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推理电子书 > 彭加木失踪始末 >

第16章

彭加木失踪始末-第16章

小说: 彭加木失踪始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人民解放军确实是最亲的亲人。

直升机在库木库都克降落,卷起漫天沙尘。科学考察队员们冲进沙尘,奔向直升机。在热烈握手之后,张占民和王方欣向科学考察队详细询问了彭加木失踪的情况。这时,由于队长彭加木失踪,陈百录任代队长,副队长仍为汪文先。

根据笔者查到的“720”基地值班记录的原始记载,当时汪文先副队长汇报的情况如下:

17日9时以后,彭要求出车外出找水,其他的同志意见等基地12:00答复后077再行动。12:00基地电告,决定派飞机救援,请原地待命。汪副队长持电文找彭,未找到,在彭乘坐的小车内发现纸条:“我往东去找水井。”

这可以说是关于彭加木失踪的最早的档案记载。

这段原始记载表明,彭加木最初并不是打算独自外出找水,而是“要求出车外出找水”。只是由于“其他的同志意见等基地12:00答复后再行动”,彭加木才决定独自步行外出找水。

在张占民、王方欣询问了情况之后,请科学考察队陈百录代队长和包纪才二人登上直升机,往东飞行,在大约三公里处盘旋搜索。直升机搜索了40分钟左右,无所发现,返回考察队宿营地。

陈百录代队长和包纪才下了直升机。考虑到考察队队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生物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观冕生病,考察队决定让直升机带沈观冕回“720”基地。这样,考察队只剩8名队员在库木库都克宿营地。

18日下午,考察队决定分两队继续寻找彭加木。第一队是在下午二时半出发,找到八时半;第二队从下午八时半找到天黑。

第一队出发不久,就接到“720”基地首长喊话,要求第一队马上返回,第二队不要出发。“720”基地首长主要是担心考察队总共只有8人,除去通信兵必须在宿营地工作之外,只剩7人,再分成两队,很容易走失。不能在寻找彭加木时,再发生失踪事件。

可是,第一队已经出发,无法召回。他们寻找了四个多小时,不见彭加木踪影,在晚上九时才返回库木库都克宿营地。

在18日下午,“720”基地首长决定派“4641”号直…5型直升机再度从“720”基地起飞,往东寻找彭加木,仍然无果而返。

这时,科学考察队的发报员萧万能给“720”基地发报,说科学考察队吃的东西也很快不够了,只有两袋面粉和一箱罐头。

“4641”号直…5型直升机原本打算第三次起飞,寻找彭加木。正要准备起飞,发现漏油。机械师经过检查,发现直升机的八号汽缸坏了,不能再飞。于是,“4641”号直…5型直升机机组给“720”基地发电报,要求从乌鲁木齐再派一架直升机。

救人如救火。周夫有处长经过新疆军区上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经总参同意,乌鲁木齐空军指挥部增派一架直升机,从乌鲁木齐经马兰、“720”基地,飞往库木库都克。

19日,直升机给库木库都克科学考察队送来两桶汽油,解决了考察队的燃眉之急。

这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科学考察队经过17日、18日两天寻找,未能找到彭加木,心情焦急。到了19日,科学考察队有了补给的汽油,便提出往东远处寻找彭加木。由于要在稍6的地方寻找,当天无法回到库木库都克宿营地。周夫有处长接到科学考察队电报,表示不同意,要求他们务必当天返回库木库都克宿营地,以免在寻找过程中发生新的意外。

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科学考察队再度要求,往东远处寻找彭加木,当夜不返回库木库都克宿营地。周夫有处长以安全为重,仍不同意。

就在这时,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科学考察队传出重要消息:在库木库都克东北方向,发现一行脚印!

