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古玩鉴定辨伪 >

第26章

古玩鉴定辨伪-第26章

小说: 古玩鉴定辨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际上按产地将珍珠分为东方珠和南洋珠两种。

东方珠。东方珠也常用来作为天然珍珠的代名词;主要产地有两处。

一是波斯湾产区,位于伊朗以西,沙特阿拉伯以东的波斯湾海域,采捞天然珍珠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的西部,沙特阿拉伯境内的浅海区。该区产的珍珠品质优良,具有带一点绿色晕彩的强珍珠光泽,体包为白色、奶白色。每年一度的巴黎珍珠交易市场上,90%以上的中、上等天然珍珠来自该区。

二是斯里兰卡产区,人们称斯里兰卡为“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不但该国国土形状像一粒泪滴形的珍珠,同时斯里兰卡也是珍珠生产大国。产地以马纳尔湾为主。斯里兰卡产的珍珠,在白色或奶白色的体色上,伴有绿、蓝或紫的晕彩。

南洋珠。南洋地区包括缅甸、菲律宾和澳大利亚,这个地区所产的天然珍珠称南洋珠。南洋珠粒大,形圆、色白,具有强珍珠光泽,又称“银光”光泽,属世界名贵的珍珠品种。

天然珍珠多呈圆形,横截面由里及表全是一层一层极薄的同心圆形的珍珠层。肉眼见不到核心的异物。肉眼识别主要依据下述三点。

颜色 天然珍珠颜色单一,主要是白色、粉红色,偶见灰黑色,其上还伴有多种颜色的晕彩。

结构 将天然珍珠在暗处用强光源照射,见到的是一个结构均匀的半透明的球体,没有象有核珍珠那样有带条纹的内核。

表面丘疹 珍珠是一种生物产品,难免有一些病灶,表现为珍珠表面有一些丘疹,大的丘疹用肉眼可见是一隆起的小疱。小的丘疹用牙轻轻地蹭或两粒小珠对着摩擦有明显的砂粒感。

2、人工养殖珍珠

人工养殖珍珠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1082年,宋代庞之英著的《文昌杂录》一书中就有关于人工养珠的记载。书中写到;“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以令作假珠,泽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湿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两秋即成珍珠矣”。

中国有核养殖珍珠的方法于17世纪传入欧洲,其后又传入日本。公元1912年日本人御本幸吉在古老的中国养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又研究成功了无核养殖珍珠法,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普及。

当前养殖珍珠生产的大国有日本、中国、 菲律宾。国际市场上销售的珍珠主要有人工养殖的有核珍珠、无核养殖珍珠和贝附珍珠。

有核养殖珍珠

有核养殖珍珠主要生长在温带的浅海水域中。养殖的方法是将育珠的母蚌壳撬开约1O毫米,用小刀轻轻将外套膜割开一个小口,然后插入由另外一个珍珠蚌中取出的外套膜切片,在切片的两则,同时植入由牡蛎内壳珍珠层磨成的直径约8毫米的圆形珠母。当插入的外套膜细片的边缘与母蚌的外套膜长在一起后,便形成了珍珠囊,母蚌在外来珠母的刺激下不断地分泌珍珠质,一层一层地将珠母包裹起来就形成了圆形珍珠。

有核养殖珍珠生长期一般是2-3年,所以附生在珠母外缘的珍珠层很薄,一般仅为O。5-2毫米。

有核养殖珍珠的肉眼识别有以下五点。

形状 圆形。

颜色 主要是白色、黄色和1960年在法国开始养殖的黑珍珠。

结合线 在珠母和外附珍珠层间有一条褐色的结合线。从珍珠钻孔的地方向内观察清晰可见。

内核条纹 有核养殖珍珠中的珠母上,有透明度不同的条纹,所以将有核养殖珍珠放在暗处,用强光透射,可以看到明暗不同的条纹。而天然珍珠和无核养殖珍珠则无此现象。

表面丘疹 有核养殖珍珠和天然珍珠一样,可以见到隆起的小疤或两粒小珠摩擦时有砂粒感。这些特点是和仿制珍珠的区别。

无核养殖珍珠

无核养殖珍珠由日本人首创,因首次养殖成功是在日本中部的琵琶湖里,故又称琵琶湖珠。

无核养珠不在海水中养殖,而主要在湖泊、池塘等泥砂含量少、水质呈中性或微酸、微碱性,水深不超过4米的环境中养殖。养殖的方法是从一个珍珠蚌内取出外套膜,切成5毫米方形膜片,插进育珠母蚌的外套膜内,膜片在育珠母蚌的组织液中得到营养继续成活,待膜片和母蚌外套膜长在一起后,就形成了没有缝隙的珍珠囊,育珠母蚌分泌的珍珠层在囊内逐渐生长,1-3年后就形成了中心是空的无核养殖珍珠。一般一个育珠母蚌可同时育珠达数十粒。

