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天子门生 >

第103章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103章

小说: 大宋之天子门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洗刷晦气,也是为江王两家在生意上联手做一番庆祝。

年节刚过,家里还有不少菜肴,所以冬儿准备起来也不费事,功夫不大,四冷四热八盘菜已经端了上来,江逐流又到后面抱来两坛老酒,和王魁发三兄弟喝了起来。其实喝酒只是个幌子,江逐流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和王魁发三兄弟商讨一下泰顺号今后的发展大计。首先是江逐流以什么方式介入泰顺号的日常经营管理的问题。***手打,转载请说明江逐流的意思是让冬儿和王魁发合作,代表江逐流介入泰顺号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去。从教授冬儿现代会计知识开始,江逐流发现冬儿是个商业奇才,她在商业上的敏锐程度甚至要超过崔筝。冬儿唯一缺乏的只是一个实践机会而已。现在江逐流既然拥有了泰顺号的股份,自然可是名正言顺地让冬儿介入泰顺号的经营管理,一来可以发挥冬儿商业理财方面的长处,二来也可以省却冬儿整日里在家无所事事之苦。再说王魁发出身商业世家,有着丰富的商业实践经验,加上江逐流传授给冬儿的现代经商理论,这两者互相一结合,冬儿将来在商业方面的成就绝对不会在崔筝之下,以后江逐流无论做什么事情,在钱财方面冬儿就是他最好的帮手。听了江逐流的意思后,王魁发三兄弟俱都惊奇不已,他们没有想到,外表看起来还是个小女孩子的冬儿竟然已经成为帐房高手。听江逐流的意思,冬儿以后可以代替他给泰顺号选出来的八个学徒继续授课,传授他们仙家查帐秘籍。

王魁发惊奇是惊奇,却还是同意了江逐流的安排,让冬儿担任泰顺号的帐房总稽核,负责稽核泰顺号的一切帐目往来。不过如此一来,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泰顺号总号必须迁移到汴京来,这样才能方便冬儿授课和查阅帐目。对于这一点,王魁发三兄弟却有点犹豫,毕竟泰顺号发家于***手打,转载请说明清华镇,现在让他们把总号搬迁到汴京,却实在是割舍不下。江逐流笑着说道,汴京是大宋之皇都,又地处水陆交通中心,泰顺号总号搬迁到汴京只有百利而无一弊。泰顺号若是还得意于称霸河内县,自然在清华镇即可,若是想成为大宋第一商号,则非搬迁至汴京不可。这个问题王魁发三兄弟没有立即答复,他们说此事事关重大,必须回去考虑考虑再说。江逐流也不逼他们,旋即把话锋一转,谈到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则是泰顺号经营铁器的问题。江逐流认为,泰顺号若还继续在宋辽边境做铁器生意,难免不被别人抓住把柄。他建议泰顺号把铁器生意的重心移到西南方,那里和大理国以及吐蕃诸部接壤,这些国家都是大宋的盟友,即使泰顺号有铁器流失到这些国家部族中去,别人也抓不住把柄。对于江逐流的这个意见王魁发三兄弟倒是也接受,只是大宋西南地区人烟稀少,泰顺号生意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江逐流对这一点影响却不放在心上,按照他的长远规划,以后泰顺号还是要往海上贸易方向发展。这路上贸易并不是泰顺号发展的重点。另外,江逐流还有一个计划,若是这个计划能顺利实施,相较之下,泰顺号因为铁器贸易遭受的一点点损失根本不值得一提。江逐流这个计划就是开采煤炭。煤炭,在北宋时被称为石炭,在汴京中使用相当普遍。几乎所有汴京城的富户冬季取暖都燃烧石炭,只是石炭价格昂贵不说,而且产量非常有限,经常出现供应不上的局面,弄得很多富户在某些时候不得不燃烧薪柴取暖应急。泰顺号发家之地是河内县清华镇,距离江逐流的老家,后世的焦作不过二十公里的路。焦作在中国以煤炭出名,号称煤城,若是泰顺号在焦作地区开采煤矿,岂不是等于挖掘到乌金了吗?

