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历史同人)[南宋]锦绣山河 >

第37章

(历史同人)[南宋]锦绣山河-第37章

小说: (历史同人)[南宋]锦绣山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汴梁”二字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变了脸色。先头赵佶一路北上,前往燕京;就是因为完颜宗翰突然袭击汴梁;逼得他不得不外逃避祸。因为整个大宋最精锐的军。队;都在燕云十六州境内。要保命,非去燕云不可。

    如今燕云大捷;固然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可汴梁;甚至整个汴州,却再一次丢了。

    一时间众人心里沉甸甸的;连燕云大捷的喜悦也被冲淡了许多。

    种沂慢慢转过身,对李纲说道:“末将请命,回援汴梁。”

    “嗯?”李纲微微拔高了声调,眼中闪过一丝惊疑。种沂身上的“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是虚衔;实职是陕西路副都总管、眉州防御使。他突然请命回援汴梁,不得不教李纲多想。

    “末将请命,回援汴梁。”种沂坚持说道,“先前西军分为东、西二路,东路随末将奇袭燕京,如今又西进收归燕云诸州;西路留。守代州以待宗翰,但……”却让宗翰一路拿下了汴梁。

    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带西军去收拾掉那支金兵。

    “但你的正职,并不在汴州。”李纲一口否决,“回援汴梁之事,当可让岳飞、吴玠二人总领,吴璘、姚平仲佐之。你等速速去办。”

    周围齐齐响起了几声“末将领命”。

    “等等。”

    一个清清脆脆的女声忽然打岔,紧接着,一位身披乳白色狐裘的少女从大树后头走了出来,先是向众人道了歉,又向李纲请了罪,才不紧不慢地说道:“李相公,我大宋之事,怎容得一介外人置喙?”她略略扫了辽使一眼,笑容有些冷,“回援汴梁之事,我已在半月之前,便做了安排。”

    一语惊了四座。

    她不等众人反应过来,便转头看向辽国使者,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他一眼,继而极轻极轻地笑了一声:“承蒙使者挂怀,汴梁如今已无战事。战报之所以未曾送抵枢密院,本帝姬想着,应当是大金相国公子‘乐不思蜀’的缘故。”

    辽使气得涨红了脸:“你在愚弄本使么!半月之前,半月之前宋军才刚刚抵达新州!”

    “看样子使者大人,对本国国事倒是了如指掌。”她不紧不慢地说着,向李纲递了个“查查城中是否有细作”的眼神,无视诸将僵硬的表情和成片的吸气声,嗤嗤笑了一下:

    “想必辽使大人有所不知,本帝姬最擅长的,就是兵不血刃。”

    “兵不血刃”四字一出,周围人等又有伏地不起的征兆。

    帝、帝姬什么时候又做了一手棋局!怎么连他们都不知道!

    最感挫败的大约是种少将军。他平素与帝姬朝夕相处,大半事情都是由他经手的。可他同样不知道,帝姬什么时候悄无声息地安排了人回援汴梁,而且似乎快要成功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就是那只不可语冰的夏虫,在帝姬的寒风凛冽下瑟瑟发抖。

    “你!……”辽使一口气不上不下地堵在胸口,几乎说不出话来。

    “请辽使下去休息。”赵瑗抢在众人反应过来之前,开口吩咐道。

    于是辽使就被顺顺利利地“请”下去了。众人依旧维持着瞠目结舌的表情,用一种膜拜天神的眼神看着赵瑗。赵瑗轻轻咳嗽一声,轻声解释道:“还望相公与诸位将军恕罪,方才柔福说了谎。”

    哦……

    众人表情齐齐一松。

    那就是帝姬什么都没做了?这才对嘛,他们就说,帝姬怎么可能不声不响地,做完了一张这么大的棋盘,还没有任何人能看出端倪来……

    “帝姬不必介怀。”李纲捻着长须,毫不在意地摇了摇头,“方才是老夫孟。浪。若非帝姬打岔,恐怕老夫等人要被这辽使牵着鼻子走。”谈判中最大的忌讳,就是被人撕开话中的缺口。一步退让,必定步步退让,真真是半点也错不得的。

    李纲又思忖了片刻,命人取过签文令箭,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谁也看不懂的字,而后捧起来轻轻吹了吹,说道:“如今枢密院人才凋零,老夫便大着胆子擅专一回。岳将军、两位吴将军、姚将军立刻带人回援汴梁,务必要一举拿下。如有贻误,军。法论处。”

    岳飞、吴玠、吴璘、姚平仲称是。

    “这样一来,燕云之地便只剩下老夫了。”李纲忽然有些感慨。

    “不过……”赵瑗轻声说道,“虽然我并未在汴梁安排人手,却晓得过不了多久,便是盛夏雨季、黄河汛期……”

    所有人的眼睛齐刷刷亮了起来。

    水攻!

