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无限万象通明录 >

第358章

无限万象通明录-第358章

小说: 无限万象通明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安平耸了耸肩膀,“我当然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但是计划是一回事,实现是另外一回事。”他皱了皱眉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我现在所处的地位,想着怎么保全自己的地位尚且困难,还怎么会想着提出那么惹人眼的计划呢?虽然我心中知道这绝对是为了国家好的。”他紧紧盯着孙瑜,“如果不是你的出现,我几乎都要放弃了,现在看起来,倒像是有了转机。”

“嗯?”孙瑜愕然了。

“现在你需要你写一些东西,”他说道,将一张纸递了过来。

孙瑜接了过去,仔细看了看,张大了嘴巴,“怎么可能,这种题目!”他站起身来,在房间里面来回地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286同志的领导下,党的宣传干部们花了一年半时间起草完成,你让我写这个题目,我根本不可能胜任。”

“这不是让你写一个拿出来给全党统一思想的东西,”陈安平冷静地说道,“这是一个只给最高层的领导们所看的一个参考的东西。这个东西所要说明的是自建国以来我们国家所发生的种种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发生的根本原因,分析社会的矛盾和党内思想的矛盾,以便于给最高领导人发动新的运动做一个参考。”陈安平深深吸了一口气,“说老实话,这个东西是要配合我的经济计划的,按照新的经济计划进行实行,社会又要面临新变化和发展,新的阶层和新的力量的出现将会极大地改变社会的面貌,与此同时,也会改变党内的力量,对于深受过于前进的社会主义思想熏陶的我们的干部,他们会有什么样子的疑虑和反应这很不好说,有些东西你是知道的,改革的难度有多大,要在改革的时候保持不左不右不翻船,要求很高,更何况现在的国际环境还很艰难。”

孙瑜扬眉撇嘴,“我写了有用吗?”他问道,“按照我的思想写出来可是两面都不讨好。”

“你要相信我们的领导人的度量。”陈安平说道,“更何况你身为未来人,从历史的高度看待问题这样的立场他们会重视的。”

“路线和权力的斗争最后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很不赞同,叛徒、内奸这些帽子和提法是不是可以放弃?”孙瑜眯了眯眼问道。

“我同样这样觉得,”陈安平说道,“如果放弃这种方式的话,我就安心多了。”

“纪律检查委员会应该中央的领导下,发挥更多的作用才对。”孙瑜若有所思地说道。

“要克服派系是很难得。”陈安平继续叹了一口气,“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况且在眼下的情况下,并不是日后的和平发展的好环境,如果不依靠运动式的力量,很多东西完全没法做。因为正常的人力物力资源都不够。”

孙瑜陷入了思考之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好吧,我可以帮你这个忙,”他眯了眯眼睛,看着有些惊喜的陈安平,“但是你要先给我一个提纲。”

陈安平有一种被看穿了的不好意思,“你明白了啊!”

“废话,”孙瑜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宣传工作,从左从右都可以,这样看你的立场。”

“我的立场肯定是站在最广大的劳动群众的一边了。”陈安平坚定地说道。

“你的意思是你成了统治阶级的叛徒?”

“嗯?”

“你是要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

“哈哈哈,”陈安平笑了起来,“你还有心思开这样的冷笑话?”他拍了拍椅子的把手,“我的提纲已经写好了,”他将一张纸递了过来,“你看了之后最好自己抄一遍,然后把原件烧掉。”

孙瑜接过了那张纸。

“我的意见是,”陈安平清了清嗓子,“按照生产大队,或者生产队为基础,扩大农村小工业的水准,广泛建立起基础小工厂,生产化肥、五金,开放农副产业。”

孙瑜点了点头,听陈安平继续说下去。

“首先构建小循环市场,然后在此基础上,由大型的国有企业介入构建更大的大循环市场,”陈安平有些兴奋起来,“小市场向大市场提供足够的原料和基础物资,大市场向小市场回馈成品。这种设计的小型村乡集体工业虽然小,但是也必须完全地依靠社员全体,可以适当地引入劳动激励机制,增加生产积极性。”