那是19日下午一时,考察队六人驱车外出寻找,在疏勒河故道中发现一行向东的脚印。他们赶紧下车观看。脚印经过鉴定,查明是皮鞋鞋印,大小正好与彭加木一样。彭加木出走时,正是穿着一双翻皮皮鞋。

考察队员们欣喜万分,沿着脚印追踪到一个一米多高的土丘,上面长着芦苇。芦苇根部,找到被撕成两半的糖纸。这种糖纸米黄色,印着“椰子奶糖青岛食品厂”字样。彭加木在米兰时买过几斤糖,正是这种糖。接着,又在土丘上找到一个明显的人坐过的痕迹。

1980年7月20日上午,我在乌鲁木齐采访了糖果纸的第一个发现者马仁文。他告诉我,当时他见到芦苇根部有一黄色的东西,就弯下腰看。他拣起来一看,是糖果纸,就兴奋地大喊起来。大家一看,马上认出这是彭加木吃过的糖果。于是,就在四周细细寻找,发现了坐印和脚印。

这坐印和糖果纸在库木库都克东北10公里处(据马仁文当时记录,在汽车累计公里数9045原9055处)。

考察队员们下车步行,汽车在后面跟着,继续沿着脚印寻找,脚印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他们缓慢地前进了五公里。下午五时,考察队来到疏勒河故道中部,在汽车公里数9157处,土质渐渐变硬,脚印也就消失了。据考察队员们估计,彭加木是朝八一井的方向走了。

脚印、糖果纸、坐印,是寻找彭加木时找到的最重要的线索。

由于找到这么重要的线索,科学考察队第三次提出要向东远处追寻。这时,周夫有处长终于同意了。他复电考察队,要求他们无论如何不能迷失方向,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考察队在20日清晨五时,开着两辆车出发。两车平行,相隔500米。他们连续两天在疏勒河故道寻找。由于彭加木说“我往东找水井”,考察队把寻找的重点放在水井上,他们到了红十井,到了八一井。21日下午一时五十分,他们返回库木库都克宿营地。这次搜索,仍一无所获。

在6月19日至21日,驻疆空军派出的直升机以及“运…5”型飞机在库木库都克附近低空搜索。直升机搜索了两个架次,“运…5”型飞机搜索了三个架次。由于那一带是平坦的沙漠,所以飞机的飞行高度可以低到离地面只有20至50米,像耕地似的在那里来回分区寻找。周夫有处长告诉笔者,库木库都克南面是沙漠,彭加木不可能往南行。库木库都克北面是山区,彭加木不可能到山上找水井。库木库都克西面是罗布泊,干涸的罗布泊没有水。所以,飞机搜索的重点是东面,疏勒河故道一带。除了反复搜索库木库都克以东地区之外,其他方向也曾一一找过。搜索了三个架次,仍是毫无收获。

6月20日,新疆军区决定派出地面部队参加搜索。

6月21日,新疆军区参谋长决定派出40名战士,乘坐8辆汽车,执行搜索任务。

6月22日,40名战士和8辆汽车在马兰集中。

6月23日,搜索部队到达“720”基地,在那里进行编组、动员,成立临时党支部。这支队伍的队长为马兰基地作战处金允朝,副队长为张占民。40名战士分为三个班。然后,把帐篷、给养、水装上车。

搜索部队派出参谋张占民带领6名战士乘直升机来到库木库都克,跟科学考察队一起进行搜索。这样,库木库都克宿营地增至15人。

6月24日下午2点,新疆部队派出的地面搜索部队从马兰出发。不过,他们不是前往库木库都克,而是前往八一井,要把大本营安在八一井。因为当时估计彭加木很可能是朝八一井的方向找水,所以要加强在八一井四周的搜索。

周夫有处长说,沙漠中没有路,这支地面搜索队在半途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八一井。直至27日派出直升机,在搜索部队那里降落,帮助他们确定方向,这才终于找到八一井,并在那里安营扎寨。

考察队和张占民参谋、战士等15人也奉命从库木库都克赶往八一井,与地面搜索队汇合,一起搜索。

也就在6月27日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部队也派出地面搜索队——防化连,自甘肃敦煌向西朝库木库都克方向寻找。

另外,敦煌公安局还发动牧民,在低石湖一带寻找。周夫有以为,低石湖虽081然在库木库都克之东,但是与库木库都克之间隔着50公里的沙漠,凭彭加木当时的体力是很难穿过这50公里的沙漠到达低石湖的。

周夫有处长对笔者说,在酷热的沙漠中进行搜索,非常艰苦。战士们的工作时间,每天都在12小时以上。汽油也消耗很厉害。

马仁文则对笔者说,从彭加木失踪的那天起,考察队员们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两小时。再说,他们从5月3日离开乌鲁木齐开始进行罗布泊科学考察,已经连续在野外生活了五十多天,非常疲劳。虽然如此,为了寻找彭加木,他们仍日夜坚持工作。

