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心理控制术 >

第46章

心理控制术-第46章

小说: 心理控制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成信念和勇气的方式如出一辙,不同的只是你的目标。如果你打算花时间用于担忧,为什么不担忧得富有成效呢?一开始可以向自己描绘和界定最想要的可能结果是什么。用你的“推测”作为开始。“我推测最好的可能结果是否会真的出现?”接着,提醒自己这种结果迟早会发生。从眼下这一时间节点来说,不是说它会发生,而是说肯定发生。提醒自己说:说到底,出现这种不错的、合意的结果完全有可能。

你可以从心理上接受并消化这些乐观的、充满信心的“药剂”,尽管它的疗效并不很快。在相信合意的最终结果肯定会发生,即相信它发生的必然性之后,再想象合意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仔细揣摩这些心像,再对其细节进行刻画和加工。将它们一遍一遍地播放。当你的心像变得更加详尽、当它们已经重复播放时,你会发现:更合理的感觉开始自主展现,就像合意的结果已经发生了一样。这一次,这些合理的感觉将是信念、自信和勇敢的感觉。它们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也可能都放在一起打了包,包的名字叫“那种胜利的感觉”。

不要向自己的恐惧感讨教

曾经有人问在二战中成就“血胆将军”威名、作风顽强的巴顿将军在一场大战来临之前是否感到过害怕。他说,是的,在一次重大交战即将开始时(有时候在作战过程中),他经常感到害怕,不过他又说:“我从来不向自己的恐惧感讨教。”

如果你像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那样,在一项重要任务开始前体验到消极的失败感(恐惧和焦虑),不要肯定地认为这是一个表示你会失败的信号。这一切完全取决于你对这些感觉怎样应对、对它们采取什么态度。如果你听从它们、遵守它们、向它们讨教,你可能就会经历失败的结果。不过,事实并非一定如此。

首先,需要理解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失败的感觉(恐惧、焦虑、缺乏自信)并非来自上天的神谕。它们没有在星辰中写就,也不是神圣的真理;它们不是对某种既定的、无可更改的命运的暗示,意味着失败是天意。它们源于你的头脑,只能表示你自己的内心态度,而不表示与你作对的外部事实;它们只意味着你在低估自己的能力,高估或夸大了你面临困难的实质;只意味着你复活了过去对失败的记忆而不是对成功的记忆。这就是它们的全部含义和寓意。它们不代表与未来事件相关的真理,而只表示你自己对未来事件的心理态度。

懂得了这一点,你对这些消极的失败感就既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既可以对它们俯首帖耳并听从它们的意见,也可以置它们的建议于不顾、昂首向前。此外,你还处在利用它们为自己效力的有利位置。

将消极感觉作为挑战加以接受

如果我们对消极感觉积极作出反应,它们就成了挑战,能自动激起我们内心的更多力量和才华。只要我们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对待它们,困难、威胁和可怕等想法就能唤醒我们身上额外的力量。我们在上一章看到:如果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一定量的兴奋情绪可以帮助而不是阻碍我们的临场表现。这完全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态度,如果你将消极感觉看成“财产”,它就会帮助你;如果你将它们当成“债务”,它就会阻碍你。

对你自己的消极建议作出积极反应

有些人在别人发表“你可办不到”之类的看法时,容易灰心丧气。我们每个人都认识这样的人。从另一方面讲,有些人在听到别人同样的说法时,则有应变之才,对成功的渴望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亨利·J·恺撒是一位企业家。他的副手说:“如果你不希望亨利做某件事,最好不要错误地告诉他说这件事办不到,或者说他办不成——那样,他更会下定决心去办,不成功则成仁。”

当别人提出消极的看法时,我们能够也应该以同样积极而肯定的态度去应对自身感觉提出的“消极建议”,这不仅可能,而且完全可行。

以善克恶

感觉是不能通过意志力直接控制的。感觉也不能一厢情愿地转让,或者像水龙头那样拧开或关闭。然而,就像感觉不能被控制,它们却可以获得;就算它们不能凭借直接的意志力进行控制,它们却可以间接得到控制。'Zei8。Com电子书下载:。 '

