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绝世 >

第53章

绝世-第53章

小说: 绝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战场。望着被火光映红的天空,思绪突然回到了多年前自己呆坐门前时那个野术士的话。

“你是一个奇材,但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总有一个高峰无法到达。即使拥有整个天下的力量,在命运面前仍旧不堪一击,所以有些时候要学会顺其自然,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争霸天下也许拥有智慧就够了,但对抗命运却没有任何一条路是对的。冥冥之中,有人注视着你,所有的一切抗争都是可笑的。”

“屈服在所谓的命运之下,即使活着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即使对抗命运带给我的只有毁灭,我也想要试试。”年少的赵忆丛如是说,那么现在呢?

夜风中传来淡淡的血腥气息,战斗进入尾声。当李承义杀死最后一个顽抗的敌人来到身边的时候,赵忆丛回过神来,淡淡的问:“结束了。”神情无限寥廓,心中恍然若失。

胜利似乎来的毫无悬念,轻易突破漳水后马遂军重新汇合,连夜行军天明时分已经到达庆阳城下。

真正的攻坚战开始了,两军相持之际无论己方如何挑战,田悦就是闭门不出。赵忆丛再次献策:“我军粮食短少又深入敌境,应该速战。而庆阳、魏州、淄青三镇兵马相连不肯出战,目的就是挫伤我军元气使我军疲惫不堪。所谓善攻者,攻敌之所必救。我想今夜搭建浮桥,趁夜发军沿着衡水直奔奔魏州。那是田悦的老巢,他一定不会坐视不理,必定会有所行动。只要能在这一战打败田悦,余下的城池就不在话下了。”马遂当然是没二话的同意按计行事。

当夜赵忆丛只留一百骑兵在营中击鼓吹号,并且抱来柴草带上火把。命他们等到部队出发以后就停止击鼓,躲藏一旁等到田悦军过去以后,就把浮桥烧掉。

官兵行进十里后就被田悦发觉。果不其然立刻率领庆阳守军四万人越过桥,尾随掩袭并且趁风放火,擂鼓呐喊的追了上来。

先是按兵不动,接着命令士兵铲除军队百步之内的杂草开辟出战场,结成阵列等待敌人的到来,并招集神策军中英勇善战的五千人作为前锋。田悦军赶到时火已经熄灭了,士气为之衰竭。神策军中的弓箭手射住阵脚,然后挥军进击。

李承义又当先策马冲出,旋风般的杀入敌阵,所过之处敌人纷纷落马。其声势之壮,仿佛当年赵子龙长坂坡上的七进七出,令人赞叹不已。

神策军气势正盛,跟在后面全力冲杀。田悦军阵脚未稳就被杀的连连倒退,后面的军人乱成一团,败势止也止不住。徐之诰率兵一直追到衡水边时浮桥早已烧断,田悦军无桥可渡,被赶到河里淹死的不计其数。此役斩首一万,俘虏八千,尸体横躺竖卧连绵十余里。

收军后赵忆丛得到通报,马遂趁田悦出兵之际与李师道并力攻下了庆阳,现在正等着自己过去议事。不及休息,又带着一批侍卫赶到了城里。

大厅上,马遂与李师道正相对而坐,谈笑甚欢。见他进来,马遂起身相迎道:“此战能够取胜,赵大人居功至伟,应该记首功。”赵忆丛淡然道:“为国出力,何必分什么你我。”略带轻视的扫了李师道一眼,又说道:“李太尉掌握时机之巧妙实在令在下佩服。”李师道哼了一声皮笑肉不笑的说道:“赵大人莫非是埋怨本官来的太迟么?”

脸带不屑,语气里有着掩饰不住的嘲讽,赵忆丛道:“岂敢,只见到大人如此举重若轻,得来全不费功夫,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事要向你学习呀。”说到这里语气一变,高声道:“现在田悦的力量只剩下魏州与淄青两处,而我军占领庆阳后,切断了他们互相援助的路线。这两人每城只有二万孤军,对于李大人来说应该是不在话下的。而我神策军连战之后损伤惨重神困力乏,接下来的事就付与二位大人了。”走了几步,又回头道:“久闻河东兵精锐无双,应该不是浪得虚名吧?我神策军就在庆阳敬侯佳音了。”说完双手抱拳,头也不回的走了。耳边传来李师道怒骂:“狂妄小儿,竟敢如此轻视我等,就让你看看我河东军的厉害。”

