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270章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270章

小说: 武帝之天龙八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人才培养的问题,赵孝锡也觉得,在新南城的规划当中。只怕需要加上教育这一条,普及教育推广,才能做到人才积累。
  那怕短时间看不到效果,至少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在人才教育方面,赵孝锡也清楚,不能照搬大宋现有的教育科举制度,而需要做到教育普及化。
  要搞普及,就必须请一些读书人。可眼下大宋的读书人,都抱着‘文采卖与帝王家’的心思。除了传授一些,儒家的古板文化,新鲜事务很难被接受。
  就算如此,赵孝锡也觉得,要想找齐这些教书先生,也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毕竟,眼下的琉球岛,在很多读书人眼里,是蛮荒之地,来此教书有辱斯文啊!
  有些固有的观念,并非赵孝锡一朝一夕所能打破。所以,想到这些问题的赵孝锡,更希望未来他普及的学堂,除了儒家文化,还必须开设一些工科教育。
  现在岛上工厂的工人,大多都是以前密营培养出来的。可随着工厂的不断扩大,成熟工人的稀缺,也压制了工厂的生产规模提升。
  这就意味着,培养一批脱农务工的工人,也是非常急切的一件事情。而这种情况的出现,让赵孝锡觉得,需要在岛上开办一些技校类的学堂。
  就在赵孝锡思考着今后的发展规划时,一直处于睡眠中的王语嫣,不知何时已然醒来。看着正在发呆的赵孝锡,王语嫣也看的有些入迷。
  想到昨晚上那番颠龙倒凤之旅,王语嫣也觉得身下那丝微疼,沉迷其中时根本就没感受到。现在醒来,才觉得昨晚的事情,对她而言确实有点痛并快乐者。
  当王语嫣稍稍挪动了一下身体,减缓下身那丝痛楚。却把陷入思考中的赵孝锡,给惊醒了过来。一时间,两人对视无语,却显得异常甜蜜。
  望着羞涩的王语嫣,停下思考的赵孝锡温柔着道:“语嫣,醒了。怎么样?昨晚睡的还好吗?有没觉得身体有什么不适?”
  清楚昨晚是王语嫣的第一次,尽管昨晚赵孝锡,已经温柔了许多。可他清楚,在这种事情上,王语嫣这种女人,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若非考虑到,今晨王语嫣还要陪着众女,跟他一起给父母亲敬茶。想来以赵孝锡的个性,昨晚也不会那样轻易的放过她。毕竟,昨晚对赵孝锡有些特殊啊!
  听着赵孝锡的询问,也许是经过昨晚的事情,王语嫣也大胆了一些。小声道:“还好,你什么时候醒来的?怎么也不叫醒我呢?现在什么时辰了!”
  面对王语嫣的询问,赵孝锡很快道:“现在时间还早,你如果还想睡,那就再休息一会。等下我们还要给爸妈奉茶呢!”
  一听这话,王语嫣也点头道:“不用了,我昨晚休息的还好。你要不要去看看其它姐妹,我等下可以自己起来的。”
  想到昨晚一个人霸占赵孝锡,王语嫣也很大度般,让赵孝锡这个新郎官,去看看其它独守空房的新娘子。不然,王语嫣总觉得,她有些太过自私了。
  对于王语嫣的话,赵孝锡笑着道:“算了,眼下已然是清晨。我去谁的房间都没法休息,还是陪陪你吧!毕竟,昨晚可是我们的洞房花烛夜,要有始有终啊!”
  两人躺在榻上讲个私密话,其它女人虽然觉得有些遗憾。却也清楚,这是她们必须面对的情况。如果她们接受不了这种现实,未来她们只怕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好在这些女人都知道,赵孝锡不是个始乱终弃之人。只要她们能谨守妇道,赵孝锡也会给她们一个,应有的名份跟待遇。所以,学会分享跟忍耐,也是必须的。
  随着房间外面的亮光越来越多,原本安静的后院,也开始有脚步声的出现。听到外面传来众女起床的脚步声,赵孝锡也觉得,是时候该起来了。
  交待王语嫣在榻上躺着,等下他会叫丫环过来伺候她净身换衣。王语嫣也清楚,昨晚的事情,确实让她觉得,下身有点不舒服,不洗洗多少有些难受。
  随着赵孝锡穿衣起身,拉开房门走到外面。就看到,木婉清等人,已然在后院的小花园中静坐聊天。看到赵孝锡出来,众女也是笑脸相迎。
  望着这些全然没抱怨,自己昨晚让她们守了一夜空房的女人。赵孝锡很是诚恳的道:“多谢诸位夫人体谅,昨晚的事情,为夫有些做的不对。以后,为夫会加倍疼你们的!”