“资源不足决定了这个不可能全面铺开,”孙瑜眯了眯眼,“按照你的做法肯定是先有一个试点,这算是变相地鼓励市场经济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

“呀,被你看出来了。”陈安平眯了眯眼睛,“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实际上也可以解决这个农村人才缺乏的痼疾,这算是变相的村官政策了。”

孙瑜点了点头,“这要好好想想怎么写才能够阐明清楚了。”

“不需要写得太明白,”陈安平说道,“最高领导读懂了里面的意思之后,自然会有秀才们帮你润色的。”

“我当然不怀疑。”孙瑜撇了撇嘴。

“这里面有一个很困难的东西就是如何确定一个所谓的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又不能够将它写得太明白太具体,”陈安平皱了皱眉,“提出了这个说法就可以从左右的思想中割裂出来成为独立的东西了,但是写得太具体了又会进一步禁锢大家的思维,我们就不方便操作了。”

“你别以为到时候左右都不会批判你,”孙瑜瞥了陈安平一眼,“他们会用实质上的修正主义,实质上的资本主义揭露你的。”

“这倒也是,”陈安平点了点头,“反正你把四项基本原则写上去,但是我有些担心这些东西通不过,不过到时候再想办法吧!”

“那一条通不过?”孙瑜扳着手指开始开始回忆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陈安平白了他一眼,“第三条通不过。”

“嗯?”孙瑜偏了偏头。

“第八次大会上刚刚把这个从党章中删掉。”陈安平解释道,“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有些事情做了是利国利民,但是就是做不了的原因。”

“我会好好写的,”孙瑜说道,“但是我提醒你,”他顿了一下之后说道,“我在这里所写的东西你不要指望是保密的。”他一边说一边看了看窗外。

陈安平自然也理解孙瑜的意思,“别担心,”他说道,“我们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我们会公开宣布:我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

第015章 老成谋国还是老臣谋国

“你最近看报纸了吗?你写的文章已经发在了……”陈安平走进了孙瑜所住的房子,一下子停住了自己的话头,因为他看见孙瑜正埋首在报纸后面。

“这可能是我有生以来最认真地看《人民日报》了!”孙瑜从报纸后面探出头来,将报纸丢在了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东西居然是我写的,虽然我小时候很想当一名作家,但是没有想到居然能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作品。”

“你写的是初稿,这东西是新成立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秀才们修订后的版本,”陈安平走过来拿起了报纸,“和你的初版相比较,严谨严肃得多。”

“是的,我看出来了。”孙瑜耸了耸肩膀,“但是毕竟思路是我的,他们不一定敢这样想。”

陈安平哼了一声,“这是五号同志征求了主席的意见放出来的风,”陈安平笑了笑,“他们宣传部门真的是针插不进,水泼不入,你有没有看冷西同志的这个前言和按语?他们还想着压低这个东西的影响。”

“随便吧,”孙瑜撇了撇嘴,“这个东西能够登出来,就已经足够震撼了,哪怕他再怎么强调说是学术的讨论都不可能了,党史和意识形态路线是能够学术讨论的吗?”

陈安平摇了摇头,“你没有看出来真正的险恶的用心就是宣扬说这是一次新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宣称说社会主义制度下也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这明显是想要误导人朝着反右方向去思考,以为这又是一次新的引蛇出洞。”

“呀……”孙瑜咂了咂嘴,“这么说相当于我顶替了小姚的位置?”

陈安平耸了耸肩膀。

“你说到政策研究室,话说这个部门的领导人是谁啊?”孙瑜好奇地问道。

“目前还不算是正式的部门,”陈安平解释道,“五号同志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经过主席的同意,现在暂时由鼎新同志和志逖同志负责,充实了一些理论工作者。”说到这里他轻哼了两声,“当然,胡服同志也塞了几个人进来,譬如说原本今年会自杀的那位。”

“哦……”孙瑜从鼻子里面发出了一声哼声。

“这样,整件事情如果由五同志来控制也算是大家能够放心了,”陈安平说道,“透过这样的历史高度,对于最后要打成什么样子的效果和做到什么程度都有一个预计,加上五号同志的掌控力,显然不会再陷入失控的境地。”

“前提是在常委重要达成共识,”孙瑜撇了撇嘴,“目前在常委中达成了共识了吗?”