“伯父,清华镇东北方修武县境内有一小镇名曰山阳,境内盛产石炭。若我泰顺号能在其处设立分号,专营石炭开采,获利何止目前之百倍千倍。”江逐流道:“山阳境内除了石炭之外,又多铁矿。泰顺号开采出石炭之后,还可以利用石炭冶炼钢铁,其利润又在石炭开采之上。如此一来,不出三年,我泰顺号规模当可成为目前的十倍。那时候我们岂会在乎这一点经营铁器的损失乎?”王魁发闻***手打,转载请说明言微微一愣,抚须道:“江贤侄,山阳境内产石炭,老朽倒是也曾听闻。只是据说山阳石炭产量很小,仅够当地一瓷窑使用。我们泰顺号贸然前去,如何能开采到石炭?”江逐流呵呵一笑,道:“伯父尽管放心,据小侄所知,山阳石炭蕴藏量巨大,即使开采个几百年也开采不尽,当地人之所以说山阳石炭产量小,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寻找石炭储藏之地。”王魁发闻言心中一喜,道:“莫非贤侄知道山阳石炭藏在什么地方?”江逐流点头道:“距离山阳镇不远,有个李封村。那里山脚下蕴藏着大量的石炭。伯父只要雇人在山脚下向下挖掘,十丈之内,必见石炭。”江逐流是焦作人,对李封矿的历史非常熟悉。1898年英国福公司在焦作李封村开采煤炭,不过掘进地下二十多米,就见到煤层。所以江逐流才有把握对王魁发说十丈之内必见石炭。王魁发见江逐流说的如此肯定,不由得又是一喜,开言道:“贤侄,这莫非也是仙家在梦里告诉你的?”江逐流只好点头微笑默认,反正以后无法解释的东西,当归根到仙家秘授就行了。

“那仙子在梦中对小侄说,山阳产石炭的地方甚多,远不止李封一处。单单就李封一处而言,所蕴藏石炭数量在万万石之上。”江逐流这话虽然是假借仙人之口,那石炭的数量倒也不虚假。李封矿煤炭蕴藏量在数千万顿以上,换算成宋代计量单位石,又何止万万石呢!王魁福、王魁财两兄弟也是大喜,若江逐***手打,转载请说明流所言不虚,有了这石炭开采,将来泰顺号获利何止百万千万,相比之下,赠送给江逐流这二十万贯的确不算什么,看来还是大哥高瞻远瞩啊!当下江逐流拿过笔来,根据自己的记忆为王魁发画了一个示意草图,讲明白石炭开采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虽然比起现代矿井管理来,江逐流这些东西几乎浅薄的可笑,但是对于宋人来说,江逐流这些浅薄可笑的知识就弥足可贵了。王魁发虽然没有经历过石炭开采,但是见江逐流说的非常之有道理,这才完全相信江逐流的话,果然是仙家在梦里传授于他,要不然江逐流绝对不会懂得如此之多。当下,王魁发三兄弟就和江逐流商议好,王魁发留在汴梁,负责协调泰顺号总号搬迁之事,魁财负责处理凭空多出的二十万贯的货物,折现成钱财,好全部投入到李封石炭矿的开采上,王魁福则先回清华镇,招雇有经验的矿工,到山阳李封村打前站,寻找石矿的矿脉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八 重回荥阳

冬儿天资聪颖,有江逐流所授的现代财务知道和营销理论做基础,又有崔筝在一旁指点,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内就掌握了泰顺号动作流程,这让王魁发大为惊奇,不由得连连夸赞,说冬儿简直就是天生的商业奇才,有冬儿和他共同掌舵感叹号,何愁感叹号不兴旺发达。江逐流这边已经接到丁谓的命令,着他上元节过后,到永安县督造皇陵修缮工程。见冬儿已经能够上手感叹号的买卖,江逐流这才放心的离云。永安县地处汴梁和洛阳之间,更靠近洛阳一些,从汴梁出发,若是走水路,虽然舒服许多,但是因为是逆流行舟,时间上要慢上许多,江逐流就选择从陆路骑马前去。做为七品承事郎,山陵使司衙门还为江逐流派了几名随行扈从,这几位扈从***手打一听江逐流要走陆路,不由得都暗暗叫苦,江逐流身为官员,可以乘坐在高头大马上,他们则要在下面步行,哪里有乘坐舟船舒服?江逐流倒也体察下情,安排几位扈从走水路前往永安,他单独骑马先行一步。几位扈从顿时喜形于色,纷纷称赞江大人是菩萨心肠,懂得体谅下属。江逐流从衙门马厩中选了一匹性格最温顺的大黄马,牵着出了汴梁城,这才翻身上马,往西而去。在荥阳县的时候,江逐流也曾向张保请教过骑术,还亲自上马在小校场跑过几圈,感觉既威风又舒服。可是等他实际骑马上路跑了十多里地之后,才知道骑马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舒服,才十多里地,屁股就被马鞍磨的火辣辣的,又跑了十多里地,江逐流那火辣辣的感觉又从屁股上蔓延到整个大腿内侧。江逐流不由得暗暗叫苦,早知道这样,不如坐船好了。江逐流之所以选择骑马前往,主要是想路过荥阳的时候看望一下郭松、张保,询问一下荥阳的新式学院的进度如何,没有想到这个主意却让他凭空受了很多苦。又跑了几十里路,江逐流终于体会到骑马的诀窍了,原来要身体前倾,腿部也要分担一部分身体的重量,臀部和马鞍似触非触,跟随马的跑动节奏起伏,***,也不知道是当初张保教他的含混,还是他没有认真听,竟然无端让屁股受了那么多苦之后才体会出骑马的诀窍。中午在郑州打了一个尖,下午时分,江逐流终于赶到了荥阳。来到荥阳县衙门,下得马来,江逐流几乎站立不住,他扶养马好一会儿,才让血液重新回到受压迫的双腿上。

