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秀色田园 >

第154章

秀色田园-第154章

小说: 秀色田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佟维安一愣,柳氏这些年对年哥儿的事已不如初始那般热心,今儿倒是出人意料。

柳氏热心自然是为了佟蕊儿打算,早先她年龄小,年哥儿情势不明,虽有在方山捞的那些银子,但比起她中意的几家公子哥来,也不见得有多出色。直到去年他中了举后,柳氏心中的倾向便多了一些。

往日里佟蕊儿去李家,回来倒也没说什么,只说一家人对她还算不错,柳氏还有些暗喜,这次重阳偶遇,她却突然有些不妙的预感,年哥儿与梨花手牵手的情形,怎么看怎么不象是兄妹之间的情宜。

可她又不是很确定,毕竟贺永年对李家人一直十分亲近,莫说贺府人,便是与佟维安这个亲舅舅也不及他对李海歆一半的亲。又何况梨花几乎算是他自小背大的,多疼爱一些也是有的。

心头翻转了几日,左右思量不定这事要不要与佟维安商议。现在他那边儿出了事,正是个示好的契机,便紧催佟维安。

佟维安则是挂心贺永年手头的铺子,好容易弄到手的,不能让人趁机夺了去。能留大山和柱子两人最好,若是不能留下,只要年哥儿有句话,他这边儿倒也可以派人帮着代管些时日。

等他到贺府时,贺府诸人正忙着收拾准备上京,贺永年已从贺萧处回到自己的院子,在书房中静坐。

“二少爷可在?”两个年约十六七岁的丫头从大夫人院处行来,及至走到院门口,脸上堆笑问立在院门处的小福和小禄。

小福小禄两人对视,“在,在呢。”

其中一个丫头笑道,“大夫人说二少爷此去京城,路途遥远劳累,派我二人在身边侍候,小福子,麻烦你去传个话儿吧。”

小福子苦着脸,看看小禄,小禄立时将头扭向一旁。

“什么事儿?”年哥儿在书房中听到声音,隔窗看是这二人,从书房中出来,淡淡问道。

“二少爷,大夫人说您此去陪老爷看病,大小事务都要您费神劳力,您身边只有大山和柱子两个,怕他们两个大男人,粗手粗脚侍候不周,让我们二人随您前去。”

贺永年嘴角扯动,“是……把你们两个拨到我的院中了吗?”

韵月听他声音不似以往那般冷淡,脸色微松,上前行礼道,“是,大夫人说日后我和银月便在二少爷院中当差。”

“好,即是我院中的人,我倒真还有两件事儿要你们办。”

韵月银月见他没往象往日那般谁的脸面都不顾,一味赶人,忙齐齐福身,“是,请二少爷吩咐。”

贺永年抬头望着西边天空的一丝余辉,突然想起李家村那干净纯朴的傍晚来,炊烟袅袅,竹林潇潇,干净而美好……

他深深的皱了下眉头,收回目光,盯着她们,淡淡道,“粮铺的徐掌柜和木匠铺子的刘掌柜在贺府做工近二十年,劳苦功高,父亲一直说要奖赏他们,今儿我就代他赏了这二人。韵月就跟了徐掌柜,银月跟了刘掌柜,如何?”

这两人在贺永年说到两个铺子的掌柜时,已有不妙预感,待听完这话,已是面无人色,猛然跪倒在地,正在要说话。

贺永年已甩了袖子,“不愿意便去求大夫人。”

小福小禄连忙上前小声劝,“两位姐姐,你们还是快走罢。”

贺永年回到书房,眉头紧锁起来,握着椅背的手指,因用力过度而青筋暴起,关节发白。

猛然抓起一本书高高举起,想要摔下解解心中的郁闷。最终,却闭了闭眼睛,深吸一口气,将书缓缓放下,坐到桌前。

两个丫头被劝走后,便有人来报,佟维安来了。

贺永年又深深呼吸几下,脸上恢复平日淡然模样,迎到书房门口儿,“舅舅”

佟维安看他虽然神色如常,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厮脸色却不自然,进了书房便问,“发生什么事儿了?”

贺永年摇头轻笑,“无事,舅舅怎么来了?”

佟维安,“还不是你父亲之事。”

贺永年轻笑,“舅舅莫挂心,他无大碍,只不过比前两次略重些罢了。”

佟维安重重一拍桌子,“谁挂心他,我挂心的是你。你那两个铺子,你怎么打算?”

贺永年道,“即使是被他拿去,也不过是暂时的。舅舅不必过于挂心。”

佟维安知道他如今和初来时不同,手头也揽了些钱财,又有李家那几个人帮衬着,特别是那个周濂,点子最多,若是再想拿回去,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不过,即然已抓在手中,怎么能再让人拿回去?