路上见赵忆丛脸带得意的笑容,徐之诰忍不住奇怪的问道:“现在田悦主力已被消灭,士气低迷正是乘胜进兵,多得功劳的时候,为何却把这唾手可得的好事让给别人。再说公然和李师道翻脸,似乎并不是你的性格。”

赵忆丛回头看了一眼大帐,脸带笑容道:“神策军现在已经损失了五千多人,如果再损折下去就算消灭了田悦,仇士良那里也是有过无功了,这可是他的老本钱。何况剩下的事并不好解决,敌人已是孤军,困兽犹斗伤亡未必会小。我故意和李师道闹翻是想让他觉得我年少沉不住气,这样他觉得我不难对付就会放下戒心,别看他表面很生气,其实心里可能正暗自高兴呢。”

几天之后,马遂、李师道分别出兵去攻魏州和淄青,赵忆丛亲自送出去很远,祝愿他们能够马到成功。移兵城里之后下令一定要严明军纪不许扰民,对这帮平日里骄横惯了的士兵还是不能放心,又命令钟传带上一个小队四处巡查,着实杀了几个才安定下来。

房中枯坐几日感到很无聊就带着几个人到街上闲逛。贩夫走卒已经再次开始为生计而奔波,脸上丝毫不见战后城池易主的悲哀。也许在他们的心目中,换谁统治都是一样的当兵交税。穷人依然要为肚子而终日劳作,富人也依然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唯一的变化大概就是城外的坟场又凭空增加了很多新坟,昭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战争,死了很多人。

此情此景让人深深叹息,在普通人的生活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快乐是那么容易得到。而自己苦苦追求是否真的就有意义呢?做一个清醒但痛苦的人还是糊涂而快乐的人?这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只是午夜梦回时,经常在梦里出现的那双哀怨的眼神,却早已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再也无法摆脱。慧丛你在的话,是否会支持我的决定呢?我想你一定能理解那种无能为力,任人宰割的悲哀吧,我很怕有一天我会再次面临那样的处境。战争总是会发生的,区别只是在于为我而死,还是为他人而死。既然总是要死人的,为谁也就无所谓了吧?

(实在不擅长战斗场面描写,所以也就藏拙了。幸好本书的目标也非战场纵横,用编辑的话说这是一种智慧型YY。情节不明快反而有点沉郁,虽然自己也知道不受欢迎却无法改变。这是本人的第一本书,所以想写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虽然还是无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会努力下去。可能是写的确实不让人满意吧,推荐很少,希望各位在觉得过的去的时候可以多给我几票。另外对几位始终追看的老读者表示谢意,我保证本书会坚持到底。)

第二十三章魏博 下

(票票很少,大家给点票吧,难道我写的真的有这么差劲么?)
眼前又是一个身着粗布袈裟的僧人走过,这已经是这条街上遇见的第十个僧人了,很少看到和尚成群结队出来活动的,这有点让人奇怪。

一阵敲击木鱼的清脆声音伴随着听不清含义的吟唱传了过来。举目望去,在街角转出一队护送棺木的人,两排和尚神态庄严的诵读着经文。曾听人说过佛教有一项仪式叫做超度,能使死者的灵魂不坠地狱而去往西天极乐世界,大概今日所见就是吧。

待他们过去以后,徐之诰叫住一个人问道:“刚才的棺材是谁家的,请这么多和尚做法事一定花费不少吧!”那人打量了一下他们说道:“那是胡家在为夭折的公子做法事呢,听说胡家答应出钱建造一座寺庙。也不知道这帮和尚有什么手段,能让平时一毛不拔的胡大财主这么做,真搞不懂那帮和尚,既然说自己四大皆空还要钱干什么!”说着不住的摇头。

路上看见不少年纪不大的小和尚正在向路人传播教义,劝人皈依。赵忆丛拦住一个问道:“小师傅,听了你刚才的话我有一些疑问想请教,你说人死之后真的有灵魂么?”

小和尚双手和十道:“人死之后当然有灵魂,否则世界上怎么会有地狱和天堂之说呢?这就是灵魂的最终去所,清者上而浊者下。”

又是这种论调,赵忆丛不以为然的说道:“虽然你这么说可是有谁亲自见到了,我看那不过是无能之辈随意编造出来自我安慰的话吧!”

“佛度有缘人,只要有缘自然会让他见到的,只是一定要虔诚。”小和尚并不急躁仍旧很耐心的解释着。还真是固执的小家伙呀,赵忆丛又笑道:“虔诚与否还不是你们说了算,我也不和你计较这个。我再问你,刚才听你在劝人不要杀生。所谓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是吧?”

