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风起云涌之武林榜 >

第19章

风起云涌之武林榜-第19章

小说: 风起云涌之武林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到里面去。”

进入石室,老人关好室门,令少年在对面坐下,厉声道:“谁来过了?告诉师父,不许漏掉一个字!”说着双目注定少年,不稍一瞬,脸色阴寒如铁。少年心中一凛,擦了一下眼睛,遂将昨日那位蓝衣人出现的始未说了一遍。

老人起初一动不动地倾听着,好似十分注意,未待少年说至一半,脸色已逐渐缓和,及至少年恨恨说完,他更是身子一仰,哈哈大笑起来。少年忖道:“这,这是怎么回事?”

老人笑了好一阵,始渐渐住声,微笑着道:“我道是谁,原来是他!”接着又手指少年,愉悦地道:“好小子,有你的!不冤枉,不冤枉!这个亏吃得光荣之至。”

“师父真的认得他?”

“老朋友。”

“他是谁啊?”

“坐稳点,小子。”

“嗯?”

“此人全衔是:一笔阴阳金判韦公正!”

“什么?一笔阴阳金判韦公正!”

“不是他是谁?”老人说毕,再度放声哈哈大笑起来。

少年暗忖道:唔,对了!那袭蓝长衣,以及那副修长的身材和那双精湛的目光,如果再加上一幅篮面纱的话,与这次武林大会上出现的那位蓝衣人倒真没有什么两样。此人之武功和仪表,自是无话可说,不过他那副狂态可实在令人无法佩服。

哼!闻名不如见面,一代风云人物,原来也只不过如此而已。

少年想着,默默无语。他在心底暗暗告诉自己:不论对这位金判如何不满,我总不应表示出来,因为他是师父他老人家的朋友。少年胡思乱想,竟没注意到老人的离去。等他警觉时,老人已再次从外室走了进来,手上端着一盘热气蒸腾的饭菜。

少年脸上一热,慌忙站起,不安地道:“师父刚回来,还没休息,维之真该死!”

老人白了他一眼,哼道:“马后炮哼!师父虽老,但比起你这个小子来,你小子还差得远呢!别的不说,单说什么金判银判的,换了师父,就第一个不在乎!”

“师父当然不在乎。”少年说完扮了个鬼脸,接着又笑道:“不是么?不然还算什么老朋友呢?”

老人哼道:“丢开这层关系也一样。”

少年狂喜道:“师父能胜金判?”

“师父是说金判不能胜师父!”

“这有什么分别啊!”少年喊着,心中高兴至极,不禁手舞足蹈起来。他忘情地雀跃着,又喊道:“好了,好了,维之有胜过金判的一天了!”

老人瞪了他一眼,少年一缩颈子,笑着改口道:“维之说错了,维之应该这样说:维之将有金判也胜不了的一天了。”说着又朝老人扮了个鬼脸,笑嘻嘻地道:“这样说,该总可以吧?”

老人骂得一声浑蛋,忍不住地也笑了。这一餐少年吃得特别饱。三天来的悒郁,一下全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饭后,老人带少年进入密室,少年知道师父要开始传他本门武功,心中兴奋异常,坐定后,老人果然第一句就说道:“现在开始传授本门武功。”

少年坐正身躯,然后指着石壁问道:“本门武功是不是都在那上面?”

老人摇摇头,少年微微一怔。老人微笑着说道:“那上面绘着的,只是一套非常浅俗的掌法,并非本门武功。本门开派至师父止,共历九代,可说从无一人学过这套掌法。”

少的不解地道:“师父以前不是说过这就是本门的武功么?”

“你师祖也曾跟师父如此说过。”

少年愈发不解地道:“其故安在?师父能为维之说个明白么?”

“很简单,师父那样告诉你的时候则准备将它传给你的。”

“师父,您,您说什么?”老人静静地说道:“就像师祖对师父说这话时,准备将它传给师父,以及师曾祖也准备将它传给师祖的情形一样,本门弟子九代以来无人例外。”少年稍稍安心。

老人继续说道:“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本门的传人,向例都在习完本门心法,以及他派的九套剑法、一十八套掌法、三套轻身术之后,始作正式决定。也就像你一直到了今天,才算正式被师父宣布为第十代传人一样。”

“噢!噢!”

