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94章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94章

小说: 武帝之天龙八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进驻石瓦寨的赵孝锡命令下达,那些平时大多武器稀缺的团练军,也享受到一把正规军的待遇。无论军装还是武器,都全部被武装了起来,看上去跟换了一支军队一般。
  做为团练军的统领,石英也第一次有种身为将领的感觉。相比平时他这个团练军,更多都象这堡垒寨的寨主,此刻他才真正找到一点身为统军之将的豪气。
  原本一直稀缺的战马,在赵孝锡进来之后,把那些缴获到的战马。全部装备给团练军,让这支只有半百不到骑兵的团练军,一下翻了两倍的骑兵规模。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随着驻寨官把赵孝锡修缮堡垒的命令下达。平时觉得无所事事的百姓,也一下子变得兴奋了起来。
  以前想找人修缮一下堡垒,每家每户都会推脱不行。现在有了一斤粮食一天,还管一顿饭几乎是家家户户出动。只可惜,每户只许一人参加堡垒的修缮工作。
  而最为高兴的,无疑还是已经多年没拿到过军饷的团练军将士。在这种大多以石姓子弟居住的石瓦寨,他们名义上有个团练军的牌子,其实朝廷很少给他们提供军饷物资。
  若非清楚想在这乱世活下去,必须要一张保护伞,这些石瓦寨的青壮。怕也不会这么心甘情愿,加入到这支团练军里来,接受这些驻寨的边军操练。
  清楚在这种边境地区想生活下去,想不面临家破人亡,他们就必须拥有抱团自保。这也是团练军在边境地区,异常容易组建的原因。
  只要不让当地官府提供军饷跟物资,这支牌子只要有人那些官府都会批准建立。反正每支团练军的组建,也意味着边境地区多一份抗击的力量。
  虽然当地的厢军跟官兵都清楚。如果真的碰到大股敌军入境,这种百姓组成的团练军根本不堪一击。可充当一下观察哨,以及阻击一下敌人的速度,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三斤粮食对赵孝锡这些人,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这些团练军的士兵而言,省着点吃足够一家吃上三五天。加上这些武器装备。每个参加团练的士兵都觉得值了。
  有了这种恩惠,接下来那怕他们清楚,石瓦寨可能会遇到危险。寨里面军民都感觉跟过节一样,一脸喜色不折不扣执行着赵孝锡的每条命令。
  带着折知刚等人出来的赵孝锡,指着那些忙碌中的军民道:“看到没有,这就是朝廷边境的子民,他们很容易满足。那怕他们知道,接下来会有一场血战。
  身为朝廷的武将,我们连这些善良的百姓都没办法保护。又怎么好意思称自己为武将呢?文能安邦,武能卫国,可这点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以前我没来过这里,很多事情我没看到也管不了。但今天我们来了这里,就要让这些心有朝廷的边民明白,我们这些武将是能保护他们的。明白吗?”
  清楚在折知刚这些武勋世家子弟当中,他们更多是渴望上阵杀敌。很少会想到,普通百姓一旦拥护某支军队。他们所暴发的战斗力,也是非常骇人的。
  趁着巡视这座堡垒寨的机会。赵孝锡也告诉这些随他一起进来的手下。接下来,他们需要面对的,至少是一支西夏的千人骑兵队。
  至于会不会更多,那也要看拓跋玉的份量到底有多重。值不值得拓跋家族,派遣更多的骑兵提前进入宋境,来跟大宋开战呢?