糟糕的感觉不能通过有意识努力或意志力来驱散,然而它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感觉来消除。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正面攻击来驱逐某种消极感觉,也可以通过用积极的感觉取而代之,从而达到同样效果。不要忘了,感觉是伴随意象发生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将周围环境中哪些东西作为真实事物或真理加以接受,我们就会相应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只要发现自己在体验不合意的感觉,我们就应该不将注意力集中在这种不合意的感觉上,哪怕集中注意力的目的在于将其驱逐出去也不行。恰恰相反,我们应该立即将注意力集中于积极的意象,努力在思维中填充健康的、肯定的、合意的意象、想象和记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消极感觉就会自行消失,完全“蒸发”掉。因为此时我们形成了与新意象相对称、相一致的新感觉。

反之,如果我们只想着驱逐或攻击担忧的想法,就必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消极感觉上。即便我们成功地将一种担忧的想法驱逐出去,新的甚至好几种新想法便很可能接踵而至,因为此时的总体心理环境仍然是消极的。耶稣告诉我们要驱魔以净化心灵,但如果让心灵的空间空空荡荡,就只能让七个新魔进入其间。他还劝告我们不要与邪恶作对,而是以善克恶。

治疗担忧情绪的取代法

当代心理学家马修·N·查佩尔博士在他的图书《怎样控制担忧情绪》中所提出的观点,与上述观点几乎一模一样。查佩尔博士说,我们都爱担忧,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练习担忧,直到对此驾轻就熟。我们习惯性地沉溺于源于过去的消极意象和对未来的预测中。这种担忧情绪会造成压力和紧张。担忧者于是会努力停止担忧,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即:努力会加剧压力,压力带来了一种担忧的气氛。他说.治疗担忧情绪的唯一办法,就是立即养成一种习惯,以快乐的、健康的心理意象来取代不快乐的担忧意象。你每次发现自己忧心忡忡的时候,都利用此法作为一种信号,立即在头脑中填充源于过去的快乐心像或者对未来经历的美好憧憬。如此一来,担忧情绪迟早会不战自败,因为它成了一种导致“反担忧”的刺激源。查佩尔博士说,担忧者的任务并不是战胜某些具体的担忧源,而是改变心理习惯。只要心态处在一种消极的位置(即“我对会发生什么一点都不指望”等失败主义心态),就永远存在需要你担忧的事物。

还是个学医的学生时,我记得教授曾经叫我口头回答病理学有关问题。不知何故,当我站起来面对其他同学时,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焦虑,无法正确地回答问题。然而,在另一些场合,当我透过显微镜观察载片、回答面前用打字机打出的问题时,我却判若两人。此时我放松、自信、有把握,因为我对自己要回答的问题了如指掌,因为我此时有了“那种胜利的感觉”,所以回答无可挑剔。

随着该学期一天天过去,我坚持自我观察。当我再次起立回答问题时,我装着对观众不正眼瞧,而是只往显微镜里看。进行口试时,我非常放松,用“那种胜利的感觉”替代了消极的感觉。学期结束时,我的口试和笔试成绩都相当优秀。

消极的感觉最终成了一种“铃声”,它创造了一种条件反射,唤醒了“胜利的感觉”。

选择权在你自身

在你的身上有一个巨大的心理仓库,其中贮藏着过去的经历和感受。这些经历和感受中既有失败也有成功。就像录音带上失活的记录内容一样,这些经历和感受记录在你灰质神经组织的神经记忆痕上。这其中记录了结局皆大欢喜的故事,也记录了结束悲观的故事,两种故事都一样真实,一样现实。选择哪一部分进行回放,选择权在你自身。

关于这些记忆痕还有一个有趣的科学发现:它们是可以改变或修正的。这有点像录音带可以通过进一步记录素材或用新内容覆盖旧内容,以实现内容的更改。

人脑中的这些记录内容在每次回放时都可能产生稍许改变。它们接收了我们当前情绪的某些气质、脾性以及针对它们的想法和态度。我们现在知道,不仅过去影响着现在,而且现在也清晰地影响着过去。也就是说,过去既没有注定我们现在的命运,也没有与现在完全脱离。我们当前针对过去经历的想法、心理习惯和态度以及针对未来的态度——所有这一切对过去的记录内容都有影响。旧的内容可以被我们当前的想法改变、修正或取代。