有点紧张的点了点头,小和尚已经觉得眼前这个人有点难缠了,仔细想过之后道:“正是,因为在佛的眼中众生平等,生命没有贵贱之分。”

赵忆丛追问道:“如你所说,蚊子吸你的血也不杀了?”

小和尚正色道:“正是。”

点了点头,赵忆丛又问道:“那要是有人杀你,可是你逃不了,只能杀他或被他所杀的时候你怎么办?”实在没办法回答了,怎么答好象都与自己刚才的话有点矛盾。小和尚的秃头上汗都出来了,面露难色,道:“世事都有因果,我出家人四大皆空与他人没有冲突,除了一付臭皮囊之外身无长物,谁又会杀我。”

摇了摇头,赵忆丛平静的说道:“这世界上的事情并没有道理可讲的,你虽不想杀人,但未必没人想杀你。你看这世上每天死的那么多人,难道都是有原因的么。何况听说你们这些僧人入寺就开始习武,既然与世无争何必如此,应该钻研佛法才是。”小和尚变的有些不知所措了。

正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在众人的头上响起:“阿弥陀佛,慧可你读佛不熟,不是这位公子的对手,罚你回山面壁三年重学佛理。”

向外望去,紧密的人群,自动闪出一条路来,像是有什么力量自动推开他们一样。一个中年僧人眨眼间已经来到了赵忆丛的面前,正要举步挡在前边的秋筱雨不知为何却倒退了几步。

老和尚面色郑重朗声说道:“小徒无知贻笑大方,就由我来替他回答吧。佛家戒杀生却非绝对不杀,否则佛祖又怎么惩罚地狱的恶鬼呢。之所以不杀蚊子是因为那是天性使然,天造万物就要允许它活下去,蚊子吸血乃是为了活命如果反而因之而死,岂不是违背了上天造物的本意么?佛祖对此也不能强求,反而以大慈悲心割肉喂鹰舍身饲虎。而当人是兽时,他比兽还坏,当一个人被自私贪婪占据心灵进而伤害他人时,他已经不能被称之为人了,因为他的行为已经损害到了上天的意志,所以要让他下地狱使之为祸人间。如果人人秉持天意而行,世界自然朗朗清清。那时我们自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这也是我佛对我们这些教徒的教诲。”最后淡然说道:“凡人眼中,非不见佛,而是他不想见到。”

一番话说的如行云流水,余音不绝于耳,更见义正词严。赵忆丛笑道:“看来是我妄解佛法了,大师所言甚是,不知法号如何称呼,在哪里修行?”

和尚合十阿弥陀佛道:“贫僧法号广觉出自嵩山少林寺。”深有忧色的望着他,犹豫半晌道:“公子气宇不凡迟早会成为掌握天下人命运的人物,但老衲见你眉宇之间杀气纵横,胸中尽是不平之气;长此以往必为戾气所伤而步入歧途;可有意皈依我佛化解心中怨气。”

见他无比真诚不似说笑,赵忆丛怔了一下随即哈哈笑道:“想我正当年少,本应以澄清天下为己任,岂能长伴于青灯古佛之间,大师真是说笑了。”

广觉面露慈悲之色:“佛家一切都讲缘法,公子命中注定要有劫数,但愿你今后能以苍生为念少造杀戮。须知善恶本在一念之间,不畏今日之因,始畏他日之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以你的聪明才智如能悟透尘俗,放下屠刀即可立地成佛。”

赵忆丛的笑容逐渐凝固,道:“既然大师也说是劫数难逃,我又怎能违抗天命。大师劝我不要直着,要放下屠刀。我却劝大师不要直着于尘凡之事,安心理佛为上。如果人死而有知,今生得尝所愿,何惧永远的地狱轮回。”走了几步又回头道:“你我相遇也是有缘,就请大师于我死之日超度我的亡魂吧,让它不要永沉苦海。”

广觉脸色庄严,合十道:“佛爱世人,但愿如你所愿。”赵忆丛双手捧上一锭银两道:“这是我提前付出的香油钱。”说完分开人群,径自去了。

路上,见他脸色阴沉心中不快,徐之诰劝解道:“出家人总是拿玄幻之说欺蒙他人,你不必放在心上。”赵忆丛沉默不语,反复回想广觉的话。

 “不畏今日之因,始畏他日之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