  先前一直跟踪赵孝锡的西夏侦骑。在看到赵孝锡等人进入石瓦寨之后,立刻有人将情报回禀后方的侦骑官。
  得知这些人,没往兰州方向逃,侦骑官虽然搞不明白里面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却也清楚,单凭他们的能力。救不出被关押起石瓦寨的拓跋玉。
  若是再不抢到兰州城大军前,把这位拓跋族的公子救出来,他们就真的麻烦大了。很快写了一封谍报,让身边的侦骑,迅速的传递到黄河那边去。
  让那位负责接应情报的千骑将,赶紧带人过来攻打石瓦寨。只要在宋朝步兵反应过来前,将石瓦寨攻下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至于兰州城到时也许会派出骑兵入境过来阻击,在侦骑官看来。就凭通远军的两支千人骑兵队,只怕也不敢全部出城。
  既然对方不敢全部出城,派遣一支千人骑兵队,就别想在他们身上讨到好处。至于步兵来援的话,至少也需要近二天一夜的时间。这意味着,时间对他们非常关键。
  一边快速搜集游荡在外的侦骑集结时,有些被赵孝锡吓破胆的侦骑官,也很小心的等待着。那支接应大军的到来,他就不信有一支千人骑兵队,也收拾不了几个宋朝边军骑兵。
  在双方都开始紧锣密鼓准备大战时,打猎至此的三支骑兵队,也顺利进入了石瓦寨。这样一来,赵孝锡手下的骑兵队,组建一支百人队似乎没多大问题。
  而这一幕,同样被四处游荡的侦骑哨,给看了个正着。对于这三支二十人左右的骑兵进入石瓦寨,在带队的侦骑官看来,这点人也翻不起大浪来。
  当带着他手写谍报,渡过黄河将紧急战报送抵,那支千人骑兵大营时。本就有些按捺不住的西夏千人将,一看头领的儿子被查,那会管什么军不军纪。
  连请示的命令都省了,直接下令骑兵快速渡河,攻击石瓦寨救出头领的儿子。至于赫连铁树交待,让他只负责替侦骑进行掩护的命令,全部抛到了脑后。
  中午时分已然全部渡河的西夏千人骑兵队,已然跟等候多时的侦骑兵汇合。等知对方押着拓跋玉,驻进了拥有一支五百人左右团练军,保护的石瓦寨等待救援。
  来自拓跋族的千人将就冷笑道:“就凭一般乌合之众,也敢抵达我一支千人队。命令全军,快速朝石瓦寨方向挺进。务必在午夜前,拿下这座堡垒寨。
  对方敢杀我们的人,这次攻破石瓦寨,众军可在里面放纵一夜。明天天亮前,我们就返回西夏境内,我看他们宋朝敢说什么!”
  这番命令一下达,清楚石瓦寨虽然人不多,但也是一个近二千人的边关堡垒寨。不说里面储存的物资,单单里面的女人也不会太少。
  对于这些越境作战的骑兵,杀人自然是他们的乐趣之一,可抢劫宋朝的女人同样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不少人都觉得,等下进攻时一定要先别人一步冲进去。不然,漂亮的女人肯定没他们的份,这点做为老骑兵,他们再熟悉不过了!
  抱着这种对烧杀抢掠的渴望,这支千人队在侦骑官的带领下,直奔石瓦寨而来。等到已然吃过一顿饱饭,将堡垒也修缮了一番的团练哨兵。
  看到烟尘滚滚的骑兵大队,立刻意识到他们的敌人到来。根据命令,他们现在必须燃放一股狼烟,以通知附近的堡垒跟远处的朝廷,赶紧派兵来援。
  不然,以他们这点实力,怕不没办法抵抗这支千人骑兵队多久。但同样看到这股尘土飞扬的赵孝锡,却告诉石英备战,至于这狼烟不用放。
  做为老练的老兵,赵大等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支精锐的西夏千人队。这样的千人骑兵队,如果厢军想拿下,至少需要一万人以上设伏才能够歼灭。
  现在这位郡王爷,单凭这样一座堡垒寨,一支五百人左右的团练军。一支百人规模的骑兵队,就敢让堡垒寨连狼烟都不放,确实很令众人惊讶。
  甚至原本对赵孝锡感觉很好的石英,一脸怒容的道:“赵将军,若不放狼烟请示支援,我这石瓦寨怕是连一天都坚守不了。
  何况,一支千人骑入境,这可是大事,必须提醒其它堡垒寨提高警惕。不然,是会出大事的啊!你可不要太过小瞧这些番狗啊!”
  清楚石英这是担心寨里的百姓安全,赵孝锡很快道:“石统领不必担心,你们团练军只要负责,阻击这支千人骑进攻就行。本将保证,这支千人骑进来就回不去。
  更何况,石统领担心这些百姓安全,本将一个郡王爷陪着你们一起战斗,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呢?”
  郡王爷!此刻一出,石英跟驻寨官都有些傻眼。原本以为是朝廷禁军,派来调查边境情况的骑兵。却从来没想过,这个年青将领会是郡王爷!
  看到石英等人发呆,站在他旁边的折知刚就道:“这是当今大宋的巴蜀郡王,也是此次朝廷派到秦凤路,担任钦差的赵郡王。
  石统领,你们只要服从号令就行,一支千人队没什么大不了。更何况,我们敢驻进这里,自然会有后手。我们都不怕,你们怕什么呢?”
