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好久不见 >

第5章

好久不见-第5章

小说: 好久不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扯了一根野草在手里玩,眼睛也望着河水。

她有双令人羡慕的美丽眼睛,眼睛里也有令人难过的忧郁和愁。

我试图回忆五岁时的自己,只能记起绿纱裙和布娃娃、赌气假装拎着小背包要离家出走、在花园里和表妹捉迷藏把自己藏得迷了路……有次在街上看见糖果小摊,我拿起一个卷卷糖就走,被摊主追上来向妈妈要钱。我茫然不知原来糖果是要付钱的,钱是什么东西,五岁时的我,还似懂非懂。

我的童年,有80年代中国独生子女的孤独和任性,没有小伊萨的忧郁和不安。

坐在空气都香甜的咖啡馆里,或坐在我家安静的角落,伊萨随时有种坐立不安的局促。

坐在河岸的石阶上,嗅着风里青草香,她也还是一样。

我不知道,也并不想,开口和她说点什么。

就这样挨在一起坐着,对着河水,晒着太阳,各想各的心事,各有各的远方。

在初夏的午后,仿佛两个有默契的老朋友。

自始至终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回去的路上,我伸出手,她也就自然而然地牵住了。

这之后,娜佳就一直帮我做清洁,每周来一两次。

每次都带着她的姐妹和伊萨。

我不爱吃糖果,也开始在家里放一些小饼干和软糖,伊萨来了,就坐在阳台一边看鸽子,吃糖果,一边等娜佳做事。有时我也在阳台看书,她过来挨着我,好奇盯着我手里的中文书或英文书,再好奇也从不开口问,不会缠人,要是我教她读一两个词,她就默默记住,跑去读给娜佳听。

她会讲阿拉伯语和意大利语,偶尔有次我记不起某个物品的意大利语怎么说,她教了我,之后认真指着那个东西,又提醒我好几遍。

每次走时,除了再塞几块糖果,我总能翻出一些小玩意儿送给伊萨,像衣服上掉落的珠子、旧书签、邮票……对大人来说没用的小零碎,在孩童眼里都是意外珍宝。后来我又给她一个装墨镜的绒布口袋,伊萨再次来的时候,给我看那个口袋,里面装着我每次给她的东西,全都在。

我和伊萨对彼此的喜欢,越来越多。

但是对于娜佳,我的好感始终不多。

她实在不是一个好工人,时常做出些让我哭笑不得的事。

比如擦完床头,就把湿抹布忘记在我床上;用擦过浴缸的抹布,又去擦餐桌;把咖啡杯、烟灰缸和红酒杯一起泡在水里洗;把我刚拖回来还满是灰尘的行李箱直接放沙发上……最可怕的一次是,她洗干净了厨房垃圾桶,倒扣在窗台上晾干,风一吹,垃圾桶掉下去差点砸在邻居头上。幸好那是一只塑料桶,不是铁皮桶。

她做家务的能力,不比我好多少,每次都靠她那个利索能干的姐妹来善后。

但这些并不是阻碍我对她有好感的真正原因。

大概看我对伊萨很友好,像是个心软的人,娜佳从第三次来做事,就开始跟我索要东西,索要零头小费。

一开始是旧东西、旧衣物,我主动给她。

之后我的闲置物品,她也总是问,这个可不可以给我,那个可不可以给我。

每次付钱时,她总会多要几块,说就当给孩子买吃的好不好……她这样说时,伊萨站在旁边,低着头,神色更不安。娜佳拿到钱,就高高兴兴说再见,伊萨望着我挥手,脸色总有羞愧。

后来我索性就告诉她,我给你一个整数目,时间你自己掌握,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都是一样的钱。家里不需要的东西,会放在门口袋子里,你直接拿走不用问我。

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娜佳,也感觉得到,娜佳不怎么喜欢我。

每次只是一个付钱一个做事,半点多余的话也没有。

唯一例外的那次,我的证件卡掉在沙发下,她捡到递给我,顺便看了一眼,眼睛瞪大地望向我。是照片和本人不像吗,我笑着问。

她摇摇头说,原来你和我年龄差不多,只差两岁,一直以为你是大学里的学生呢。

她也笑起来,眉毛耸一耸,有些苦笑的意味。

我倒不意外她的年龄,伊萨才五岁,摩洛哥女子大都早婚,娜佳最多不过三十岁左右。

只是看上去,她像个四十岁出头的中年妇人,腰臀一圈的肉都下垂了,脸上皮肤松弛。我见过的阿拉伯女子大多是这样,少女时代貌美如花,嫁人生过孩子以后,迅速发胖变老,和年轻时判若两人。娜佳不仅胖,头发也已经秃掉了顶上一块,平时包着阿拉伯黑纱头巾,做事时摘下来,露出枯黄的头发,微秃的头顶。

在我眼里,她是这样一个劳劳碌碌带着孩子讨生活的单身母亲。

在她眼里的我呢,她又是怎么看我?