早有衙役认出江逐流,有人上来替江逐流牵马,有人则飞快地跑到衙门里,向主簿郭松和县尉张保禀报。郭松和张保二人听说江笑宁云逐流过来了,立刻飞奔着迎了出来。三个人相见,也顾不得什么官场礼节,立刻紧紧地抱在一起,算起来,江逐流离开荥阳也不过二十多日的时间,却好像与郭松、张保二人有大半年没见似的。郭松年龄大,感情内敛一些,他最先反应过来,看着身旁偷笑的衙役,郭松病恹恹的脸庞一绷,骂道:“小崽子们,你们愣什么?还不把县丞大人坐骑去喂一下?江逐流虽然不是荥阳县丞了,但是郭松还是习惯以县丞大人相称。”郭主簿,小的遵命!“一个衙役笑嘻嘻地牵着江逐流的马匹去了。“烧一盆温水给它洗刷一下鬃毛,再往草料中多加几斤黄豆。”张保也高声吆喝道:“若是委屈了县丞大人坐骑,小心我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当夜壶。”那衙役偷偷吐了一下舌头,口中应道:“张县尉,我宁可委屈你,也不能委屈县丞大人坐骑。”“嘿,灯^火手打!你这小崽子!”张保作势要打,那衙役牵着马飞奔而去。

郭松这厢又差衙役到外边买些酒菜,这和张保一起才拉着江逐流,向后衙自家院子走去。到了后院,郭大嫂见江逐流来到,又是一阵惊喜,不住地问老太太怎么子,冬儿妹子怎么样了。当郭大嫂知道崔筝依旧住在江家时,不由得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说话间衙役打来酒菜,郭松和张保也不管现在是不是吃饭的时间,拉着江逐流坐下喝了起来。张保自是不必说,有酒必喝,就是郭松,滴沾的人,也破例和江逐流碰了一杯。一坛酒见底之后,张保又打开第二坛酒,为江逐流和他面前的酒杯斟满。江逐流端起酒杯,笑着说道:“两位哥哥,你们该问的都问完了,该小弟发问了吧?”郭松和张保这才省起,原来这半天都是他俩不停地问江逐流,而没有给江逐流一个问话的机会。两人顿时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张保更是端起面前的酒一饮而尽,算是自罚。随后郭松和张保二人把荥阳的情况也向江逐流介绍了一下。江逐流离任后,朝廷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缘故,还没有给荥阳县派来主官,荥阳县政暂时由郭松和张保两个人负责。好在江逐流在的时候打好的底子,郭松和张保二人几乎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可以轻松把荥阳的县政弄得井井有条。黄河南岸那数万亩盐碱地,现在已经改造的差不多了,即使在年节期间,郭松和张保只让民夫停工了两天。那些民夫也好说话,只要有饭吃有钱赚,年节过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江逐流交给崔一***手打虎监造的荥阳新式书院却不怎么顺利。把金玉满堂赌坊改造成书院工程进展的还算顺利,只是在聘请书院教习这一块还是没有什么眉目。江逐流所说的那些课目,荥阳这小地方实在是难以请到合适的人选。年节前的时候,崔一虎回洛阳去了,顺便也在洛阳寻找一下符合江逐流要求的人选。估计在洛阳进展也不是怎么顺利,否则,崔一虎也不会到现在还不回荥阳来。知道了情况后,江逐流却不着急,他笑着对郭松和张保说,荥阳新式书院一事须徐徐图之,着急不得。先把金玉满堂的改造工程弄好再说。至于书院的教习,江逐流这边也在留心。若是有合适人选,也人推荐到荥阳来的。眼下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先把新式启蒙学堂弄起来,里面不光传授百家姓千字文,更要讲授算学术数等其他杂学。若是荥阳富家子弟不愿意到新式启蒙学堂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