陈安平有些失神地坐了下来,“你这样说,倒是……”

“我觉得你实在是太乐观了,”孙瑜说道,“我是肯定会走的人,所以可以置身事外,无论怎么样,到最后他们总不会冲击我,就算是冲击我,我难道不会跑吗?但是你,陈安平同志,你如果还抱着过于天真的想法,最后像你的兄长一样住在秦城里面都算是好待遇了。”

“我居然被你教训了。”陈安平有些自嘲地笑了起来。

“另外,我不得不提醒你,”孙瑜说道,“在你认清楚了自己的对手的时候,最好也留意一下自己的队友,要知道有时候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孙瑜拿起了自己手上的报纸抖了抖,“那些在1957年吃了亏的人也许会对这个东西采取观望的态度,我们暂且不管他们,毕竟这个东西实际上根本不是为他们写的,党内的投机势力借着这个机会跳出来是必然的,更何况某人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水搅混然后浑水摸鱼,1957年,1958年他不都是这样干的吗?你要小心的是自己的队友犯了错误,跳出来干蠢事,撞到了枪口上去。”孙瑜撇了撇嘴,又仔细看了看自己所写的东西,“所谓的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于以前的错误和经验做两方面的总结,这可是一把双刃剑,事情的发展会不会按照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原本以为会走向开明专制,结果走向了民主自由也不一定。最后如果真的又像是1957年搞成不得不对极端右派进行反击就完蛋了。”

“我们不是有四项基本原则吗?”陈安平有些不以为然,“摆开车马,光明正大,谁力量强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反动群众起来,群众拥护谁,也是不言而喻的。”

“你还是太天真,”孙瑜摇了摇头,“最早的红色组织是谁建立起来的?血统论是谁提出来的,是谁把局势搞乱的?”

面对这些质问,陈安平只是笑了笑,“现在就怕他们不跳出来。”

“嗯?”孙瑜对于陈安平的自信心感到非常惊讶。

“呀,你毕竟对于这个世界了解的太少,”陈安平有些得意,“虽然我在这个世界这么多年,对于政治格局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用,但是我并不是毫无功绩的。”他说道,“我在工业上的成就就是极大的普及了无线电,并且将电视机……”

“电视机?”

“电视机!”陈安平点了点头。

“那有什么用?”孙瑜摊开了手,“如果你把互联网建立起来,把微博也架设起来,我才觉得物质条件足够了。”

“这个,”陈安平摸了摸下巴,“实际上也不是没有技术。”

孙瑜吓了一大跳,“你居然这样处心积虑?”

“不是,”陈安平解释道,“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军队内部有一个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工程,维持司令部、前线指挥部和一线战斗部队的即时通信,语音所受干扰太大,因此使用文字编码,相当于短信。”

“你真是厉害,”孙瑜摇了摇头,“现在我发觉我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完全缺乏了解。”

陈安平笑了笑,“当然,”他说道,“不过你还是对的,这是一场艰难困苦的斗争,”他说道,“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所以我在西单砌了一堵墙。”

“你真是太有才了!”孙瑜笑起来。

“虽然放纵的自由化有时候会带来一些垃圾,不过在能够控制局面的情况下,让那些小丑出来跳一跳,反而有利于我们教育群众。”陈安平自矜地说道,“虽然我不敢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是我想我会做得很好。”

“希望如此。”孙瑜耸了耸肩膀。

陈安平又看了看孙瑜,“这段时间相关的报纸之类的东西都会送过来,你看了之后要尽快些东西,我们在宣传上要形成合力,最后才好采取行动。”

……

陈安平很快就不得不将他自信满满的话吞回去了,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