同样是生活在异国他乡,她来自贫穷的摩洛哥,我来自遥远复杂的中国。

她没有丈夫,独自带着孩子生活。

那时我也是一个人住在陌生异国。

我们有一些处境相似,人生际遇又截然不同。

无论怎样,娜佳至少是一个好母亲。

伊萨的衣服鞋子虽然没有很多,但总是新的、漂亮的,洗熨得干净整齐。

而娜佳的衣服,旧得已经破了却还在穿。

那个每次都来帮她的年轻姑娘,渐渐不再来,娜佳一个人做所有事,也做得越发熟练,虽然仍旧不仔细,但起码过得去了。

八月,我去了挪威旅行。

秋天,我搬了新家,在老城中心最优美的街上,比上一处公寓更舒适些。

那之后,我又有一段时间不在意大利,长久没见到娜佳和伊萨。

转眼就到了冬天。

早早的,满街都是过圣诞节的气氛,一个个商店橱窗里都布置得像童话世界。

有天傍晚,我路过迪士尼店,意外瞧见了伊萨站在橱窗前,望着一个公主布娃娃,痴痴地不肯走。背着大挎包的娜佳不耐烦,皱眉拖她走。她哀求地和娜佳说着什么,娜佳一转头,看见了我。

她勉强笑笑,打了声招呼,没有过来寒暄,赶时间似的匆忙拽了伊萨离开。

伊萨带着哭腔和我说再见。

我站在路中间,望着她们的背影消失于圣诞节欢乐氛围浓浓的街头。

过了两天娜佳来做事。

伊萨头上戴了一只塑料的嫩黄色新发卡,笑眯眯地让我看,说是妈妈买给她的。我赞美发卡漂亮,娜佳苦笑着瞪她一眼说,小孩子就会整天要这个要那个,又爱美,真麻烦。

伊萨嘟嘟嘴,像是听惯了妈妈的抱怨。

这时我的两只小黑猫从卧室跑出来。

娜佳和伊萨一起尖叫起来。

一个说:天啊,好可爱!

一个说:天啊,好可怕!

伊萨往我身后左躲右闪,逃开一直想往她脚边蹭的法师,叫着:“救命,你不要过来啊!”

她越躲,法师越往前蹭。

她满屋跑,猫满屋追。

直把我和娜佳看呆了,笑岔气了。

好不容易娜佳拖住了伊萨,我揪住了法师,控制住混乱局面。

“你不是也喜欢猫吗,怕什么?”娜佳奇怪。

“它不是猫……”伊萨捂住眼睛。

“怎么不是猫,这是多可爱的小猫咪呀!”

“可是……它……太黑了!”

我们被这句话笑了足足半小时,拿“太黑了”开了各种玩笑,气得伊萨直跺脚。

我从来不知道娜佳也很会开玩笑,从来没有和她这样互相打趣过。

法师傻呆呆的,看不出人家小姑娘嫌它太黑,还不死心地上前讨好。精怪一般的公主,趴在高高的书架上,歪头斜睨小伊萨,满满一脸的“你嫌弃我,我还懒得搭理你呢……”