无核养殖珍珠的肉眼识别有如下四点。

形状 无核养殖珍珠的形状很多,有近圆的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梨形、泪滴形、异形等。

颜色 无核养殖珍珠的颜色很多,有白色、黄色、粉红色、紫色、银灰色、灰黑色等。

中心空洞 无核养殖珍珠的中心是空的。但由于珍珠层比较厚,所以在强光透射下也看得不太清楚,但是从珍珠钻孔的地方向内部窥视,可以见到中心是空的。如果看不清楚,也可以用针探试。

表面丘疹 无核养殖珍珠表面也有丘疹,除见到小疤之外,两珠摩擦也有砂粒感。

贝附养殖珍珠

贝附养殖珍珠是将扁圆形的珠母,放在母蚌的外套膜与外壳之间(底面向壳),然后将母蚌放回水中生活,数年之后母蚌的内壳上就附生着一个扁圆形的贝附珠。根据贝附珠与外壳粘连情况需做进一步处理,如果接触面过大,就将贝附珠从外壳上锯下,将底面琢磨平整,然后在其上粘上一块牡蛎蚌的珍珠层(牡蛎外壳的内层,亦是通常说的珠母层),最后再经抛光就形成了一颗拼合的贝附珍珠。如果贝附珍珠的底层与母蚌内壳粘结不多,从母蚌中取下稍加修饰即可。

贝附珍珠多呈扁圆形,粒度较大,粒径一般在1O-15毫米,颜色多呈白色、粉红色、银灰色,在体色上伴有多色的晕彩。用肉眼较易识别。

3、优化珍珠

一般颜色的珍珠均无需改色,只有黑色(暗色)珍珠因为产量少,价格昂贵,所以才将浅色珍珠进行改色处理,改成深色。当前改色的方法有染色法和放射性辐照法两种。

染色法 将浅色珍珠放进硝酸银溶液或氨水中浸泡,然后取出用日光照射或用硫化氢气体薰,这样珍珠就能变成黑色。

辐照法 浅色珍珠通过γ射线辐照可以使颜色变黑,但是能变黑的仅限于淡水中生长的合微量锰元素的淡水珍珠和淡水蚌的珍珠层,而海水中生长的天然珍珠和附生在有核珍珠珠母外层的珍珠层却不能改色。也就是说,海水有核珍珠在射线辐照下可以变黑,但是黑的颜色来自淡水中生长的牡蛎蚌内壳磨制的珠母,使黑色珠母透过附生在其上的白色珍珠层,才使有核珍珠变黑的。用辐照法改色的黑珍珠在国防上也称为AKoya珍珠。

肉眼识别改色黑珍珠的依据有如下五点。

颜色的展布 染色黑珍珠颜色均一,但是在有病灶、裂纹和钻孔的地方聚集的黑色较深。如果你对所持黑珍珠有怀疑,可以用棉花球蘸上2%的硝酸溶液在染色的黑珍珠表面轻轻擦洗,棉球上会留下黑色的痕迹。

粉末的颜色 天然黑珍珠粉末的颜色是白色,而染色黑珍珠粉末的颜色是黑色。如果黑珍珠上有钻的小孔,可以用针从小孔里挑出一点粉末即可识别。但是,这是一种破坏性的试验方法,操作时要十分小心,不能在没有钻孔的黑珍珠上任意刻划。

窥视内核 天然黑珍珠结构一致,没有内核。而有核养殖黑珍珠在0。5-2毫米厚的白色珍珠层下面有一个黑色内核。从黑珍珠钻孔的地方,用10倍放大镜,向里面窥视即可看清是否有内核。但是对没有钻孔的黑珍珠,此法无效。

晕彩 经过放射性辐照改色的黑珍珠,晕彩的光谱色浓艳,同时伴有一种强的金属光泽。

粒度 孕育黑色有核珍珠的母贝,是体态比手掌还大的黑蝶贝,养殖的珍珠粒径很少小于9毫米,所以小于8毫米的圆形有核养殖黑色珍珠,一般情况下都是放射性辐照改色的产品。

4、仿制珍珠

仿制珍珠主要有三种:

珠母镀层仿珠

珠母镀层仿珠是在由牡蛎内壳磨制成的圆形珠母外层,镀上一层很薄的人工制作的“真珠精液”,来仿造有核养殖珍珠。这种仿珠在透射光下可以见到内核的条纹和附在其上的“珍珠层”。但是表面见不到疱疹,两粒珠对磨光滑,没有砂粒感。在钻孔的地方用针挑拨“珍珠层”,其成片脱落,不是象有核养殖珍珠层那样呈细的白色鳞片状粉末。

