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80章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80章

小说: 武帝之天龙八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赵孝锡对这支骑军的要求,那就是每个骑兵必须做到,上马能跟游牧民族的骑兵,一较高下的精锐骑兵。下马步战,能让游牧民族骑兵也吃憋的超级步兵。
  其采用的体能训练方式。更多缘于穿越带来的特种部体能训练模式。若非骑军营后勤保障得力,只怕不少从厢军中选拨出来的精锐士兵,同样接受不了这么残酷的训练。
  而且为了刺激这些官兵的训练积极性,赵孝锡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打破军中不少惯例,采取定期的淘汰考核机制,选拔军中的基层武官。
  那怕是普通士兵进入骑军兵营,只要他训练出色,都有可能成为那些武勋官员子弟的上司。这种竞争机制,让这些不甘失败的武勋官员子弟。可谓咬着牙接受了层层磨炼。
  待到赵孝锡一行人进入骑兵训练营地附近,就被几个持长枪巡逻的哨兵发现。那怕领队的那位武官,认出了赵孝锡这位主将,还是按照军规将他一行人拦了下来。
  跟赵孝锡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只要按照他制定的规矩办事,只会得到奖励而非惩罚。若是因为对方是主将,而不检查令牌跟通传,就将其放进军营。
  非但马屁拍不成。还有可能受到军规的严惩。这种在军规面前,一视同仁的做法。令这位认出赵孝锡的武官,还是做出了军规所制定的处理方式。
  在得到赵孝锡一句‘不错,记得随时保持警惕!’的夸奖后,随其一起巡逻的士兵,就不解的道:“头,既然你认得他是统领大人。为何还要检查他的令牌呢?”
  这位同样出身京师伍长,表情一正的道:“你们忘了骑军的军规吗?那些军规就是统领大人制定的,谁要敢违反军规,他真会翻脸不认人的。
  行了,别那么多废话。赶紧跟着老子继续巡逻。晚上营地那些兄弟怕是要遭罪啰!今晚一定会非常热闹,你们就等着看好了。”
  果不其然,随着被悄悄叫醒负责骑军,训练管理的原雁门关指挥使张亭光。将这位把他带进骑军营来,就甩手不管的郡王爷领进营房。
  不少在营地巡逻的官兵,都知道那些好不容易熟睡不久的骑军兄弟,晚上又要闹腾一番了。这位小爷的脾气,了解他的人大多都清楚。
  来到骑军统领营帐中的赵孝锡,听取了来自将功赎罪的张亭光介绍。一直有收到骑军情报的赵孝锡,也清楚这位如今降职的张亭光。
  随他来到骑军营之后,也确实非常尽心尽力,替他管理骑军的训练跟后勤事务。让这支寄于厚望的骑军,按赵孝锡所期望的那样,实力一天天在增长当中。
  听完张亭光的汇报,一身戎装在身的赵孝锡很快道:“张统领,吹响紧急集结号,让本将看看你的训练成果吧!马上要有大仗要打,本将可不想这么长时间的封闭集训。训练出来的都是,一帮不堪重用的软脚虾来。”
  其实看到赵孝锡深夜入营,张亭光就知道晚上,营里这帮兔崽子们又要闹腾一番了。不过,这种夜晚的紧急集结训练好,到了战场根本不用担心炸营的情况。一旦遇到有偷袭,入睡中的将兵,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集结完毕。
  来到平时的点将台,随赵孝锡入营的武卫骑兵,已然将整个点将台周围,用火把点亮的如同白昼。看着身边的号手还有赵大,赵孝锡冷峻道:“点香,吹号!”
  随着赵大将一柱能够燃五分钟左右的香点燃,号手立刻鼓起腮帮将这些号子给吹了起来。那凄厉的号子声响起,顿时划破了整个营地的安静。
  白天已然累的筋疲力尽的骑兵们,一听这个号子声,就意识到是集结号。纷纷从床上跳起,穿上衣服提起兵器,在各舍军官的呼喊下,迅速的集结带到校场之上。
  至于外面那些巡逻的骑兵们,则觉得今晚运气不错。不用承受这种大半夜,从温暖被窝中爬起来的痛苦。乐的看热闹般,待在营地附近看着营房中热闹的场面。
  随着第一支百人队集结到校场,看着那位站在点将台上身穿铠甲之人。立刻知道难怪晚上会搞这种训练,敢情是这位爷回来了。他可最爱这种夜晚突袭了!