    “多谢帝姬指点。”岳飞冲她抱了抱拳,沉声说道:“末将定不辱命!”

    赵瑗颇有些担忧:“你们确定不会把事情办砸?”

    “……”

    众将齐齐仰倒,这回连种沂也看不过去了,带着几分愠怒的声音说道:“还望帝姬,莫要小觑末将等。”

    “哦……”

    赵瑗依旧有些不放心地点了点头。虽然水攻这种事情并不新鲜,虽然早在千年之前,大汉军神韩信就这么干过,但……玩火易*,玩水易自溺啊!

    希望一贯沉稳的岳飞,能够压得住阵才好。

    次日一早,岳飞等人便领着大军,悄无声息地出城了。当然,给辽使大人的官方说法是,岳将军日理万机,需要亲自带兵去清理燕云境内的残余金兵。至于和辽使大人交涉的任务,交给文官——比如枢密院正使李纲李相公——就好。

    李纲就此与辽使打起了太极。

    两人三日两日地便设一次宴、游一次河,但无论如何就是不议事。最让辽使感觉到揪心的是,无论他们设宴还是游湖,那位据说最擅长“兵不血刃”的柔福帝姬,都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看得他寒毛直竖,冷汗涔涔。

    双方足足磨了一个月的嘴皮子,直到韩世忠带人把整个燕云都清了一遍,种沂又亲自领兵筛了一遍,确认太行山东西的整整十六个州,都牢牢处在宋军的掌控之下,顺带又截断了金人南下的要道,才略略有了一点“议事”的样子。

    据说,远在上京的金帝完颜吴乞买,已经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事情,气得要亲手诛杀辽帝了。

    所以,辽使最近的攻势也渐渐猛了起来,威逼利诱行贿买通什么手段都试了一遍,最后竟咬一咬牙,撂下一句狠话来:“既然宋国欺我大辽无人,那便走着瞧罢。”

    李相公极淡定地回了一句:“恭送辽使。”

    辽使一口老血憋闷在胸。口几欲喷出,想想自己有求于人,又硬是把那口老血咽了回去。

    一旁静坐的赵瑗忽然给李纲递了个眼神,让他跟着自己出去。随后她便将现今辽国最厉害的大将,耶律大石,细细地同李纲说了。李纲听完后沉默了片刻,回头便对辽使和颜悦色了许多。

    当天夜里,李纲熬了整整一夜,足足熬白了三根须发,给燕京写了一封奏折。

    半月之后,燕京批复:准。

    拿到批复的第二天,李纲便笑容可掬地去找了辽使,说是官家批复,准许联辽抗金。

    辽使心满意足地走了。

    但两人心里都清楚,所谓的“联辽抗金”、“联宋抗金”,不过是各怀鬼胎而已。谁的拳头硬谁是老大,金国倒掉的那一日,便是宋辽翻脸不认人的那一天。

    毕竟燕云十六州还淌着血呢。

    毕竟澶渊之盟还在呢。

    毕竟宋辽之间,早就结下了天大的死仇呢。

 第54章 黄河改道

    自入夏以来,雨水便一日胜过一日地充沛了。

    据说岳飞等人的汴梁之行很是顺利,先是齐齐包围了宗翰大军;又满灌了几次黄河水,让身披铁浮屠重铠的金兵沉了好多次黄河。据说现如今金兵闻河色变,据说金人的尸首在下游堆积成了小山,一场大火焚烧了三日三夜才算完。

    赵瑗日渐安心。

    果然岳飞是个沉稳且靠得住的大将。有他坐镇,即便是简简单单的黄河水攻;也能玩出花儿来。

    既然汴梁已经稳操胜券;赵瑗的心思;便渐渐转移到了燕云上。

    正如她原先对李纲所说的;要将整个燕云去辽化、去金化;令汴梁的繁华温软之风席卷十六州。有了大笔金银作为推手;赵瑗的计谋推行得相当顺利。毕竟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至高的理想,恐怕就是“小富即安”。

    汴梁商业空前繁荣,于是燕云的商业便也空前繁荣。

    汴梁州桥夜市天下闻名;于是燕云便很少宵禁。

    汴梁以填词谱曲为风。流雅事,于是燕云便传唱起了秦地的战歌。

    燕云!燕云!燕云!

