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的奴役与自由 >

第14章

人的奴役与自由-第14章

小说: 人的奴役与自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嗜好扩张,想占据空间,以成为世界和土地的帝王。无怪乎,人常会弄出些伟大的冒险行动来。人的堕落正在于接受了这一共相意志的错误导向。

    孤独而不幸的尼采是强力意志的哲学家。

    但在许多地方,人们卑鄙不堪地曲解和利用他,把他的思想塑成某种目的的工具。对此,尼采也曾愤然抗击过。尼采是一个贵族思想家,只面向少数人而无视大众,他把大众判为帝国意志的体现者。

    但尼采认定国家是嗜血成性的怪兽,他说:只有在国家消亡之处,人才可以生存。国家对于人的不幸,并非尼采一家之言,但不知为什么,人总不停地去建构帝国,总推崇帝国是大众的组织。尼采是弱者,不是强者。他是世上最孱弱的人。

    他拥有的不是强力意志,而是强力意志的观念。不错,尼采曾激励太砥砺自己的意志而成为强大者,但他未必知道国家暴力、革命暴力和帝国意志的强大性。过去的波尔德日亚君主对此颇有些说服力。

    波尔德日亚曾体认到精神的内在悲剧,曾屡次痛苦地挣扎过,但到头来,他也仅是自己的一项象征罢了。

    帝国意志、强力意志和奴役意志的狂热阻断福音书的道德福音。这种阻断不起源于文艺复兴,也不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而起源于世界。如今,暴力的奴役日显姿态,它想攫取力量,想成为力量的体现者。但事实上,暴力自身永远是弱者。君主堪称世上最孱弱的人。使用暴力的一切人都意味着精神力量的泯灭,也意味着对于这种精神力量的所有意识的泯灭。

…… 101

    45人的奴役与自由

    强力意志、帝国意志扼杀人的自由和尊严,而庇护这种意志的哲学不能护卫人的自由和尊严。目前,这种哲学煽动暴力,已达极限。

    如何审视暴力,实在是一件复杂的事。

    通常,人们反抗暴力时,难免不染指粗野,并往往仅注重外在的暴力形式,如鞭笞、坐牢、杀害……其实,生活中更多地充斥着隐匿的暴力。这种暴力用心更歹毒,形式更精致。

    如心理的暴力就远比肉体的暴力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人丧失自由,沦为奴隶,不仅源于肉体的暴力,更源于心理的暴力。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从人的童年起便奴役着人。教育体系全然扼杀人的自由,使人丧失对自由的判断。历史的沉重性也胁迫人。

    而这一切在对人施行暴力时,或经由威逼,或经由渲染。特别是渲染,一旦转换为集体行动,人则更加身不由己。

    再有,人总驱遣他人沉浮于生命之场和死亡之场。

    恨暴虐他人,置他人于死亡之场。但令人惊恐的是,爱也一样置他人于死亡之场,而且,爱对人的暴虐并不一定亚于恨。

    人的生命在种种隐蔽的“场”的冲击下,渐被奴役和暴力的看不见的氛围所剿杀。

    个体人的心理暴力也是社会的、集体的心理暴力。凝固且坚实的社会舆论即一种强加于人的暴力,人很容易沦为它的奴隶。而习俗和道德密切关联于社会判断和社会舆论,人也会很容易沦为习俗和道德的奴隶。

    当代报刊杂志汗牛充栋,中档次的人所持有的判断、见解,哪一则不源自报纸?每天

…… 102

    人的奴役与自由55

    清履,人捧读那一张报纸,甘愿接受心理强制手段的暴虐。

    纵观人受奴役的诸多情形,不能不承认,人顺应并趋附报刊杂志的虚伪和堕落是最令人震惊的了。在这里,人已完全丧失自己的自由、良心和判断,并对此毫无觉察;相比较起来,人对专制暴君的奴役还能有所发现。

    另外,金钱也是一种更强大的围剿着人的暴力。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以隐匿方式间接地作用于人且被遮掩了的暴君。不错,生活中的人都要使用钱,也正基于这一点,金钱最无个体性,最无质的内涵,最易被世界的某一种力量所俘获。