  其实这也不怪赵孝锡,前世他当新兵时,没少被半夜紧急集合给搞的崩溃。难得有操练这些古代兵的机会,不让他们尝试一下夜晚紧急集合,多对不起穿越一回呢!
  何况在如今这个时代,夜晚也时常会遇到晚上劫营。能否在短时间集结完毕,保持部队在受到突袭的情况下,不因为惊慌失措而炸营。
  这种日常训练也非常有必要,只要他们形成条件反射。炸营这种非常丢人的事情,以后就不会出现在骑军营中。因此,能一举二得的事情,赵孝锡自然很喜欢做了。
  一些先前还抱怨,这秋意正浓的夜晚也搞半夜集合,恨透那位代统领的骑军官兵。在集结到校场之时,看着台上站着的是赵孝锡时。
  也终于没人再敢抱怨,一脸严肃的例队站好。若是让台上的赵孝锡,听到他们的抱怨声,等下还有更‘好’的待遇等着他们。
  望着台上那个香炉中的小红点,不少提前抵达的官兵,也心里默默着急。希望其它骑军兄弟能给力一点,要是香灭没能全军集结完毕。接下来,晚上他们别想准备睡觉了。这种痛苦的经历,他们已经尝试不下好几次了。
  一边期待军中的同仁赶紧集结,一边期待这香能烧的慢一些。所有集结到校场的官兵,都只能在心中暗暗着急,由带队的武官向张亭光汇报本队人数后。
  大多都排好队,默默站在下面一动不敢动。那怕这位魔王好久没回来,可每次回来都是,他们最为痛苦的时刻即将来临。
  等到骑军营除去今晚巡逻站岗的官兵,近六千官兵总算在一柱短香的时间集结完毕。看着最后一支离的最远的小队,也准时抵达校场。所有官兵的心中,都长长松了口气。
  待到张亭光提起的心,也平稳落地,觉得这些被他操练的官兵,总算没给他丢脸。向赵孝锡做了最后汇报时,那柱香还闪着一丝红光。
  这也意识着,在规定时间部队集结完毕。这速度就算拉到宋朝最精锐的禁军营中去,怕也做不到速度如此之快。张亭光松了一口气,赵孝锡却也只是稍稍的有些欣慰。
  望着赵孝锡点头张亭光退下,台下这几千号骑军将士,也有一种敬畏的眼神望着这位统帅。很担心,他又会鸡蛋挑骨头,让他们来上个围着操场跑十圈。那晚上这觉,基本意味着不用睡了。
  迈步上前走到战将台外沿的赵孝锡,望着这些一手拉起来的队伍。显得很严肃的道:“一柱香时间,全军集结完毕,本将很欣慰。
  这证明,你们这群乌合之众,总算有点兵将的样子。也许今天你们还会在暗地,说本将是个魔王不近人情。可本将要告诉你们的是,等你们上了沙场之后,你们会明白。
  这段时间所受的苦,能给你们带来多大的好处。甚至你平时流出汗水的多少,将决定你们到了沙场留血的多少。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并非一句口号。
  晚上本将把你们从被窝叫起,只想告诉你们一件事。是骡子是马,也是把你们拉出去试试的时候了。告诉本将,你们怕死吗?”(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六章 骑军待出征

  从不远千里的京城跑到这里,吃这份苦受这份罪为的是什么,校场中的那些官勋子弟心中再清楚不过。每每想到退出回京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他们当初做出跟随而来的决定,已然没了后悔的机会。
  不成材不回京,便是他们走出京城那天,一致默默做出的决定。那怕在这骑军营中接受的残酷训练,超出他们对军队训练的了解,可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现在听到赵孝锡说出,既将拥有上阵杀敌的机会,那不意味着他们期盼已久的事情到了吗?建功立业,封将称候就在此刻,还担心生死吗?
  寂静无声的的校场,很快响起如雷的吼声道:“不怕!不怕!不怕!”
  三声中气十足的吼声,让赵孝锡看出这支军队的精气神还不错。可上阵杀敌不是靠嘴皮子,更多是需要真刀实枪的去拼。一个不慎,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望着这些大多年青却充满朝气的面孔,赵孝锡清楚这次拉着他们,去沙场与西夏骑兵对战,只怕将有不少人回不来。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无疑是对骑兵们的最高荣誉,可能少死些人总归是好事!何况,这里面很大一部分,都是那些武勋官员的子弟啊!甚至一个家族几兄弟在这里的都有!