  原本还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的女人。听到这位一句话,立刻明白这个夫君心里,其实还是有一杆秤。她们的好跟付出,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啊!(未完待续。。)


 第四十九章 重利引人才

  看着齐聚一堂的儿媳,来到岛上生活的徐王夫妇,也觉得非常高兴。现在两个儿媳肚子都有了赵家的血脉,他们觉得非常高兴。可徐王妃,还是让其它女孩努力。
  別过新媳妇们奉的茶,徐王赵颢也觉得,自家这个次子还真是厉害,一下娶了九个夫人进门。那怕他这个当公公的,喝了九杯茶也觉得肚子有点涨。
  好在这些茶,不用全部喝干净。不然,赵颢觉得,喝过早茶之后,他早饭几乎不用吃了。而段正淳等人,则显得相对轻松一些。
  不管如何,这场全城共欢的喜事结束。赵孝锡又进入了繁忙的工作当中,那些只休息了三天的工匠们,又开始投入另一个地方的修建。
  随着平原新城那边的移民数量,已然开始过万,赵孝锡也决定,在平原的高地之上,修建一个小镇。将管理衙门,也全部搬入其中进行管理。
  只是这批当初修建城池的工匠,还有一批则乘船赶往琼州,开始在琼州修建王府跟码头。等到王府修建完成,赵孝锡将正式移居到那里去生活。
  现在岛上生产出来的水泥,除了出售的之外,赵孝锡也下达,将一些主要公路,全部用水泥修建起来。便于那些移民们,以后往返于新南城。
  同时一些精明的商家,也看到这种交通干道的修通,有助于他们跟移民做生意。只是这种生意,暂时只能跟老移民做。新移民们,暂时还没什么存款。
  在赵孝锡又投入到完善规划的进程中,每个移民村都进驻了一个建筑队。在他们居住的村子里,寻找一个位置较好的地点,他们就开始修建房子。
  不少好奇的村民。来到施工队询问。却得知,这些施工队盖房子,是打算在他们村子里建学堂。这个消息一出,移民们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在很多移民看来,他们能在这里拥有自己的田地,已经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现在听到。将来他们的孩子,还能免费入学堂读书识字,移民们自然非常兴奋。
  可在他们兴奋的时候,负责操办此事的户部,却又找到赵孝锡。无奈的道:“王爷,根据我们的学堂修建计划,至少需要近千名秀才。可眼下,秀才们根本不愿过来啊!”
  面对户部主事官的无奈,赵孝锡也意识到这种问题。想了想道:“严大人。我们招收的学堂先生,并不局限于秀才一级的书生。一般的老童生,也可做为聘请的对象。
  如果不是时间来不及,本王根本就不想请他们过来。这样吧!我让礼部配合你们的行动,让那些海商打打广告。只要聘请来,愿意担任学堂先生的读书人,本王待遇从优。
  除了聘金提高到每月十两纹银外,你也可以让海商们传出风声。只要有才之士。不论出身如何,本王将来甚至可以。任何他们为新城的官员。
  他们不肯来,无非就是觉得,教书育人有点大材小用。可在本王看来,如果他们连教书都做不好,将来就算报科举,也将是无用之人。严大人。你觉得这办法如何?”
  严律也是读书人出身,自然清楚读书是富人的专利。一般的读书人,大多都是冲着科举而去。只要能金榜提名,就意味着鲤鱼跳龙门,拥有了光宗耀祖的机会。
  可真正能考上进士的读书人。这年头又有几个呢?很多人终老一年,也只有一个秀才的名气。想当官,在大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赵孝锡真的愿意,让这些不甘失败的读书人,不用进行科举就能进入仕途当官。相信这个诱惑,对一些老秀才而言,应该很有吸引力。
  加上每月十两纹银的俸给,严律觉得,能真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穷苦书生,只怕没法拒绝这个诱惑。毕竟,十两纹银一月的收入,足够他养活一家人了。
  得到赵孝锡建议的严律,很快就找经常跟商人打交道的礼部主事田佑富。得知这是赵孝锡的建议,田佑富也感叹,这位王爷真的太过大方了。
  在与严律的对话中,田佑富听到一个消息,有些不解的道:“严老哥,你让人找先生,都是在江南之地找吗?江南之地的书生,只怕看不上这点纹银。
  如果想要找肯干的书生,我建议严老哥可以去北方看看。相比南方书生都家境阔绰,北方书生大多都苦寒。要是有这样的条件,他们肯定不会拒绝的。”
  听到这话,严律有些苦笑道:“田老弟,你以为我没想过吗?只是你应该知道,王爷这样大批聘请秀才一类的书生,多少会让人觉得,他在跟当今圣上抢人啊!