“明白了么?在这以前,如果你表现得不合本门要求,壁上那套掌法便将传给你。换句话说,真正的本门弟子永远不会修习壁上那套本门武功。同样地,修习过壁上那套‘本门功夫’的人也就不是真正的本门弟子。”

“噢!噢!”

“这是本门永远不许改变的规矩。”

少年心头一凛,感激地低声道:“维之真是侥幸,全是师父加意栽培。”

老人轻叹道:“是的,孩子,师父对你确有一份偏爱。不过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天赋,谁也改变不了。假如你是一块根本不堪造就的材料,纵然师父有心,又有何用?”

少年想了一下,又问道:“那么本门武功另有藏放的地方了?”

“当然。”

“就在本室中?”

“是的。”

“维之居此半年,怎么没有注意到呢?”

“有时候在,有时候不在。”

“师父时常移动它?”

“唔。”

“今天在不在?”

“在!”

“在哪里?”

“这里!”老人说着反手指向自己心口。

少年一看,讶声道:“什么?记在师父心上?”

“代代如此。”

“为什么不以文字记录下来呢?”

老人轻轻一叹,没有开口。

少年想了一下,犹疑地道:“难道是怕不慎落于外人之手么?”

“不是这原因。”

“那是什么原因呢?”

“简单一点说,是因为代代只传一人。”

“只传一人?”

“只传一人!”

“永远如此?”

“不一定。”

少年剑眉微匡,一时会不过意来。老人闻目一叹,无限伤感地道:“已经九代过去了,到哪一代才能有所改变,以及今后是否有改变的一天,那就很难断言了。”

少年脱口道:“师父,假如”话出口,发现失言,脸一红,慌忙咽住了下面想说的话。

老人早已明白了他的意思,毫不为意地点点头,接下去说道:“正是这样!孩子,哪一代传人有了意外,本门便将于该代中绝。”

“师父,那,那怎么可以?”

“为什么不可以?”老人说完一句,睁眼肃容又道:“太公云:技与众同者,非国工也,假如一种武学连保全自己生命也办不到,还谈什么行道济世?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少年不安地又道:“假如碰到一种并非技不如人的意外,岂不造成师门憾恨?”

老人深深叹道:“师门遗憾,已非自今日开始。假如一旦碰上了像你所说的那种情形,那只可解释做师门原始遗憾延续下来的必然后果,在师门来说,并不意外!”

“师门遗憾无可弥补了么?”

“不一定。”

又是一个不一定!由这个不一定,少年立即想起刚才师父口中的那个不一定来。他细细回味了一下,约略地猜到几分,心神一振,立道:“关于师门遗憾,维之已经想透一点端倪,但不敢胡乱揣测。其详细情形,最好仍由师父告诉维之。”

老人平静地道:“跟华山派的境遇大同小异。”

“本门武学出过差池?”

老人点点头,闭目叹道:“本门真正的武学只有一种,名叫‘大罗周天神功’。本门始祖便是四百年前,与武圣潜龙子同一时代,辈份且较武圣高出半辈的‘巫山玄衣仙子,慕容美!’”微微一顿,接着道:“慕容始祖于离开当年的九疑山武林大会后,旋即遁身玄门,并将其傲视武林的大罗周天神功参化为十句心诀,录成一小册,同时易名为‘大罗神功’附以小志,封匣密藏于巫山神女峰。百年后玉匣为本门第一代祖师仙樵老人所得,祖师拜启玉匣后,为慎重计,乃将最末一句心决另镌于一方玉砚砚底,同时将小册上最后一句毁去。

讵知祖师回到家中查点行囊,玉砚竟不知于何时何地不翼而飞。”

少年跺足失声一叹。老人继续说下去道:“第一代祖师于痛心之余,便将另外九句心诀熟记后将小册毁去,同时立下了这种单传的规定。除非哪一代弟子能将那方玉砚找回,这种规定永远不会改变。”

少年面露迷惑之色,老人瞥了他一眼,又道:“接诸第一代祖师仙樵老人订定这种规定的原意,可能是因为这种神功本为一派完美的绝学,如今只剩下九成威力。若凭以开派,恐因威力不足,反而会令绝学本身及慕容始祖蒙羞。细说起来,第一代祖师也实有他老人家不得不这样做的苦衷,我们后代弟子应该首先深切的了解这一点。”

少年知道老人在说他,忙低声答道:“维之愿追随历代祖师,秉遵本门遗训。”

老人点点头,接着说下去道:“你师祖天仇老人曾为探寻师门故物奔波一生,现今那些剑谱、掌谱上的批注,便是他老人家为查访此事而遍访各门各派印证武学的结果。就拿师父我来说,过去数十年来也未尝不是到处留意,可是事历九代,玉砚仍如大海沉针。”

“第一代祖师没有交代可能是遗失于哪一带么?”