    这个令所有宋人热血沸腾的名字,终于真真切切地划归到了大宋的版图上。燕云复归的那一天,赵瑗特意命人前往燕京,在宗泽的目前,烧掉了一大幅燕云全图,还有一整套燕云的木塑。等她重新回到燕京,一定会在这位老将军面前细斟三杯烈酒,与他痛饮一夜的。

    唯一令赵瑗有些不满的是,清扫金辽残兵的活儿,大半都被种沂揽了去。这位惯常沉默的少年将军,策马挥剑,横扫十六州,固然拿下了赫赫战功,身上的旧伤新伤,却也是愈发地多了。

    她曾经认真地抗议过两次,都被种沂义正词严地反驳了回去。

    说是少年功名马上取,说是长风万里觅封侯……

    她真是越来越说不过他了。

    另有一件令她费解的事情是,李纲已经不大喜欢称她为“帝姬”了,口口声声都是“燕国公主”。她知道“国公主”是汉以来帝女的封号,可就是不明白,李纲为何要执着于此。

    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问了李纲这个问题。

    李纲缓缓捻着长须,意味深长地笑了:“不过封邑而已。”

    赵瑗一愣。

    “公主现如今的封邑,是‘燕’。”李纲耐心地解释道,“纵览本朝上下数百年,得官家赐予封邑的帝姬,唯您一人而已。”

    赵瑗一惊。

    封邑!

    “帝姬的封号,是虚的。”李纲继续解释道,“您先前嫌弃太上皇的旨意太长,没有细看。可是您晓得么,您的封邑,是整整一个‘燕’啊……”

    赵瑗惊得无以复加。

    她太明白这个“燕”字意味着什么。

    将近千年之后,一位唤作朱棣的皇子,封号就是“燕”。

    燕之一地,扼咽喉之要塞,牢牢卡着大宋的国门。燕地失,则宋土沦陷;燕地复,则江山稳固。

    燕云燕云,一个是咽喉之要塞“燕”,一个是培养出西汉精锐骑。兵的“云”。赵佶既然想让她守着“燕”,那么剩下的“云”,又想要交给谁?

    她甚至有些怀疑,那封圣旨,究竟是不是赵佶的意思了。

    还有那个明显笔误的“燕国大长公主”……

    下旨的人,分明是想让她,一生一世守护着大宋的国门!

    大约是赵瑗的表情太过惊愕,李纲竟然捻着长须,哈哈大笑起来。能够吓到这位天神一般的燕国公主,他觉得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李相公。”赵瑗好不容易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恕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您侍奉父皇已久,可认得出父皇的亲笔手书么?”她连自己临摹近二十年的瘦金体,都有些信不过了。

    李纲捻须微笑:“自是识得。”

    “那……”

    “燕国公主无需介怀。”李纲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官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自然都是大有深意的。”

    赵瑗呼吸一滞。

    她想起了上回赵桓对种沂说过的那番话。

    她也想起了赵构对她说过的每一句话。

    如果连看似懦弱无能、自私胆小的赵桓、赵构,也有这般深沉的心思,那赵佶……

    自幼生长于宫。闱倾轧之中的官家皇子们,怎么可能会简单啊……

    “公主。”李纲满意地看着赵瑗震惊的神情,轻轻点了点案几上的一摞文书,“这是汴州送过来的,您瞧瞧,诸将这般行事,可还稳妥么?”

    赵瑗噗嗤一笑:“李相公可真是太看得起我了。”她一面说着,一面取过一些文书翻阅。

    岳飞不愧是个厉害的大将军。

    不过短短数月,他已经擒住了完颜宗翰,与吴玠等人一道,将这位不可一世的大金相国公子押往燕京。据说太上皇和官家见到宗翰的那一瞬间,都齐齐红了眼睛,恨不得生吃了他。

    上头又说,岳飞等人已经临危受命,在燕京操。练兵马,预备挥师上京了。

    至于剩下的金国残兵,自然用不着岳飞去理会,自有当地守将收拾。

    赵瑗笑吟吟地翻阅着这些文书,不时询问李纲一些问题。比如岳飞亲自押送宗翰去燕京,那么残留在汴州的金兵该如何处置。李纲捻着胡须哈哈笑了两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