以排放毒气的空旷场地。炼煤时,废气和黑烟常常弥漫天际,味道也极为恶臭,所以我们都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炼煤。平城附近虽然出产煤,但是在平城炼煤确实不合适的……”狄叶飞替族人们回答。
  “我们需要合适的地方。”
  拓跋焘看了眼崔浩:“你带他来,是不是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地方?”
  崔浩笑着点头:“陛下英明。平城以北两百里处有一处产陶器的窑坊,当年曾经是先帝用器的烧造之处,如今已经荒废,正好用作炼煤。最近北燕蠢蠢欲动,陛下可让高车人以‘操练兵马’的名义出城,护送熟练的工匠和学习炼煤的匠作一起去那处窑坊。”
  “另一边,工部和将作监需要开始制作高车人炼铁所用的特殊高炉,好在我们马上就要对北燕用兵,此时加强武备也不算扎眼。”崔浩开怀一笑,“等高炉制成,高车人的煤应该也炼的差不多了,正好运回铸造兵器,直接装备虎贲军和羽林军。”
  虎贲军和羽林军是直属于拓跋焘的两支军队,虎贲是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而羽林军只追随拓跋焘左右,除非御驾亲征,否则都拱卫京城。
  崔浩说得了武器先装备虎贲军和羽林军这两支精锐中的精锐,当然是对拓跋焘示好的意思,而拓跋焘果然兴奋不已。
  “是!等虎贲军和羽林军都换上了这样的武器,一定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北燕的事情反倒要放一放了,反正有库莫提在前线稳着我也放心……”拓跋焘激动地踱起了步子。
  “要吩咐白鹭官封锁窑坊附近,还要想法子解释炼煤时当地产生的黑烟是怎么回事……”
  他抬起头,问一旁的狄叶飞。
  “炼煤要多久?”
  “平城附近的煤杂质很少,会少很多步骤,一般我们百人炼煤千斤,快则十天,慢则半月。”
  他们高车人主要是先筛出粉末和块煤,然后通过独门的手段洗出其中的各种杂质,再进行提炼。
  狄叶飞心眼比贺穆兰多,此时将时间多说了一点,以防皇帝要求的日程紧无法完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