“没有,大概他老人家带着玉砚走的地方太多了。”

“会不会在没有离开原来的地方就丢了呢?”

“你是指巫山神女峰?”

“是的,师父。”

“那是历代祖师门去得最多的地方。”

“师父也去过了?”

“先后三次。”

“维之将来也应该去。”

老人点点头叹道:“孩子,你已是本门第十代传人,当然应该以此立志,更应该为此尽劳,但也不必终日戚戚于心。本门过去九代中,颇不乏奇才异士,如果此事简单,哪还会一直悬留到今天?”

老人说完,便口授少年大罗神功的九句心诀,等到少年完全记熟了,又交代了一些进修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起身走向石壁一角,停留了片刻,又口到少年身边,肃容说道:

“大罗神功虽仅有九成威力,但如练足,守则仍将百锐难人,攻则仍将无坚不摧。当今之世,鲜有何派武学敢与颔师。”微微一顿,肃容又道:“但是必须记住一点,将来你艺满出道,行走江湖时,不论跟什么人交手,既不可道出这种武学名称,也不可单独用以攻敌。必须掺杂于他派武学中施出,令对方无法看出究竟。若藉兵刃招式发出亦可,至于用什么兵刃,那可由你自己喜爱决定。”

“就用维之那支箫可以不可以?”

“不可以!”老人语气异常粗促,少年一怔。

他眼望老人,惶惑地喃喃说道:“师父不是说维之可以凭自己喜爱决定么?”

“那不是兵刃。”

老人干咳一声,勉力挣出一丝微笑,藉以掩去先前脱口喝出“不可以”三个字的反常神态,又说道:“一品箫是师父的老友,又是当今两位盟主之一,他用的是箫,你是后辈,不应在这方面有所悟拟,知道么?”

少年又道:“维之那支箫也是一品箫么?”

老人又咳了一声道:“师父没有仔细看过。”跟着微微偏脸,好似在嘴着念着什么,口中说道:“师父将来见到一品箫武品修的时候,可以问问他的。如果他不在乎这个,你再用箫不迟。咳,咳!而且师父也很喜欢那支箫,先让师父留下玩些时候,等你能用的时侯,师父再还你。”

少年忙道:“师父留着吧,维之不想用了。”

老人朝石壁一指道:“我们去那边。”

少年随老人走至老人刚才停留过片刻的地方,老人指着石壁上一只深约寸许的掌印,沉声说道:“本门这种武功的最低要求以此为准。这手印是师父刚才留下来的,你什么时候能够做到这种程度,便算是艺成了。”

“大概要多久?”

“师父是半年。”

“师祖呢?”

“师祖是五个月零十五天。”

“无人再短了么?”

“那得看九代以后的了。”

第九章

 少年低头盘算了一下,仰脸道:“现在四月开始,就以半年计算,不也得到九、十月才能完成么?”

老人脸色一黯,强笑道:“最好能在八月十五以前练成。”

少年有点发愁道:“假如不行呢?”

老人笑得更为勉强地道:“迟就迟点,也没有什么要紧。”

干咳了一声,紧接着又强笑道:“如能习成于八月十五之前,那将超过你师祖,成为本门十代以来的第一人。”

少年又约略计算了一下,雀跃着笑道:“对,对!八月十八完成跟师祖一样,八月十五完成便比师祖快三天。”

“是的,孩子!八月十四快四夭,八月十三快五天,早一天完成便多快一天!”

“但愿维之不令您老人家失望。”

“事在人为,孩子,好好的下点苦功吧!”

少年忽然想起一件事,忙道:“五月五师父要不要去洛阳?”

老人点点头道:“当然要去!”

少年惆怅地又道:“什么时候回来?”

老人沉吟着道:“什么时候回来现在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