    金钱使人丧失良心的自由、思维的自由和判断的自由,其方式不是通过施于肉体的暴力,而是通过把人放在对物质的极度依赖的位置上,放在饥饿和死亡的胁迫中。总之,金钱给予人独立性,人缺少钱会滋生出依赖性;但是,占有金钱,人又陷入奴役,蒙受看不见的暴虐。

    人在世间被强迫出卖自己的劳动,人的劳动不自由。人不能从劳动中体认真正的自由。相对地说,也许手工艺者和知识分子的劳动稍有自由,但这仍受隐匿的暴力奴役。在绵延的历史中,人群已历经奴隶的劳动、农奴的劳动,也历经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式奴隶的劳动,但人仍陷在被奴役的位置上,而且,人愈来愈在心理上安于当奴隶。有人认为自由是匮乏运动,是习惯状态,但实际上,当今的种种运动已成为施于世界、物质环境和他人的暴力。运动是变化,但运动不应与既定的世界妥协,而世界应是运动和变化的产物。

    这里,运动和变化也很可能像暴力那样,受社会生活保守传统的影响。于是,静止的认识则拒斥暴力,也拒斥运动和变化。常

…… 103

    65人的奴役与自由

    常是,被认可的习惯状态中的奴役往往不显示暴力,而导向消除奴役的运动却会显示暴力。还有,社会改革避免不了暴力。

    那种习惯状态中的业已老朽的社会制度可以乔装自由,举起改革的旗帜,而工人阶级为改变自身地位所进行的改革,会刺激资产阶级,会被诬为暴力和亵渎自由。这是自由在社会生活中的悖异。

    奴役正从四面进逼着人,自由须抗争,不抗争即无自由。

    自由一旦被安放在常规生活中,自由也就蜕变成对人的隐匿的奴役。这是客体化的自由。真自由植根于主体领域。由此不难见到,人之所以做奴隶,实在是因为获取自由太艰辛太艰辛,而顺应奴役太容易太容易。

    客体性世界中的暴力被当成力量,自以为它显示力量;而对暴力的狂热又被当成是对力量的崇拜。其实,暴力与力量不仅不一样,而且暴力丝毫也不关联于力量。深层意义上的力量是获得,它不导向始终留存着外在性的统治,而导向内在的结合。基督凭藉力量说话,暴君永远不能这样说话。行暴者没有力量,仅有暴力而已。也可以说,行暴者正由于没有力量,没有强力,才倾向暴力,才实施暴力。统治者没有任何力量统辖自己的奴隶。对人施行残酷的折磨,只能说明统治者正面临不可逾越的障碍。统治者握持力量时,他就不再是统治者。统治者如果以杀人作为表达自己的出路,那么他正站在无力量的极限上。力量是革新、启示、复活,暴力是把人投进牢房、用刑、杀害。在客体化、习惯性、非个体性、外化的世界中,没有任何力量可言。力量仅指涉生存的意义,而这意味着与传统价值的冲突。

…… 104

    人的奴役与自由75

    在这个世界上,高价值的比那些低价值的更孱弱,更微不足道。

    价值最高的被钉死,价值低的却凯歌高奏。

    警察、武官、银行家、律师总是强者,诗人、圣者、哲学家、先知总是弱者。在这里,物质一定高于上帝,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一定是上帝的儿子,被迫饮鸩而死的一定是苏格拉底,被人掷石块的一定是先知。在这里,新思想、新生活的先驱和创造者横遭迫害,死于无辜,而恪守社会习惯性生活的平庸之辈却节节得胜。在这里,最高价值——人的个体人格得不到认可,低价值——国家以及国家所使用的暴力、谎言、间谍勾当、杀害却赢得赞许,被誉为最高价值。在客体化世界中,人们仅趋近有限的事物,不再携带无限的事物。当人被有限的事物所统治,人也就沦为奴隶。被遮蔽了的无限性显示人的解救。

    人之所以误入这样的迷途,在于把力量与卑劣的手段搅混在一起,以为为着实现目的,卑劣的手段也会变成高尚的东西。

    其实,一切生命凭借卑劣的手段并不能实现任何目的。

    这里,手段貌似给人力量,实际上却使人降格为手段的奴隶;而所能实现的不外乎是奴役意志的行动,决不是解放意志的行动。那些被誉为历史的伟大活动家和帝国意志的英雄,谋杀是他们不可或缺的手段。这恰好证明此种“力量”的形而上学的虚弱性,恰好证明他们拥有病态的强力意志和统治意志,恰好证明他们是与之相应的迫害狂。精神的孱弱、内在生命的匮乏和对复活新生命力量的拒斥,都会轻易把人置于暴虐别人的生活中。