  那怕清楚为将者不能存在仁慈之心,可赵孝锡还是希望。这些已然得到他尊重的武勋官员子弟,能成为未来大宋武力的坚强基石。
  只要这些朝气蓬勃的年青武将崛起,必将保证大宋百年不愁无将可用。这可是骑兵将领的摇篮,而他就是未来这些骑兵将领的统帅。
  待到如雷的声音落下,赵孝锡继续保持冷酷的面孔道:“你们的回答,本将很满意。也相信你们都是忠君爱国的精兵良将。只是本将要告诉你们的是,十日之后骑军出征。
  本将到时只会带五个千人队,这意味着你们中至少有一千人,需要坐镇大营。谁留守大营,本将说了不算,一切你们自己说了算。
  明日早食结束。正式进行考核,综合成绩排名五千之后的留守大营。不是你们不优秀,而是你们还没达到出征的条件。
  以前本将跟你们强调过多次,战争不是儿戏,那是要死人的。本将一手将你们这些人,从京城带到这里,从各队厢军中选调到这里,本将就要对你们的生命负责。
  把不符合出征条件的官兵,送上战场那不是信任。相反是害了你们。因此,各队解散之后,好好休息一下。同时本将在考核结束,将正式指定五支千人队的骑军将军。
  若是你们想夺得这五个骑军将领的职务,拿出你们最好的表现来吧!还是那句话,在本将眼中你们都是我的兵,想当官靠真本事说话吧!”
  此言一出,赵孝锡都能感觉到。校场中众人的气息一紧。尤其平时训练中,有些吃力的骑兵。闻听这种考核制度之后。就知道,想获得七日后出征的名额,考核时要拼命了。
  那些临时武官,尤其是身上有官职的武官们,听到有五个千人队的骑军将领实职。那表情就更加丰富起来,打算在明天开始的考核中。拿出最好的表现来。
  清楚这位郡王爷,是说的出做的到的个性。若是他们没有服众的能力,这位郡王爷才不会管你是那位大臣,跟那位武勋世家的子弟,通通手上见真章。
  抛下这番话的赵孝锡。很快退了回来,朝张亭光点头之后。这位已然知道,有机会随军出征的副统领,满脸兴奋的下达了解开的号令。
  自从被撤掉雁门关指挥使的实权军职,张亭光也一直憋着劲,打算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好不容易等到机会的到来,他又怎么可能不兴奋呢!
  到了这座骑军营,他发现尽管这种训练跟管理军务很累,可张亭光心里清楚。若非赵孝锡给他一相将功补过的机会,前次的事情他也必将受到牵连。
  现在朝廷让他将功赎罪以观后效,意味着只要他证明自己的能力,还是有机会成为一方指挥使。现在的关键就是,他需要一场战争去证明这一点。
  在宋朝文官的晋升,相比武官要显得更容易一些。加上大宋建立以来,就做出限制武将势力扩张的制度,采用家族式的武将培养机制。
  一些重要军中将领职务,更多都被这些武将世家的子弟所担任。余下象张亭光这样,可谓全凭军功当上一方指挥使的新兴将领,在宋朝本身就不多。
  如果他们能把握机会,在今后的战争中表现出色,那么他们未必没有机会。成为宋朝新兴的武勋世家,从此保证家族子弟。有机会在他们退下之后,同样得到为将的机会。
  对张亭光而言,雁门关那种被牵连无疑是件祸事。可能得到赵孝锡这位郡王爷的认可,担任骑军中的临时副统领,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只要他把握住机会,未来前途未必没有那些骑军中,担任武官的武勋子弟光明。而这次即将到来的沙场征战,就是给他向朝廷跟赵孝锡证明的机会。
  陆续被带回的骑军将士,回到营房之后,却发现已然没了睡意。不少平时交好的士兵,更是开始交流起明天的考核,以期望得到一个上阵杀敌的机会。
  相比武勋官员出身的子弟,想通过这种上阵杀敌,证明他们的能力。其中不少普通人家出身的官兵,则希望通过这场沙场征战积累军功,完成从兵到官的转变。
  只要成为武官,将来就算离开骑军营,到了地方的厢军之中。他们也能担任上一官半职,一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