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观音的孩子 >

第25章

观音的孩子-第25章

小说: 观音的孩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大事,比有人结婚、生孩子还要大,因为它让村里所有人的脸上都添了光彩。

  “煤球”第一次亲手把“天将”栓在了家里。他这样做时,前所未有地哭了。他从“天将”的身上揪下来一撮毛放,放在了自己的军装口袋里。那狗早就预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喉咙里不停地发出一阵阵凄凉的呜鸣。

  当军用卡车已经发动起来,轮子就要转动时,“天将”不知怎么挣断了栓他的绳子,一路从家里狂奔过来,边跑边发出像狼一样可怕的低吼。它拼命想跳上将要带走他主人的卡车,却一次次因为头撞在车帮上而翻滚下来。发了狂的“天将”随即把装饰卡车用的宽幅红布和大红花全用嘴撕咬下来,拖拉了一地。没有谁能拦住那条发了疯一样的狗。

  站在卡车里的“煤球”,不敢回头再看一眼那个在十八年里唯一与他朝夕相处的生灵。他浑身上下不住地颤抖,一边执意把脸转向车头的方向。卡车开动了,沿着村里的土路跑了一会儿,然后开上了通往县城的大马路。嘶声狂吠的“天将”紧跟在卡车后面一路跑去,直到卡车和狗都消失在一团团扬起的尘雾里。

  “天将”当天没有回来。第二天也没有。第三天和第四天仍没回来。第五天它回来了,却一下变成了一条真正的老狗。它瘦得走路打晃,皮毛凌乱松垮,完全失了魂魄。它回到家后不吃不喝,一个姿势趴在炕上那个曾和它的主人无数次一起看窗外的地方,低声哀鸣。几天过去了,它瘦得只剩下骨架撑着一张皮,喉咙里也发不出声了。饲养员春分过来看过它几次,在炕上给它放了食物和水,可“天将”连闻都不闻,对一切早已无动于衷。它只是聚精会神地望着窗外,像尊雕像般一动不动。脸上那昔日不变的威严已不复存在,取代的是对整个世界的疑惑和绝望。再后来,它的头抬不起来了,它就趴在炕上继续吃力地用眼睛看着那个简陋的窗户——那个它和它的主人度过了他们全部共同生活的地方。

  瘸腿饲养员用他特有的细嗓子对着“天将”说了不少好话,但都没用。有人看见他在和“天将”说话时,就像一个母亲在劝自己不想吃饭的孩子,脸上全是母性的耐心和不忍。他离开那个小院子时,是一瘸一拐地揪着身上的围裙抹着眼睛走的。他明白什么也没用了。他了解动物比了解人更清楚。

  狼狗“天将”死时,眼睛虽然已闭上了,却还是保持着不变的望向窗外的姿势。春分将它埋在了外面的窗下。那是一个比从屋内看得更开阔,更远的地方。

  不久,村委会将春桃作为需要被照顾的军属送到了县精神病医院。那间小泥坯房从此就彻底空了,除了风和尘土,再没有人光顾过。  

  “煤球”参军后一直没有音讯。与他同时参军的另一个本村的新兵在给自己父母的信中说,他和“煤球”一起参加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就被分到不同的连队去了。虽然天水坞的村民们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是“煤球”而不是村里其它小伙子被批准入伍,但他们又猜可能是“煤球”走了好运,因为参军让他开始了体面的生活,不但受人尊重,将来复员后国家还会给安排工作。

  五个多月过去了。一天,村里开来了一辆军用吉普车,里面有两个穿军装的人,他们直接去了村委会。这两个军人带来了一个骇人的消息:秦保国在云南边境的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光荣地牺牲了!由于他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已被中央军委追认为“一级战斗英雄”和“革命烈士”。这两个人还带来了一个镶着镜框的大幅照片,里面是秦保国参军时部队给他照的像。镜框上围了一圈黑绸,端正地放在村委会院子里的大榕树下的一张方桌上,供村民们悼念用。


