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347章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347章

小说: 武帝之天龙八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参与起义的农民军下青壮,虽然逃过了被斩首的命令,却不得不接受辽东铁骑的整编。开始拖家带口,离开高丽前往辽东居住。
  与此同时,辽东跟大宋西北的百姓,也开始迁移到搬迁一空的高丽境内。在这里,这些新移民能享受到,诸多的朝廷补助,只要勤劳一些,未来日子比在老家更好过。
  这种一迁一补,让不少高丽人,彻底离开了故土。等到他们的子孙后代,在辽东跟大宋生活一段时间,他们也会慢慢遗忘,他们身为高丽人的事实。
  收复高丽全境,赵孝锡便下旨,将高丽半岛并入大宋版图,将其命名为新罗郡。算是成全当年答应金妍儿的条件,让新罗之名永传这块半岛之地。
  当高丽彻底覆灭之日,金妍儿在皇宫之内,焚香以告先人。告诉这些当年,被高丽皇室诛杀的先人,她做为新罗皇族后裔,算是替他们报此大仇了。
  虽然从此之后,新罗郡将成为大宋的彊土。可金妍儿也清楚,能做到这点,多亏了赵孝锡的成全。不然,以她一介弱女子,只怕此生也无机会覆灭高丽。
  伴随着高丽全境被吞并,以之一海之隔的倭国,很快派来了使者进贡。对于这个倭国,赵孝锡自然不会让它存在于世间。可眼下,他还没打算动手。
  前段时间,倭国派遣到新南城的学徒,根本没学到新南城真正拥有的技术。返回倭国之后,他们最擅长的事情,便是修路挖矿,对倭国根本起不到多少作用。
  而且随着新南城的贸易,不断侵食倭国本土的工业,让如今的倭国同样混乱不堪。皇权与贵族之间的暗斗,也在不断的增长之中,只差一个火花将其点燃。
  为此,在处置倭国移民的时候,赵孝锡更多从倭国购买妙龄女子,给大宋的子民配亲。至于那些男丁或整家的移民,同样安排到比较偏僻的州府之地。
  甚至还被严格控制了数量,对于不遵皇令的倭国偷渡人员,抓到一批杀一批。这种情况,令倭国天皇跟贵族,同样感受到,有种大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
  或许是感受到,来自大宋的威胁。在高丽覆灭之后,高速扩张的大宋海军。在后世的济州岛,大肆扩充海军实力,让倭国也是胆战心惊。
  只是对于赵孝锡而言,这支海军的另一个目的,将从倭国海域,开始登陆后世的沙俄之地。甚至沿着海岸线,慢慢扩张到南美州,现在还比较荒凉的美洲。
  相同的,在琼州跟安南路的海港之内,大宋的海军同样在扩充着实力。相比而言,大宋的陆军实力,却在不断的减少,慢慢改变打仗靠人多的观念。
  暂时还存在大宋周边的西夏,还有吐蕃两国,同样感受到了压力。只是面对大宋不动,他们便不敢动的局势,两国的君主其实都很被动。
  至于偏居辽西的大辽残部,因为乔峰坐镇大辽的原因。看到那些没离开的辽国百姓,在辽东都督治下,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开始发现大批牧民逃跑的事情。
  对于不甘失去大辽这面旗帜的辽西残部而言,没了百姓便没了扎根辽西的土壤。派兵阻拦的话,便会被布置在那里的辽东骑兵痛击。
  如果不是赵孝锡严令,暂时不用理会这些辽国残兵,必须让他们明白大势所趋,他们才会知道加入大宋的机会多难得。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对付顽固不化的人最有效。