这是她们第一次见到我家的公主和法师,它们是两只孟买猫,通身纯黑,金黄色的大眼睛。公主古灵精怪,法师萌呆迟钝。

娜佳爱极了这两只猫,不时抱起公主来亲了又亲,脸颊贴在猫咪柔软的皮毛上,轻轻蹭。

她说在摩洛哥的家里也养过几只猫,来到意大利就没有时间再养,一直想念家里的猫。

我瞧着她这样甜甜的笑,觉察到娜佳的五官其实很好看,浓眉长睫大眼睛。

她如果多笑笑,会显得年轻可爱很多。

伊萨终于被我说服,肯拿着羽毛掸子逗法师玩。

娜佳做完清洁,又和伊萨一起跟猫玩了会儿。

现在她很能干了,把我家里各处收拾得光亮整齐。

我送她们到门口,拿出一只纸袋给伊萨。

娜佳以为是照例我不要的旧衣物,说声谢谢,接过去打开。

伊萨尖叫一声,捂住嘴,瞪大眼睛不敢置信。

娜佳怔怔望着纸袋里的迪士尼长辫子公主娃娃,看看伊萨,看看我。

伊萨一把抢过布娃娃,紧搂住,贴上脸颊。

娜佳望着我,大眼睛在门口暖色灯光下显得水汪汪的,很好看。

她过来拥抱了我。

那个圣诞节,伊萨得到了她最想要的礼物。

娜佳的那个拥抱,也是我得到的一份意外礼物。

从那之后,娜佳每次来做完清洁,还会帮我整理花草,把我随手放得散乱的东西整理归纳到更顺手的地方,有次还把沙发罩单拆下来洗了……她多做这些事,没有要求额外的钱,也不再伸手问我要什么东西。

一年过去了,生活平静而又多变,我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越来越忙的工作,在异国他乡的日子,一天天静水深流地过着,故乡或是他乡,模糊地融在一起,安稳地融在一起。

有一天娜佳特地打电话告诉我,说她的居留问题解决了,她可以回摩洛哥去看家人了。

电话里她兴高采烈地说,可以回家两个月,两个月!

我也替她高兴。

她回了摩洛哥的两个月里,我曾经想再雇一个工人,可又懒得再去习惯一个陌生人走进家里,接触我私人的空间,索性自己开始动手做家务,学着娜佳拖地板的法子,摸索着知道了怎样才能拖得干净。

那段日子我时常念叨娜佳什么时候回来,不知在摩洛哥是不是都顺利,伊萨过得怎么样。以至某人笑我说,他不在意大利的时候,我恐怕都没这么频繁地念叨他。

对他而言,娜佳的人生,像另一个星球上的事。

他光鲜的人生背后自然也有旁人看不到的辛苦,也付出了超越常人的毅力去追逐事业与理想。如同敬重他的成就,我也敬重娜佳的成就。

像娜佳这样一个单身母亲,没有青春美貌,没有才华,没有专业技能,甚至没有受过基础教育,她不认识字,背井离乡来到异国生存奋斗,养活自己和孩子,这还不算巨大的成就吗。

娜佳回来的前一天,从摩洛哥给我打了个电话,声音里就听得出她的精神焕发。

她一直很省钱,打这么一通电话对她来说不便宜,我接到电话时有些诧异,以为有什么特别的事。但没有,她只是高高兴兴说,我要回来了。

我说太好了,欢迎你回来。

她连声说谢谢谢谢。

一声欢迎,一个等候,也许对她很重要。

至少知道在异国他乡,自己不是那么孤独。

她给我带了摩洛哥的手工珠串作礼物,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她爸妈的房子多么美,有个日本电影还去拍摄取景过……最惊喜的是,她这次回去,又带过来一个孩子,是她的大儿子。

原来她有一儿一女,儿子不知道为什么之前留在摩洛哥,现在才跟着她出来,还不会讲意大利语,比起初的伊萨更羞怯。

而伊萨长高了,更漂亮窈窕,也更开朗自信,和初次见到我时大不同了。

她的意大利语说得更好,已经在学校上学,开始学习简单的英语和德语。

娜佳说,她希望伊萨多读书,在意大利受教育,以后再去德国或者法国,甚至美国读书,只要伊萨愿意读,她就努力挣钱供伊萨读下去。

“不要像我老家的女孩子们,很早就嫁人生一堆孩子,我想她像你一样,会读很多书,知道很多事……”娜佳歪着头,笑盈盈望着我,又说,“你会越来越幸福的,亲爱的; 我知道那是一定的!”

“娜佳,你也会。”我拥抱她。

“那就天知道了。”她耸耸肩。

天当然知道,它沉默看着每一个认真努力的人,准备好了礼物给他们。

夏天过完的时候,娜佳从家乡找了几个表兄弟来一起工作,替人做装修、园艺、家政。

她拍着胸口,自豪地告诉我,他们为她工作,她是BOSS!

加油,BOSS!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五章 小城腔调,一春消磨

在帕维亚,最好的交通工具是脚,最好的旅行方式是走路去看时光的纹理。

在这里——

六百年历史的国立大学安详坐镇于老城中央,中世纪尖塔矗立在大学内,中央庭院被林荫覆满,课间休息的学生挤满了露天咖啡馆,阳光下,绿荫里,咖啡香,席地而坐的年轻人抱着笔记,戴着耳机,三三两两,鲜活饱满的青春脸庞与四面回廊下历任校长严峻苍老的塑像相映成趣。

年轻人的浮躁被慢时光抚平,老城的沧桑被青春洗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