便把自己要帮他的主意说了,贺永年点头,“这样也好。”

……

求粉红票子,推荐票子。

143章好事近了

贺萧这病来得突然,贺府这去京中看病的决定下得更突然,贺永年前一日走后,直到何文轩到宜阳的第二日晚上,才有空再来李府,说是府里定下日子,明儿一早启程进京。

何文轩看见面色淡然,不喜不怒,一如往常,赞许般笑笑,拍他的肩膀,“其他的事不必挂心,你们先行,我与你舅母两日后也要启程,先到州府拜见邱大人,再去京中与你汇合。”

孟颜玉在一旁笑道,“昨儿听说这事儿之后,我便安排了府里两个老成的长随,跟着你一块儿上路,他们对进京的路颇熟,或许能帮上你些忙。”

贺永年连忙上前道谢。

孟颜玉也忙笑着让他起身,招孟府的两人过来相见。

有孟府的下人相随,何氏心头安定许多,一连向孟颜玉道谢。她柔柔一笑,“大姐这么谢,我倒不好意思了。一家人相互帮忙扶持本是应该的,这么谢,可是把我当了外人了。”

何氏也笑。自何文轩成亲后,这么些天来,何氏看她对梨花姥娘极为有礼,并没有那种富贵人家高高在上的傲慢之气,已然十分知足。至于孟颜玉的其它好意,在她心里头全当是额外赚来的,有一分便记一分,若是略有不周,她也不与之记较。

这话不但是她自己心中想,也与几个弟妹,包括儿女都说过,不许因小舅母行事与乡下略不同,便心生怨言。

现在看来,倒是她多虑了。

贺永年在前厅坐了会儿,又被春杏以讲解为名叫到后院,李薇瞥见小舅舅眼中闪过一抹笑意,心虚了一下,最终还是忍不住,硬着头皮跟了出去,心想,有道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能当老师傅。脸皮这回事儿,练练也就厚了。

春杏过了穿堂,看她跟来,回头一笑。故意向青苗道,“我看晚饭时小舅母吃你做的那个双皮奶吃得极顺口,青苗,你去再做两碗来,我和五小姐方才没吃着,这会也馋了。”

青苗不疑有他,欢喜的应了一声,“好。”

李薇暗中笑了笑。这双皮奶是她前些日下雨无聊时,一时馋了,教青苗做的,自己毛手毛脚的,做得不精细,青苗学了后,倒比她做得卖象好,做好后,拿给何氏李海歆尝,都说好看也好吃。

春兰过来时看到了,先讨了方子,又打趣青苗,说要请她去馆子里做厨娘。

青苗信以为真,苦恼了两日,才悄悄和李薇说,“五小姐,你跟二小姐说一下,我,我不想去做厨娘。”

李薇当时便笑翻了,青苗睁着大眼睛,眨了许久,才知道春兰说那话是哄她玩的,当时便撅着嘴巴走了。

春杏望着青苗匆匆而去的背影,咯咯笑了两声,扫过李薇与贺永年,撇嘴说道,“我去皂房。”便往后院她那间简易的制皂间而去。

李薇望着春杏的背影笑了笑,推开房门,请他进去,贺永年也笑,“小杏鬼得很”

李薇点头表示赞同。

请他入座,倒了茶递过去,旁的话倒也不知说什么,只想问归期,可又觉这事儿定然没准,便道,“到了那边常来信儿,省得爹娘挂心。”

贺永年笑笑,“好。”又道,“梨花点支安神香吧,这几日头痛。”

李薇看他脸有倦色,也不知贺府那边儿是一番怎样的闹腾,便点下头,起身去点了香,贺永年半闭着眼,就在李薇以为他睡着了之际,轻轻说了一句,“不须担心。”

李薇摇头,“不担心。”

他豁然睁开双眼,嘴角含着一抹探究的笑意,最终却什么话都说。

青苗欢天喜地的做了三四碗双皮奶,送到这边房间,几人一人吃了一碗,看天色不早,贺永年便起身回贺府。

临去时说明日出城早,便不来告辞了。

何氏李海歆都叮咛他路上要小心,不要太过操劳等等。

两日后,何文轩一行便也要辞行。何氏知道他如今有官职在身,身不由已,虽然十分不舍,却也不敢太过表露,家中也没甚么稀罕东西,只将新粮挑了最好的,一样装了一些,周濂听说孟父喜喝江南的黄酒,将他酿制的各式各样的黄酒一样给装了几坛子。

孟颜玉在家中偶尔也陪其父饮几杯,对江南的黄酒也略知一些,周濂酿的这酒,味道极纯正,便笑道,“你这酒在这偏北方的县城之中,销路怕是不好吧?”