  开始乔峰也有些不以为然,可随着辽东跟辽西百姓,生活的巨大差距。那些以前忠于大辽,逃到辽西的百姓,在意识到坚持没有意义,逃回辽东后可谓安份守已的很。
  那怕对有些,大部落出身的人,安置他们前往大宋或其它地方定居。他们似乎也没太过犹豫,表示只要是在大宋治下生活,那他们便听从大宋官府的安排。
  很快这种民族融合的方式,让生活在大宋治下的百姓,开始遗忘原有的故国。真正老实本份,当起大宋的百姓,享受这份难得的安定生活。
  而一些想混水摸雨,甚至制造混乱的人,在大宋严密的监控之下。任何妄图制造混乱的移民,都会毫不留情被捕杀。所以,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也难免经历一些阵痛。
  可为了未来天下一统考虑,赵孝锡觉得有些事情,还是必须去做。只有真正完成这个目标,他开始准备征服世界的计划,才能真正的彻底拉开。
  如今遍布各州城的工学院,也将一批批成熟的工匠,开始投送到大宋各个新兴发展起来的工坊之中。很多大宋百姓也发现,越来越多新奇的物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当中。
  就在所有人觉得,大宋是不是真的停止征讨四方的时候。赵孝锡却开始,下令大宋的海军,还有调派到沿海进行登陆作战的步兵,下达了准备出征的命令。
  一纸皇令下达,那些训练多时的海军将士,还有那些同样训练多时的步兵。便知道,接下来他们又能替大宋开彊拓土。只要能活下来,便能替家人谋一份百年家业。
  下达这个命令的原因,也是赵孝锡根据新南城的贸易收入做出的判断。一些沿海的番邦岛国,如今已经支付不出,每月向新南城购买的各种物资。
  这便意味着,这些番邦岛国也到了吞并的时间。要知道,随着高丽跟辽东的吞并,大宋的人口急速增长。是时候,开始执行移民天下的计划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 征讨海岛三国

  随着大宋各府城的驻军,似乎开始进入备战的状态。一直担心大宋兴兵的吐蕃,自然显得非常紧张。生怕终于发动战争机器的大宋,会将吐蕃也给灭掉。
  只可惜,赵孝锡根本没兴趣,在这个时候征讨他们。在他的想法中,吐蕃只怕也坚持不了多久,便会被大宋与特殊的经济入侵给吞并,打不打其实都不重要。
  相反那些海岛诸国,却是赵孝锡打算进军的对象。一纸皇令下达,集结多时的海军跟登陆部队,开始扬帆启航征讨爪哇、真腊跟三佛齐王国。
  分成三路讨伐军的大宋海军,可谓士气旺盛的启程。他们征讨三国的名义,便是三国欠新南城的钱太多,无力偿还只能武力讨要。
  欠钱不还,在新南城是很严重的。曾几何时,高丽不正是如此,被大宋给灭亡了吗?而现在他们三国,也将同样迎来这样的命运。
  在大战开启之时,大宋官府开始张贴招揽移民的布告。看到布告之上,朝廷给予迁移那些海岛国家百姓的福利,不少百姓都显得有些意动。
  只要肯移民的百姓,到了那里都会得到,至少百亩以上的土地。如果他们种不过来,也可花点钱,从官府招揽当地的土著帮忙做活。这意味着,到那里便能享受地主一样的待遇。
  虽说远离故土有些不舍,可很多普通的百姓,子嗣诸多田地却不够种。分成一户前往海外,未必不是个最佳的选择。何况,这两年百姓对于海外,已经不是那样陌生。
  那些从海外运来的水果,也开始出现在他们居住的府城之中。虽然价格比较高,却也说明那里。并非他们想象的荒凉。不然,朝廷也不会派兵讨伐啊!
  三年之内,不用交给税赋,想回家同样可以乘座朝廷的船只。一些年青有冒险精神的百姓,便纷纷到衙门报名,打算先去那边看看。
  如果能赚点钱。又有见一番世面,不就三年时间吗?