旧内容可以改变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某个特定的记录内容或记忆痕越是被“激活”和“回放”,它就变得越强有力。记忆痕的永久性源于“突触功效”(即形成链条的单个神经细胞之间联接的效力和简单程度):当记忆痕被使用时,突触的功效会提高,当记忆痕停止不用时,突触的功效便会下降。在这里,我们再次拥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我们应该忘记和忽视源于过去的不幸经历、关注幸福快乐的经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使那些与成功和幸福有关的记忆痕得到了强化,而使那些与失败和不幸有关的记忆痕得到了削弱。

怎样制造感觉或“状态”

当某位家人或朋友去世时,我们会回想起与此人有关的许多场景和事件。我们倾向于停止大多数不愉快的记忆,回忆甚至改进和放大愉快的记忆。如果有位伯父经常闷闷不乐、性格孤僻、吹毛求疵,但偶尔又不失和蔼和诙谐,那么当他去世时,我们会将他融入大家庭的生活中,将他看成一种激励之源;今后每到家人聚会的场合,就会对他产生抑制不住的思念。比如你有个姐姐,你每年只在节假日去探望两三次就已经心满意足,其他时间里,你并不想念她,甚至都想不起来她。但当她去世时,你会将她看成你无话不谈的知己,每天都想和她促膝谈心。这些感觉都是悲伤情绪的一部分。如果你决定只回放某些唱片内容而完全忘掉其他内容,甚至更改正在播放的内容,都会产生这种感觉。实际上,用文字再现历史的目的,就在于让我们相信这些悲伤的感受是应当的、合理的,从而让我们在自我意象中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这些环境下应该怎样行为举止。

我记得自己曾经参加过一个葬礼。死者的弟弟曾经与死者为家庭内务进行过一次非常激烈的争吵和打斗,从而导致多年不和。在葬礼上,死者的弟弟站起来发表了15分钟左右的悼词,非常动情地缅怀哥哥生前的好处,为棺材中的死者歌功颂德,在场的人无不落泪。几个星期后,我在附近一家咖啡店遇到了他,于是两个人坐下来聊天。我谨慎地说,“比尔,我对你和你哥哥之间的一些过节很清楚,不过我费解的是,你在他的葬礼仪式上怎么觉得那么亲切和哀伤呢?”

他的回答揭示了我们制造自身感受的主要奥秘!他说:“我是那种从不说死者坏话的人。”

“我是那种——类型的人(填空)”的启示意义和强大力量都让人无法置信。它揭示:一切想法、感受、行为和结果,都必须与自我意象的中心(而不是边界)相一致。它还准确地揭示了当恰当的时机来临时,你怎样才能在面临紧急事件时留住并保持一种“胜利的感觉”。

心理控制训练

将消极的自我说服(那是自动失败机制的声音)变成积极的确证:“我是那种——类型的人”。将其当成个人的一句咒语反复念叨,直到它变成一种对于自我怀疑(自我怀疑有时像一条细长的泥鳅一样,溜进你的心扉!)的自动反应为止。以下是几个例子:我是那种——类型的人:提前计划一天的事务。要高效。制定目标,并实现目标。仔细聆听,然后自信而雄辩地交流。主要解决问题、提出观点。在压力之下保持镇定。更爱吃新鲜水果和其他健康食品而不是“垃圾食品”。

第十五章|让生命更健康,让生活更充实

◆不要拒绝别人给予我们的帮助、快乐和欣喜,因为我们同样可以给予他们这些。我们不应过于自负,以至于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要过于无情,以至于不帮助他人。不要仅仅因为他人恩赐的方式与我们的偏见或自大的想法不相符就说它“不干净”。

使我们变老的不是岁月,而是重要事件以及我们对它们的情绪反映。

——阿诺德·哈特切内克尔

许多人在寻找青春之泉。每个人身上都有永久的青春之泉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