()
  很快,村长通过广播让天水坞的全体村民立刻到村委会集合,说有十分重要的事情。在附近地里干活儿的村民也被村长派人骑自行车叫了回来。

  一些先来到村委会院子里的村民站在一起小声地交谈着,表情严肃而不安,显然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几个月前他们才送走“煤球”和另一个小伙子去参军,对当时的热闹场面仍记忆犹新,现在突然而至的噩耗让他们都感到有些发懵。就像当初他们难以接受“秦保国”是“煤球”的大名一样,现在他们同样难以接受“煤球”才走了四个多月就牺牲了的事实。对于“煤球”为之牺牲的边境战斗,许多村民都不清楚。有人甚至根本不相信现在参军还会有真枪实弹的仗可以打,直到今天听说“煤球”已经牺牲的事实。

  村民们自动在秦保国的像前围起了一个半圆,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都看着镜框里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发楞,不敢相信那个眼睛发光、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就是曾经像狗一样蜷缩在杂货铺角落里听男村民们聊天的男孩儿;就是那个总坐在家里的破炕上抱着一只狗在窗边发呆,从小因为太脏而一直被人叫做“煤球”的男孩儿。盯着照片里的人,村民们第一次惊讶地发现,那个他们自认为再熟悉不过的男孩儿的眼睛里其实有着太多他们没见过的东西,让他们不敢正视太久:它们是无畏,热情,坚定,自信,还有一股几乎要冲破镜框、让人屏息的勃勃英气。这些他们从来都认为与“煤球”不可能有任何联系的东西,此时却像变魔术一样突然出现在同一张脸上,让很多人一下生出对自己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突然有了全新认识之后的震惊和无所适从。

  站在这个被国家军队的最高领导层追认为“一级战斗英雄”和“革命烈士”的中国军人照片面前,村民们的脸上也出现了一种近似惶恐的东西,一种他们一生也想不到会因为“煤球”而出现在心里和脸上的表情。他们不懂自己为什么过去会对照片里的这个男孩儿产生过如此之大的误判。一个没有父亲,从小和一个疯女人生活的龌鹾男孩儿与“一级战斗英雄”、“革命烈士”之间的天壤之差,让他们感到有似乎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可是错在哪里,又是谁的错?他们脸上的表情清晰地描画着他们内心的疑问。

  一个裹着小脚、又瘦又干的老太太蹒跚地从人群中走出,凑上前去,伸出枯干的小手试了试镜框上黑色绸布的质地,然后又摸了摸照片里那个她熟悉的男孩儿的脸。她的年纪似乎已老到无法让她产生大多数村民正在经历的复杂情感;对她来说,一切都很简单。那个照片里的孩子依旧是“煤球”,不论他现在穿着什么衣服,也不论他现在已经被说成了什么人。老人稀疏的头发像老山羊毛一样白里发黄,被早春的寒风吹得簌簌发抖。几滴清泪从她松垮的眼皮里滚出来,摔在她开了花的黑布棉袄上。“就这么没了啊?”她只剩下几颗牙的嘴瘪了瘪。“你一落生就是个苦命的孩儿啊!怎么啥苦事都让你摊上了?如今倒走在我前面了。。。不该呵,不该。。。”她一边不停地摇头,一边拄着一根桃木棍一步一晃地离开了仍在看照片的人群。

  待全体村民都到齐后,秦保国的追悼会开始了。两个军人中的一个开始向所有天水坞人介绍秦保国在云南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事迹。他严肃并情绪激昂地报告说,秦保国入伍后在新兵训练期间是最能吃苦、要求上前线最坚决的战士。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派到了前线,又成了全连杀敌最多,最不怕死的一个。在最近的一次重要战斗中,他执意走在其它战友的前面,踩上了越南人埋下的地雷,双腿被炸断。但是当越南士兵冲上来时,他竟一跃而起,一边喊着让身后的战友卧倒,一边引爆了自己身上的手榴弹,与冲到身边的十几个敌人同归于尽。

  男村民们大都面色凝重地听着,女人们则开始用手或袖子擦泪,有几个已经小声抽噎起来。人群中的孩子们奇怪地看着大人的表情,像受了惊吓的小动物,不敢再大声吵闹。他们看着围了黑绸的照片,知道里面的那个人就是他们熟悉的“煤球”,也模糊地地知道他现在已经没有了。

  那些当初没有被批准参军的年轻人都站在了最后面,他们脸上的表情与自己的长辈完全不同。他们都挺直了脖子,睁大眼睛专注地听着秦保国的事迹,脸上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他们对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农村孩子在瞬间变成了战斗英雄和烈士的强烈羡慕和嫉妒。他们血液的温度随着军人的讲话不断升温,流速不断加快;有几个人攥起了双拳,却不知到底想砸在什么上。