  相比石英他们不了解赵孝锡的本事,折知刚这些了解赵孝锡的骑兵将。非常清楚,昨天连夜出发的王子殊跟杨金豹,到现在还没出现。自然有一定的原因!
  虽然这种原因,他们还不知道是什么,但赵孝锡敢放言。这支西夏千人骑有来无回,那就证明赵孝锡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即如此,还何许多问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六章 简单实用的战术

  被赵孝锡主动透露的身份,听的吓一跳的石英跟驻寨官,也不好多说什么。其实赵孝锡说的不错,连他一个皇族王爷都不担心危险,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又担心什么呢?
  很快两人也不在吭声,根据赵孝锡的命令,这个三角状的堡垒。每个堡垒之上,都派遣了一百名团练军负责把守。每个堡垒上,还有二十名骑军官兵负责指挥作战。
  至于原本准备躲进屋子的百姓,也被赵孝锡安排到。堡垒一个侧面,搭建了一个凉棚般的地方躲避,这让石英不明白。躲在那下面,不是更容易挨打箭支的射击吗?
  等到赵孝锡挥手让赵大,将塞住嘴巴的拓跋玉,绑到凉棚上面的一根立柱上时。石英也终于明白,这些西夏人如果是来救这个西夏骑兵,不想错杀对方的话。
  很真的不敢往这个方向射箭,谁知道一个不慎,把这位要救的公子哥给射死,那麻烦可就真的大了。既然不敢往这里射箭,躲到这里自然比躲进那到处漏网的屋子强。
  其实这只是赵孝锡一个考虑,其实他还有个考虑,则是激励在垒墙上的团练兵。他们的亲人家眷,此刻就在他们的身后。若不想家人受辱,只有奋力拼杀一途。
  这种激励方式虽然有些残忍,却非常有用。这些百姓看着家里父兄上垒墙时,都会说上几句鼓励的话,让他们多杀番狗立功。
  其实成为团练军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立功杀敌的话,他们也能得到朝廷的奖赏。而这种奖赏,很多时候就是他们,能离开这里的基石。
  因此,危险与富贵并存。则是边境很多团练军官兵愿意不拿军饷也参军的原因。只要他们能够杀到五到十个番邦骑兵,那朝廷发下来的赏银,足够他们搬到更内陆的城里去谋生。
  所以这些团练军将士,既怕碰到这些番邦骑兵,担心战死沙场。又期待碰到这些番邦骑兵,有机会让他们杀敌立功。拿到朝廷的赏金摆脱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
  等到这支越境抵达堡垒寨外的千人骑,随着领着扛旗的骑兵停止前进,后面的骑兵都训练有素的停了下来。望着那个非常明显,被绑在旗杆上的呜呜叫的拓跋玉。
  更令到来骑兵愤怒的时,在拓跋玉被绑的旗杆边,还有一个身穿铠甲的年青将领。坐在一把木椅上,如同无视般的跷着二郎腿看着他们。
  在这个年青将领手中,还握着一把明晃晃的短刀,不时的在一块磨刀石上摩擦着。仿佛是杀猪宰羊前。把刀磨的更锋利一些。
  来的路上已然听侦骑官,讲到抓住拓跋玉的就是一位年青的宋朝骑兵小将。现在看坐在拓跋玉身边的年青人,应该就是这位骑兵小将。
  如此嚣张无视的口气,着实令带兵抵达的西夏千人骑将,也觉得这事有些棘手。很快让身边的亲卫进行喊话,看能不能吓唬一下,让这些寨中的人把拓跋玉给放出来。
  那怕他清楚这种可能性不大,但还是派手下上前进行喊话。毕竟。如果对方知道眼下的形势,那就清楚这座堡垒寨。是抵挡不了他手下的进攻。
  拍马上前的亲卫,很快来到赵孝锡坐的侧面寨墙道喊:“上面的宋人听着,若现在把我们的人放出来,我们将军保证立马撤军离开。
  若是你们敢顽抗到底的话,寨破之时不留一个活口。给你们三息时间考虑,若不识相的话。时间一鸡犬不留。”
  就在众寨上寨下的人,将眼神都看向赵孝锡时,这位年青的将领突然起身笑道:“是吗?你们将军的口气好大,本将真的好怕哦!
  你们是不是真觉得,就凭你们一支千人骑。就能攻下本将的堡垒寨吗?告诉你们,若识相赶忙滚出宋境,不然我现在就让你们的公子爷出血。你们信不信?”
  没等城外的西夏骑兵回答,赵孝锡却装做很生气般道:“什么,你们不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