地面搜索部队曾经在羊达库都克附近的沙漠里发现一行持续了250米的脚印。这一发现使搜索部队兴奋了好一阵子。不过,那脚印——鞋子的花纹不清晰,难以确定是不是彭加木那双翻皮皮鞋的鞋印。另外,脚印是一脚重,一脚轻,不符合彭加木脚印的特点,彭加木的脚印是左、右脚均衡的。这脚印在持续了250米之后,遇上较硬的地表,消失了。

周夫有处长对笔者说,后来,在彭加木遗留在库木库都克宿营地的地图上,发现彭加木误将红十井标成八一井。这表明,彭加木当时很可能是朝红十井的方向找水,而不是朝八一井的方向前进。周夫有说,如果早一点知道这一情况,地面搜索部队的大本营,应当放在红十井。

◆警犬在高温下无能为力

多日的搜索,唯一的成果就是找到彭加木的坐印、遗弃的糖果纸以及从那里延伸的脚印。那行脚印在地表坚硬处消失了,能不能从那里继续寻找,是成功的关键。于是,有人建议,用警犬凭借气味向前寻找。

这一建议得到了部队首长的支持。于是,将情况向公安部通报。公安部紧急从上海、南京、烟台调集侦察员和警犬。

这样,也就出现了序章中所描述的一幕:7月4日,当我从上海登上飞往乌鲁木齐的班机时,正好与上海、南京、烟台公安局的侦察员和警犬同行。

从7月6日起,开始调集各路人员,进行第三次大规模搜索。我当时在马兰见到的集结的队伍,就是这支搜索队伍。参加搜索的人数总共为117人,分为三队:

一队是由科学院干部组成,负责人为新疆分院的夏训诚,总共27人;

二队是由部队官兵组成,来自马兰基地和“720”基地,总共64人;

三队是公安侦察员的警犬队,包括我和新华社新疆分社记者在内,总共26人。领队是上海市公安局周永良处长。

除了各搜索队乘坐的越野车之外,当时出动的大卡车为13辆,其中包括运输物资的卡车3辆,水车6辆,油罐车4辆。

据我当时的记录,最高地表温度为60℃,最高气温达50℃,夜间最低温度为22℃。

另外,我在“720”基地值班室值班记录中查到,在彭加木失踪后的三天,即6月18日、19日、20日,库木库都克都有大风,风力8…9级。

当新疆方面出动三支队伍进行搜索的时候,甘肃方面也派出一支队伍朝着库木库都克方向搜索。我曾采访了这支队伍的随队记者——新华社新疆分社记者宋政厚。他告诉我,他是7月5日随队出发,过了玉门关。第二天进入疏勒河故道。当时搜索的重点是断崖与沙梁之间的地方。这支队伍总共28人,搜索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50公尺。搜索了5天。沿途发现过三个火堆残迹,还找到过麻绳头,野骆驼的下肢,都与彭加木无关。

这次大规模搜索,最大的希望寄托于警犬。然而,警犬怕热不怕冷。它浑身无汗腺,只靠舌头散热。到了现场,气温甚高,警犬连连喘气。公安战士不畏艰辛,趁早晚比较凉快的时候,带着警犬去搜索。常常在清晨五点(即当地时间凌晨3点)便摸黑出发。

然而,在彭加木脚印消失处,警犬未能找出他的行进轨迹。据分析,原因有二:一是警犬到来太晚,当时彭加木失踪已经二十多天。沙漠里气温高,风大,彭加木的气味早已消失;二是由于气温太高,警犬失去嗅觉,无法正常工作。

7月13日上午,从搜索前方传出消息:在彭加木脚印消失处7公里芦苇丛中,发现一只药瓶。在离药瓶三厘米处,发现有人坐过的明显印迹。

我从“720”基地值班室值班记录上,查到来自搜索队的电报,原文如下:

二队报告,他们派出31人、6台小车、两台卡车,前去寻找。12:30,在羊达克库都克以东无名井西南四百米处的芦苇中,发现一个深褐色的药瓶,没有商标,没有盖,直径四公分,高七公分,在离药瓶三米处,有一明显的人坐过的痕迹,并铺有芦苇叶。面对这个地方,有一条明显向东的脚印。我们已指示他们跟随脚印继续搜索前进,有更大的困难也要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