  如果去北方招人,肯定瞒不过朝廷。到时朝廷追究下来,只怕王爷也不好象朝廷交代啊!而南方书生多,招收一批秀才过来,相信也不会引人注意啊!”
  对于严律的担心,田佑富却小声道:“严老哥,你觉得我们王爷,现在会怕朝廷的训斥吗?我们身为手下的,只要完成王爷交待的任务就行,其它的不用过多操心。
  眼下我们在北方跟南方迁移百姓,你觉得朝廷就真的不知道。可你何时见过,王爷担心过朝廷那些言官的参本呢?放心,这里可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啊!”
  望着田佑富一脸担心多余的表情,严律也觉得对方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可他还是道:“田老弟,你这话说的不错。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找先生的事情,还多劳烦你了!”
  对此,田佑富笑着道:“放心,如今这些在岛上做生意的商人,都巴不得让我欠他们人情呢?区区招揽一批书生,相信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如果王爷真的肯,给这些落榜的秀才,一个晋升九品县令的机会。我想,没那个秀才会拒绝这种诱惑。王爷这招名利诱惑,能抵挡的秀才只怕不多啊!”
  这话倒说的一点不假,兼任新南城商务主事的田佑富。最近无疑是最为风光的人,那些番邦商人跟大宋商人,都希望从他手里拿到好东西。
  谁都清楚,新南城出产的玻璃制品,份量本身就不多。要想先人一步拿到货,就必须巴结好这位商务主事。不然,拿到货的期限,就要比其它人长上一些。
  虽说只是时间的早晚,可商人们都清楚,什么叫物以稀为贵。这种玻璃制品,尽管售价昂贵。可只要运到内陆,售价都能成倍增长。
  运往类似吐蕃、辽国这样的游牧国家,那价格更能翻上几番。做生意讲究眼急手快,谁能拿到第一批货,意味着谁就能先别人一步赚到大钱。
  正是田佑富所说,这些商人差的不是钱,而是这种新南城独有的商品。想买货,不光要有钱,还必须要有关系。谁让田佑富舒服了,那他就能先别人一步拿到货。
  很不幸的是,以往只要塞钱,就能买通类似田佑富这样负责官员的商人们。突然发现这一招,在新南城似乎不管用,相反还会起到反效果。
  用赵孝锡的话来说,如果拿他赋予的权利去贪污受贿。那么他会让这位官员知道,什么叫有命贪钱,没命花钱的道理。甚至行贿的商人,也将取消代理销售的资格。
  总之,在新南城这里,一切都必须按照赵孝锡颁布的规矩来。可谁都清楚,掌控了发货权的田佑富。虽然不收受钱财,却多少会收受点人情。
  这就意味着,谁让田佑富高兴了。下次他拿货的数量跟迅速,肯定会比别人多且快。有了这样的好处,商人赚钱自然也是指日可待了。
  何况,根据赵孝锡订的规矩,这些玻璃制品。新南城不销售,只做批发商。至于商人将这些商品卖到多少钱,那都是这些商人们说了算。
  得了这么多好处,帮新南城一些忙。想必只要商人们不傻,都会尽全力帮忙。为此,赵孝锡这种舍近求远的赚钱方法,在众人看来也是非常值的。
  对于这种玻璃制品的成本,赵孝锡非常清楚,除了人工费外,原材料几乎不用花什么钱。当批发商,本身就暴利,又很快太过贪婪呢!
  如今这年头,敢于来海外经商的商人,大多都有一定的身家背景。拿了新南城的好处,这些商人自然要感念赵孝锡的好。这种舍财赚人心的生意,在赵孝锡看来并不吃亏。
  而赵孝锡所预料的一点不错,随着田佑富召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