  这种战事未定,便启动移民的工作,或许只有赵孝锡做的出来。不过想想三国,随着新南城建立之后,他们的造船工业彻底消失不见。一切运输,都依赖新南城的补给。
  可以说,很大程度上,那怕大宋不进攻。只要坚持一个月。不往他们国内运送任何东西。这些过惯了好日子的三国君臣,肯定会觉得诸多不适应。
  在无敌的海军,抵达三国的港口之时,三国的百姓同样懵了。不过,当他们听到,国君欠新南城这么多钱没还之时,也觉得国君实在太过贪婪了。
  想想这些年,他们的税收翻了一倍不至。每年幸苦赚取的钱财,都被贵族跟君主给剥削。这些同样贫苦的百姓。反倒很欢迎大宋海军的到来。
  开始进行登陆的大宋海军步兵,将装备的火枪还有火炮拿出来时。这些只懂享受的三国君主,才明白末日的到来。至于还钱之说,直接被进军的大宋海军给无视。
  他们此次接受到的命令,就是彻底消灭三国的贵族跟皇帝。至于那些百姓,则是将来大宋治下的子民。那怕他们血统差点。却也是不错的劳动力。
  在大战正式开启之后,那些闻着血腥味而来的大宋商团,也开始将大量的物资,运送到这片即将成为大宋的土地上。随着官兵占领一地,他们便购买一地开设工坊。
  这些可谓精明的大宋商人。紧跟着赵孝锡的脚步,一点点扩充着他们的财力。可以说,每次打仗真正受益的,还是他们这些商人。而占领区的土地,可谓便宜的很。
  而对攻占这些土地的海军官兵而言,商人们购买土地的钱,很大一部分将进入朝廷的口袋。可其中一部分,等到战后同样会分配给他们。
  只要拥有战功,他们可兑换成钱财,也可兑换成土地。而他们购买的功勋田,价格将比商人低上数倍。有了大量土地,便意味着他们家人将百年不愁吃穿了。
  虽说功勋不允许交易,如果士兵不想要功勋田,同样可按价出售给官府。再由官府,视情况将这些田地卖出。可对于这些士兵而言,土地同样非常热衷。
  就眼前真正繁华起来的新南城而言,那些早年成长起来的移民,还有分配到功勋田的士兵。如今一家人,过的日子比官员都要舒服几分。
  这样直接的例子在,这些士兵又怎么可能,会贪图一点钱财,而放弃这种属于他们的功勋田呢?有功勋田做保障,便意味着一家人生活有了保障。
  其实对赵孝锡而言,发放功勋田也存在多重考虑。一来发放功勋田,能激发将士英勇杀敌的勇气,二来要打理这些功勋田,士兵的家眷必须迁移到那里。
  这些士兵,也将成为管理那些领地,真正的中坚力量。随着他们的子孙后代成长起来,这些被收复的领土,也将彻底成为炎黄子孙的天下。
  总之,功勋田的分配,不需要消耗大宋治下的一分田地。也能减少,支付士兵的大量战争红利。顺带还避免,安置移民消耗的诸多财力物力,可谓一举多得。
  可对于士兵而言,他们同样热衷于拿功勋田。只要拥有一块功勋田,他们便能给家人一个安定的生活。只要家人努力一番,短短一两年便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至于原本拥有这些土地的土著,他们若想在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大宋也会给他们,分一些田地,不过却需要交纳税赋。比以前官府优惠,却决计没移民福利多。
  如果他们想过上好日子,便必须辛勤劳作,以劳作换取未来的幸福生活。而这种劳作,便是接受移民的聘请,每年由移民跟官府,给他们支付相应的粮食跟钱财。
  一句话,短时间这些原住民,在成为大宋治下的百姓后,将接受一段长时间的考验。直到他们有资格,得到管理这片领地的官府,向他们发放大宋百姓的资格。
  这种变相的打压,也是赵孝锡希望,未来在那片土地上,真正当家做主的永远是炎黄子孙。至于这些原住民的命运如何,他能考虑到的也只有这些。
  相比后世的殖民统治,至少赵孝锡觉得,他的殖民政策优待了许多。如果不肯劳作,还妄想吃大宋的救济粮,这样的原住民不要也罢,省的浪费大宋的粮食。
  伴随大宋海军告捷的消息,不断的传到大宋治下的州府,很多百姓也觉得。这样优惠的移民政策,或许真的可以去尝试一下。那怕在辽东境内,也同样如此。
  为了保证移民始终处于官府的掌控下,赵孝锡对于移民挑选,同样有着极其严格的控制。不会将一个地方的百姓,全部迁居到一块移民之地上。
  这便杜绝,到了那些新移民,这些移民团结起来,抹杀官府在那里的地位。所以,此次的海外移民,他给予辽东百姓的名额同样不少。
  同样清楚,只有当大宋人,不再会什么辽人,高丽人,统一称之为宋人之时,便意味着赵孝锡的民族融合政府初具成效。所以,萧峰同样做了不少工作。
  一些觉得可以换个地方生存,忘却辽国覆灭伤痛的辽国百姓,也开始响应号召,前往对他们而言,异常遥远的地方定居。而这类百姓,大多都是被解放之后的奴隶之家。
  在乔峰覆灭大辽之后,对于贵族豢养农奴的政策,自然是给予坚决的打击。这些贵族,如果想招揽牧民,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豢养奴隶,是被严令禁止的。
  这些被解放,恢复了自由,并被分配到牲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