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九重紫 >

第184章

九重紫-第184章

小说: 九重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映雪也从打击中恢复过来,问窦明:“世子的身冇份怎么会比侯爷显赫?”



窦明忍不住道:“您既然把我嫁到了济宁侯府,难道就没有打听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王映雪有些不自在,道:“我没有想到你姐姐会嫁个什么世子。凭她的条件,最多也就是嫁个寒门小户的读书人家,说不定你父亲脑子一热,还会把她留在家里招婿……”



窦明不由气结。



只好把公卿之家的关系跟王映雪说了一遍。



王映雪有些傻眼:“也就是说,他们全凭皇上的恩典过日子了?”



窦明点了点头,道:“所以大家都参加秋围,想凭着秋围一举成名,得到皇上的青睐,以后就可以平步青云了!”



王映雪立刻来了精神,道:“这也就是和士子要参加科举一样。既然有个谋出身的路子,就不怕!侯爷的弓马骑射都是很好的,大不了让你五伯父想个办法,帮侯爷在皇上面前露露脸,谋个出身。”说到这里,她再次叮嘱女儿,“你要多去槐树胡同走动走动才是。特别是你十堂嫂蔡氏,她娘家如此的贪婪,可见她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不妨从她那里下手。”



窦明颌首,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而她的十堂哥窦济昌此时却在花厅陪着寨家来催妆的那些人饮酒。



他相貌英俊,气质儒雅,谈吐风趣,很容易就获得了汪清淮等人的好感。



马友明笑着和身边的张续明道:“窦家的人都有一副好相貌,那窦家四小姐长得肯定也不懒!砚堂倒是个有福的。”



张续明呵呵笑着没有做声。



一直支着耳朵听的顾玉则在心里暗腹。



长得漂亮有什么用?



这位窦家的四小姐厉害着呢!



连印子钱都敢放!



以后还不知道会怎样祸害天赐哥呢?



倒是在一旁的陆湛闻言笑道:“窦家四小冇姐应该长得不错。”



当初窦阁老在吏部选栓的时候,吏部就评价窦阁老‘仪姿丰俊,!”



只是他的话音刚落,对面坐着的沈青就发出一阵惊呼:“窦家竟然上了芙蓉燕窝、鸡茸鱼翅、扒熊掌这些东西……”



宋家来催妆的几个人面色如锅底。



窦济昌等人却笑容明亮。



董其更是如坐针毡。



想着自己长这么大还没有这么丢脸过,不就是几个珍肴吗,用得着这样大惊小怪的?



他恨不得一巴掌扇在沈青这个暴发户的脸上,不由自主地就狠狠瞪了眼沈青。



沈青话音刚落,就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待看到大家的表情时,更是一阵缩瑟,小声地辩道:“我不是没吃过,是没想到窦家嫁女儿会这么大的手笔……”



真是越描越黑!



汪清淮忙对窦济昌笑道:“这几年很少有人家会做这正宗的‘燕翅席,了!”



窦济昌很有风度地笑道:“请的是醉仙楼的师傅,也不知道做得好不好,大家尝尝,看和平时有什么不同?若是做得不好,正好有个由头扣他们的工钱!”



汪清淮和马友明等人哈哈大笑,把这一茬给揭了过去。



可到底是被沈青泄了气,等妆的时候,他们倒也收敛了几分。



※※※※※



下午酉时,窦昭的嫁妆出了窦家的大门。



头一抬是尺高的檀香木寿禄福三翁,接下来是各式的金银锡器、绫罗绸缎,大到樟木雕花箱子,小到梳头用的黄杨木、湘妃竹、蜀竹做的梳子,应有尽有冇,对于富贵出身的汪清淮等人来说,不足为奇。



奇就奇在其中有一抬,是满满的两盒子银票,各用一对尺余长的赤佥灵芝如意压着,看得人两眼发直。



“我靠!”马友明不由道,“还好这窦家四小姐是嫁去英国公府,这要是嫁到别人家,只怕这嫁妆前脚进门,后脚就有贼摸进去!”他说着,不由朝汪清淮感慨,“窦家的胆子可真大!”