  最后,全体村民在村长的带领下,排队来到秦保国烈士的遗像前,每个人顺序地向他恭敬地鞠了一躬。在完成这个集体性的动作时,不少人觉得有些茫然,感到一切都发生得太快,还来不及想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为什么,就已经被推进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大旋涡,只能跟着旋转并一沉到底。

  与此同时,在离天水坞村几千公里外的云南前线,一个叫杨迈的来自北京的士兵正和他的战友们趴着隐蔽在一片沼泽地里,等着下一次进攻的命令。他们在那里已经趴了七、八个小时,忍受着天气的闷热和蚊虫的狂叮乱咬。此刻,杨迈抬头望着越南方向被猩红的残阳衬出的椰子树的柔美线条,回想着不久前牺牲的战友秦保国。他目睹了秦保国生命消失的全过程,刻骨铭心的景象无法控制地继续震撼着他在惶惑中挣扎的心。他认识这个农村兵只有一个多月,却对这个高个子、眼睛里闪着特殊光芒的年轻人说过的一句话印象很深:“这回终于有真的仗可以打了!”在他和秦保国独处时,他发觉了这个农村兵眼中的孤独。一次,有个战士问秦保国家里还有什么人,他犹豫了一下说:就一只狗,叫“天将”。

  这个简单的回答让在场的人一惊,更让杨迈不好受了一整天。他试着去想只有一只狗做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也更想知道这个沉默的农村兵为什么如此急于参加真枪实弹的战斗。在秦保国的脸上,杨迈似乎看不到藏在每个人内心对死亡的终极恐惧,尤其是像自己这样读过很多文学作品的人。

  就在那每分钟都极其难捱的沼泽地里,北京兵杨迈又想起了秦保国踩上地雷后发生的一切,那个已经永远留在他记忆里的瞬间。他脑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高个子的农村兵在双腿被炸断的情况下,奇迹般地腾空而起,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与十几个越南士兵同归于尽的惨烈情景。当时发生的一切惊呆了他和所有卧倒在他后面的战友,最让他们无法忘记的是,就在秦保国的手榴弹已被拉开但还未爆炸的短暂几秒钟里,好几个人都亲眼目睹了秦保国那因为激动和狂喜而变得神采飞扬的脸,并吃惊地在上面看到了一个让人难以相信的事实:这个农村来的新兵面带微笑,似乎是在做一件令他迷恋和期盼了一生的事。

  仿佛对第二天发生的事情有着预感一般,秦保国牺牲前的那天下午,第一次和杨迈说了很多话,如同他离开狼狗“天将”前做的一样。杨迈从头到尾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插一句话。他被秦保国从小在那个普通的小村子里经历的极度孤独、贫穷和他内心的全部渴望和绝望震得手脚发麻,他无法相信自己与这个农村兵的内心竟有着如此似曾相识的感觉。最后,秦保国恳求杨迈一定要收养他的“天将”——如果他能活到战争结束的话。杨迈还是没说一句话,只是用力握了一下他的手。。

  趴在沼泽地里回忆秦保国的这个北京学生兵,是为了逃避当时的文化革命带给他的绝望而在四年前参军的。他的父母在文革初期一起自杀时他只有九岁。他靠着读安徒生的童话度过了独自生活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后来,陪着他的变成了托尔斯泰的小说,可是它们无法帮助他愈合歧视给他带来的创口。他迫切需要一种外在的肯定来抵制内心的无助,想通过参军来体现被他怀疑的自身的生存价值,并通过爱国主义和自我牺牲来证明生命可能有的另一种意义。

  可是秦保国的牺牲彻底改变了他。

  杨迈后来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秦保国在拉开手榴弹的一刹那,他脸上的表情是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并希望此生再也不会见到的。那张放着光的脸上有着世界上最卑微、最孤寂的灵魂最终得到解脱后才有的狂喜,也有着一个默默修行一生的僧人终于见到了极乐世界的圣洁之光后的真正心满意足。那脸上写着世间所有悲剧的完整内涵。

  在另一篇日记里他写道:“当秦保国为了最后的解脱和尊严迫不及待地冲向战场时,他的生命并不仅仅是被战争、贫穷和命运所毁灭,更是被比它们更可怕、藏在他的每一个同类灵魂之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