充蜡玻璃仿珠

充蜡玻璃仿珠是在空心的圆形乳白色玻璃小球中充满石蜡。这种仿制的珠密度小,一般低于1。58/立方厘米,用手掂很轻,表面光滑没有砂粒感。

塑料镀层仿珠

塑料镀层仿珠是在乳白色塑料珠外镀一层“真珠精液”。用放大镜观察镀层表面不平整,象均匀分布着的疱疹状。两粒珠对蹭光滑,没有砂粒感。密度小,用手掂很轻。有温感。

由于天然珍珠的捕获需要潜水作业,风险性较大,故从业人员日渐减少,现今市场上流通的天然珍珠数量很少,仅限于收藏家收藏,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珍珠大多数是人工养殖有核珍珠、无核珍珠、贝附珍珠以及仿制品。

在购买珍珠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防止上当受骗。黑色天然珍珠或黑色有核养殖珍珠价格十分昂贵,购买时最好放在荧光灯下看发不发红色荧光,或者用棉花蘸20%的稀硝酸,轻轻地在不显眼的地方擦拭,如果珍珠是染色的,在棉花上,就会留下墨迹。天然珍珠、人工养殖珍珠和仿制品的区别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两个珍珠对蹭,各种仿制品的表面均很光滑,相互摩擦有滑感,而天然养殖珍珠、人工养殖珍珠则有粗糙的砂粒感。

北京 李兆聪   来源:华夏收藏网

 真假宣德炉之识辨

宣德炉是明朝宣德年间官铸的一种铜香炉,是宫廷焚香供记神佛的专用香炉。简称宣炉。由于当时使用极难得的风磨铜;

加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经过多次反复精炼而成,其分子结构极为紧密,颜色美观奇妙。再加上当时高超的冶炼技术和铸雕技艺,使其在铸工和式样上更显得无与伦比的精巧,成为明代一种著名的工艺品。

几百年来,多少人都想饱饱眼福,一睹真正的宣炉风采。但由于当时铸炉数量很少,且全都深藏宫内,在当时也极少有人能见到真正的宣炉。而今天就至少有人能见到真宣炉了。

在宣德铸炉后,曾多次有人私铸宣德炉,私铸的数量颇丰,而且有的在铜质上和颜色上完全可以和真宣炉媲美。使清真假宣炉鱼龙混杂,给宣炉的鉴别带来极大的困难。

如何鉴别真假宣炉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观其形,定其名。若宣炉炉体本身符合宣德炉谱上的某一种形式,就有一与之相对应的名称。主要有鼎彝炉,乳炉,鬲炉,敦炉,床炉,钵炉,洗炉,筒炉等。若炉谱上无此式样,就不会有与之对区的名称。无尽称之炉则不必考虑其为真宣炉。

第二、观其底足之铜是否精细。精细之铜说明是经过多次反复精练的结果。若粗劣之铜绝不是真宣炉。对于品相完整的宣炉,我们只有从其底足方能看到其铜质精细或粗劣的程度。而对颜色剥落的宣炉,我们就可以直接从炉体本身上观察到铜质粗细精劣的程度。中国历来炼铜之精者,以宣德铜炉为第一。故真宣炉铜质必精细。

第三、观其作工。宣炉之作工极规律匀整。虽今日用机器仿制,也做不出其规律匀整的式样。

第四、叩其炉,闻其声。普通之铜经过四炼即现珠光宝色,若经六炼,每斤只可得半斤。据记载,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干将”“莫邪”二剑所用之铜皆经六炼。而宣炉所用之铜,属于优质风磨铜,一般大都要经过十二炼,这才会宝光外现。经十二炼,每斤只可得四两。用这样优质的精炼之铜铸之炉,用手叩之,所发出金石之声,任何它器不能比拟。

第五、观其图和炉形是否对应统一。据记载:各种炉形都铸刻、雕镂有一定的头像和图形。且都处于炉身的不同部位。若炉体本身高大且周围呈大平面或大圆面,其头像在四周的平面或圆面上。若炉低矮,且四周面小而又不是平面或圆面时,其图形在底部。如鼎彝炉、筒炉等,其图像在四周的炉外壁画上。而乳炉、钵炉、床炉、洗炉及敦炉等,其图形在其外底部。另据记载,中国自唐以来,各代的铜器、陶器、铁器、瓦器和瓷器的式样都是根据“三代”时期和“秦汉”时期的式样制作的。宣德炉也不例外。宣德炉的式样若采用“三代”时期的格调,其图像图形一律铸雕龙。若采用“秦汉”之风采,则一律铸镂凤。而四周炉外壁画上铸雕的龙和凤都是正面头像。且对应的两面为雌性。另外对应的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