沉稳的汪清淮也不禁有些变色。



他虽然在天天和银子打交道,可这一口气拿出一抬的银票……,而且就这样赤,裸裸地出现在陪嫁的队伍里,还是让他感觉到很震惊。



“最少有四万两银票!”他忍不住看了一眼,道,“一水儿全是十两一张的通德银楼的银票!窦家肯定是通德银楼屈指可数的大主顾,不然通德银楼不可能专门为了窦家印这么多十两一张的银票,这最少也得印几个月。”



汪清淮天天和钱打交道,对这些比较敏感。



通德银楼,是北直隶最大的银楼,是前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老字号,童叟无欺,实力雄厚。



能让通德银搂折脚…



沈青听着不由打了个寒颤,道:“不,不会吧?这么多的银子?怎么,怎么花得完?”随即天马行空地想道,“你说,我要是向宋大借点银子使使,他不会拒绝我啊?”



没有人理他。



顾玉阴着张脸。



窦家拿这么多银子嫁女儿,这个女儿肯定有问题!



董其却是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只知道,宋墨找了个十分有力的妻族,他和宋墨的差距,更远了。



张续明则想到宋墨请了自己的妻子做摈相,看样子,有些事自己得嘱咐妻子一声。



只有陆湛,笑容可掬。



看样子姑父在砚堂的婚事上还是用了心的。



他回去说给祖父听,祖父一定很高兴!



宋翰满脸的木然,看不出来在想什么。



※※※※※



窦世枢下了衙,原准备去赴个约的,临上轿,想到今天是窦昭送妆的日子,吩咐随从:“饭局你就帮我推了,我要去静安寺胡同看看。”



看样子阁老对四小姐还有些内疚啊!



随从连声应是,吩咐轿夫把窦世枢送到静安寺胡同。



可轿子走到静安寺的时候就进不去了。



随从满头大汗地解释:“遇到四小姐发妆了!”



窦世枢“嗯”了一声,撩了帘子看,就听见四周的人群嗡嗡地议论不停:“整整一抬银票!用四柄赤金如意压着,那如意,金灿灿的,有一尺多长,份量足足的,能把眼睛都要晃瞎了…”那银票,张张都是一样的,没有十万两,也有五万两……,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嫁女儿的!窦家不愧是当朝首富!”



直接把事情夸大了数倍。



第240章差错



窦世枢听了,差点跳起来。



他忙吩咐随从:“快去打听一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随从不敢怠慢,不一会儿功夫,就擦着汗跑了回来,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窦世枢忍不住当着随从就发作起来:“老七这是要做什么?生怕人家不知道窦家有钱?陪嫁了整整一抬的银票,他当窦家是什么?暴发户?还是不知道稼穑的庸碌之辈?他就不怕被强盗盯上?他就不怕被御史弹骇?他这是炫富呢?还是在败家呢?”他越说越气,喝斥轿夫:“还不快去七老爷府上!”



随从们这才清醒过来,唯唯诺诺地应着,抬着窦世枢匆匆往窦世英家里去。



还好看热闹的人群已经散了大半,不然他们只怕挤都挤不进去。



窦世枢坐在轿子里,心情很复杂。



世人多不知道窦氏分为东、西两窦。看见窦世英有钱,多半会觉得他比窦世英的官位更高,理应更有钱。而窦世英只是个清贫的翰林,有钱,自然是祖上传下来的,他却是内阁大学士,他有钱,只怕是想说清楚也不容易!



皇上肯定会过问此事,他到时候该怎么说呢?



窦世枢不由抚了抚额。



也怪自己太大意了。



明明知道七弟有补偿寿姑的意思,也没有找个人留意一下。这么多银票,而且全是崭新的,通德银楼就是要印制,也要花好几个月的功夫,难道他之前早有准备?



那他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



难道他算准了会发生姐妹易嫁不成?



那当初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和纪家的协议呢?