    真理在尘寰已被钉死。蕴含真正力量的真理是上帝的真

…… 105

    85人的奴役与自由

    理。

    一元论是人受奴役的哲学根源。一元论的实践是暴君的实践。一元论被“普遍的”和抽象的共相所统治,扼杀自由和个体人格。人格主义以最深刻的意象力拒一元论。

    个体人格和自由关联于多元论。确切说,其外在采用多元论形式,其内在是具体的共相主义。良心不能成为任何共相统一的核心,不能异化,而应留存在个体人格的深层面上。

    这种“留存”不意味个体人格封闭自身,繁衍自我中心主义;相反,个体人格内在充满具体的共相内涵。个体人格的这项具体的共相内涵,不把自己的良心和意识转移到社会、国家、民族、阶级、政党、教会和社会法规中去。

    “统一的”不染指奴役的气味,不按照“全体性”

    、“共同性”去理解,不涉及把良心抛向任何外在的集体。对“统一的”理解,唯有解释成个体人格内在的具体的共相主义,才能令人接受。自由人仅仅在于能拒斥自己良心和意识的异化和外化,否则,他便是奴隶,是统治者。

    统治者只不过是奴隶的另一重意象而已。

    用不太准确的术语说,这是个体人格自主、意识自主和良心自主的问题。但在康德那里,个体人格却隶属于道德法则和理性法则,即自主的不是人,而是法则。人的自主即个体人格的自主,这才堪称自由。欧洲历史上曾以理性或者自然来反抗野蛮的等级制,反抗权威,但最终仍不能获取人的自由。

    因为,人隶属于非个体性的理性,或者隶属于至高无上的社会和简单的自然必然性。人当然要奋起抗击专制意识和专制制度,但与之作战的武器不是理性、自然和至高无上的社会,

…… 106

    人的奴役与自由95

    而是精神。

    精神即自由,即人自身具有的拓展人的个体人格。

    它是脱出客体化的自然和客体化的逻辑世界的独立的精神源头。这需要导向对人的奴役的抗击,需要进行人格主义的价值重估。本书的宗旨也正在这里。

    个体人格的内在的生存的共相主义,必须拒斥外在的客体化的共相主义。在“普遍的”领域里,一切都是无个体性的和异化的,都是对人的诱惑与奴役。

    自由人是自治的生存,不是被治的生存。自由人的自治不同于社会和民族的奴隶式的自治,它是人的自治,关联于个体人格。

    导向人的自由和自由人的出现,是一场争战。这首先需要变革人的意识结构和价值取向。这是深刻的内在革命,它不在历史的时间中实现,而在生存的时间中实现。这一深刻过程的结果来得非常缓慢。

    变革人的意识结构要重新审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关系。

    内在的持续性始终把人安放在平顺的无止境的进化过程中,这样,内在的持续性正好反叛那作为阻断与超越的个体人格。

    人服从于共相的统一,而上帝内在于它,并超越它,进入它的全过程。上帝的这种超越性以及上帝脱出世界必然性和一切客体性的自由,即是人的自由的本源,即是个体人格生存的前提。当然,超越也可能被曲解成客体化和外化。只是这种超越已不再是植根于自由的内在的超越,而仅仅反映奴仆与主子的关系。遵从那样的解释,人的解救又会步入内在性与超越性的传统关系的老路。植根于自由的超越,不臣服于他人的意志,仅朝向终极真理;同时,它也是生活与道路。

    真理总关联于自由,并只成为自由。

    奴役总否弃真理,害

…… 107

    06人的奴役与自由

    怕真理。

    热爱真理,则要攻克奴役着人的恐惧。

    迄今为止,原始人的一切还活在现代人这里。现代人太受恐惧的奴役,对过去的、习俗的和祖宗魂灵的东西,无不诚惶诚恐。神话也奴役着现代人。自由人不置于神话的统治之下。自由人攻克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