周濂点头。孟颜玉又笑,“京城虽然更偏北,可江南人士却也不少,没想过去京城探探这酒的销路么?”

周濂摇了摇头,轻笑,“暂时未想过。”

孟颜玉便不再说,私下却与何文轩颇为惋惜的说道,“春柳夫婿若是走仕途,怕比春桃夫婿前程更好。”

何文轩也点头,只不过,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送走何文轩一行,何氏坐在厅里叹了一回,见李海歆赶着牛车要出去,春杏也摆了要去铺子的架式,她连忙出来,叫住二人,“旁的事儿都先放放罢春杏的大事儿要紧。”

又瞪春杏,“你给我收收心,把嫁衣先绣了。”

父女两人应了声,都说自明儿起云云,仍旧出门去了。

何氏坐在厅里生闷气。李薇带着虎子去小书房,给他布置了十张大字儿的作业,往厅里去。

见何氏气着,笑呵呵的上前,抱着她的胳膊笑道,“娘,爹和四姐心中有数呢,这些天儿事够多了,你也够累了,歇会儿吧。”

何氏叹了口气儿,拍拍她的手,笑了一回,母女二人坐在厅中又说了些闲话,何氏在李薇的催促去房间里小睡,李薇则坐厅中看书,享受这热闹后的片刻安宁。

心里面又悠悠怱怱的算着日子,他现如今能到哪里。

※※※※※※※※※※※※※※※

日子悠悠而过,这日又是赵昱森沐休,吴旭正巧有事找他,到小酒楼里转了转,一切无事,便赶着骡子车去了赵府。

买这骡子时,周濂和贺永年都让他买匹马,他不愿,非要买这骡子,两人都知道他是想省几个钱儿,骡子与马匹比起来,价儿是差一倍,且骡子好养活,吴旭盘算得倒也不差。

贺永年却想起当年他赶着骡子车撞了老李头,引出与春兰的姻缘之事,几个连襟都取笑他说,他这是念着当年呢。

尤其是周濂,每次见面儿总不忘打趣儿他一回。

他今儿去赵府倒不是闲坐,而是真有一事。前五六天,他听人说,望远县那儿有个天荒湖,方圆七十里,蒲草丛生,水质也好。特地去瞧了瞧,确实适合养鱼,而且这湖中本就有不少野生鱼,当地人常去捕捞,补贴家用。

吴旭便生了要买或者要赁下的念头。只是他在当地门路不通,又听说望远县的主薄大人与赵昱森是州府同窗,便到趁着他沐休上门儿问问,若是不麻烦,想让他从中间儿引荐引荐。

吴旭到赵府时,石头爹娘一家正聚在厅中商议小玉的亲事儿。说的仍是吴旭先前儿提过的那家儿。

听说吴旭来了,赵昱森忙出了厅,迎他,“稀客,稀客,今儿,你怎么有空了?”

吴旭呵呵笑了两下,与石头爹娘见礼,说找赵昱森有事,赵昱森便领着他去书房。

两人叙了会闲话,才说到正事儿。赵昱森听他声音中气不足,知道是怕自己为难,便笑,“这事儿也没什么难的。你不管是买还是赁,又不占朝廷一文钱的便宜,有何不可?”

吴旭听他这样说,又见他笑得爽朗便放下心来,“我来时春兰再三叮嘱,若不成别让大姐夫为难。”

赵昱森摇头,“不为难。我与那边的胡大人在州府学堂相交还算密切,我这就写封信给他。不过……”

“不过,望山县离咱们这里可不近,你买或赁下后,将来打算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佃出去呗。”吴旭笑笑,“要么也学咱爹娘,招些长工,自己喂养。”

赵昱森一边写着书信一边摇头,“你现在生意做顺了,快赶上周濂的点子多了。”

待写完了信,便又问他,“麻坡镇上的酒楼铺面可看好了?”

吴旭小心的把信收好,点头,“那铺子也不大,两层的小楼,楼下只能摆放四五桌,楼上空子大些,也只能摆十桌,估摸着一个月挣不得二十两银子。”

赵昱森笑笑,两人闲话一会儿,吴旭要去鱼塘里看看,便告辞回家。

春桃知道了他的来意,跟赵昱森笑,“还我娘眼光好,总算没看错人,旭哥儿干劲儿足,春兰的日子也一天一天好了。”

赵昱森因春桃这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