他只觉得头大如斗,遇到窦世英,就毫不客气地把心中的疑问都问了出来。



事情却比窦世枢想像的简单多了。



“这些银票,是我原来为明姐儿准备的。”窦世英老老实实地道,“您也知道,寿姑得了西窦一半的产业,明姐儿和她相比。嫁妆太寒酸了。我就想,寿姑是个大度的孩子,我多给明姐儿准备点嫁妆,想必她不会说什么。谁知道明姐儿却代寿姑嫁到了济宁侯府……我不能因为寿姑向来宽宏大度就让她受委屈,要不然,谁还愿意让着别人?谁还愿意吃亏?这世上要是谁都不愿意退一步,还成什么样子了》?!我就把原先给明姐儿准备的银票给了寿姑做陪嫁……”



话传到本就因为那一抬银票而有些目光发直的王映雪耳朵里,她当场就吐了口血。昏了过去。



窦明更是脸色煞白,望着屋里慌成一团的丫鬟、婆子,悄声走出了拘禁母亲的后罩房,找到了正在上房外面徘徊的魏廷瑜,神色怏怏地道:“侯爷,时辰不早了,我们是不是要回府了?不然母亲又该担心了。”



她觉得自己就像个笑话,走到哪里都好像有人对着她指指点点的。



魏廷瑜显得有些心神不宁,他“哦”了一声,望了眼上房。这才转身要和窦明离开了正院。



窦明正担心魏廷瑜也听到了父亲的话,对她生出怨怼之心来。因而比平时更注意魏廷瑜的举动。见状不由笑道:“侯爷在看什么呢?”语气娇滴滴的,隐约带着几分讨好。



“没,没什么!”魏廷瑜有些不自然地答道,很快就恢复了镇定,笑着转移了话题,“你听说没有,沈青闹了个大笑话……”他把刚才发生在花厅里的事告诉窦明。



窦明认真地听着。好像非常感兴趣一样,问道:“沈青是什么人?”脚步却一缓,停在了刚才魏廷瑜站的位置。扭头望去。



魏廷瑜笑道:“他是已故沈皇后的侄儿。是外戚封的侯。皇上是个念旧的人,皇后娘娘又是个贤淑敦厚的,他们家才能平平安安地到现在……”



窦明已经听不到他在说什么了。



从她站的位置望过去,正好可以看见窦昭居住的东厢房。



※※※※※



事情一旦做好了决定,心就有了着落。以后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闯过去罢了。



窦昭睡了一个好觉。



早上起来,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她的情绪,也感染了周边的人。



素心和素兰收拾起东西来手脚都轻快了不少。



窦昭请了陈曲水和段公义、陈晓风过来说话。



“以后恐怕难得再回真定了。家中的护卫,还要烦请三位问一问,若是有愿意跟着到京都来的,就把家里的事安排好了,等到十月份搬到京都来;若是想留在真定的,真定的崔姨奶奶那边也要有人照顾;若是另有打算的,也不强求,送份丰厚的程仪,算是答谢他们这几年的辛苦。”然后她很正式地邀请了陈曲水、段公义和陈晓风三人,“你们是我的主心骨,没有了你们,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虽说世子爷那边现在正乱着,可乱世出英豪,也是个机会。我希望三位能和我一起过去。”



陈曲水来之前就已猜到,窦昭这个时候把他们叫过来,不是请他们一起跟着去英国公府,就是商量着回真定的事。三个人虽然在路上的时候就已商量好了和窦昭共同进退,但都觉得能去英国公府更好,至少他们的上头没有那么多的“管头”,日子相对要好过些。至于说风险,这走路说不定还会无故跌一跤,干什么事没有风险?何况这风险向来是和富贵共存的。



此时自然有着得偿所愿的喜悦,纷纷表示愿意跟着窦昭去英国公府。



四个人就过去之后的一些细节商量了半天,眼看着到了用午膳的时候,送嫁的舅母和六伯母及小尾巴赵璋如过来找窦昭说话,三个人这才起身告辞,神色间却都难掩兴奋。



窦昭出嫁,有些事自然要交待一番。



六伯母和舅母看见三个人都没有在意,赵璋如则趴在窦昭的肩膀上笑道:“看样子大家都觉得跟着去英国公府是件好事啊!”



舅母朝着赵璋如的脑袋轻轻地拍了一下,道:“这两天大家都忙着寿姑的事,你要是到处乱跑,小心我以后去哪里都不会再带着你了!”



赵璋如连声求饶,惹得从昨天起就忙着指挥仆妇装陪嫁盒子因而很是疲惫的舅母和六伯母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用过了午膳。六伯母问了问窦昭对新房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就带着素心一起去了英国公府交接嫁妆,布置新房。



舅母因是贵客,留在了静安寺胡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